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2年11月13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98天前 | 38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进入安息之所
2. 每日经文 | 摩3章-现今的光景
3. 今日默想 | 无端恐惧症
4. 每日加量 | 诗145篇-世界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13日 | 进入安息之所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三十二篇1-10节


1 耶和华啊,

   求你记念大卫所受的一切苦难。

2 他怎样向耶和华起誓,

   向雅各的大能者许愿,

3 说:“我必不进我的帐幕,

   也不上我的床榻;

4 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觉,

   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

5 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

   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

6 我们听说约柜在以法他,

   我们在基列耶琳就寻见了。

7 我们要进他的居所,

   在他脚凳前下拜。

8 耶和华啊,求你兴起,

   和你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

9 愿你的祭司披上公义,

   愿你的圣民欢呼。

10 求你因你仆人大卫的缘故,

    不要厌弃你的受膏者。

 

省思:

大卫王将约柜迎回耶路撒冷,

使之成为希伯来百姓生活的核心。

此后的人每次前往圣城,

即是步着前人朝圣之旅的足迹,

所引起的回忆化为无限的颂赞,

丰富了今人对神的顺服之心。

 

祷告:

主啊,

我知道这天路历程虽看似孤独,

但已有许多人走过,

我并不是第一个遇到困难的人。

我切盼自己结束行程之时,

能与祢众多的百姓一起,

藉着耶稣基督献上最后的颂赞。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阿摩司书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撒马利亚周围的群山。


《阿摩司书》第3章|现今的光景


三章l节至六章14节这一段,预言以色列将遭到审判、亡国和被掳。这群蒙拣选的子民(2节),却成了失职的选民,辜负了神给他们的恩惠。雅威说:“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祂在万民中拣选亚伯拉罕,与他立约,应许赐给他极其繁多的后裔成为大国,并得着迦南美地。


他们在埃及为奴四百年之久(创15:13),雅威听见他们的哀声、看见他们的苦情,就以大能的膀臂将他们拯救出来(1节)。所以,这群蒙神拣选却悖逆神的百姓,要遭到审判,以色列家的动物也要被毁灭,城市的百姓,要面临灾祸(3-8节)。


回想过去,雅威眷顾他们,为他们“除灭亚摩利人……使他们得亚摩利人之地为业”(参2:9-10)。不过,在赐下这些权利和福分的同时,也赐给他们一个独特的责任,就是使“地上的万族要因他们得福”(参创18:18)。给他们颁布律法,为的是让他们过圣洁的生活,以此来荣耀祂,使万族因认识雅威的名而得福。可是,以色列人不但没有使别国得福,甚至连自己的弟兄,都要欺凌。因此,雅威宣告必追讨他们。


雅威要兴起敌人,来洗劫他们(3:11);要将那些躺卧在铺绣花毯的榻上的权贵,像狮子撕碎动物一样,把他们撕碎;要把他们所夸耀的各种房屋:冬天的房屋、夏天的房屋、象牙的房屋及高大的房屋都完全摧毁。


四章l至3节是第三章的结语,针对住在首都的那些富贵人群,他们曾如巴珊母牛【3】,十分自豪和强大,也变得骄傲和傲慢。然而,他们要遭受雅威的审判,因雅威自身的圣洁无法容忍他们(4:2),他们要被敌人当作牲畜或鱼类。


 

03

今日默想

 

今天的世界,与2700年前的以色列一样,是一个被死亡与绝望掳掠的地方。活在其中的人们,以各种途径来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可悲的是,我们都无法逃避死亡。死亡的恐怖之处就是——使诸如意义、良善、美丽等所有事情,都蒙上阴影。比如明星需要以整容来应对死亡所带来的衰老;许多人以养生来抗衡死亡那无情的咒诅。


今天的人们,另外一个无法挥去的是——焦虑。社交焦虑、创伤后压力、狂躁症、抑郁症和无端恐惧症等,困扰着很多人。据统计,百分之四十的美国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4】(中国无法统计)。焦虑是一种近似绝望的状态,海德格尔认为,焦虑是人类自动心态,反映人对自身存在环境的认识:因我们活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有的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但我们却思想无限的可能性【5】。我们怀着无穷的希望,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永远是望梅止渴;而且,我们很快就会停止——死亡这不速之客随时会来临!故此,我们焦虑!因为我们把握不住!


深陷于这种黑暗的心灵,有什么办法可治呢?所以,不去想它、不去理它、淡漠它。但这种漠视,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焦虑。


假如阿摩司活在当今,能为活在焦虑中的我们,提供解决方案吗?


 【3】巴珊位于约旦河的东面,土地肥沃,牧草茂盛,为畜牧的美地(耶50:19),巴珊的母牛特别强壮,这里是指那些养尊处优的贵妇,她们如母牛般践踏穷乏人、欺负无助者;她们驱使丈夫利用社会的权力去压迫穷人,来满足她们的挥霍。

 【4】范浩沙(Kevin J.Vanhoozer)、史朝恩(Owen Strachan)著,周俞云翔译:《牧师——公共神学家》(美国:麦种,2016),页207。

 【5】海德格尔的资料主要来自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北京:上海三联,2012)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百四十五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45篇 | 世界


人是源于上主的基本经验,就是每日可以靠赖的公平、均衡、慷慨大方的体验。这世界是上主用来赐福我们的方法,我们的年日随四季而转移;人生不同的阶段,每日的需要,神都安排妥当了,使我们活着既安全又自由,这并不需要宗教上的、伟大的真知灼见,乃在于生命就是这样临到我们。


145篇正是基于以上特点,对造物主发出喜乐洋溢、感激和信任的赞美。这首诗形式平静,开头所说的是真实,结尾也一样是真实,给予一系列肯定的事实。认定神所造的宇宙完备精深,有其巧妙的安排,和美好的目的,所以我们要赞美祂。整篇给人感觉一点都不松散、紧张,也没有不调和的气氛。


1至7节,先讲述赞美的人生,由个人的“我”,直到世世代代的整个团体(4节),这样一位与人亲密的上主,威严的君王(1节),祂行伟大、难测、可畏、荣耀的奇事。这些诗句经过精心雕琢,显示是由极有修养的团体所做的。


8至9节里的“雅威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善待万民,慈悲地对待一切受造物”,是以色列最古老的神学主张,充分表明上主与所造的整个世界立约,祂白白的、充满热情而无限的舍己。因此,在每一天所接受的赐福中,可以体验到的是一种关系上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实。祂始终与所造的在一起,这是一种可称颂的信实,不需分析,可以直接从生活中体验到。


10至13节,回到第一节所宣称的题旨——上主是君王,这里三次用“国”,两次用“大能”,两次用“荣耀”,来表达这位信实的主,彰显了君尊的统治和亲临的荣耀。


14节至20节,这一段从“君尊——怜悯”转变,让我们看到神丰富的性情。祂所造的宇宙井然有序,祂不但管理,也让无法获得怜悯的人,得到从祂所领受、别人不愿给的礼物。看来,不单在自然界,当在道德界出现混乱时,祂也出手相助!在15至16节,是为人熟悉的“谢饭祷告”的经文:信仰的宇宙性与每日生活之间联系紧密,反映出神与所造的之间是多么亲密,祂供养、保护,使人满足!


20节形成了一个对比,爱祂的人和恶人(背约之人),这一节在诗篇的庄严声明中,表现出了苛刻而不走极端的涵养,受造之物需要尽上顺服造物主的责任,并在祂的界限内工作,这也是一种均衡的约束。


 

每日默想:


145篇视上主的创造为一种均衡、和谐、可靠的模式,这样的人生体验是一种高度的信仰行为。而信仰不可能是:光有神的事而没有自然、日常、社会的事,因为每一处都是神的事,能够从自然、日常、社会上洞见神的君尊和怜悯的人,则能够均衡地活在人间!这对你有何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