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3主显期4 | 牧养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21天前 | 32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主显期4 | 牧养(约6:1~15)


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1月29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3年1月29日主日讲道(中篇)

2023年1月29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约翰福音》6:1-15(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

2 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

3 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

4 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

5 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

6 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

7 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8 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

9 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

10 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

11 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

12 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

13 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14 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15 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2023年主显期 4 | 牧养

《约翰福音》6:1-15


序言|细节与情节 


当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在前面几集,大致能从导演所安排的细节或一些道具,判断出人物的角色特点和情节的发展。在约翰福音这卷以“记号”(神迹)著称的福音书,没有浪费一次细节或记号,因为约翰就想通过他所提供的细节和道具,让你明白耶稣及祂全新事工的重点。在六章1至14节,约翰细腻地记述了在一个逾越节所发生的,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四个重点:



一 | 耶稣使他们得洁净


在整卷约翰福音书里,约翰记述了三次在逾越节所发生的事,第一次是在耶路撒冷(2:3),那时,耶稣把买卖之人赶出圣殿;第二次就是这一段所记载的;第三次则是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11:55;12:1;13:1),这一次对理解将要发生的事情十分重要。


约翰用这三次的记载,是要他的听众/观众去留心:耶稣在逾越节所作的事,与犹太人每年一次的逾越节筵席相关,尽管实际上,以色列并没有在每一年都过大型的逾越节庆典,但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有简易的礼仪,来回应出埃及的那个晚上,也就是第一个逾越节,他们借此来回忆上帝对他们的救赎和供应。约翰的三次逾越节记述,都是希望他的读者和观众,能将耶稣的身份和行动,与逾越节的上帝或摩西的身份和行动作些关联。比如,第一次耶稣在圣殿里赶出那些做买卖的人(2:13),他是希望别人能了解到,耶稣就是使他们得洁净的那一位。在犹太人的传统里,圣殿是来自于摩西的会幕,是与神同在的地方。那圣洁崇高的神,为何愿意在卑微、简陋的会幕,与有罪的以色列同在呢?因为发生了逾越节的集体事件。在逾越节的晚上,几乎是每家每户牺牲了一只羊羔,而使以色列象征性蒙了救赎。而没有牺牲羊羔的埃及人,他们的长子被杀了。


对于以色列而言,第一个逾越节反映了上帝的“拯救——审判”行动。上帝是他们的救赎和生命的供应者,而对于埃及人而言,上帝却是他们的审判者。耶稣在圣殿的洁净行动,是希望唤醒他们的记忆:圣殿必须反映出上帝救赎的特性,在这个地方的所有事物,都应该是被洁净的记号,但第一世纪的圣殿,已经失去了这样的特性。


这一次逾越节,耶稣将自己比作是属天的粮食:生命的粮(6:30-35),刻意地回应以色列的祖先在旷野所领受的吗哪,和在逾越节所吃的羊羔肉。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四十年,每天基本是靠从天上降下的吗哪而活。那么,耶稣就成为以色列未来日子里,每天度日的属天的粮食。他们在逾越节所吃的羊羔肉,成为得到“死里复活”生命的象征;埃及人没有羊羔的代赎,长子都被杀了;以色列人有羊羔的代赎,他们得到了保存。所以,耶稣在逾越节里的五饼二鱼的行动记号,是想告诉他们,祂就是逾越节的羊羔,成为洁净他们、救赎他们的元素。


二|跟随耶稣的基本素质


在这个神迹出现之前,耶稣的门徒中的腓力,知道有个小孩身上有“五饼二鱼”。这是作为耶稣跟随者需要具备的素质:要了解群众的情况。耶稣希望门徒能够明白,作耶稣门徒的意思就是:与耶稣一起,成为以色列人的供应者(牧养者),这供应者的身份,是将耶稣这生命的粮,分享给众人。


门徒们像是约书亚作摩西的助手一样成为耶稣的助手。但他们不需要成为像约书亚一样骁勇善战的战士,当然,他们不需要成为像约书亚一样的骁勇善战的战士,他们只需要懂得将耶稣这生命的粮,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只是,他们在后来才明白生命的粮是什么——原来就是耶稣为众人所牺牲的身体。


三|生命的粮的双重意义


当耶稣“拿起饼,祝谢了,就分给”,这些动作与祂在最后的晚餐,所作的擘饼动作一样,成为一个象征性的记号,指向祂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和牺牲。后来,教会将这个定为经典的礼仪。耶稣在这里,成为了以色列两千年来节期庆典的焦点——祂就是节期里的羔羊所指向的,祂通过自我的牺牲,来医治、喂养百姓。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五饼二鱼及过海的事件之后,会有一大段(22至65节),以祂的身体和血来比喻“生命的粮”那辩论性的对话了。


约翰再次将焦点专注在“道成肉身”这个事实上。他希望听众,能将以色列所有的故事,都与耶稣的牺牲作出关联性思考,否则,就无法领会到祂作为弥赛亚的意义了。也就是说,耶稣能够成就他们的需要,像是旷野里的那位神的代表——摩西。但祂也将人们每天需要的粮食,升华了——升华至对永恒生命的需要上。假如在旷野,人们只需要吗哪来果腹,但如今人们的需要,则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生理需要上。


是的,祂能将五个饼两条鱼,转化成无数的饼和无数的鱼,但祂不希望你仅仅停留在生理需要的追求上,你要看到你有更多、更迫切、更内在的需要。当然,祂不会、也没有否决跟随祂的人日常生活所需,否则,祂不会提供饼和鱼。但类如“罪的赦免”、“重建与神的关系”、“因不顺从所遭遇的审判”——同样也是逾越节羔羊所赋予的意义;包括“救赎”——也是逾越节所赋予的;这些都是需要他的听众深思和认真面对的。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看到:耶稣是以牺牲的方式,成为百姓生命的粮。


四|牺牲才是核心


当百姓看到耶稣的举动,听了耶稣的讲述,亲自经历耶稣的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对耶稣的身份,有了基本的确认:认同祂是神所差遣的先知。这个初步认知,是人们将祂与摩西联系起来的结果,或许,他们也会把耶稣当作是摩西所预告的那位先知约书亚(耶稣的名字希伯来语也叫约书亚)作比较,认为祂要像约书亚一样,带领他们胜过迦南众族,将上帝所赐的应许实现的那位。


他们对耶稣身份的领会是不够的,因五饼二鱼的神迹,其核心意义是祂的牺牲,这些都是任何一位先知,哪怕是摩西都不具备的。所以,他们所认为:如果耶稣是弥赛亚,祂就必须采取政治行动,这种认知必须被颠覆。


回应|耶稣为王有哪些警示



1、不能以需要来看耶稣(参6:15)


跟随者发现耶稣能够提供他们的生活需要,就认同祂就是先知。其实这个世界上,哪一国家、哪一个朝代的人们,不是在求得一日三餐及更大的利益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当然,这并不是说:求利是错误的,正好像耶稣也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只是要求我们看到人的双重的需要——人不能仅仅为了一日三餐,行事为人的目的也不能仅仅为了求利。这就是这一段经文产生的教训:那么蒙了恩惠的跟随者,虽然认出耶稣是先知,却误解了耶稣这位先知的内涵。包括门徒, 也遭到耶稣的试验,在六章63节,耶稣告诉他们:身体是无济于事的。耶稣并不是反物质,不是在贬低身体,不是在倡导无物质的属灵观,祂是想告诉门徒,如果他们对祂身份的看法,以及祂将带来的革命,仅仅停留在解决他们生存需要的话,这就误解了祂。哪怕把祂套在崇高的“先知”身份上,仍然只是想通过祂来达成他们自身的目标:以政治与军事的模式来推翻罗马。


这也警告我们,如果我们跟随耶稣,仅仅停留在解决我们的需要的话,那我们一定会误解祂。当祂能解决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会马首是瞻,而一旦祂不能按照我们的需要,成就我们的祷告的时候,或并不垂听我们的祷告的时候,我们会对祂失望,会误解祂,甚至会离弃祂。其实在这里想拥戴祂作王的群众,就是后来群情激昂,一致狂喊要钉死祂的人。所以,我们对我们的心——不能太放心!我们对我们自己的需要,不能太理直气壮!我们对神的看法,不能太想当然。因为我们这个人太不可靠!


在西汉末年,改朝换代的王莽,他的遭遇也很像耶稣,王莽其实是被举国上下(不单是官方,也是地方和全国百姓)所景仰的圣人,他能当上皇帝是有极坚实的群众基础的,甚至他被大家认为,他是能改变摇摇欲坠的汉帝国的唯一人选。没想到,这群推举他的人,也成为讨伐他、杀死他的人。为什么“忠”是他,“奸”也是他?圣人是他,恶魔也是他?因为大家是从自身的需要来看待他,当王莽不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甚至触犯了他们的需要的时候,他就完全被黑化。那些铁粉,最后成为黑粉,成为杀害他的力量。


更何况,我们的需要是有阶段性,也是有限的,甚至有时是带着罪恶的欲求。所以,我们不能按照自身的需求来看耶稣,必须按照耶稣自身的言说行动,自我启示来认识祂,而我们对自身需要的认识,也需要从圣经——也就是从属灵的角度来思考,这就是约翰的希望,他希望我们能从耶稣满足五千人需要的记号中,看得更深一点。


当然,这不是在反对日常需要和物质的需求,而是说:凡事以神的国和旨意来思考,我们不是每周都念诵主祷文吗?不是也求神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吗?但我们的需要不止这些,我们还需要被饶恕;需要赦免人;需要在试探之下被救赎;需要祈求神的国降临;需要期望神的义临到这个世界;需要看到我们的祷告蒙了应允——看到更多人在高举神的名!


这样看来,如果我们围绕着自身的需要——每天的日用饮食、我们的家庭、事业、爱情、精神领域、身体方面等等的话。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误解耶稣,甚至远离祂,最后反对祂。我们需要反省我们的需要,哪怕是信仰上的需要,有时也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我们需要关心: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祂希望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2、耶稣为王是什么意思?


耶稣在逾越节所行的五饼二鱼的神迹,说穿了,就是想告诉当时的人们,祂的为王方式与当时世界所主张的、所崇尚的,是何等的不同,这也正是当人们拥戴祂的时候,祂会独自退到山上的原因。


假如今天,耶稣也在我们当中,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祂会如何去面对?祂会讨厌某些国家的首脑吗?会把他送上绞刑架吗?反之,祂会赞成他的特别行动计划吗?当祂看到俄罗斯的牧首对战争的态度,祂会怎么样评价呢?祂会认同自由资本主义吗?祂会对伊斯兰教采取强硬的态度吗?祂真的会像许多牧师和基督徒一样,推举某个人作总统?并认为他是天选之子?难道祂不会反对同性恋合法化的游说活动吗?今天,祂会怎样评价我们的疫情政策呢?当看到很多的老人去世,祂会发出怎样的心声呢?


当然,要评价这些复杂的话题,是相当不容易的,也超过了我的能力。在这里的提醒是:因为耶稣不同的为王方式,尤其是祂以牺牲的方式来体现祂的君王身份。我们不能草率地站在哪个领袖、哪种政策的上边,有可能我们的选择就是错的!


我们看到这世界的现实,与耶稣为王的国度是完全相违背的,现在的科技和军事力量,可以将人,甚至大量的人杀死,为了仇恨和一己之私,可以给很多的家庭制造悲剧。但人却没有能力制造最简单的和平。许多国家愿意花无数的钱财,来制造毁灭人的武器,却没有能力使很多人的肚子得到饱足。


这个世界是荒诞的!无情的!也是丑陋和邪恶的!这提醒我们,确实不能太信任这个世界的王者和领导者。你看,一些首领,像是得了老年痴呆,其实他在装傻,他把世界玩得团团转。你看某些君王,在他们圣诞节的时候,在教堂里表现得多么敬虔,及爱民如子的品格,其实他是真正的影帝。那换成其他人作领袖,又会如何呢?他们会像耶稣一样为王吗?


有位牧师曾经写过一本书:《谁是神在中东的子民》[2]。他在书中公开质疑,既然以色列漠视人权,因抢夺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而恶名昭著,那为什么教会也不问,在政治上支持以色列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他的书发表了之后,不少基督徒写信质问他:你自称是基督徒,而且还是优秀的神学院的圣经学者,却抱着这样的观点?你要知道,耶稣支持的是以色列人,而不是巴勒斯坦人。


这位牧师回答说:你以为,在中东政治问题上,耶稣是鹰派吗?那耶稣为什么当时不支持百姓拥戴祂为王的主张?


今天,这一段圣经,对我们还会有力量吗?它会被我们的政治主张,经济主张,宗教主张,包括个人需要所压制吗?当圣经对我们不再有力量的时候,神的声音就被压制下去了。圣灵的声音也就销声匿迹了,我们也就再也得不到祂所提供属灵的喂养了,耶稣也就不再能成为我们的牧者了。因为祂所提供的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唯有我们思想被改变,时刻提醒自己,必须单纯、敬虔地聆听祂如何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也就是说:我们整个人,应该像耶稣一样——以牺牲作为基本的心态,以和平作为基本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才能走在正确的路上;才能得到祂的真正喂养。



[1] 最早出自先秦的《六韬引谚》中。后在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出现并流传。

[2] 白基(Gary M. Burge)著,黄愈轩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43A:约翰福音卷上》(香港:汉语圣经,2016),页247。




代祷事项:


1. 为我们每位祈求,求主圣灵此刻就光照我们的灵魂深处,使我们看清自己的欲望,思想我们为何要跟随主?更求主洁净我们的心,除去我们里面主不喜悦的渴望,赐我们单纯爱主之心。


2. 为教会祷告,教会是世界的明灯,是神设立在世界的光,求主赐下属天的谦卑与智慧,使教会不与世界的价值观为伍,在这个以武力称霸作王的世界上,认识牺牲是祢为王的记号,能用受苦、牺牲与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