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3月9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783天前 | 481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诗33:20-22:我们的帮助和盾牌
2. 每日经文 | 出20章:十诫
3. 今日默想 | 感恩
4. 每日加量 | 路24章:升天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9日 我们的帮助和盾牌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三篇 20-22节


20 我们的心向来等候耶和华,

    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

21 我们的心必靠他欢喜,

    因为我们向来倚靠他的圣名。

22 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

    向我们施行慈爱。


省思:

每个人都需具备一套优良的防御系统,

在众多的选择中,要有所取舍:

是选择由拥有大量军备的国家保卫自己?

或用一套心理设防,

以免他人过于接近自己?

或决定让自己信靠地安歇在——

神“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里?


祷告:

全能的神,

请保卫我不落入各种罪的势力。

当我学会信靠祢的看顾,

我心欢乐、不再忧虑。

“耶和华啊,

求祢照着我们所仰望祢的,

向我们施行慈爱。”(诗三十三22)

阿们。




每日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二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20章十诫


上主显现之后,与百姓立约,十诫则是西奈之约的核心,位于出埃及记的中心,这里并不是说:十诫是最重要的!其实它乃是阐述律法的摘要,为了使人容易记住。


首先,他们需要记念上主是救赎的主,因祂的恩慈,需感恩地回应,以此作为立约的基础(2节)。


3节是著名的第一条诫命:“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回应埃及和迦南的诸神崇拜。上主是百姓唯一的效忠对象,从而与别的民族区分开来。


4至6节是第二条诫命:“不可为自己做偶像――不可跪拜它们,也不可事奉它们。”偶像除了其虚无之外,也是关于事奉中心的问题。当然,这里并不是禁止任何工艺或雕刻,而禁止的是造像作以膜拜。藐视诫命者受到的警告则是:由祖父到孙子(三代)或曾孙(四代)的家族都会受影响,而应许的慈爱则是惠及千代!


第三个诫命,禁止假借神之名去行巫术,咒骂别人,这都是迦南的风俗,必被追讨(7节)。


8至11节是第四个诫命是关于守安息日的,很自然是回应创造与安息,没有别的文化有安息日,唯独旧约圣经有。作为神的百姓当思想神的恩慈,感谢神的创造,效法衪对万物的眷顾,要像上主一样歇息,也让牲畜和大地歇息。


12节为第五诫命,假如前面四个是从创造的角度来讲对神的责任,后面的五个则是对邻居的责任。第五诫就成为一个过渡:人伦的关系当以孝敬父母为基本责任,基于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和角色,在许多方面都与人类上主的关系和角色相对应——人人都当敬拜天父,孝敬父母。


13至17节为第六诫至第十诫的内容,其焦点是去除贪心。而刑罚的严重性则是杀人、奸淫、偷盗、诬告、贪心。越是前面的,在行为上的越是恶劣,而恶劣的行为肇始于思想上的贪婪。


18至21节,记述了上主的显现所伴随的自然现象,这现象成为以后描述上主出现的“典范场景”(奥尔特语),而百姓的畏惧反应,期望与摩西对话,表明他们接受上主透过摩西与他们立约的事实。22至26节,是有关敬拜的条例,是针对还没有设立中央祭坛的日子,该如何落实十诫那不拜偶像的基本原则。




今日默想


十诫重点在两方面:对神与对人,它是针对属于神的百姓,而不是针对这个世界的。所以,它的基本原则是感恩!因我们是蒙恩的上主的子民,所以要活出十诫的内容,以此来彰显这一身份。那么,十诫就不再是重担,乃是活出美好生命的管道。你也可以谈谈你对十诫的看法。




每日加量

路加福音 第二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路加福音》24章 | 升天


自9章,耶稣从加利利到撒冷城,一路上在寻找“迷失的人”,没想到的是,祂在一路上都受抗拒。


可悲的是,跟随祂的那些门徒们,也不明白,祂那以死亡为剧终的弥赛亚之路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他们看来,耶稣是以失败而告终。


耶路撒冷是失丧的、需要找寻之城,果然成为“将亡城”,而复活升天则是将这失败倒转。耶稣在前面所讲的神国该有的样子,如今就千真万确的实现了。


空坟墓,令在场的妇人惊呆了,当她们将遇见天使,和复活的见证,告诉给门徒时,却换来了怀疑与不信(11节)。


两个门徒在以马忤斯路上,失望地走着,说明他们对耶稣的死亡的意义,没有头绪;他们也因着空坟墓的消息,深感震惊,更不晓得一路上同行的旅伴,就是复活的主(24:13-22)。


看来,即使复活的耶稣显现(24:41),门徒仍不相信,并感到惊奇。他们没有能力将近来发生的事作“意义的诠释”,也无法将眼前所发生的事,与耶稣以前所讲的话,联系起来。


事实上,十字架与空坟墓已显明神国的落实,但门徒仍需要被开启心思(24:45),他们才会具有洞察力,之后才能看清事实,才能明白耶稣的受害,并非与祂的地位和使命相违,反而是祂的地位和使命的完成——祂是遭到百姓拒绝的先知,是一位受苦的弥赛亚,不过,这需要正确的解释圣经才能明白过来。


升天的叙事,与使徒行传一开始并有重叠,这两卷书一同说明了耶稣与圣灵的承接关系,可想而知,做门徒的使命与意义了——去宣告万国要悔改并罪得赦免。




思考问题


耶稣在以马忤斯路上与门徒的对话,为祂自己的死而复活的事实,没有作过多矫情的描述!这正好与本书所重复的主题——“福音是贫寒无助者的福音”契合:女人、囚犯、外邦人(百夫长),成了弥赛亚死而复活有力的见证。传奇般的耶稣,带来了传奇般的上主国度,使一切被囚的得释放。


这些故事,这些主题,有无帮助我们,将眼光调整,该聚焦在哪里呢?聚焦在哪些人身上呢?事实上,当我们的眼光调整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发出不一样的效果,促使我们的生活焦点更为清晰,以致活出与耶稣、圣灵同行的生命。你有打算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