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9月21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952天前 | 38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因祂向我们大施慈爱
2. 每日经文 | 结25章-审判四国
3. 今日默想 | 上主掌权
4. 每日加量 | 诗72篇-弥赛亚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21日 | 因祂向我们大施慈爱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七篇


 1 万国啊,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

    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

2  因为他向我们大施慈爱,

    耶和华的诚实存到永远。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省思:

这里集中表现了人的默想和回应:

神对我们所意味的一切(慈爱……信实)。

激发我们向祂作出回应(赞美……颂赞)。

 

祷告:

“圣哉,圣哉,圣哉!

主神,是昔在、今在,

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我们的主、我们的神,

祢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

因为祢创造了万物,

并且万物是因祢的旨意

被创造而有的”(启四8、11)。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二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25章|审判四国


如今,以西结对于被掳之民已没有什么话可讲了,从二十五章至三十二章,就对列国发出审判,然后在三十三章之后,又回到以色列的拯救信息。审判以色列(1-24章),审判列国(25-32章),拯救以色列(33-48章),成为本先知书的格式,其目的是想表达——以色列不但是以色列的以色列,更是列国的以色列,国际舞台都是上主借来达成衪旨意的地方。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25-32章),放于记述耶路撒冷被围困的二十四章与三十三章之间,沦陷是整个审判事件的转折点。二十四章的日期应该在主前593至589之间,关于列国审判信息(25-32章)的时间应该在主前588至586年,最后一部分所对应的时间,则是耶城沦陷的主前587至573年。


这一部分分成七组,讲论七个国家的命运。对推罗的讲论也有七小段。这种“先知对列国的信息”,在古代是常见的。先知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出兵时保证凯旋而归,警告不要出兵的情形比较少见。故此,先知基本是郑重地诅咒敌人(可参巴兰咒诅以色列的故事),这也说明先知并不是置身世外的“高人”,他们的职事与国际政治形势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以西结论述了耶路撒冷沦陷几十年之后的情势,七个民族当中,有五个与犹大曾经一同联盟反抗巴比伦霸主。另外,七个民族中,有四个以不同的次序,出现在没有资格加入雅威聚会的名单中(亚扪与摩押人永远不得加入,以东和埃及第一二代不能加入)。


这里的焦点是:以色列是被打败的国家,但她发展出原则上对所有民族抱持开放态度的信仰群体,这也正是以色列对列国的使命,西乃之约的主题。审判这些国家的目的是:使他们知道雅威的作为。


对亚扪(1-7节)、摩押(8-11节)、以东(12-14节)和非利士(15-17节)的论述,比较公式化。亚扪属于亚兰国,于约主前1200年,在大卫时期被击败,而在南北国分裂时独立(主前8世纪),约雅敬时,亚扪加入巴比伦突袭犹大的行动(王下24:2);亚扪王巴利斯是操纵以实玛利暗杀基大利的幕后黑手(耶40:13-41:18)。对亚扪的审判就是在万民中被剪除!


摩押与亚扪是联盟关系,其情况可参(民22-25,士3:12-30,撒下8:2,王下3:4),她将被基达人攻陷,独立身份将会终止。


以东位于死海东边与南边,源头是雅各的哥哥以扫,先知对以东所发的神谕都充满敌意(赛21:11-12,耶49:7-22,摩1:11-12,俄1-14,玛1:2-5)。作为在血缘上最亲的以东,却与以色列无止境的斗争,她也一样会被报复。


世仇非利士是犹大的一根刺,因其向犹大人报仇而被审判。


03

今日默想


活在科技时代的我们,很难相信上主对每个国家掌有生死大权,我们只会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完全与制度、经济、军事实力和文化的优越与否相关,很难会认为它与尊崇上主、道德素质高低相关。


那么,你觉得像本章对当时列国审判的经文,还有意义吗?假如有意义,又该如何传讲?试列出一至两个方案。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七十二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72篇 | 弥赛亚


诗篇中的弥赛亚诗,其实不单只有几句而已,应该这么说——诗篇几乎都有弥赛亚味道,意思是说:弥赛亚是雅威与以色列百姓立约的最终成全。诗72首就是回应雅威之约所作的祷告,君王则是立约的代表。


一开头,祷告者就恳求公义的神,赐给他权柄,使他好判断国民,使他能在困苦人中,施行公平的审判。他用了“大山小山都要因公义使民得享平安”这类如四境平安的语言来祈祷。直接一点说:“愿大小山岗,在他的善政之下,都欣欣向荣”。这就更清晰地表达了落实公平的治理,所带来的政通人和的气象。以色列的君王就是被委任去执行、解决恶的问题,使困苦人得到伸冤,无依无靠的人得到救助,落实雅威公义与和平的治理。(1-4节)


君王也是雅威祝福的管道,祷告者期望明君如日恒久,在他的治理之下,可使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也使四季风调雨顺。(5-7节)


祷告者也期望明君的“疆土横跨海洋,从幼发拉底河直到大地的尽头”;也“愿荒野的游牧民族都来向他下拜,敌人多扑倒在尘土中”。这样使普天下得到雅威的祝福。(8-11节)


不过,祷告者并没有落入俗套!尽管,弥赛亚实现了“他施和西巴的王来进贡,诸王俯首称臣”,但他更“要使穷人得拯救,困苦人获搭救,他要施行对那贫寒人和穷乏人的怜悯,对那穷人的性命,他要施行他的救赎,那些受欺压,被强暴的人的血(命),在他眼中看为宝贵。”(12-14节)


甚至,弥赛亚的使命还有更特别的:


他实现了雅威的至高使命,使万民因他而蒙神的怜悯,使他们归向神,并得到永恒的福气,被雅威收纳为百姓。而且也如同前面一样,享受五谷丰登,土地肥沃,作物丰盛的祝福。甚至连那些贫瘠的山顶也长出五谷来了,也使城里的人繁盛如草。(15-17节)


最后,祷告者展现了一个全球异象——有一位君王,祂要惩治恶行,施行公义,赐下怜悯,使普天下都在雅威的统治之下,欣欣向荣。(18-20节)


好一幅天下蒙福的气象!


每日默想:


中国古代有位君王说,权力是“公器”,意思就是,所有权力者,都应该为普天下的人谋福气,你觉得这说法与本篇这份“君王委任书”,有无相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