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15日 | 弟兄和睦同居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三十三篇
1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
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2 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
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
3 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
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
就是永远的生命。
省思:
亚伦的胡须流下闪亮的油,
还有北方清凉山上的甘露,
(前者指模样,后者指感觉)
从两方面形容一个群体中的
男女老少在蒙神赦免之后,
可以敞开心胸地彼此相爱。
祷告:
天父,
求祢除去我的罪在自己和他人之间
所筑起的各种障碍:
妒忌、骄傲、缺陷、轻蔑。
并且让我看见、感受到――
与聚在祢大家庭中的人们
一起分享赦免和恩典的内心喜乐,
是多么快乐的事。
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阿摩司书第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阿摩司书》第5章|不蒙福的敬拜
以色列人一般会在亲人遭遇不测之后唱哀歌,而阿摩司在神的审判来临之前,就为以色列唱哀歌,看来,“以色列民跌倒,不再起来”,必成事实(1-3节)。
唱完哀歌,突然呼吁百姓来寻求雅威,叫他们不要往伯特利去,不要进入吉甲,不要过到别是巴,意思是,他们这种依靠假神求平安的方法,肯定是枉然的,只有寻求雅威,才得存活(4-6节)。
悲哀的是,以色列没有真正认识雅威,不知道祂创造了昴星,使黑暗变成光明,使海水变为旱地,更不懂雅威能使灾难突然临到(8-9节)。
以色列人的罪也反映在社会上,他们厌弃公义(7节):怨恨那在城门口责备人的,憎恶那说正直话的(10节);他们践踏贫民,向弱势群体勒索麦子(11节);藐视神藉摩西所颁布的律法(参出22:25;利25:35-37;申23:19);他们靠欺压穷人来取利,自己却住豪华的居所,喝上等的酒(参1l节);他们“苦待义人,收受贿赂,在城门口屈枉穷乏人”(12节)。以致许多人看到这个世道,敢怒不敢言(13节)。
面对着罪恶和腐败,先知仍然呼吁:“要求善,不要求恶”;要求他们活出公义,不再徇私枉法,或许可以避免审判,得到“万军之神向约瑟的余民施恩”(15节下)。
可悲的是,如今在街上、在市中心、在田间、在葡萄园,满了哭号和哀歌,死亡已临到各处(16-17节)。
甚至连他们所期望的“雅威的日子”,这原本是拯救之日,也要变成被审判、被掳的日子(2:13-16,3:1l-15,4:2-3,5:2-3、5-6、9,1l、27)。在那日子里,充满黑暗,没有光明;许多人无路可逃,如同人逃脱了凶猛的狮子,却又遇见残暴的熊;又如同一个人进入了黑暗的房子,想用手扶墙方便行走,没想到却被蛇咬伤(18-20节)。
雅威的日子变成审判之日,另外的原因是:以色列人以为敬拜和献祭可以带来平安,但雅威厌恶他们的敬拜和各样的祭(21节)。他们虽向神献燔祭,生活却任意妄为;他们献上素祭,却不遵守立约的要求;他们献上平安祭,却没有向雅威感恩,更没有与穷人分享礼物,反而还抢夺他人的财物。
要知道,“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24节),才是雅威所关注的,那些行公义、爱公平的人,才能来到神的面前,他们的敬拜才能讨祂的悦纳。
以色列在历史上敬拜偶像由来已久,在旷野40年,他们抬着自己造的神摩洛、偶像的神龛及神星的像(26节)。这些都是古代巴比伦和亚述的偶像。雅威说:把他们掳到大马色以外的亚述去,这样他们就可以自由地敬拜偶像了(27节)。
03
今日默想
从阿摩司的谴责中,我们能看到真信仰最基本的两个特点——敬拜独一真神与对穷人的关心。你可以怎样在这两方面有所落实呢?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百四十九至一百五十篇
诗篇149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150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49-150篇 | 最终
148篇呼召所有受造物来敬拜,将以色列的角色置于最后一节。149篇则全面铺陈他作为以色列身份的赞美和呼召,在148:14节讲述他蒙拯救的喜乐,就此往下继续发展赞美的内容。
1-3节,召唤选民要来赞美雅威,用一种新的状况(新歌往往是打胜仗之后所谱的新时代的歌,或是登基庆典的主题)。这段像是凯旋归来的格调,表达庆贺场景:跳舞、敲击铃鼓,而且含有催迫性。
下半部分,有许多的愿望叫人采取行动,这是战争性的行动,好像报复、刑罚、用铁链捆锁、施行审判等。会有这样战争性的呼召,原因应该是:以色列愿意面对历史的责任和挑战。哪些是责任(抵挡压力),而哪些是挑战(军事力量),则不敢断言。总之,以色列人颂赞雅威,却不脱离历史的真实经验,无论在礼仪上、在灵性上都有以往艰苦岁月的烙印。解放(释放)这些问题,是不会消失于诗歌之外的。如果说信仰最真实的流露是在祷告,那么,这些硝烟弥漫的诗篇,更显信徒扎根在历史中的事实!
150篇,是全部诗篇的总结,是一篇淋漓尽致的赞美呼召,赞美者发动一切受造物,皆自发而生,毫无保留地崇拜、称颂、感激、敬畏。他没有提这一切的理由,因为已不需要理由了,从1至149篇说得还不够吗?
作为总结的诗篇,与第一篇很匹配。第一篇是全部诗篇的导言,它坚决声称:过一种在律法下的生活,是所有诗篇的先决条件,似乎是说:你想不看重律法而祷告,那就别祷告了!
150篇就道出在律法下生活的结果,守律法者诚然需要顺服,但律法的焦点是契约,一种爱的约定,这种顺服的生活,要无止境地称颂上主。以色列(和全世界)顺服律法,便得着赞美的自由。那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旧约:旧约所期望的并不是最终的顺服,而是最终的称颂。诗篇就是要引领、培育人们得到自由释放,在喜乐的群体中过正确的生活,不受习俗和传统礼仪约束。这是以色列人的期望,亦是对所有受造物的期望。
每日默想:
146-150篇以不同角色集合成一本小诗集,大气浑成地称颂上主,从中看出:世界被造的真实目的是称颂!称颂本身不只是表达欣赏,而是完成了欣赏。赞美是一种存在状态和生命方向,而不是在敬拜中呢喃几句。你能理解“赞美是灵魂状态”的概念吗?
另外,第150篇与第1篇形成呼应,第1篇以行律法开头,一个走正路、行在律法中的人,最后的生命结果就是第150篇的赞美。律法与赞美如此平衡。现代教会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这些概念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