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1日 |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九篇9-16节
9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
是要遵行你的话。
10 我一心寻求了你,
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
11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
免得我得罪你。
12 耶和华啊,你是应当称颂的,
求你将你的律例教训我。
13 我用嘴唇传扬你口中的一切典章。
14 我喜悦你的法度,
如同喜悦一切的财物。
15 我要默想你的训词,
看重你的道路。
16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乐,
我不忘记你的话。
省思:
心中多藏神的话语,
就像拥有装备精良的军火库,
对于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
都有恃无恐。
祷告:
“主的道有如军械库,
属主精兵在此检修一生所需争战武器。
我愿在此获得装备:倚靠圣言宝剑,
学习为主克敌争胜。”
(Edwin Hodder,“Thy Word Is Like a Garden, Lord”)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三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35章|以东群山
本段毁灭西珥山的谕旨,必须与36章的经文——向以色列山所说的预言(36:1-15)联系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这里说,以东的山,即西珥山,将成为荒凉(35:7、14),而下一章则说,他的对手——以色列的山却生长繁茂(36:8-9),人口众多(36:10-12)。
西珥山是以东地的另外一个名字,位于死海的东南部,在亚拉巴的东侧,地靠于以色列的东边,现在是约旦王国领土的一部分。这片土地为雅各的哥哥以扫的后裔所居住,他们属于同根所生,可悲的是,在历史上长期都站在敌对的立场。
攻击西珥山预言的内容,基本上分成三个部分:
先宣告上主要与以东为敌,要审判他们(1-4节)。以东由于国土多山,自然成为安全屏障,易守难攻,在向东延伸的部分有一大片沙漠,作为国界。然而,这有利的地理条件,并不能使他们长治久安,因为他们碰到了定意要审判他们的群山之主。
以东为什么会遭受审判呢?是因为他们“永怀仇恨”,攻击他们的兄弟以色列。历代以来,这两个邻国就为许多小事而无休止地敌对。现在犹大遭到巴比伦的攻击,以东就抓住机会,出卖以色列,对他的“兄弟”落井下石(5-9节),所以上主必叫他的许多国民被杀。
以东为了使犹大快速崩溃,他们帮助巴比伦攻击犹大,并视之为一个大好时机,可以将犹大的土地占为己有。
所以雅威说:“你们以为可以趁以色列和犹大荒凉无人之时,夺取他们的土地。你也向我夸口。由于你喜悦以色列变成旷野,故你们也将变成旷野”(12-15节)。
03
今日默想
许多人在阅读圣经时,看到以色列人进迦南时,上主容许,甚至命令他们灭掉迦南七族,他们因此深深感到,基督徒所信的神,是十分残暴的神,不如佛教的神好,比如观音慈悲为怀,佛祖普渡众生诸苦厄。因为这种直观的印象,经常导致他们很难认真地听取基督徒讲解耶稣基督的福音。基督徒在面对这些质问时,也一时难以回答。
今天试想想:从以西结书一至二十四章所发出的对以色列的严酷审判,从二十五至三十二章对列国的审判,包括本章对以东的审判,你可以看到上主对以色列、对外邦都一视同仁的态度吗?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上主为什么要审判列国和他的百姓呢?
现在,对于那些怀疑上主是否良善的不信主的朋友,你会告诉他们真相吗?使他们对圣经中的上主,有较为客观的看法。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八十三 八十四篇
83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84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83-84篇 | 渴望
诗篇的顺序,有时也具有相互承接的关系,诗83篇,或许就可以理解为是对诗82篇第8节的回应。当展开82:8节的蓝图时,发现现今的情况,却很糟糕,83首就以沮丧的情绪开始!
1至4节,一句又一句重叠:敌人已经不再是个人性的,而是国家性质的了,神的百姓,完全“软弱”,而敌对的势力,非常强盛。他们一再叫嚣,说“来吧,我们将他们剪除,使他们不再成国,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记念!”
5至8节,让人看到,这些恶势力,是一个超级同盟:以东人、以实玛利人、摩押人……他们汇合起来,一同加盟,都来做罗得子孙的帮手。看来,神的百姓,四面受敌,已到了绝路,只有灭亡的份了!耶路撒冷的命运,危在旦夕。
9至12节,祷告者回望历史中以色列的敌人——那些米甸人,那些外邦的君王,他们曾经凶猛无敌!而如今,他们在哪里呢?不都成了粪土了吗?
于是,13至18节中,那一连串的求救声,就有意义了!创造风的,岂不驱使风?创造火的,岂不指使火吗?使人高、使人低、使人荣、使人辱的,更使人生,使人死的,岂不就是名为雅威的神吗?祂才是全地的圣者!列国,都在祂的谋算之下!
84-89首属于可拉诗集,这其实是与圣殿礼仪相关,而84首,则是没有圣殿而产生的崇拜渴望!
以色列人对圣地、圣殿的渴慕,在许多诗篇中跃然纸上。84篇这首朝圣之诗,是在写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望穿秋水般地想到圣殿去朝拜。他想起圣殿里的细节,比如麻雀,而魂牵梦萦。可是,今天!他的心灵却如同干旱山谷般的干渴(6-7节)。
因祷告者的整个生命的中心是圣殿,唯有祭坛(除罪与神重建关系),才能真正满足他的需要(8节)。除此以外,一切的丰富,就如同住在恶人的帐篷,寄居在外邦不洁之地,流亡在异教之都,怎么能得到真正满足呢?(10节)
故此,用诗篇祷告,不但能细腻体察诗人在困境中的哀愁,更是能透过这些愁思看见福分——诗人在这乡愁之诗里面,连用了三重祝福(4、5、12节)。诗篇之美,将哀怨与赐福融会贯通,如同黑夜与白日彼此为美。
每日默想:
你的心灵中心在哪里?常常渴慕上主的居所,你认为对灵命的健康有什么帮助吗?尤其是你离家在外,是认为摆脱了“宗教的约束力”,还是失去了“有福了”的感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