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10月17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925天前 | 45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2. 每日经文 | 但3章-滑稽的尼布甲尼撒
3. 今日默想 | 思考“对立”与“合一”
4. 每日加量 | 诗106-旷野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17日 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113-120节


113 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但你的律法为我所爱。

114 你是我藏身之处,又是我的盾牌,

        我甚仰望你的话语。

115 作恶的人哪,你们离开我吧!

        我好遵守我 神的命令。

116 求你照你的话扶持我,使我存活,

        也不叫我因失望而害羞。

117 求你扶持我,我便得救,

        时常看重你的律例。

118 凡偏离你律例的人,你都轻弃他们,

        因为他们的诡诈必归虚空。

119 凡地上的恶人,你除掉他,

        好象除掉渣滓,

        因此我爱你的法度。

120 我因惧怕你,肉就发抖,

        我也怕你的判语。


省思:

我们须先专注集中,才能有所发扬。

我们的心灵须先沉浸于神的律法,

才能在世间活得有意义、有见证。

耶稣也强调了这一真理,说:

“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太六22)。


祷告:

神啊,

我不左顾右盼,也不观前顾后,

只定睛于祢的道。

此后便奋力向前,

专心一意地

“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

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但以理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但以理书》第3章|滑稽的尼布甲尼撒


第三章的内容,不仅与上下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有它独立的情节。其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先制造紧张之感,然后朝前发展,最后将问题解决。


在第二章,王向但以理下拜,这似乎给我们看到一个谦卑、寻求真相的王。没想到,第三章给我们看到,这位王依旧喜怒无常,他要所有的人,向他所造的金像下拜,这金像是不是代表着他自己呢?是极有可能的,人间皇帝都喜欢这一套,就好像唐代的武则天,她叫人按照她的形象造了一尊佛像,可以被人顶礼膜拜。尼布甲尼撒喜怒无常,当他听说但以理的三个朋友,竟然抗拒圣旨,不向这尊金像下拜时,大发烈怒,就把他们三人扔在烈火中。


结果,事情大大逆转,在烈火窑中的三个人不但没有被烧死,而且连捆绑他们的绳索都不见了,烈火中的他们并没有受伤。看到这些现象,尼布甲尼撒惊慌失色,令他极为害怕的是,火窑里还加了第四个人,而且相貌好像神子(24-25节)。


这位喜怒无常的王,目睹了在他眼前所发生的神迹的全过程,于是,他叫这三个火中勇士出来,看见他们的衣裳都没有变色(27节)。这位坚信自己就是世界终极力量的尼布甲尼撒,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像上次听了但以理解梦后的反应一样,他由发怒转为赞美。看来,他那喜怒无常、任意妄为的性情,也不敌但以理三个朋友那种看起来淡泊而坚韧的性格。



这里的关键是:有一位神,在事情的背后掌握一切,祂掌握着忠于衪、连死亡都无所畏惧的人的命运;衪的能力,远胜于死亡与酷刑,祂也要摧毁尼布甲尼撒的自我崇拜。



03

今日默想


但以理和三个朋友与当时帝国皇帝和制度的互动,给我们基督徒很好的榜样。在当地文化和国家制度不危及他们对雅威的忠诚时,他们就融进去,比如在第一章里,他们学习帝国的各种学问;有时他们却抗拒帝国的制度和文化,因为这危及了他们对雅威的忠诚,比如向金像下拜。


在等候基督来临的阶段里,该如何与这个有着邪恶本质的世界相处呢?


基督徒有时需要与世界的某种现象或文化,采取对立的态度——比如杀人,基督徒不能认为这是合理的,包括为民族主义的理想而杀人,也是罪恶的。又如敬拜独一的神,就该弃绝敬拜其它偶像。


有时,信仰与世界文化之间又是合一的,基督徒不能排斥文化和其他宗教提倡的“真善美”,而要欣赏他们,与他们互动。我们可以参与其中,贡献我们的才干。比如,所罗门将推罗神庙的建筑特色与摩西会幕的样式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敬拜独一真神的圣殿。在清末民国时期,宣教士到了云南、贵州等地,将当地的杆栏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相结合,他们也将当地的民歌转化为圣歌。



试从“对立”与“合一”这两方面,来举个你所碰到的例子,说明基督信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〇六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06篇 旷野


相对于104首追忆创世记那雄浑的气势,105首述说出埃及的恩典,106首则是追忆旷野(甚至到被掳时候)失败的漆黑阴影。不过,数落人的忘恩负义之时,仍然是以颂歌的格式,其主题是神那怜悯背叛子民的爱,这正是祷告的基础(47节),也是结尾颂歌的实质——这颂歌不仅结束本篇,也结束了诗篇第四卷(90-106篇)。


一开头就哈利路亚,其理由是祂的慈爱与美善,而祂的作为与人的作为(“谨守”与“善行”),是立约双方各自的责任,有福则加强这一关系(1-3节)。


4至12节,接着前面立约的言语之后,带出13-33节一大段旷野那令人不齿的记忆:


1)大起欲心(13-15节)。百姓因身体上的一点需求未得到满足,就化作极大的怨言,他们虽然得满足,却也获灾病。


2)嫉妒摩西与亚伦(16-18节)。有一群人公然造反,擅自树立领袖亚比兰,其结果是背叛者被地吞噬,落入阴间,党羽被火烧死。


3)拜偶像(19-23节)。百姓竟然把雅威说成牛!用金打造的像来代替祂,结果是差点全民被剪除,多亏摩西以中保的身份哀求。


4)大发怨言(24-27节)。百姓公然拒绝进军迦南(要回埃及去),如此藐视神的应许,其结果是全民倒毙旷野,后裔被四散到列国中。


5)变节(28-31节)。他们已到毗珥,已经能够看到迦南地了,与拜金牛犊事件也相隔了四十年。在这个有摩押人居住的地方,他们麻木了——与巴力毗珥联合;与摩押女子淫乱(与别的民族没有两样),可怕的是,带来属灵上的淫乱(把神换了)。幸好非尼哈这位亚伦之孙出手刑罚,否则他们就被瘟疫所灭了。


6)背逆(32-33节)。这是旷野记述最后一个回合(参民20章),在米利巴(争吵)因没有水而争吵。四十年前神吩咐磐石出水,四十年后他们旧性复发(其实已经是下一代了),“攻击摩西”。似乎没有一点进步,而摩西也被逼得太急了,怒气发作,“然后,用拐杖打磐石两下”,他因此受了亏损。


7)旷野这一代死了,进入迦南新的一代又如何呢?34-42节,诗人努力地说:在红海边上有过短暂赞美信靠之后,再次背叛,他们学迦南风俗,事奉偶像,用儿女祭祀鬼魔,流无辜人的血(献儿女给巴力),污染了圣洁的应许之地。导致雅威大发怒气,把他们交给邪恶的敌人。



看来真是不可救药了,人虽知犯罪背叛是自讨羞辱、自甘堕落,但又无力自拔,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哀叫,因人无力谨守圣约,只有祂记念自己的约(43-48节)。


每日默想:


这首诗最后让人看到:祷告者不再有任何居功心态。唯有:神啊!怜恤我这个罪人!使我转回!这些悔罪的心声化作一串串的赞美。你如何去体会上主的怜悯呢?




▓ 本文插图选自法国画家 帕斯卡 · 达格南 · 布韦雷特(Pascal Dagnan Bouveret   1852-1929)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