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11日 | 祂必救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三十篇7-8节
7 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
因他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
8 他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
省思:
人不懈的祷告,一定带来神的赦免。
祈求赦罪,是最蒙神垂听的祷告;
救赎的应许,是神最肯定成就的应许。
人迫切感受到的需求,
已预示着神全面实现的救恩。
祷告:
天父,
请将祢救赎的绳子缒入
我内心需要的深处――
那里有我的罪、孤独感、罪恶感、
失败、欠缺,
请把我拉上去,提至一个高度,
得以完整、圆满地活在耶稣基督里。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阿摩司书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阿摩司书》第1章|支持者
阿摩司原是牧人和修理桑树的(7:14),他来自犹大的提哥亚,被呼召作先锋性的先知,支持雅威在北国的作为,如同伟大的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一样。他所在的年代是耶罗波安二世时期,耶罗波安拥有雄才伟略,在撒玛利亚登基,作王四十一年(主前793-753 ),恢复了从前广阔的边界,又从亚兰手中收回失地(王下14:28)。他统治的疆界,可媲美大卫和所罗门时期,在国际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统治的时代,像是文景之治,政治安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然而,这奢侈的社会,也造成了许多不法和欺压的事情,富豪以强暴夺取财富,奢华放纵,社会道德沦亡(3:10,6:4-6)。而穷人的生活,则惨不忍睹,他们常被迫变卖田产或卖身为奴(2:6,8:6)。
在宗教上,以色列人经常献祭及遵守各种宗教礼仪,却失去了真正敬畏神的心。相反是罪恶滔滔(5:10-13、2l-23),宗教领袖也不能作出属灵的引导,来纠正社会的腐败。
本书的信息特色如下:
A、针对以色列民在生活上或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深入人心,刺激百姓作出反省。
B、强调雅威是公义的审判主,祂不但审判外邦的罪行,也审判不肯悔改的以色列民,预言以色列将亡国及被掳到异邦。
C、强调雅威是赐福和施恩的主,多次提及祂领以色列人出埃及(2:10,3:1,9:7)、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领亚兰人出吉珥(9:7),宣告祂是普世的主和掌管历史的主宰。
D、强调神是万军的雅威,大有能力,祂所说的必能成就(4:12-13)。
E、“雅威的日子”(5:18-20),指神的审判必临到以色列,而全书最后指向“到那日”、“雅威的日子”(9:11、13),也带出另一个信息——这个日子也带来复兴和盼望。
一章1节至二章3节,是对六个国家的判语。
阿摩司蒙神呼召,背井离乡,往以色列国(北国)去,宣讲从雅威而来的令人惧怕的预言。但他的信息不被当时的君王耶罗波安接受,也不被王室设立的宗教中心认同(7:10-13)。
起初,阿摩司只提及六个外邦的罪恶与审判(1:3-2:3),很有技巧地用神谕,唱出了这六个外邦的罪恶与判语,藉此吸引以色列民的注意;然后,再宣告犹大国和以色列国,也会因罪恶滔滔而同样遭受审判,无一幸免。他非常细致地形容以色列民如何悖逆雅威;百姓以不法、不义的手段行事、欺压贫民,富人却放纵奢华,所作所为简直无法无天;社会也腐败到了极点;百姓的宗教活动也虚有其表,失去了信仰真正的内涵。
正当众人以为这是国家兴盛、宗教活动复兴的好日子,是最平安稳妥的时候,先知宣告了雅威的审判必速速临到。
03
今日默想
阿摩司所在的以色列国十分强大,他说这些丧气的话,在当时的人看来,十分不适合。试想想,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样作?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百四十三篇
诗篇143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43篇 | 煎熬
这是一首忏悔诗,也是一首哀歌。显示出诗人当时的境况令人十分痛苦,他认为这有可能是自己“不行义路”,而遭遇的审判。
求你怜悯(1-6节)
因此,一开头,他就先求神放过他(1-2节),然后,他求神看看他如今的遭遇:被敌人追杀,心灵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3-4节)。对他而言,为何会有这些光景,只有一个可能了——就是以前曾救过他的上主,如今与他作对(5节)。越是这样思想,心灵越是受尽煎熬,如干旱得龟裂的土地,已成不毛,唯有天上降下的雨水,才是出死入生的唯一办法(6节)。
求你垂听(7-8节)
故此,他迫切地哀求神,带领他,自第7节至12节,他呼求神速速听他的呼求,求神向他显现,好使他能找到神,使他有能力走前面的路,因为,如今他实在无路可走了。在迷茫的境地,除非先找回神,否则,人所受的焦虑、困扰的煎熬,无法解决。
求你引导(9-10节)
接下来,他也求神引导他走向平坦之地,求神救他脱离敌人!长久在敌人的镇压下面,久而久之难免会迷失方向。同时,他也求神让他明白神的旨意,长久在敌人镇压之下,自己难免也会迷信这些能镇压人的能力,要知道,这可是犯罪,并且会因此而落入凄惨的光景。
求你制裁(11-12节)
如今,他的思想往前走了一步,求神救赎脱险后,求神以公义制裁逼迫者。这不但是因为神会向他的仆人守信,更是在表达:他乐意看到神公义的彰显。没有神的公义,再多的良民,也不能扭转这个世界的暴力文化。而良民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神的公义。如果,祈求神给他公义的裁决,而自己却缺乏对世界恢复公义的渴求,那岂不是自相矛盾吗?所有的忏悔,意义又在哪里呢?
看来,诗篇,包括罪人蒙难的诗篇,确实可以成为我们在危难处求告神的范本。
每日默想:
诗篇确实成为了我们在危难处求告神的范本,平时按诗篇祷告多了,生命不知不觉就融进去了。这样,我们也能够慢慢从自启蒙运动(信仰是关乎私事,是自我的事,是关于人的事)以来的那种狭隘的境况中脱离出来,使我们融进上主那无比宏大的故事里,成为上主故事中的一员。这一切,在祷告世界里可经历到,有无帮你改变祷告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