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12月25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12月25日主日讲道(中篇)
2022年12月25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以赛亚书》9:1-7(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但那受过痛苦的,必不再见幽暗。从前神使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视。末后却使这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着荣耀。
2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
3 你使这国民繁多,加增他们的喜乐。他们在你面前欢喜,好像收割的欢喜,像人分掳物那样的快乐。
4 因为他们所负的重轭,和肩头上的杖,并欺压他们人的棍,你都已经折断,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样。
5 战士在乱杀之间所穿戴的盔甲,并那滚在血中的衣服,都必作为可烧的,当作火柴。
6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7 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序言:还会有值得我们纪念的东西吗?
今天的圣诞节,在社会上,我们很难看到有任何的节日气氛了,这不但受限于外界的环境——“西方式”的节日,是不容许被庆祝的。再加上,最近疫情的蔓延,所有的商场和娱乐场所都取消了活动,教会也取消了圣诞节活动,包括我们的诗班,也不能献唱了。就今天,只能有几个人可以参加圣诞节的线下崇拜。大部分的肢体,只能在线上,庆贺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宇宙性意义的节日。没有了狂欢,没有了节日的喜庆,更没有了圣诞树和礼物,那圣诞节,还会有值得我们来纪念的东西吗?
我想,我们当中的基督徒,都会相信,尽管这个世界,包括西方世界,关于圣诞节核心的信息,也日渐磨灭,但我们仍然知道:这个庆贺宇宙有了新的开始的节日,它是为了记念宇宙的创造主,为了改变、翻新这个世界,而赐下了一位“救主”。
我今天想以我们熟悉的话语:噩梦醒来是早晨!来与大家一同表达圣诞节渊源的经文:以赛亚书9章1至7节。新约马太福音介绍“救主”出身的著名经文(太4:14-16),所引用的正是这一段。我们从两方面来看这段经文:
一 | 黑暗变光明(1-5节)
九章1至5节的这几节经文,几乎完全被马太照搬了!用来解释耶稣在当时的外族人居住的地方——加利利的“革命”行动。祂的革命行动,目的很清楚,是将因战争而变得满目疮痍和黑暗的地方,改为光明、和平的世界。
讲到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以赛亚所处的亚哈斯王时期的犹太人信仰光景。那时,耶和华对先知以赛亚说:祂将赐下以马内利,来作为对举国上下“拜偶像、行邪术、交鬼”的审判。而赐下以马内利的具体做法就是:兴起亚述这个强大的外敌,随时入侵、倾覆犹大、杀绝百姓(7:14-25)。
不过,在这个噩梦般的处境下,这位耶路撒冷的精神领袖以赛亚,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完全相反的信息,这信息如同横空出世,如同在黑夜里划过长空的大光,或者像是经年受尽病痛折磨的人,忽然得到了医治;或者像是一个含冤入狱多年的人,忽然听到大赦的消息。
信息是这样开始的:但那受过痛苦的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必不再见幽暗!这个预告光明即将来到的信息,首先向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发出。因为这两个支派的属地,在亚述大军入侵以色列和犹大之时,首先沦陷了!这两块地,对亚述而言,极有战略意义,这两块地,是粮食生产地。在古代,粮食基地往往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家所非常熟悉的三国里的官渡之战,曹操能以弱制强,反败为胜,击溃袁绍大军,靠的就是用计烧毁了袁绍的乌巢粮仓。
亚述大军非常有策略地选择了西布伦和拿弗他利——这两个粮食基地,更何况,这两个地方还是贸易和通商的地方。他们首先夺取了这两个地方,为后面荡平以色列和进军耶路撒冷,建立了战略的基础。
如今,这两个首先沦陷的地方,也要首先“重见天日”。接着,要使约旦河外,和加利利这个属于外邦人(其实被外邦占据)的地方,得到上帝荣光的照耀——意思是:就像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从被亚述的蹂躏之地,得到复兴,这复兴的成果,将继续延伸到约旦河外和整个加利利地区。这里的人,所有的重担与羞辱都将被释放(4节),战争结束了,和平的景象要得以呈现(5节)!
这样的情形,与我们刚度过的三年,尤其是最近一、两个月,更近一点就是这半个月来所经历的有相似之处。疫情三年,我们看到了许多乱象,尽管我们只能从网上获得不全面、有时也不够真实的信息,但结合我们自身和身边的人事,我们大体有一些判断。很多企业倒闭,有些人因封控政策僵化,得不到就医,病情被耽误了,死了。底层与底层人士之间的互殴——比如保安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恶化;因封控导致不少人死于火灾,和其他人为事故;不少人因不同的原因自杀。利益集团借助核酸检测大发国难财,疫苗事件.......谎报感染人数等等。这三年,全国人经历了太多艰难、太多被羞辱的事。又是这半年,多少令人伤心、绝望的事情发生。
最近疫情政策突然放开,我们在心理上、在药品的准备上,和对病毒感染会产生哪些伤害上,几乎毫无准备,导致我们措手不及。包括我们相信媒体所宣传的:大部分(90%)感染的都是无症状,但从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看到,其实90%是有症状,有些还症状很重,我们深感被欺骗。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会忘记这三年所经历过的沮丧、愤怒、失败与不信。
不过,正如最近网上流行的莫泊桑的一句话:生活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也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糟。在这三年中,很多人还是度过来了。包括很多被感染的人,也挺过来了。
所以,这里提醒我们,当我们碰到艰难时,一定要多往前看,因为所经历的难处,终归不是永恒的。好像我们(几乎每个人)最近所经历的,我们被感染的前面三天,真的很难受,但我们还是过来了。
我们从这段经文的现实中也获得灵感,神没有让西布伦和拿弗他利这两个原属于以色列的地,永远被践踏,反而,让它们重见天日。甚至要将和平的景象,延伸到外邦世界里。这正是我们看到,上帝护理受造世界的决心,这也是我们信心的基础。上帝不容许灾难一直残害着大地,包括最近三年以来人为制造的灾难。当然,需要经历多久,上帝才会来干预,这个不得而知。但我们只要知道,主必然会干预,就够了!
二 | 由婴孩来实现(6-7节)
在6至7节的经文里,让我们看到,上帝不会将祂的计划只停留在想法上,祂采取了行动!祂要干预落入在黑暗中的世界。而且,祂的行动方式出人意外,通过赐下一个婴孩来成就。这意味着,在亚哈斯无能统治之下的犹太,必然会有一个新的未来。
另外,婴孩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1、这位名字叫“以马内利”的婴孩(参7:14),靠的不是从人间而来的权柄,靠的是从耶和华而来的能力。这提醒当时的百姓,上帝可以使用一个在人们普遍认知下不可能的方法,来实现祂的计划,因祂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祂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
2、这个婴孩,不但象征着神对以色列和犹大的审判,也象征了成为他们的拯救:遭到耶和华审判而几乎绝后的犹大与以色列,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参8:22)。这对应八章3节,以赛亚的孩子所象征的审判,在此换成了救赎的信息。先知用了几个很特别的称呼,来描述他的身份:
他是一位奇妙的策士,他将有谋略地展开一个与大卫王朝不同的救赎行动。为了表达这个行动的神圣,先知直接用了两个隐喻的名称——全能的神和永在的父来描述他。我们不能直接说,这位婴孩具有神性,而是说,神与他的关系亲密无间,超过与犹大其他所有的君王;尽管他曾经是如婴孩般不被人重视,但他完全属于神的代言人(神被称为全能者和永在者)。
当然,我们知道,这里所描述的君王的样式,完全在耶稣身上呈现。祂成为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具有神性的君王。因此,新约对“以马内利”这个名字的解释,超越了以赛亚当时的意思。
3、这位新的君王,将要复兴大卫的国度。不过,他复兴的国度,与大卫的国度不同,他以公平公义来治理他的国度。这是大卫王朝,自古以来一直都没有的。
无论我们如何认同大卫对神的态度,但大卫的人品,显然是不合格的;他所建立的王国,也缺乏公义的特征,我们仅从他抢夺乌利亚的妻子的恶行中,就可以看到(先知拿单就是认为他利用霸权夺人之妻,如同恶霸抢夺穷人家的羊一样)。包括后来的所罗门,更不能说是公义公平者,所罗门为了兴建圣殿、自己的王宫,和他的多位妻子的宫殿,而奴役了大量的以色列弟兄——并不把弟兄当弟兄,反而将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奴隶,这是摩西的申命记明明禁止的(参申17:15,利24:42-46)。甚至敬虔者希西家,也因饱受亚述的威胁,而心生胆怯,在外交政策上犯了一个错误:打算联合新兴的巴比伦王国来抗衡亚述,使以赛亚失望,也遭耶和华的审判——他所信靠的巴比伦,要成为他们的敌人,在不久的将来,巴比伦要来毁灭他的王室,掳掠他的臣民,消灭他的国家。
看来,这里所描述的君王,除了指向在以赛亚时期的希西家之外,也指向更遥远的未来,马太就将君王与他所描述的耶稣联系了起来(太4:14-16)。耶稣就是上帝所兴起的君王,祂在道德上完美,他所建立的是一个公平、公义的国度,这是我们真正的盼望所在。
回应 | 黑暗中的光
圣诞节的主题是——黑暗中的光,与今天的经文所呈现的内容具有一致性(2节)。下面从两点来回应今天的信息:
1、默想黑暗与光明
我们看到,先知将被外邦人侵略的地方,也包括外邦人居住的地方,都称为“黑暗的、死荫之地”,先知之后的700年左右的马太,也是这样形容这个地方。显然,这是一个比喻,在当时的加利利,和现在的加利利,其风景都是整个巴勒斯坦地最优美的,这里有美丽的湖泊,滚滚的河流,连绵的山峦,丰富的农产。先知和马太都称这里是黑暗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深受外族人的文明影响,这里的人信奉自己的神明,不认识独一的造物主。
看来,黑暗和死荫之地,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一个不认识真神的地方,无论这些地方,是物产丰富、阳光明媚、风景优美;还是高楼耸立,商业何等发达。另外,耶稣经常称不认识真神的人的心,就活在黑暗里,而相信接受他的人,则活在光明里(约1:4,8:12,12:36)。
活在黑暗里,或在光里。这个真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在我们周遭的世界,黑暗依然是真实的,尽管很多人不会有所觉察。直接一点讲:没有耶稣,无论他的生活,看起来是多么美好,也无论他的性格是多么阳光开朗,但他并未相信耶稣,就在黑暗里。所以,我们需要体察到他们真正的需要,尽管他们也未必知道自己的这个需要。而假如我们要有效地接触这些人,那我们就要乐于活在耶稣的光中,使我们的生命持续反映出这属天的光明。
这就提醒我们,当与人接触时,我们是有“使命”的。要成就这个使命,教会就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基督徒无论是从事瓦工、清洁工、文员、公务员、商人、教师,还是医生,都是适合完成使命的职业。关键点是:能否把彰显耶稣的光明,当作是我们人生的优先次序。在很多时候,委身侍奉主的商人基督徒,比牧师有更多的机会给商人见证基督,甚至有时他的见证也更加有效。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侍奉岗位,来见证主。当然,关键点就是:我们是否把自己当作是在黑暗世界里见证光明的使者。
2、默想谦卑与自负
上帝用在人世间不被看重的“婴孩”,来成就祂的和平事业。这促使我们在圣诞这个节期,来默想和践行“谦卑”的德性。
谦卑的反面就是:自负。我们不得不说,我们浑身都充满着自负,而自负的生命让自己看不见上帝,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能耐和伟大,并将成就归功于自己。就好像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1],在1961年4月12日,乘坐东方一号飞船绕地球一圈,在太空舱里对地面控制中心说:我环顾四周,但并没有看见什么上帝和天使,只有山川和人民。
自负使我们拒绝承认,自己的成功是因为上帝的恩典,和来自别人的帮助,包括得益于社会所给予的机会,或者是因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等等。因此,自负使我们失去对神的感恩,也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缺乏感激。
自负容易产生幻觉,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失去公允,也会对自己的品格操守,缺乏正确的认知,过高评价自己的德行,甚至误以为自己拥有并不真正有的德行。这样会造成自我吹嘘,夸大其词,自称拥有能力和经验,目的是为了吸引别人来关注自己,就好像现在许多网红,通过各种手段吸引粉丝,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番能耐。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能看到的自负的问题,远比实际上少。而且,我们本也没有任何自负的资本。三年来的疫情,尤其是最近半年来,我们所经历的各种无能为力的事情,包括最近10天所饱受的病毒之苦,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个人,都显得何等脆弱。自负,是何等的愚蠢,而且,我们需要知道,这个不好的德行,与耶稣基督的呼召,完全背道而驰。
基督作为至高的君王,尚且如此自卑;上帝是天地的主,却采用如此卑微的方式来成就祂的大事。无论是先知以赛亚所描述的,上帝那出人意外的救赎方法,还是马太给我们看到的基督的形象。都有声无声地要求我们,必须放下自负,祈求上帝将谦卑赏赐给我们,好使我们能够在行动和言语中,充满了从主而来的美德。
[1] 然而,另外,一些宇航员登上月球,却有相反的观点。1971年7月26日,宇航员欧文、斯科特和沃登乘阿波罗15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他们三人都对这次经历啧啧称奇。欧文后来如此描述了其所看到的美妙景象:“月球看起来大得厉害,美丽得很,它的表面像沙一般,看来绝不像是真的。回首看看地球,这个既美丽又温暖的东西看来脆弱得很,就像你只要用手指碰碰就会支离破碎似的。这情景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它能使人欣赏神的创造和祂的慈爱。”参网上资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985419489558404&wfr=spider&for=pc,2022.12.22下载。
正文内所选插图为意大利画家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作品。
代祷事项:
1. 主啊,还有很多人,甚至我们的家人,都还生活在黑暗中,愿主施恩,使我们能担负起主所吩咐的大使命,清楚知道主差遣我们在这个世上的责任,在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传扬和见证福音,愿更多的同胞归向主。
2. 为每位肢体祈求,虚心的人有福了,愿我们看到自己的贫穷与无助,若不是神使用我们,我们不可能在神的国度中有份。愿我们将荣耀归给主,谦卑自己,成为合神心意的器皿,完成神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