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2月12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2月12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2月12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约翰福音》6:16-21(和合本)
6:17 上了船,要過海往迦百農去。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裡。
6:18 忽然狂風大作,海就翻騰起來。
6:19 門徒搖櫓,約行了十里多路,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近了船,他們就害怕。
6:20 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
6:21 門徒就喜歡接他上船,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
2023主显期6 | 平息
约六16-21
序言|逾越节白描
约翰所记载的耶稣渡海的故事(16至20节),连接在五饼二鱼的故事之后,一同构成逾越节大的叙事,刻意地与以色列人过红海的记忆相连。
约翰盼望读者能将这些记号的焦点,对准彰显上主的荣耀和赐予生命的那一位!可惜的是,耶稣及祂的作为,总被门徒和大众误解。在逾越节喂饱五千人之后,门徒就吵着要饼吃(34节),耶稣对他们的回答则是“我就是生命的粮”(35节),从天上而来(50节)。祂把食物的模式,演绎为自我牺牲的献祭,藉着祂的死,使祂的生命,可以接触到全地的人。而他们依然不能明白,甚至门徒中也起了争论。
看来,没有耶稣的话的引导,人就会曲解神迹!因着门徒和犹太人,他们与耶稣似乎完全活在两个时代里,一个是新的世界,是属神的,是灵性的世界(不是指非物质,乃是能认识神,理解神的心意),是带着新的生命,也称为永生;一个是地上的世界,是肉体的,因肉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死亡,所以,耶稣说是无益的。因此,耶稣与他们彼此间,无法穿越,尽管大家用的是相同的词,但彼此无法对话。
当人们听到祂说“从天降下来,把生命赐给众人的那位”(33-34节),他们却以为祂所说的食物,只是为了满足身体上的需要。所以,耶稣教导他们:要明白这些天上的事,就必须“到我这里来”(45节)。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认识道成肉身这一记号,否则无法明白“神的荣耀被肉体遮盖”这一真相。
这一章所记述的在逾越节所发生的诸多事件中,确实让我们看到,门徒们曲解了耶稣,最后,他们之间产生尖锐的冲突(41-42,52节),甚至,门徒中都有人要打算出卖祂(64-71节)。看来,道成肉身这一记号,确实是芒刺,是令人难以接受的,除非你带着极大的谦卑和信任,否则,将离耶稣而去。
一|与过红海事件有关联的叙事
以上是对逾越节事件的简易描述,下面主要来看耶稣平息海浪,这个相对于出埃及、过红海的事件。事件发生在众人想推举耶稣作王,而耶稣为了逃避他们所给的试探,则选择离开他们,独自上了山,去祷告之后;晚上,祂也独自去渡海,就在期间,祂被正在遭遇翻腾海浪的门徒发现了。我们从中来思考约翰想通过这个事件说些什么?
自古以来,犹太人不同与熟识水性的腓尼基人,他们对海的看法,较为负面,始终将它与混沌、邪恶,包括自然界和冥界中、那些不可降服的神秘力量联系在一起,它有时被称为是怪兽——拉哈伯(伯26:10-13),而拉哈伯又是埃及的别称(参诗87:4,赛30:7)。当犹太人颂赞上主对诸世界的掌管之时,就是颂赞祂是掌管大水(海)的大君王——显然,他们把海拟人化,将它比作是具有邪恶力量的怪兽(参诗93:3-4)。
传说中埃及海中怪兽拉哈伯的形象
在晚上,门徒们下到船上,遇见了突然而来的风暴,他们的恐惧自然而生,尽管他们是渔夫,但海的那种混沌力量,是令人害怕的。
门徒们奋力摇橹,想穿过这风雨交加的海面,正在此时,他们看见了一个人影在海面上出现,不断朝他们走来。他们产生更大的恐惧,因他们并不知道,前面的就是他们的主耶稣。他们按照当时所流行的看法,以为是幽灵。从现实而言,他们认不出主是情有可原的:第一、他们完全处在恐惧的状态,很难会想到这一层。第二,他们只是把耶稣当做是带领他们推翻罗马殖民统治者、将本民族一切的腐败拨乱反正的弥赛亚,他们没想到耶稣会像是幽灵般出现在海面上。
暴风雨中的的基督 伦勃朗
那约翰记载耶稣在海面上行走的意图——也是耶稣想让门徒领会的意图,肯定是要他们能明白祂到底是怎样的弥赛亚。在前面,耶稣以五饼二鱼的神迹,喂饱了五千人,大家想推举祂作弥赛亚,并称祂是与摩西一样的先知。而耶稣否决他们的做法:祂不是否认祂的弥赛亚身份,而是否决他们的弥赛亚画像,祂有自己的弥赛亚形象:祂是王,祂是先知,但祂的为王之路,不是以文攻武略的方式,乃是以牺牲的方式来成就。
二|体现与世界不同的为王真相
在渡海、平息海浪的行动,就是想告诉门徒祂的为王的真相:
耶稣将要胜过的,不是类如法老及埃及的势力,乃是胜过法老和埃及背后的神明。前面说过,埃及的神明就是拉哈伯,就好像我们中国人,被称为是——龙的传人,龙代表着中华民族,拉哈伯就是埃及的代名词。耶稣征服了大海,让狂暴的海浪停了下来。显然,是想让门徒,明白这一点,祂就像是那位使红海分开,让以色列人安全渡过,却让埃及大军葬身鱼腹的耶和华上帝/或是上帝代言人摩西。但祂渡海平息海浪的目的,却与耶和华和摩西不同。
在以色列过红海的时候,耶和华使埃及人的神明,完全失去能力,海神拉哈伯没有保护埃及人,反而,吞吃了他们。当然,我们知道,埃及的神明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因为偶像都是虚无的。这里指的是埃及人所崇尚军事、文化、经济、以强制弱的逻辑,通过神明拉哈伯表达出来。就好像,美国的自由主张,通过自由女神而反映出来。这些强者的逻辑,也正是前面推举耶稣作王的众人的逻辑,人类自古以来所有的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逻辑也正是如此。
耶稣在狂暴的海面上显现,暗示门徒,祂就是那位胜过邪恶力量的主;但祂只针对了狂傲的海浪而已。在这里,并没有出现类如以色列人过红海时那些法老的军兵,这是值得门徒们思考的:祂没有否定自己是弥赛亚,祂是王;但祂并不是例如埃及的君王、也不是罗马皇帝般的王,祂不直接针对人间的政治力量,而是直接针对那些不合理、邪恶力量背后的黑暗的力量。
摩西率领以色列民出埃及过红海
看来,祂为王的目的,并不是要直接打击如埃及一样的霸主罗马帝国。这点显然与出埃及过红海时,耶和华所施展的作为不同。祂要打击是这种霸权背后的势力,祂要来解决的是受造界整体性的问题:自然界被罪恶污染了后,也变成与人作对的力量——海成为了使人类受害的神秘力量,使海恢复起初被造的目的——不但不能伤害人,还能成为帮助人渡过大水抵达对岸的载体。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普遍的恶的底层势力——就整个圣经而言,这个底层的恶就是以撒旦为中心的势力。这个势力要被打破,这个世界表层的恶——政治性的、军事性、道德性的、社会性的等等,才能被打倒和解决。这就是耶稣为王要来解决的,通过祂在海面上行走,将狂傲的海浪驯化而展现出来。
那么,门徒们领会到耶稣这样的身份特征吗?显然,他们是懵懵懂懂的,包括那一大群吃过神迹之饼和鱼的人,他们都知道耶稣没有上船,而当他们通过坐船到了湖的另外一边,发现耶稣早就到了迦百农。他们感到十分的困扰,祂是怎样来到这里的。
在迦百农,耶稣给他们讲了一番围绕祂就是生命的粮为主题的道,这些更是令众人感到困惑了。看来,要明白耶稣与这个世界完全不同的弥赛亚身份,显然不能只拥有摩西与先知所说的内容,必须认真听耶稣所讲的,所行的;尤其是需要将耶稣在逾越节前,将自己身体摆上,成为了整个人类的祭物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与祂所有的言说行动,结合在一切,才能有所领悟。
回应|再次看看耶稣的身份
值得默想的故事
在我们生命中,也总有类似门徒所经历一样的时候,我们眼前突然所发生的事件,恐惧程度难以想象,我们努力挣扎,想摆脱,像找出路。但始终仿佛有一些力量控制着我们,甚至使我们喘不过气来。就在这乌云满布,遭遇危险,似乎要被淹死的时候,我们朝主那边一看,仿佛听到一个声音:是我,不要怕!就在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把耶稣接在心里,我们马上会觉得,一切都平静了下来,压在我们身上的重担,不知不觉不见了。正如我们今天所唱的儿童诗歌: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风浪。
确实是,很多时候,在我们身上回应眼前的灾难,忽然而生恐惧,在此时,主所能带给我们的真实安慰、平安。这里的“窍门”(一个不准确的表达)是:我们要学习在危难之时,随即呼求主,像是门徒先把主接到船上一样,把主接到我们家中,接在我们的心中,接在我们每一件事情上。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情急之中,能够随时呼求主呢?其实,这里也没有什么窍门。平常每日有规律灵修祷告、正常的崇拜生活是关键。正如同俗话所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常看似无用、不会马上产生效果的操练,在关键时候,就会起到作用。
不被限制的耶稣
耶稣渡海的事件,再次提醒门徒,祂是不能被人的思想所限制的。祂在前面刚刚经历了被人强拉来作王的事情:得到祂喂养的人,想劫持祂,推举祂当英雄,按照他们所要的,把耶稣塑造成推翻罗马人的民族领袖(参6:15)。
基督徒在追求属灵的需要,寻求神的帮助之时,有时也会把耶稣拉住,希望耶稣成就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一旦耶稣不按照我们的想法成就,我们对祂就变得难以理解和陌生。就好像在这里,祂并没有接受人们的拥戴,甚至悄然离开,一个人独自在海面上行走。也没有通过与门徒一同坐船的方法,渡过了海,到了对岸。对于门徒而言,祂就变得陌生,他们对祂的行为感到纳闷、不可理喻。这显然暴露出了他们对祂身份认知的有限。
我们需要被提醒的是:我们会一直按照我们的思维,自己的需要来定格祂,想把祂拉到与我们站在一边,成为拥护我们、支持我们、成就我们愿望的力量吗?这显然是按我们自身的需要利用了耶稣。
对耶稣身份的两个错误认识
在教会现实中,有一类人把耶稣的身份定义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宰,类如解放神学,认为耶稣是解决世界或某些国家及地区、所存在的“妇女、少数民族或穷人”问题的力量。他们中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圣经对神的名字的表达,充满了男权色彩,所以,他们的圣经版本,把神的名字全部翻译成阴性的。当他们不知道(有意或无意),圣经用男性的名字来翻译上帝的名字,是为了让人较好理解上帝权威和尊贵——在圣经时代,两性之间,人们会认为尊贵身份的是男性,而不会是女性。假如圣经用女性的名字来翻译神的名字,反倒容易引起误解。
当然,我们需要看到解放神学的支持者,他们有些观点是可取的,也反映了基督信仰的一些内容。比如他们所主张的“公义”的话题,在基督信仰里,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甚至,我们认为,作为有良知的基督徒,也需要关心社会公义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战争、全球贫富不均、气候与环保等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些话题毫无兴趣,甚至对社会、对国际的基本的善恶问题缺乏基本的判断,我们真的得检讨自己的信仰是否偏颇了。
不过,我们得小心,类如解放神学这样革新行动的不断发展,会不会导致耶稣以自我牺牲的救赎性质,慢慢成为了背景了?反而使那些解放的政治目标,逐渐成为了焦点呢?这样,信仰就越来越失去了基督教神学的独特性。所以,我们常常需要反省讨论,因我们容易矫枉过正!追求公义,有时容易导致我们的怜悯、同情和宽容之心的失去。反过来也一样,我们谈论爱与包容、接纳与宽恕的时候,则容易失去原则。确实没有一个太好的办法,可以保证我们一直在较为平衡和中立的状态。但经常的反省,最起码可以使我们看到自己的问题:我们是有问题的人,不能一直平衡和中立的行事为人。
另外一个对耶稣身份错误的认识是:把祂当做是巴勒斯坦的“灵魂导师”,以为祂是在是关心人的灵魂,是一位不问世事、远离凡尘的高人。
这就很容易把耶稣和福音,及上帝的作为,仅仅当作是使人灵魂得救的力量,把我们蒙救赎的责任,仅仅局限在使人灵魂得救的使命上。其实,上帝关心全人,全世界,祂既关心一个人通过耶稣获得救恩,也关心人类文明的发展。俄罗斯神学家弗洛罗夫斯基(Georges Florovsky)在讲人类文明与神所造的人性之时说:尽管人类文化及文明的发展,不是人本质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却是人性的结果,毕竟文明社会的人比原始人更具有人性[1]。更好地反映出上帝的形象。
在创世记,上帝造人的时候,委托人管理天空的鸟、海里的鱼、地上的走兽。看来,治理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人的使命,所以文明的建造是有价值的。我们从圣经历史中,可以看到这点,上帝并没有在旧石器时代,就将耶稣赐下,也没有在罗马帝国时期(对于中国来讲就是秦汉帝国的时候),就将这个世界彻底改变,带到在约翰启示录所描述的新天新地。而是依然让人类各种文明不断发展。假如人类文明的发展毫无意义的话,那上帝就在浪费时间,在这千万年间,作的都是无用工。正如前面所说的:文明本身就反应了上帝的形象,文化及文明的发展,正是人性的成长的结果。上帝希望人类借着相信祂,也借着对世界的治理、对文明的发展,来体现祂的形象。
耶稣渡海,不但彰显出祂的救赎门徒的能力,也彰显出祂对大自然的管理,这就流露出祂对自然世界的心意:祂盼望自然世界的海洋,对人类不再是伤害的力量,而是成为能够帮助祂渡过对岸的媒介。所以,基督的救恩不仅仅停留在人类灵魂得救的事上,也反映出自然世界最终也蒙救赎的事实。祂是施行救恩的主,也是恢复宇宙秩序的主。
所以,基督徒在关心人的灵魂得救的同时,也要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只要这个文明更能够使人产生“和平、友爱、怜悯、公义”等内容的,我们都要表达赞赏,并与世界上的各种人群一同来发展这样的文明。也就是说:基督徒的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是不需要分开的,在我们加强传福音的热情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我们身上体现主的形象,表达耶稣救赎人类的目的。
需要不断被更新的思维
我们思维需要不断更新,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例如,基督徒经常讲的——假如我们看重主的恩赐、过于赐下恩典的主,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偏离信仰的轨道。还有,我们信主久了,有时会失去起初对主的那份简单的信和爱。尽管我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在这里,并不是否定知识的价值。而是说,当我们随着年日的增加,罪也会一样地在寻找机会,依附在我们属灵的生命中。就好像在鱼缸里,新的鱼缸只有水和鱼,久而久之,在鱼缸的壁上,会长出许多苔藓,在鱼缸的底层也有很多微生物或垃圾。假如长期不清理,这些东西会大大使鱼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基督信仰可以包括很多的东西,其中的许多内容,是需要隔一段时间后重温的。我们对于基督的身份的理解,也需要不断被更新。就好像,约翰在这里给我们看懂到的,他用多重的故事,来多角度的揭示耶稣作为弥赛亚的身份,其目的使祂的读者对耶稣有着更深刻、全面的认知。
[1] 弗洛罗夫斯基(Georges Florovsky)著,李树琴译:《基督教与文化》(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2009),页xxxiii。
代祷事项:
1、求圣灵帮助我们,使我们摆脱对耶稣身份的两种偏颇的认识;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使我们对耶稣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圣经的启示。求主加添我们的智慧。
2、求主帮助我们建立正确、平衡的信仰和文化的观点,使我们看到,上帝在救赎人类的同时,也依然关心人类文明的发展。这就提醒我们:我们在宣扬福音的同时,也需要对各种文化及文明的尊重,并与各界人士一同发展有益于人类的各样活动。求主开拓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