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10月14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928天前 | 36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使我有智慧
2. 每日经文 | 结48章-信心超越经验
3. 今日默想 | 求神赐一颗正确的心
4. 每日加量 | 诗103篇|泪花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14日 | 使我有智慧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十九篇97-102节


97  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

      终日不住地思想。

98  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

      使我比仇敌有智慧。

99  我比我的师傅更通达,

      因我思想你的法度;

100 我比年老的更明白,

      因我守了你的训词。

101 我禁止我脚走一切的邪路,

      为要遵守你的话。

102 我没有偏离你的典章,

      因为你教训了我。

 

省思:

当我们逐渐明白神的律法,

就愈发懂得

按照自己被造的本质和神的心意来生活。

凡弃绝这律法的人,

只能从自身的错误、试炼中学习――

那可是一个漫长、痛苦、艰辛的过程。

 

祷告:

神啊!

世人总争着要引起我的注意,

叫我学这,学那。

请帮助我的心思一直专注于基督。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四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48章|信心超越经验

 

四十八章的地理描述也是象征性的,支派分地(参13-21章),非常有规律,由东到西平等地划分,从北向南分出去。其分配的秩序,采用的是与民数记二章3至21节相似的划分原则,犹大则向北移,与利未和流便在同一片区,为的是避免一直以来的王者味道。


这也是象征多于实际,以西结的意思——以色列依然是完整的十二支派,这才能与归回的主题吻合。


以西结书以上主的城作为结束,这城的名字叫雅威的所在,也是说,这异象也是象征的,目的是要突出这城市的深层意义——雅威所在的城市!


这是一个完美的城,城的四围上面有墙,长度相同(四千五百肘);在每一边墙上,都安设三个门,每一个门代表着以色列的一个支派,所有的门,都可以随意接近;各支派的人都可以自由入城。没有一个人会被拒绝,人人都可以接近上主的城。


看来,以色列十二支派不但在形式上已经被恢复,他们的灵性指标也达到了要求,他们完全可以享受雅威的同在,以前那种因罪恶和不洁净而被雅威拒绝的情形,不再存在了。


最后,我们不得不说,以西结书从整体而言,所表达的悲哀多过喜庆;从他被掳开始,如今时隔二十五年了,在本书结束时,他依然过着被掳的生活。虽然他看见了异象,可是他仍然没有离开巴比伦,异象中的现象,也从未发生在他眼前。


我们不得不佩服先知,他却能从被掳的光景中看到希望,看来,先知的信心,超越了他所经验到的事实(35节)。




03

今日默想


以西结在这一部分,如此热烈、详细地描述未来的圣殿与生活的蓝图,除了其深厚的圣经底蕴(五经)之外,他对神的旨意及所建构的未来是怀着渴望的。


那么,今天,并不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如此渴望基督再现的日子,甚至有些人更喜爱这个世界,我们喜欢一些事物,固然没有错,但如果对这些事物的渴望超过了对耶稣的渴望,看来,这个偏差的态度就当调整了。


有个圣经学者兼牧师讲过他以前的一个见证,他曾迫切地求神赐给他一位配偶,但有一天进到教会,听到弟兄姐妹唱《耶稣再来》的歌,他有所领悟――他对妻子的渴求已经超过了对耶稣来的渴望,这导致他不能掌握人生基本的次序。于是,他向神悔改,求神给他一颗正确的心[1]


如今,你对什么东西的渴求超过了对耶稣再来的渴求?



[1] 故事引自基纳(Graig S.Keener)著,钟越娜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66:启示录》(香港:汉语圣经,2006),页582。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百零三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03篇 | 泪花


本诗每一行都闪烁着向满有恩惠之神感恩赞美的光芒,与一零四篇合起来,称颂神是“有怜悯与大能”的救赎主与造物主,父亲与供应者。


祷告者经历了102首所描述的那种劫后余生的遭遇,在103首里显示的称颂之辞,就有了另外一番味道:似乎让我们看到的是:酸楚的泪花,夹杂着感恩的歌声。有过被赦免、被医治、被救赎经历的人,都有鼻子发酸的体会。尤其是当这一切都与雅威的慈爱和怜悯相连之时,更加会觉得,这种悲喜交加的体会,实在难以言表(1-5节)。


6至10节,他回望过去,看到神并没有按着他所犯的罪,来报应他。曾几何时,神主持公义,引导别人走正道,但我们呢,这些属于祂的百姓呢?不愿再提了。能提的就是祂的怜悯、祂的恩典与慈爱了。如果要提公平,那就只有祂的怒气了,可能我们就没有今天了……。


11至16节,他再次思想神的本性,并省察自己的本体,这之间是何等的不配啊。假如要看我们自己如何,还不如先看看神如何宽待我们吧。祂不追究我们的罪行,这一点就足够说明一切了。我们这些人,有的就是这种屡改不彻底的性情,多亏了神的顾念,才能存活下来。是的,微尘般的人,哪有不犯罪的可能呢?被风一吹就消逝、如同野花野草般短命的人,哪有什么能力克制自己,而使自己向善呢?


17至19节,他再次来思念雅威的慈爱。相比于人的苦短,雅威的慈爱与王权,不可同日而语!祂与人立约,要人敬畏祂,遵行祂的道,以致可以延续子孙。尽管,人类不但短暂,而且人的素质如此不可靠。其间,人唯一能够把握住的就是,人生的终点是归于祂!


20至22节,对于祷告者而言,如今,剩下的就是颂赞了!这位劫后余生的祈求者,绕了一圈,从“思索自己会犯罪,到神本性的怜悯,再到我们本体的卑贱”,最后,他向天地发出邀请:一切被造的,都来称颂祂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更有价值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说:我的心啊,你要称颂雅威!


问题讨论


祷告者让我们看到,赦免后的情感,是一种恢复,一种大病初愈的恢复,其感恩的特征,带着丝丝的伤感,也带着一种赦罪的平安。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