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27日 | 祂撒霜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四七篇12-20节
12 耶路撒冷啊,你要颂赞耶和华!
锡安哪,你要赞美你的 神!
13 因为他坚固了你的门闩,
赐福给你中间的儿女。
14 他使你境内平安,用上好的麦子使你满足。
15 他发命在地,他的话颁行最快。
16 他降雪如羊毛,撒霜如炉灰。
17 他掷下冰雹如碎渣,他发出寒冷,
谁能当得起呢?
18 他一出令,这些就都消化,
他使风刮起,水便流动。
19 他将他的道指示雅各,将他的律例、
典章指示以色列,
20 别国他都没有这样待过;至于他的典章,
他们向来没有知道。
你们都要赞美耶和华!
省思:
世界上任何可见之物,包括气候,
都蕴含提示恩典的密码。
一片荒芜的硬土可以在转瞬之间,
变为一幅由白雪勾勒的柔和景观,
一股暖风可以将坚冰迅速溶化为
奔腾而下的水流,
皆显示神的雷厉风行:
“祂的话颁行最快”(15 节)。
祷告:
主,
我真正在意的不是气候,
而是祢的话语。
祢说的话
改变了我麻木怠惰的生命,
使我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
我正是奉祂的名赞美你。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玛拉基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玛拉基书》第1章|不对等的爱
玛拉基书与哈该书、撒迦利亚书一样,属于被掳归回、波斯时期的作品。玛拉基未必是人名[1],这名字的重点是:这先知是雅威的使者,针对从巴比伦回来的犹太人[2]说话。他们对建圣殿的事情已经松懈,在哈该书与撒迦利亚书中的热情已经消逝了(前516年),在他们的脑海里会问:神在哪里?神在管我们吗?忠诚于祂有价值吗?祂与我们祖宗所立的约还有效吗?
所以,先知要他们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神,言下之意,他们找不到神,看不到神在他们实际生活中的祝福(3:11),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问题。他们在祭祀和爱邻舍这两方面,已经忽视了律法的要求,民众不忠(2:14),利未人忽略了职责(2:5-7),带来了亵渎、污染与玷污,使耶路撒冷不再适合雅威居住。因此,先知呼吁全民都要转向雅威,向祂悔改,将得到神的宽容与救赎(3:16-18),并迎来更大复兴(4:1-6)。
从结构而言,玛拉基书极其工整,由六个辩论(分别是:1:1-5,1:6-2:9,2:10-16,2:17-3:5,3:6-12,3:13-4:3)加上重述摩西和以利亚的关注(4:4-6)构成。
一章1至5节为第一个辩论,其主题是:雅威如何表达祂的爱呢?这个质问,应该是当时归回群体普遍的心声。雅威以“拣选”的方式,来表达祂对以色列的爱,如同以扫和雅各的关系,这是归回的群体非常熟悉的议题。神透过对亚伯拉罕的拣选,并藉着他使万国蒙福,而以东则是传统的敌人,神有能力,甚至在仇敌的土地上制服他们。故此,神对以色列的爱就显明了。
一章6节至二章9节,是第二个辩论,其主题是:以色列怎样回应神的爱呢?
蒙神所爱的以色列,要像“儿子爱父亲,仆人爱主人”一样对待雅威。但是,以色列那些祭司却根深蒂固地藐视神(1:13),他们献上有残疾的祭物(1:8上),就连百姓都不会这样羞辱波斯的官长(1:8下)。雅威厌恶这种虚假的敬拜(1:10),要因此追讨他们,因祂作为大君王的身份是不容被轻忽的(1:14)。
更何况,遭到祭司和百姓藐视的雅威,却得到外邦人的尊重(1:11),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一个如此不对等的爱,雅威所爱的雅各,不爱祂;雅威所恶的以东,却敬拜祂。
03
今日默想
玛拉基给我们看到,一个令人失望的时刻,尤其是认真侍奉的人,他们会倍感失望。哈该和撒迦利亚所发动的重建工作,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以斯拉所推动的改革,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神到底怎么显明祂那立约的爱呢?先知的回应,也鼓励所有侍奉神的人,不要因一时或阶段性的困难,而对神有过多失望,要相信神自有主张。
神从来没有保证我们的人生没有痛苦和失望,祂也没有说我们的服侍会一帆风顺。所以,良善的人要学习更加信靠神,马丁•路德•金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忠实,并不是根据他如何面对舒适与自在的时刻,而是根据他如何面对挑战与冲突的时刻。
[1] 另外,标题的神谕(和合本翻译为“默示”),好像是撒迦利亚第九章1节和十二章1节的标题。这在提醒我们,这几卷旧约最后的书卷,彼此有关联,反映着共同的关注。玛拉基书显示:他们的热情已经减退,群体不在意圣约的责任。
[2] 时间应该是以斯拉时期,主前458年间。
04
每日加量
约翰福音 第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18章 | 无辜的受审
约翰在本章所写“被出卖”,和20章的“复活”,都是在园子里发生的,让人想起创世记的第一和第二章所记载的亚当在园子里的故事。这种联想非常正常,毕竟约翰写的就是一卷“新的创世记”。不同的是,亚当是背叛上主,耶稣在这里被身边的人出卖而被捉拿,无辜的受审,彼得也否认了祂;被众人弃绝,被彼拉多定为死罪,要被钉于十字架!
有罪的人、残暴的人,手持武器,在黑暗中来到园子里,要找一个人,这人就是前面一直为门徒祷告的人——父的独生子!这又不禁让我们想起那个园子!当亚当犯罪后,一听到来寻找他的雅威的脚步声,就躲了起来。而这里角色倒转了!新的创世记的第一个人,面对这些暴徒之时,没有躲,直接问他们:你们找谁?当这些人借着火光,说要找“拿撒勒人耶稣”之时。耶稣的回答既简单又吓人:我就是!这些暴徒退后,并倒在地上。约翰要我们知道:祂就是与父同等的那位!
当耶稣要他们放走门徒之时,彼得误以为这是耶稣的缓兵之计,以此可以赢来时间;他当机立断,用刀砍了大祭司仆人的耳朵。这种以暴力所搭建的弥赛亚思维,在耶稣遭到大祭司该亚法审判而毫不反抗之时,崩溃了!他对耶稣的失望,使他做出有违良心的事情——三次否定认识他的夫子耶稣。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的受审,强调了审判的主题(与训慰师圣灵的审判形成对比),十字架是审判耶稣的工具,讽刺的是,也成为审判未信之人的工具(12:31)。 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不知道我有权释放你,也有权把你钉十字架吗?”(19:10节)。耶稣反驳:“如果不是从天上给你权柄,你就无权办我,因此,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在耶稣的宣告中,已削去了彼拉多自称手握对耶稣的生杀权力,“没有人能夺去我的生命,是我自己舍去的,我有权把生命舍去,也有权把它取回来,这正是我从我父所领受的使命”(10:18节)。
故此,十字架成为彼拉多的自审!而耶稣却甘心成为上主赐给世人生命的中介。这种似是而非,这种将上主的旨意与人间及魔鬼的邪恶势力,相互结合却并行不悖的特点,是约翰一直以来的解释方法。
十字架成为耶稣事奉的高潮,“成了!”是约翰福音的独特宣言,标志救恩已完成,之后,耶稣重归于父,重归于创世之前属于祂与父的荣耀之中(17:5)。十字架上的死,成了最后身份的启示,再次呼召人承认祂神圣的本源、使命及与上主的合一(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