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2月5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2月5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2月5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2023年2月5日主日讲道(第四部分)
经文:《马可福音》3:13-19(和合本)
3:13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
3:14 他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3:15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3:16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3:17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3:19 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引言:
弟兄姐妹平安!相信我们中间许多弟兄姐妹都有找工作的经历,我们会在不同的公司递交个人简历,每个公司的老板或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他们所设立的各样条件从众多投递简历的应聘者中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人。
我们的主耶稣也从众多的跟随者中选择自己的门徒,但祂的选择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我们今天从这段经文看看耶稣如何拣选祂的门徒。
一、拣选乃是随主旨意——神的主权(13-14a节)
1. 山上启示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
「耶稣上了山」,虽然在原文中山的前面有定冠词,但福音书的作者并没有说明是哪一座山,因此只能说,耶稣离开了海边低处的地方往高处去,登上了某座山。
山上的场景带有启示及权柄之微妙变化的意味。在旧约中,「山」常是神显现,并赐下重要启示的地方,例如:在何烈山上,神曾向摩西启示自己,和祂对以色列人的计划(出三1-22);在西奈山上,神曾透过摩西晓谕以色列人要守祂的约,在万民中归神作祭司的国度,成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3-6);以及摩西上西奈山,接受神所赐的律法和诫命(出二十四12-18)等等。
在新约也是如此,耶稣在山上颁布天国的宪法,教导门徒天国子民应该有的生命样式(太五-七章);耶稣自己在山上向彼得、雅各和约翰显现,启示自己的身份(太十七1-13);耶稣在橄榄山上教导门徒关于末日的预言以及门徒如何以警醒的心等候主的再临(太二十四-二十五章)等等,这些都是与山有关联的重要历史事件。
同样在马可福音中,耶稣除了上山设立十二门徒成为神新的子民的中心团体外,「山」也是祂独自安静祷告的地方(六46),是祂在三个门徒面前自我启示的地方(九2),也是祂私下门训的地方(十三3)。
耶稣在这里上了山,可能只是为了找一处可以安静亲近父神的地方,来寻求父神的旨意,好像之前,耶稣在忙碌的服事之后,也到旷野地方去祷告和寻求神的心意(一35);在路加福音六章十二节,路加就明确提到耶稣在挑选十二人之前,曾上山整夜祷告。所以耶稣上了山,表明祂带下从父神而来的启示和权柄,要透过拣选门徒成就父神的旨意。
2. 随己意行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
「随自己的意思」在原文有个强调用法的主格人称代词「祂」,放在动词「祂想要」的后面,来表达耶稣自己想要的;所以在不同圣经译本中有译为「祂想要」(中标)、「自己所愿意要的」(吕中)、「合自己心意的」(新汉语)、「自己所要的」(新译)、「把自己所想要的」(思高)。
很明显,这十二个人来到耶稣的跟前,完全是出于耶稣的心意,是出于祂的拣选,祂的主动,而不是出于这些人自己的选择。耶稣随自己的意思拣选门徒,这种选召门徒的方式和当时拉比收学生的方式显然完全不同:耶稣的方式是出于老师自己的主权,而拉比是出于学生的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从几位拉比中挑选一位成为自己的跟随者。
而且耶稣是和父神具有同等权威的老师,祂的教训叫众人希奇,不像文士(一22),因为耶稣拥有与父神绝对的真理,祂的教导就是律法的精义和成全(太五17-20),因为祂是神子(一1、11)是安息日的主(二28),是「主」自己的到来(一3),所以学生永远无法和祂并驾齐驱;但拉比的学生则是向老师学习律法在传统中的解释和规定,有些拉比虽享有君王般的尊荣,权威甚至高过父母,然而,拉比自己仍然需要谦卑在神的面前,谦卑在古人的传统以及律法权柄之下,有些学生日后可以达到老师的程度,甚至有些会比老师对律法的领悟更深,表达更好。
另外,耶稣乃是门徒一生永远的老师,而拉比只是学生在某一时间,或某一领域的老师,学生可以随自己的兴趣另换拉比学习,但耶稣是无法替换的老师,是门徒唯一、全方位的师尊。
「随自己的意思」表示主拣选门徒是出于自己的意旨和主权,任何人不可能影响祂的拣选,连拣选的人也不能推托自己能力不够,主耶稣负他一切的责任,也保证供应他们的一切需要。更宝贵的是,主也会在他们的服事中逐渐地装备他们,改变他们,使他们能承担主给他们的托付。
神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九15-18)。
神随自己的意旨行事,无人可以阻拦和改变,祂是随己意行事的神。
3. 新的国度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
耶稣「设立了十二个人」作门徒,这个数目正是以色列12支派之数。在创世记,神使雅各12个儿子成为以色列民族,及至出埃及记,又使他们壮大起来。以色列蒙拣选,弥赛亚要由此而出,借着祂,万族都要得福(创十二1-3);可惜在耶稣时代,以色列灵性衰败,拒绝他们的弥赛亚。因此,神要建立一个新的「圣洁的国度,是被拣选的族裔」(彼前二9),十二使徒就是这属灵新国度的核心。
耶稣选择十二个人,是在恢复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一个意识形象的成全,也代表一个末后新以色列,或整个属神子民的建立。在旧约,以色列人有十二支派,故十二代表了属神的子民。十二门徒代表了属灵的以色列,那真正心中行割礼的属神子民。这些人将来也会分享弥赛亚国度中的荣耀和权柄。
这个观点,在马可福音没有提到,但在马太福音十九章二十八节,和路加福音二十二章三十节中,都可以清楚看到,「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太十九28)。到了启示录七章4节,以色列的十二个族长与这十二使徒就排列在一起达致完美的代表意义。
正因为这样,当十二门徒失去其中一位时,教会要从速物色一位代替,以凑足十二人(徒一15-16)。他们是初期教会的基石,是领导教会的权威,他们要把神新国度的子民建立在神自己的话语和道路之上,这一切都是神主权的彰显,是神随己意建立属神的国度和属神的子民。
二、拣选乃是奉差服事——门徒使命(14b-15节)
主耶稣随己意设立十二门徒,目的是要赋予他们使命,在肩负使命之先最为重要的是首先要学习和操练:
1. 与主同在
「……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主耶稣所设立的这十二门徒拥有双重使命。马太福音以耶稣的应许作结,说祂会与他们同在,直到这时代的终结(太二十八20)。对比之下,马可强调门徒的任务乃是「与耶稣在一起或者在耶稣自己身边(新汉语)。那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是十二门徒将要成为耶稣在世作工的见证人,他们会向祂学习,有资格把关于祂的传统传承下去,并证明这传承的真实性(路一2)。十二使徒当中与耶稣关系最密切的是彼得、雅各和约翰,他们在这福音书的重要事件中都与耶稣在一起:祂使睚鲁的女儿死而复生(五37)的时候,祂在山上变像(九2-13)的时候;祂在客西马尼园祷告(十四33)的时候。和耶稣在一起这任务,骤眼看来似乎简单,实在并不容易。十二门徒必会认识到,和耶稣闲逛跟切实地和祂一起完全是两码子事。后者意味着他们必须亦步亦趋地跟随祂,与祂共同承担事奉的辛劳,一起面对群众的骚扰(三20;六31-33),也要承受同样的苦难(十39)。
其次,『与耶稣同在』是指门徒们不但要放下世上工作或偏爱,还要随时在祂身边,这是生命影响生命的操练。他们要透过耶稣的言传身教,接受祂正式或非正式的教导。他们在做事之先最重要的是进入与主耶稣更密切的相交。因为耶稣首先重视的不是门徒的工作,而是门徒与祂之间的实质关系。耶稣在约翰福音以葡萄树与枝子的关系强调与耶稣同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五4-8)
与耶稣同在就是与耶稣生命的连接,进一步活出耶稣要我们活出的生命。
2. 被差传道
「……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与主同在」是一切服事的基础,可是与主同在不是终结乃是开始,彼得在山上看到耶稣变像,与摩西、以利亚在一起,那真是好的无比,实在是一种享受。于是,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太十七4)
也许我们会笑彼得,但许多时候我们和当下的他是一样的心志。「与耶稣同在」确实好的无比,但这是为了接受使命,为主结果子。
所以马可继续告诉我们设立门徒的目的之二,「也要差他们去传道」,所谓「传道」含有公开宣讲的含义,是耶稣经常忙着做的事,就是有关宣讲神的福音(一14-15),宣讲耶稣基督的福音(一1),而不是宣讲门徒自己的故事或经验。在马可福音第六章耶稣就首先差派他们践行这一使命,叫他们出去操练传道,叫人悔改。到末尾主耶稣复活之后再次嘱咐门徒们:「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十六15)。
传道是门徒被设立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位跟随主之人的使命。
3. 驱魔赶鬼
「……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再者,耶稣设立门徒,也赐给门徒有权柄去胜过黑暗污鬼的权势(三15),就像耶稣自己经常在会堂和各地赶鬼、制服鬼 的服事(一25-26、32、34、39,三11)。门徒能够赶鬼,完全要靠耶稣所给的权能,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因为只有大能的神,才是真正权柄的来源,因为祂是主自己的来到;门徒若无信心仰赖主的能力,就不能每次都胜过污鬼的权势。
三、拣选乃是多样群体——团队画像(16-19节)
「这十二个人有……」
关于十二门徒的名单,马太福音十章2至4节,路加福音六章13至16节,使徒行传一章13节都有记载。整体而言,彼得排行总是最先,而出卖耶稣的犹大最末。马可以他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介绍这十二门徒:
1、内圈门徒(16-17节)
在名单最前一组“彼得、雅各、约翰是核心小组,也是被耶稣特别起名的群体。
西门作为第一个被介绍的门徒,耶稣给他起名叫彼得。彼得是亚兰文矶发的翻译,虽然彼得和真正磐石的希腊文相近,但彼得并不是磐石,耶稣才是真正的磐石。从马可福音可以看到,彼得常常跌倒(八33,十四68、70、71),他并不像不动摇的磐石,反倒像愚顽者中为首的,他常作十二人的发言人,在他们之中总是为首的。在改名之前,彼得都是以西门出现,但耶稣赋予此名后,就一直是以彼得之名出现,直到客西马尼园中,因为不能和主一同警醒祷告,才被耶稣又叫作西门(十四37)。
在旧约中,神曾给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创十七5),雅各改名为以色列(创三十二28)——这些新名代表这个人在身份和地位上有某种意义的改变,被赋予新的工作。彼得可能也使人想起以赛亚书中的亚伯拉罕,他被代表为以色列人由他而出的一个磐石(赛五十一1-2);彼得虽然不是磐石,却是十二人中的代言人和经常为首者,也是五旬节前后教会中的领袖(徒一15)。因此彼得这新名可以含有作为神末后新百姓是首要核心领袖的含义,他好像是建造初期教会的一个重要基石(弗二20)。
其次被介绍的是雅各和约翰兄弟,耶稣给他们起的名字叫半尼其,其意义为雷子。这是在描述他们急促、坏脾气、冲动的个性,但耶稣也预期到他们的热心,会成为教会在建立时极大的见证和祝福。雅各和约翰不仅和彼得是耶稣特别亲密的门徒,也是五旬节后和彼得同为教会的柱石(加二9);雅各更是第一个在五旬节后为主殉道的使徒(徒十二2),约翰则是为主作见证最久的爱的门徒。
2、简介之列(18a节)
接下来的五个门徒,只是一带而过,介绍他们的名字是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
3、特加说明(18b-19节)
然后,为了与其他门徒有所分别,在其名字前做了简单的描述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犹大),奋锐党的西门,以及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其中奋锐党的西门,奋锐党应为亚兰文的音译,意思为激进、热诚、热心,可以有宗教信仰或政治层面的意思。在耶稣的时候,政治上的奋锐党还未出现,它真正成为犹太教的第四个党派是在主后66至67年的时候,所以奋锐党的西门,只是在描写西门是属于护教上激进的人,或者只是描写他个性上的热心、激进。
最后一位犹大,被冠以「卖耶稣的」,虽然他也是主随自己旨意所拣选的,主从一开始就认识他(约六64「……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祂,谁要卖祂」)。但祂愿意多次给他机会,只是他坚持不悔改,最终选择背叛之路。
从经文对这十二门徒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方面:首先,这是一群很特别的门徒,这份名单以三次不认耶稣的彼得为首,又以出卖耶稣的犹大为尾,使我们清楚看到,他们不是一群接受呼召便立即成圣的门徒。作门徒与作使徒一样,是一段漫长又艰难的过程,要忍受无数的试探与试炼(安德森)。
其次,耶稣拣选的门徒,包含了不同身份和行业的人,也有个性很不相同的人(热心、坏脾气、沉思、多疑)——最可怕的是,还有一位将要和耶稣作对的门徒。其中有许多是名不经传的,但没有一个是来自犹太教的领袖,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有不同的软弱、愚顽、和不同的恩赐,但他们在耶稣的团队中,可以有一席之地,都可以靠主所赐的能力,去为主宣教和作见证——我们愿意成为靠主、为主作见证的一员吗?我们会成为哪一类型的门徒呢?是像犹大?还是会像其他的门徒?
总结与应用
1、随己意行之主
约翰福音第十五章16节「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
我们所信的主是随己意行事的主,没有人命令祂,也没有人可以拦阻祂的旨意,甚至那些蒙祂呼召的人都不能以任何的理由拦阻祂的旨意:
摩西蒙召的时候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主啊,你愿意打发谁,就打发谁去吧!”」(出三11,四1、10、13),摩西企图以各样的借口和理由拒绝神的呼召,但仍然不能拦阻神透过他在以色列人和法老面前彰显神的能力和作为。
耶利米蒙召的时候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无知的。』(耶一6)
阿摩司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摩七14-15)。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一章如此说:『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主基督耶稣,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我从前是亵渎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作的。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一12-16)
无论是谁,是怎样的人,神按照自己的旨意行事,拣选呼召,使之成为神手中贵重合用的器皿,成就主为祂百姓要成就的事。你我是否愿意让这位随己意行事的主在我们生命中成就祂的旨意,透过我们彰显祂的作为?
2、与主同在之人
在作门徒的实际经验中,要保持平衡的生活不容易。许多基督徒花很多时间追求“与耶稣同在”(好像一连串的工作会议、团契活动、小组讨论、服事奉献,便是与耶稣同在),却很少花时间宣讲主道和赶逐邪灵。很多按牧前的训练只注重教牧学,研讨如何关怀教会的弟兄姐妹。当然,这些服事训练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我们过分重视这些,会陷入不断的针对教会生活自我检讨,而使我们心胸见识日趋狭窄,以为福音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灵性和生活的需要。
其实,从宣教的观点来看,宣讲主道和赶逐邪灵迫使我们面对不信的人,借他们测试自己对福音了解的程度。在这种场合,我们暴露于灵界的危险下,容易受伤害,但也只有在这类场合,我们才能证明所宣讲的信息有多大能力,有多少权柄,有多广范围。如果我们退缩,不敢冒险,我们就永远不会发现福音的伟大及多元。
今年我们在所服事的教会挑战弟兄姐妹传福音热情和动力,鼓励每位肢体2023年可以向八位以上的人讲论关乎福音的信息,我也挑战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可以如此,如果我们每个人可以成功带领一个人来到教会,明年教会就会翻倍。愿主使用我们每一位与主同在的人,宣扬主道。
代祷事项:
1、为众弟兄姐妹祷告,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愿我们每一位肢体都可以正确回应主,无论我们如何,神都会因着祂对我们的拣选在我们生命中成就祂的旨意。
2、为弟兄姐妹祷告,与主同在不只是参与教会各样的活动,追求灵修安静的生活,更是愿意回应主的使命,成为一个传福音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