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3主显期7 | 教训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00天前 | 40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主显期7 | 教训
(可四9-20)


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2月19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2月19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2月19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马可福音》4:9-20(和合本)


4:9 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4:10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4:11 耶稣对他们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4:12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4:13 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么.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4:14 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4: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

4:16 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

4:17 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4:18 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

4:19 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4: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2023主显期7 | 教训

可四9-20

 

序言|比喻即命令


希腊尼撒的贵格利(Gregory of Nyssa;约335~395年),是加帕多家教父的第三号人物,他曾经说过:一个人想认识神的一个反应就是:永无休止的渴求望见神。或许他的这个洞见就是来自福音书耶稣关于撒种比喻的教训。马可说:耶稣似乎故意把信息隐藏起来,不让一些人明白,祂的这种故意,实际上也显示神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祂对那些真心寻求祂的人,就会显示出自己,而对于那些并不真心寻求祂的人,祂则是向他们关闭。我们来看这段非常熟悉的撒种的比喻,从三方面来看:



一|需要认真听的比喻


首先,我们看到,这是一个需要留心听的比喻。在这一段中,出现了13次“听”(akono),这个词(4:3、9有两次,12节有两次,15、16、18节,23节有两次,24、33节)。而且,这一段以“听”开始(3节):你们听啊;也以“听”结束:有耳可听的,就当听(9节)。耶稣在比喻后对门徒的讲解中,仍然围绕“听”与“不听”的主题,来解释这个比喻。


在以色列的传统里,听,不是获得资讯的途径,而是一个命令,假如要活出一个忠信的生活,就必须遵从“听”这个命令!在他们每天的信仰告白(诵读示玛,申6:4)里,第一个词就是:听!耶稣套用示玛的格式,可以看出祂所说的比喻,其分量是何等的重!在12节,引用了以赛亚书六章9节,听这个词使用了两次。祂自比于摩西和以赛亚,假如祂不是有权力这样做的弥赛亚,那祂就是在冒犯神了!


所以,假如要明白祂在下面所讲的“撒种的比喻”,而不打算当作命令般执行,而只是想获得更多资讯,那肯定是听不懂的!听不懂街坊传来的八卦新闻,那不要紧!听不懂某些国际形势分析专家的说辞,也不打紧。但是,听不懂耶稣的命令,可就灾祸临头了!他们就好像耶稣在这里所比喻的“路旁”、“石头地上”、“荆棘里”,所指向那些人。他们将遭到各种程度的“死亡”——有些人被撒旦掳去,有些人跌倒了,有些人的生命,则耗费在不重要的东西上。


这正是马可用了四种人对道的反应,来解释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他希望他的读者,能反省,能重视耶稣的比喻,不要像外人一样,把耶稣的命令当做耳边风。



二|产生“失败”的比喻


当我们仔细看耶稣的比喻,我们会发现,祂的比喻特别着重描述种子失败的原因,过于丰收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个比喻强调的是——种子被糟蹋的现实。看来,丰收与否,完全取决于“泥土的好坏”。因为撒种者随意撒种——他像一个外行的农夫,把种子不加选择地撒在——路旁、石头上、荆棘中,当然也有撒在好土上的。看来,耶稣主要在讨论“失败”方面,这不禁引起人的警觉。


当然,就今天的我们,以为耶稣只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明白,而说比喻。其实,耶稣是在揭示“神国的奥秘”(11节)。也就是说——撒种的比喻,就是在揭示“神国的奥秘”的行为。对犹太人而言,撒种的比喻与葡萄园的比喻,都是广为人知和耳熟能详的,葡萄园佃户与主人的比喻,是用来形容以色列这个属神的子民,与他们的神耶和华关系的比喻,而撒种的比喻,也有着类似的意思,不过,它主要是指在以色列被掳的现实中,他们的神如何把他们从被掳的异邦世界,带回故土,把他们重新安置在应许之地。先知采用了种子撒到土里一样的比喻来形容,他们再次得到复兴的情形(可参诗126:5-6,赛37:30-31)。马可也采用了这两大比喻,来形容耶稣的工作。


而当耶稣在揭示这个奥秘的时候,却遇到极大的困难,当祂来告诉神的百姓——以色列这个属神的国度,是如何进入这个世界——如同种子撒到地上时候,遭到了:灵界撒旦的抢夺(16节)、世界的逼迫(17节)、人自身私欲的抵挡(19节)。


这是耶稣的跟随者需要警惕的:耶稣将神国带来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反而,要遭到撒旦的抵挡、当局的诋毁、还有人心的抗拒;祂在所进行的事工中,不会彻底将旧的时代翻转,邪恶也不会因基督的来临而马上销声匿迹。包括门徒们在传扬耶稣所建立神国的时候,也不会引起全人类的关注,甚至他们要遭到经常性的失败。就如同种子会被飞鸟吃掉,长出来的嫩苗,会被太阳晒死,会被其它的不良植物挤死。


这是门徒们需要面对的:他们无论怎样表达真理,总有人会将它拒之门外,虽然他们看见了神国真实的来临,却视若无睹,虽然是听见了,却完全把它当作是耳边风。



三|需要解释的比喻


耶稣不加选择地向当时的人群,讲述比喻,宣讲这复兴的道,就好像农夫不加选择地将种子撒在各种环境。最后,出现了两个结果,一种是失败的,一种是成功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结果呢?如同种子落在那三样不能结实,甚至早早就被鸟吃掉的土地一样,是因为土壤的素质问题。在10至21节,耶稣作了较详细的解释。不过,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祂只对门徒讲!


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神国的奥秘,只对门徒讲?这其实就是耶稣所说的关键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国的奥秘,只向耶稣的自己人揭开!那么,谁是耶稣的自己人呢?就是那些跟随在耶稣身边,把耶稣当做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当做是救主,是成就他们的神应许的那一位。看来,有没有把耶稣所说的比喻当作是命令,这就是关键!有把耶稣当作自己人吗?祂是亲人吗?是朋友吗?是名副其实的弥赛亚吗?是先知所说的那位带领他们脱离异邦辖制的那位先知?是唯一能救赎他们脱离各样辖制的主。这些就是评判他们的资质的标准。把耶稣当做自己人的人,就是好的土壤,反之,就是另外的三类。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神国的情况,完全取决于听众!就像种子会不会发芽、能不能长出来、最后结果,不是因为撒种者合不合格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土地的环境。对耶稣所讲的比喻,能不能把它当作是神国奥秘的揭示,关键在乎听众!听道的人,带着怎样的态度,就会听成怎样的程度。就好像,对于主日的一篇信息,能不能产生属天的果效,当然,在乎讲员的素质,他的努力准备程度,他的口才,这些都会影响宣讲的效果。然而,很多时候,听众的素质和态度,完全决定了成败,你带着怎样的心态听,是带着饥渴慕义?带着信任?还是带着抵触、挑刺的态度?两种态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耶稣在接下去的篇幅里(13-20节),提醒门徒:当祂带来天国,在神的百姓中间宣讲天国的奥秘,将遭到最起码三样的拦阻。第一是灵界恶势力的代表撒旦的阻挠;第二是当局和社会的逼迫;第三就是名利和需要等的诱惑。


撒旦像是在农夫背后的飞鸟。农夫在哪里撒种,鸟就跟到那里,随时将农夫所撒的种子吃掉。撒旦跟在耶稣的背后,随时作破坏、毁灭的工作。耶路撒冷的那些宗教领袖,因他们所主张的复国理念,与耶稣的大不相同,他们出于自认为对神的忠心,和对自身集团的生存考量,他们会对那些接受耶稣的人威逼利诱,采取恐吓(he,四声)、逼迫和杀戮。而导致有些人,虽然曾经对耶稣的道,欢喜若狂,但遭遇这些社会的压力,就放弃了。还有一种人,起初跟随了耶稣,但久而久之,看不到跟随耶稣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虽然承认耶稣就是他们的弥赛亚,但是,当他们看到,那些跟随耶稣的群体,在生活上、社会地位上、在财富上,并没有什么令人羡慕的地方,虽然很努力地传道,对社会却不能起到改变的效果,耶路撒冷仍然由那些当权者说了算,罗马人也没有离开他们,仍然在压迫他们。有些人则苦于个人和家庭的现实问题,有家庭需要、生存的压力,导致他们脚踏两条船的状况——虽然相信耶稣是主,但在生活现实中,与没有信仰的人一样。他们只是将信仰藏在心里,平时完全按照现实社会的规则而活。耶稣称这种人是被思虑和需要迷住了。


这就是耶稣对他们三方面的警告:撒旦的抢夺、当局的压迫、个人的私欲等。祂盼望祂的门徒,能够将祂的这些话当作命令来听,因为这关乎他们的生死和祸福。



回应|方法与真理


方法

假如要将耶稣的比喻带到现代的处境中,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的是:阅读的方法。正如耶稣所说的,祂对外人就说比喻,言下之意是,比喻不是针对不动脑筋、不求甚解的人说的。祂要求人需要具有想象力,并加以思考探索,对于缺乏耐心,不想投入的人而言,比喻对他而言就没有意义了。正如耶稣所说的——比喻就是奥秘,是神启示的方法,耶稣将比喻讲解,就是揭开神国的奥秘。所以,比喻是难懂的。这意味着,关乎神的真理,不是通俗易懂的,也不是垂手可得的,更不可能像算术题: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有位哲学家说:几乎所有哲学家都同意,最崇高的真理,一旦简化为最清晰的形式,就会变成一些资料。这样,呈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便不外乎是这样的命题:白是白,黑是黑[1]


比喻是解释神国的奥秘!如果我们想明白,就需要有开放的心思,和不僵化的头脑。更何况,神国是不能用客观的论证来推演的。所以,在很多时候,比喻是让我们感到困惑的,耶稣的观众不是因此而大惑不解吗?只有认真专注在讲比喻的人身上,恭敬地听,并且将祂的话当做是命令,才能真正明白。现代人对高深的知识,对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对于诗意的表达,不会有什么耐心。现代人喜欢直接、明了的信息,很难对比喻有兴趣。然而,真正的知识,不但是资讯类的,更是关系性的,它不但使你明白更多,也帮助你改变更多,它不但改变你的思想,提升你的认知水平,也改变你的品行和心灵,并增加你与人与物建立关系的能力。这种关系性的知识,不是命题式的,而是比喻性的,或是象征性的故事或诗歌。它不是简单明了的,而是带有奥秘的特性。


或许,这类方式,令我们感到郁闷。作为传道人,当听到别人说:你讲的我都不甚明白,心里会产生内疚。为了让人一目了然,会做PPT,会提纲挈(qie四声)领地将所要讲的内容给观众作提示(有时真的啼笑皆非,信徒在听道的时候,成了观众!)。当讲完了一篇道,听到一些弟兄姐妹说:没听懂;或他们在聊讲道的内容之时,与自己想表达的完全不同时,就会有很大的失败感。


然而,耶稣在这里却讲了一篇令人费解的道,而且,就连祂的门徒,也需要在祂再次解释之后,才能有些许领会。祂并没有讲一篇,让人感到好理解,好让更多的人点赞的道。反而,祂讲了一篇难懂的道,好使一批人被分离出来。


这就提醒我们:假如我们什么都要追求简单明白,我们就很容易错失真理对我们的陶造,并导致我们失去很多属灵的福分。这其实对教会是极大的挑战,教会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归主,势必需要讲得通俗易懂,甚至应和人们的需要。实际上,也有些教会采用了类如行销的手段,吸引人进入教会。然而,这会不会与耶稣的方法背道而驰呢?因耶稣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群对祂委身的“自己人”,并从中将那些把祂当做是街头说唱的人分离出去。



真理


教会在表述真理的时候,往往把它当作是一项指标、一项扑颠不灭的永恒原则。然而,在撒种的比喻当中,真理也是关系性的,与一个人忠诚的程度有关。


比喻中,那位撒种者,并没有先作市场调研,看看哪种土壤适合播种,他随意地把种子撒了出去,看起来是一个极其浪费资源的愚笨的方法,然而,这正是神的方法。教会在宣扬神的道,建造教会的时候,用现代人的绩效考核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神的道所面对是人心。上帝作事的方式,与人心一样,是我们很难猜测的对象。人心会如何回应上帝的道呢?人心又需要等多久,才会回应上帝的道呢?我们很难知道。在缅甸开荒布道四十年的美国宣教士耶德逊(Adoniram Judson),在进入缅甸7年后,才带了一个人信主[2]


这个比喻是命令,而这个命令,没有呼召传播者要不择手段达成成功的目标,而是呼召人要忠心。这对我们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因我们可能会太过在意于表面的成功,并急功近利,却没有给归信者打下扎实牢固的基础,甚至将归信简化为:决志祷告,更不会把信仰与受苦、长久的忠心和顺服相关联。


有一间教会,她的广告词是:xxx教会,是为你而设的教会。在解说中,继续这样的论调:本教会采用积极而实用的信息,每星期会令你振作起来。讲题大都是这样的:如何令你感觉良好?如何克服抑郁?如何活得丰盛和成功?如何理财?如何处理压力?等等[3]。这间教会告诉人,只要成为她的会友,你会变得开心,并获得满足的心里享受,却丝毫没有提到神和信仰,更别说为信仰受苦了,并与人的私欲挣扎的事实了。


事实上,忠心比成功更重要,因为神看重人的忠心,过于人的能力。这就是撒种的比喻对我们的提醒或警告。我们必须将这个警告听进去。要知道,我们在信仰上缺乏真实的委身,不深入扎根,危险是很大的。任何轻微的逼迫或患难,都能使我们信心动摇,使我们对教会、对服侍、甚至对主,显出亏欠。假如我们上教会,警察会把我们的身份证抄下来,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作会受到影响。或许会通过子女、家庭来威胁我们。试想一下,有多少人会来继续参加主日崇拜?这类的试探(试炼),我们不正经过吗?疫情三年来,难道不考验了我们对教会、对主的忠诚度吗?今天,因为仍然有肢体生病,所以我们主日聚会还保留有线上,但是,也有一些肢体不来线下,真的是因为生病吗?还是你的妥协呢?



[1] 参大卫.加南著,沈珪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41A:马可福音(卷上)》(香港:汉语圣经协会,2016),页187。

[2] 同上,页191。

[3] 资料来源:同上,页193。





代祷事项:


1、为每周主日聚会祷告,求主赐给每位讲员都能忠心预备讲章,帮助每位肢体在周六能早早休息,预备好的精神周日来敬拜。愿我们更加渴慕真理,渴慕更认识救我们的主,渴慕更明白祂的心意,并愿意去遵行。


2、为每位肢体祷告,求主帮助我们愿意为信仰付代价,在利益、得失面前,能够以神的旨意为念,在这个抵挡主的世界上,愿我们都能操练忠心跟随主,到见面主时能被祂称为忠心又良善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