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3月17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774天前 | 534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凶恶的证人
2. 每日经文 | 出28章- 祭司
3. 今日默想 | 我们的身份——君尊的祭司
4. 每日加量 | 约8章-亚伯拉罕的后裔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17日 凶恶的证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五篇11-18 节


11 凶恶的见证人起来,

     盘问我所不知道的事。

12 他们向我以恶报善,

     使我的灵魂孤苦。

13 至于我,当他们有病的时候,

     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

     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

14 我这样行,好像他是我的朋友,我的弟兄。

     我屈身悲哀,如同人为母亲哀痛。

15 我在患难中,他们却欢喜,大家聚集。

     我所不认识的那些下流人聚集攻击我,

     他们不住地把我撕裂。

16 他们如同席上好嬉笑的狂妄人向我咬牙。

17 主啊,你看着不理要到几时呢?

     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他们的残害;

     救我的生命脱离少壮狮子(“生命”原文作“独一者”)!

18 我在大会中要称谢你,

     在众民中要赞美你。

 

省思:

这位诗人的朋友们生病时,

他同情他们,如同身受。

而今他病了,他们一齐围过来,

七嘴八舌地质问他:

“你究竟做了什么恶事,以致招来此祸?”

 

祷告:

神啊,

我希望能像祢对待那些可恶可悲的人,

不但不念其恶、怪罪他们,

反而奉伟大医治者耶稣的名,

借机分享祢的怜悯和能力。阿们。





每日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二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第28章|祭司


讲完了至圣所、圣所及外院之后。就讲述在人与神之间,罪性与圣洁之间大反差的中介——大祭司。


祭司每逢进入帐幕,就在神的面前以双重的表征担负以色列的名字,他承担的可能是各支派的罪孽,即使不算是中保,起码也有代表性的地位。


一般百姓闯入帐幕,即时被处死,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19:12-24)。即使是祭司也当谨慎,他们才能够在圣所和院子里活动与侍奉;至圣所,只容许大祭司一年一次进入。这种反差是为了强化神与祂百姓圣洁的特性——你们要归我为圣,因为我上主是圣的,并叫你们与万民有分别,使你们作我的民(参利20:26)。


祭司衣袍仍是旧日王室的高贵的服饰,亚伦是祭司的典范,圣经大部分形容都是针对为他制造的华美衣袍。相对而言,他“儿子”(可能是他真正的儿子,或照闪族语的惯用语解作“祭司阶层”)的服装就简单得多了。全套的祭司衣饰十分繁复,这些衣服是圣的──即从其他事物中分别出来;和帐幕一样,要用最上等的材料制造,并且缕上金线,荣耀、华美是其制造的目标(2节)。


以弗得是祭司典型的服饰,有两条肩带,带着决断牌,决断牌应该是一个绣有花式的布袋,装了镶着两块刻上以色列十二支派名字的宝石(红玛瑙),被称为“乌陵”和“土明”,意思是“光”和“完美”;按照字面,可能是指藉它启示旨意之神的本性。显示方法似乎是从袋中抽出(或摇出)一块石头,然后视乎出来的是哪块石头,决定答案是“是”还是“否”,来领会神的旨意。大卫以后,不再有用这方法谘询神的例子。我们可以假定,随着以色列先知活动的兴起,这种“机械式”寻求带领的需要亦相对消减。圣灵降临后(徒二章),新约时代再无用这种“拈阄”的案例,因为从那时开始,神直接带领祂的子民。


祭司头上裹的头巾前有一块刻着“归上主为圣”的金牌(或饰物),用意可能是提醒他和以色列的身份。这些衣饰象征神与祂子民同在,以及祂愿意赦免及引导的见证。


31至43节,是对其他衣饰制作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有两点:


1)祭司的外袍颜色全是蓝的,与圣殿幔子颜色相同。2)因外面的人看不见祭司,他身上的铃铛大概是让他们可以听到他在里面走动,如果他没有被神击杀,便能证明所献的祭已蒙悦纳。




今日默想


祭司背负着以色列的罪恶,并有着中保的责任,他的衣物制作考究,其目标是彰显上主及其世界的华美和荣耀;身上的决断牌是为了反映上主的旨意。可以这么说:他的存在及其行动的目标代表着神与以色列关系的种种。


如今,我们被称为君尊的祭司,可以与旧约的大祭司类比。试将我们的身份和我们身上的象征物与大祭司的身份作类比,你会有哪些方面的启发呢?




每日加量 

约翰福音 第8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8章 亚伯拉罕的后裔


前一章,百姓和当权者,因着耶稣在住棚节的言行举止,对耶稣身份的疑问或兴趣愈发浓厚,祂到底是谁?意思就是:祂到底是如祂所说的——从神而来的?还是个骗子?煽动者?祂到底在做什么?


这一章,整体语调更阴暗,耶稣在控诉他们故意歪曲祂的意思,甚至心怀恶意,想杀祂!因为他们奉他们的父——魔鬼的旨意而行(44节)!由此让人看到,犹太人沉迷在自己的思考模式上实在太久了!对于宽恕(1-11节);对于对世界的光照(12-30节);对于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的意义(31-59节),实在是遗忘太久了。开头有人想用石头打死一个行淫的妇人,结束处,也有人想用石头打死耶稣。假如打死行淫的妇人,在遵行律法,但为何又会要打死他们所请教的“夫子”呢?约翰是想说:沉迷于自己的思考模式的以色列,完全分不出青红皂白。


文士和法利赛人,捉拿住行淫的妇人,但他们并不管她的罪有多重,只把她用来作为攻击耶稣的工具!并不关心“律法”本身,只在乎自己在其中所获得的道德优越感,并享受可以将耶稣逼到无力回应的地步的快感。


耶稣回应他们说:假如你对摩西律法认真的话,就会发觉自己也有罪恶在身!果然,他们一个一个离开了。


耶稣赦免了行淫妇人,并不是说,奸淫无所谓,乃是说,神选择了撤销!而作为被赦免者,必须重视罪的侵害,并决意离开罪恶(11节)。


法利赛人试图控告耶稣践踏神的律法无功而返,现在则指出耶稣的自我见证,是不合法的(13节);耶稣则告诉他们,祂不但自己作见证,还有另外一位为祂作见证——就是差祂来的父!现在,律法明文规定需要有两个人作见证,都有了,父与祂,就是两位,一同见证祂是弥赛亚,是以色列的光,引路者。


耶稣这样大声疾呼,要他们来信祂,本来他们这个民族就是世界的光,如今却不接受这光,而且还带给人黑暗,充分显明他们被审判是确实的了(12-20节)。


祂给他们提供选项,只要相信祂是神差来解放他们的弥赛亚,他们就可以脱离即将来临的罪与灭亡。罪,就当时而言,并不是指属灵上,乃是指与耶稣背道而驰的弥赛亚思想与行动!他们依然执迷不悟,听不进耶稣从神而来的警告。结果,他们将要再度被掳(31-38节)。


因着这种拒绝,他们又误解了耶稣——他们自认为是自由之身,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是神的儿女,而耶稣说:情况有可能相反,如今更是如此,假如你拒绝这位比亚伯拉罕还早的——道成肉身的弥赛亚。就算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也有可能不是神的儿女(39-5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