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8日 | 耶和华的眼目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三篇 13-19节
13 耶和华从天上观看,
他看见一切的世人;
14 从他的居所往外察看地上一切的居民。
15 他是那造成他们众人心的,
留意他们一切作为的。
16 君王不能因兵多得胜,
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
17 靠马得救是枉然的,
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
18 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
和仰望他慈爱的人,
19 要救他们的命脱离死亡,
并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
省思:
我们的主不仅创造一切(6-9 节),
并且看顾一切。
创世之后,
祂没有就此离开、不管不顾,
而是以智慧和爱心进行守护。
我们出于祂,是祂的儿女,
祂信实地供应我们的一切所需。
祷告:
全能的神,
祢的创造令我惊叹不已:
如此大有能力、神奇美妙!
祢的预备使我满有盼望:
如此的精心和顾念!
感谢祢在耶稣基督里成为我的一切。
阿们。
每日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十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19章|西乃山
出埃及到了中心部分,过红海把出埃及推向第一高潮,西奈山颁布律法则是顶峰。事实上,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民数记第九章,都在围绕着西奈山颁布律法!
就像开始上山去接受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使命一样,十九章一开始,记叙了摩西蒙上主的召唤,到了山上(一共上山三次,3-6、8-14、20-25节),接受以色列第二阶段的使命——作为立约子民的意义:“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5-6节)。他们从奴役之家出来,获得自由之身,如今要活出更积极的召命——成为国际性的祭司国度。这其实是对亚伯拉罕之约的重申,不过,将为万国祈祷这一内容更加深化。以色列要成为列国的祭司,将拜偶像的列国带回到独一神那里。也就是说,以色列蒙召,从来就不是为着自身,乃是具有普世性的责任,以色列人要活出神的这一期望。
当摩西下了山,告诉长老们神的吩咐(7节),得到众百姓的回应后(8节上),再度上山,将百姓的回应告诉给上主(8下)。上主重申以色列对约的责任——要信任他们之间的中介,因为摩西就是荣耀的主与祂所拯救的百姓之间的联系。
上主也指示他们,要自洁三天,等候上主在第三天降临在西奈山顶,到时有雷轰、闪电和角声来表明祂的临在,就像红海故事是民族记忆一样,西奈的现象,也成为上主出现的标准版本。
神的临在,不表明所有的人都可以亲近祂,只有摩西可以上山,后来上主也召亚伦上去(24节)。这山就跟后面的会幕一样,顶上就像是至圣所,只有摩西可去;山的中间部分成为圣所,蒙拣选的少数人如祭司和长老才能进入(参24:13-14);而山脚则相当于外院,百姓都可以进入,那里可供众人献祭。
看来人与神有界线,山的至高处,不容许人擅自上去,后来成为圣所与至圣所的规范——人非献祭不能靠近,免得自寻短见。
今日默想
十九章清楚地提醒我们——神,就是我们今天借着复活的基督的代求,得以使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祂面前、经常与祂见面的那位!祂是造物的主,一位充满威严、权能、全知的主。借用C.S.鲁益师的作品——《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里的海狸的话:那不安全,但很好!
神是那位可惧者,也是与我们相遇的主——祂的荣耀显现在人间,却担当着人的罪,并深爱着我们。
试举出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神在这两方面的属性,并且说说,因为对这两方面的特性的了解,如何深化了你的生命。
每日加量
路加福音 第二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路加福音》23章 | 受死
耶路撒冷的领袖倘若他们要胜过耶稣,就必须赢得群众。果然,他们做到了!群众加入大祭司和那些领袖的行列,发疯般的,要求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我们很难领会为什么群众会出尔反尔,前面不是明明地称呼耶稣就是他们的救星吗?如今怎么将耶稣完全当作是动乱分子,对他们有害的败类呢?看来,所有的群众运动都有可能被少数权力集团利用。罪具有群体性特征,甚至过于个人性特征。
对耶稣而言,祂则是步向受苦之路,同样是顺服天父的旨意,祂是受害的先知,然而这更是君王式的先知弥赛亚,受不公平待遇的公义者,雅威仆人的死亡!
祂也认为自己将被平反,并以此来安慰那些为祂痛苦欲绝、无助的妇女们。甚至说,她们该为这座不悔改的将被审判的城市而悲伤。
耶稣是以假先知般被交给彼拉多的(参申13章),他们以忠于圣经教导的情况下,要求判处耶稣极刑。在这里,最讽刺的是,上主的旨意与撒旦的恶意并存,那些拒绝耶稣的人,自以为顺从了上主,却没想到是在顺从邪恶的旨意。从他们对上主旨意的理解来看,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耶稣多次违背圣经,在圣殿也做出歪曲真理的教导和行为。
然而,他们又感到哀伤、后悔(23:48),这种复杂的情形,很难以一言而蔽之。可悲的是,恶仍然因善站在上主的一边出现,犹太领袖伙同他们要推翻的罗马领袖彼拉多,哪怕被视为更恶的彼拉多,都三次指出耶稣是无辜的,最终还是基于群众压力把耶稣钉十字架(23:24)。
对于门徒而言,牺牲比胜利更像是做主的门徒!而可悲的审判则要临到耶路撒冷(23:26-31),悔改则是唯一出路(23:35-43),而耶稣死前,仍然将这些信息告知。
约瑟能够顶着官方各个层次的压力,从彼拉多处要来耶稣的身体,并安葬在给自己新凿的坟墓里,看来,他与那群妇女一样,成为对耶稣有着深层之爱的真门徒。
一座新的坟,表明耶稣死亡叙事的真实可靠,连同旧的安息日,预示新世界的即将到来。
思考问题
耶稣受难叙事的中心主题是什么?在受审与被钉十字架的叙事中,一再出现的弥赛亚(基督)论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