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21日 | 祢的话极其精炼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十九篇137-144 节
137 耶和华啊,你是公义的,
你的判语也是正直的。
138 你所命定的法度是凭公义和至诚。
139 我心焦急,如同火烧,
因我敌人忘记你的言语。
140 你的话极其精炼,
所以你的仆人喜爱。
141 我微小,被人藐视,却不忘记你的训词。
142 你的公义永远长存,
你的律法尽都真实。
143 我遭遇患难愁苦,
你的命令却是我所喜爱的。
144 你的法度永远是公义的,
求你赐我悟性,我就活了。
省思:
不能要求人看一份精美的单张,
或听一场讲得头头是道的见证,
就相信神的道。
人说的话岂能
像神的道那般精炼纯粹――
其不变的真理和行作的能力
已经过多少世纪的验证。
祷告:
主,
我费了好多时间遐想
祢的应许是否能实现;
我乃应把时间用于实际验证。
请帮助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请告诉我,
今天应在信心与行为上
验证祢的哪一句话语。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但以理书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但以理书》第7章|天上的力量
从第七章开始,进入另外一个文体——天启文学。不过,我们必须留心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所说的:“这种天启修辞是连于特殊的历史现实,天启信仰并不是存于真空,而是关乎真人真事”[1]。
从伯沙撒作王(约主前550年)到巴比伦结束,进入波斯时间。但以理一直都在解释别人的异象和梦境,如今,他自己亲自看见异象,则需要天使为他解释。
但以理作了一个梦,梦中看到四个巨兽从海中上来,头一个兽像狮子,有鹰的翅膀,骄傲、掠夺是它的特征,它还得了人心(4节)。第二个从海里出来的是熊,也是掠夺与残忍之性(5节)。第三个兽像是豹子,有翅膀和四个头,有闪电式的战争能力(6节)。第四个兽最神秘,与前三个兽大不相同(7节),它有铁牙和铜爪(19节),像是当今科幻小说的机械人,破坏力和残忍程度非同一般。我们看到,这四个兽所代表的四个帝国,与第二章里四个连续的帝国相对应。
第9节,从前面海的场景中,忽然变为审判的场景,这不是普通的法庭,乃是亘古常存者的法庭。故此,这是与1至8节的内容对立的描述方式,揭示了世界的本质——邪恶的人间国度,被描述为恐怖的混种怪兽,而神被描述为人的形象。彼此间爆发了一场旷古之战,这场争战的结局是——前面四国被永远的国取代,被交付给至高者的圣民(21-22,23-28节)。
这个异象鼓励落入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之下的圣民——不论表面现象如何,都需持守对神的忠诚。
当但以理惊惶困惑时(15节),天使作答:“四个大兽就是四王,将要在世上兴起,然而至高者的圣民必要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17节)。
但以理听后,更加困惑,甚至病了数日(28节),毕竟,第四兽比起前面三兽,更是登峰造极,甚至衍生了一个凶狠的角,这是折磨圣民的邪恶后代。就是说,邪恶的势力一直会存在,宇宙圣战会持续着,神会胜利吗?
03
今日默想
但以理书第七章让我们看到神在宇宙中掌权。
台湾学者曾庆豹说:中华性,就是当前中国的至上神[2],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是以民族国家来建构主体意识。因此,人民和民族是等同的。那么,这形成的民粹主义也好,民族主义也好,都是假借人民的名义,以民主的方式,将民族国家的最终决断权交给某一个主权者,类似教皇的位置,是上帝旨意的化身。其实希特勒也是用民族国家主义来建构他的主体意识,并将这意识仪式化与神圣化。
这种中华性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教会,也反映在华人的宣教使命团中。听听最近几年所唱的歌,都一样表达这种民族的教会特征。为主为民族的情理可嘉,不过,思维则需要被打破,应该弱化中国式的宣教思维,以此来体现上帝具有宇宙性掌权的特征。
你觉得在教会里,还有哪些不健康的反映中华性的内容呢?
[1] 参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香港:天道,2012),页562。
[2] 林子淳著:《存在、历史、神圣:当代汉语神学——政治论说反思》(香港:道风,2016),页35。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一二、第一一三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12-113篇 | 哈利路亚
112首在111首第10节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是对雅威美善的作为,而产生的尊崇,尊崇是敬畏的态度,是信仰的根基,是一切福气的源头。
诗人以惯常的“哈利路亚”开始,呼召众人加入到这敬拜的队伍,因为这样的人是有福的——他们将:后代强盛(2节);家庭殷实(3节上);品行高尚(3节上-4节);乐捐好施(5节);体恤穷人(9节b),甚至多次被攻击却越来越坚固(7-8节,10节)。
敬虔的人所带来的好处,反照恶人的幻灭(10节上)。世间不是没有公理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人的善行与恶行都有结果。因此,我们看到,神的美善与人的敬虔,在这里成为美轮美奂的花环,交织在111与112这两首诗中。诗人因此呼吁人来加入到颂赞这位惩恶扬善的上主的行列当中。
从113首至118首,是每年逾越节所用的诗歌,被称“出埃及赞美诗”,其中主题分别为:113首——抬举被践踏者;114首——出埃及;115首——呼召所有人都来赞美;116首——个人感恩从死亡中获得的拯救;117首——普世异象;118首——节期游行。这些主题,一同构成从出埃及,然后遍及普天下的感恩主题。113-114首,是逾越节晚餐之前所吟唱的,其余四篇则是饭后唱的。
113首,一开始就是“哈利路亚”!赞美之呼召,如同礼炮般多次响起。仆人与雅威,形成极大的反差,但又相形相契!一个出自情愿,另一个则出自恩慈(神的名),日出日落,无处不遍及祂的荣耀,也无处不遍及祂仆人的赞美。因着祂的荣耀高过一切,这一切的颂赞都是合宜的(1-4节)。
就正常理解而言,“荣耀”与“力量”都是充满权能的意思,而在这里,却与“卑微”连在一起。诗人是要表达:雅威祂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大大降卑自己,与灰尘中的人同行,又提拔粪堆中的人,使断后绝育的妇人,成为快乐的母亲。哈利路亚!如此充满权能,却又眷顾卑微人的神,谁能与祂相比呢?……(5-9节)。
每日默想:
113首既能大气磅礴地颂赞神,又能如数家珍般地数算祂那无微不至的关心。诗歌虽然短小,而它所表达的,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格式上,却不简单。按这样的方式祷告,你认为有无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