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18日 | 终日赞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五篇 19-28节
19 求你不容那无理与我为仇的向我夸耀;
不容那无故恨我的向我挤眼。
20 因为他们不说和平话,
倒想出诡诈的言语害地上的安静人。
21 他们大大张口攻击我,说:
“阿哈!阿哈!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
22 耶和华啊,你已经看见了,求你不要闭口。
主啊,求你不要远离我。
23 我的 神、我的主啊,求你奋兴醒起,
判清我的事,伸明我的冤。
24 耶和华我的 神啊,求你按你的公义判断我,
不容他们向我夸耀。
25 不容他们心里说:“阿哈,遂我们的心愿了”,
不容他们说:“我们已经把他吞了。”
26 愿那喜欢我遭难的一同抱愧蒙羞;
愿那向我妄自尊大的披惭愧,蒙羞辱;
27 愿那喜悦我冤屈得伸的欢呼快乐(“冤屈得伸”原文作“公义”);
愿他们常说:“当尊耶和华为大,
耶和华喜悦他的仆人平安。”
28 我的舌头要终日论说你的公义,
时常赞美你。
省思:
这首诗篇三次呼求神的帮助,
每次都随着一段赞美(9、18、28 节)。
作者期待神的帮助,
也知道得助之后,将如何行。
他因不过分沉溺自己的问题中,
便能预见终将要称颂神的拯救。
祷告:
神啊,请保守我永不迷糊,
不忘自己与祢同行的方向。
帮助我能有这样的转变——
从谈论自己的问题,
到“终日”以口舌赞美祢,
奉耶稣的名。阿们。
每日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二十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第29章|就职礼
本章内容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以色列祭司的主要任务:此后每日的献祭。
祭司必须在象征上洁净,他要洗过身、献过祭、赎罪后,才能穿着新衣就职。他要严肃地为这事工受膏,手、脚、耳朵都要献上给神。只有这样,祭司才能献上神所喜悦的祭物。这些礼仪都要每日一次,重复七天,以强调其重要性,又象征完全。
1至9节,是洗身和膏立的指示,祭司需洗身,是整个洁净礼仪的中心,成为基督教洗礼的先驱(多三5;弗五26)。
膏油按立,表示蒙神拣选,指定担任某种事工。在王国时代初期,圣灵恩赐往往随膏立而赐下(撒上十6),故此,后来可能成为属灵恩赐的象征。对基督徒来说,耶稣“基督”(即“受膏者”)不但是君王,更在天上更美帐幕中永为祭司(来九11)。“膏立”的概念因此增添了更深的新义。
膏立的目的是使祭司分别为圣,意思就是“使他就职”。就职之时需献祭,所献的祭,包括了用公牛献的赎罪祭(14节)、绵羊献的全牲的燔祭(18节),以及第22至28节记述的用另外一只公绵羊献的“摇祭”。需要注意的是,第19至21节特有的血礼。这些献祭及相关的礼仪,目的是为了达成敬拜的人的奉献和委身,以及百姓之间的团契和相交。
献祭时有个特别的仪式引人注目:祭司按手在公牛的头上,这是赎罪祭的通例,清楚表示:祭牲之死等同于献祭者的死亡。牺牲之后的血礼,包括在坛角上抹血(作为恒久可见的表征),和将余下的血浇在坛边和坛脚,让它自行流走(12节)。
祭司的耳、手拇指、脚拇趾都需要抹上公绵羊的血,象征式地洁净,献给上主。祭司要听而顺从,手足都为神工作。将全副精力献上,这“耳号”似乎是永久为奴者自甘顺服的记号。
29至46节,是祭司事务的综合规例,这些规例关乎祭司的圣服,自父传子(29节);使祭司任命正式化的圣筵(可算是个“平安祭”),因只有祭司才可吃“圣肉”(33节)。
当指示完一切之后,上主应许说:“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之中,我也要作他们的神”(45节)。这就是说:所有附加的一些献祭条例的目的是——建立神与人同在的实际;而其中要点则是——要促使人与物的圣洁。
今日默想
今天我们来思想的是,祭司就职之时的一些条例,其目的依然是身份和与神关系的表达。今天,可以跟我们对应的就是——就你个人和教会,有哪些礼仪或象征之物,可以反映你的信仰内涵?试列举一两个例子来分享。
每日加量
约翰福音 第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9章 | 摩西的门徒
前面耶稣在否决法利赛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这一章,祂又否决他们是“摩西的门徒”。
起因是由一个瞎眼的人而来!门徒推断眼瞎的原因一定是某人犯了罪,是瞎子本人或他的父母,遭神的惩戒。而耶稣拒绝这种以因果关系来分析的方法。当然,任何行动都会有后果,善行常常带来好的结果,而恶行则往往制造出恶果,比如,杀人偿命。不过,也有例外,也有恶人既富贵又健康,好心得不到好报的。
耶稣说:生来瞎眼的未必表明一定犯了罪,或祖宗犯了罪。你没办法作出更多的分析,因背后有一个更奥秘,也更正面的事情在进行——神要以瞎眼为创造“光明”的原材料。
约翰刻意要我们明白:神的真理与这个世界结合的那一瞬间,要发生令人感到奇异的事情。正如创世记的起头,神面对混沌的世界,没有分析,直接就用光去改变它。今天,面对瞎子,耶稣也不打算去分析,直接说——要显出神的荣光来!
耶稣的创新行动,给法利赛人和瞎子的父母制造了恐惧感,害怕他们的宗教被掺杂,因为耶稣是奉独一神行事的,而祂又屡次触犯安息日。自从第二章开始,耶路撒冷的领袖就感到耶稣是个威胁,在6至8章,这威胁愈发明显了,他们也就愈发恐惧了。恐惧,很自然会产生所谓的看似正面的自保,这也反映在瞎子的父母身上,因为只要有人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就会面临压力,甚至被赶出会堂,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在那个地方继续生活了。担忧,使他们决定让孩子孤单的去面对犹太人的质问!
本来是一个全新的医治与创造的美事,却成了法利赛人表达愤怒、恐惧的根源,和瞎子双亲担忧的理由。这些恐惧、担忧限制了他们的悟性、信心与爱。
法利赛人再次将瞎子叫来问话,充满讽刺的是,他们无法否定“瞎子已经得到医治”的事实,只得说:“你要将荣耀归给神”,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假如瞎子得医治是出于神,那使瞎子得医治的耶稣,为何是罪人呢?他们的理由就是:耶稣在触犯安息日!
法利赛人将神与弥赛亚分开,结果两者都保不住!他们通过持守安息日,来证明是“摩西的门徒”,却完全不明白律法,因为摩西也论到过弥赛亚(5:45-47),他颁布了律法,也讲述了以色列人的故事,但这是开头,高潮部分则是由耶稣带来。
在以色列人整个故事的末端里,有个但以理书中的人子(35,36节里的“人子”,中文译为“神的儿子”),祂有权柄将世界一分为二,让一部分人看得见,而另外一部分人,看是看见,却不明白,成为“明眼的瞎子”。瞎眼的不是因为罪,而抵挡弥赛亚耶稣的,才是真正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