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2年9月11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961天前 | 353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祂要喝河水
2. 每日经文 | 结15章-不结果子的葡萄树
3. 今日默想 | 实践爱的团体
4. 每日加量 | 诗55-泄愤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11日 | 祂要喝河水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篇5-7节

 

5 在你右边的主,

   当他发怒日子必打伤列王。

6 他要在列邦中刑罚恶人,

   尸首就遍满各处。

   他要在许多国中打破仇敌的头。

7 他要喝路旁的河水,

   因此必抬起头来。

 

省思:

当弥赛亚完成了救赎与审判的工作,

将祂的百姓引向胜利,

陷敌人于混乱,

祂就喝河里的水——此乃更新的时刻:

“有一道河……使神的城欢喜”。(诗四十六4)

 

祷告:

“求神起来,以大能审判世界,

重整这罪恶世界,万国本应归属祢。

伟哉我主,以有力膀臂行奇妙大事;

惟有祢是神,坐在永远的宝座上。”

( John Milton, “ Rise, God, Judge Thou the Earth in Might”)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15章|不结果子的葡萄树


十五章,以西结对以色列的故事作了比喻性的重述,以此来数落在巴比伦心存侥幸的长老们;他援用一直以来“葡萄树与主人”的比喻,来形容“被主人拾取、栽植,被主人丢弃、毁灭”的以色列【11】


其实,以色列并没有比周围的国家和民族有任何优势,就好像葡萄树不会比别的树更加好一样。甚至更加无用,它不是好的烧火的木材,也不能成为作家具的材料(1-3节)。


更何况,当他们落入埃及的奴役时,他们没有力量,没有价值,就像被扔到火堆里的柴棒,不但价值不大,更是危在旦夕。


然而,雅威并不计较他们的软弱和卑贱,他们像是一颗葡萄树,雅威将它从埃及带来(诗80:8-13),栽在肥沃的山岳上,种植在葡萄园中(赛5:1-7),并赋予她使命——成为给园主结果子的葡萄树。


过去的以色列,曾经是多结果子的树,他们曾是上主圣洁的国度,是祂特别的子民,向全世界的人见证了祂的公义,为真理的主向全世界的人作见证。可悲的是,这些葡萄园里的葡萄树,如今停止了向园主效劳,徒留树干,只能当柴烧了。


从起初到被掳于巴比伦之间,这一段彻底失败、死亡的历史,以西结以此再次警告活在巴比伦的那些长老们,希望他们再次思量自己的身份——是为了见证雅威自身,除此别无他用,如果他们仍然不愿意顺服,结果也会如同将要被毁灭的耶路撒冷一样的命运,被雅威抛弃。


03

今日默想

 


晚节不保,是一些成功人士,或一个朝代和一个民族,经常会出现的惯例。我们很难用一两个原因将它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毕竟人生与世事,难以琢磨与把握。不过,我们可以从个人性的原因来反省:


教会像以色列,有一个独特的使命:要向世人传达上主的爱。爱是教会的根基,教会必须结出许多果子。教会中的肢体,必须爱上主,这是第一条诫命;他们必须彼此相爱,这是第二条诫命。教会只有将爱流出,才能完成为世界所负的使命。


许多教会刚建立的时候,都能记住自身身份的使命,但过了几年、几十年,当教会在外在上比原来好多了之后,或教会遭受外在压力诱惑的时候,容易忘记自身是一个需要尽一切努力保守爱、实践爱的团体。


当然,我们不能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去随便批评一个教会缺乏爱、失去了爱。因为教会活在世上,尤其是中国现今的处境之下,要生存下去,是非常艰难的。但持守身份的呼召——出于爱心的服事,是我们自始至终的焦点,如果远离这个爱的呼召,我们就好像是不能结果子的葡萄树,等候我们的就只有被遗弃的份了。


回忆一下,无论是个人还是教会的群体,会落到“晚节不保”的责难中吗?


【11】 将以色利比作是葡萄树,旧约经文有多处出现,参创49:11-12,赛5:1-7,耶2:21,诗80:8-13。埃及智慧文学《阿曼尼摩比的教训》中也有类似的意象,以植物暗喻不加思索便说话的愚昧人。这些人将被连根拔出,焚烧毁灭;因为它们迅速枯萎,一旦拔出便变得没有价值。《埃拉与伊舜神话》(现存抄本来自主前八世纪)也有将城市比作不结果子之植物的暗喻。在这篇著作中,神明玛尔杜克(Marduk,巴比伦的守护神)为巴比伦哀悼说,他使这城好像松球般充满果子,这城却不出果子。他如果园般种植它,但却从未尝过其中的果子。参华尔顿(John H. Walton)、麦修斯(Victor H. Matthews)、夏瓦拉斯(Mark W.Chavalas)著,李永明、徐成德、黄伟浩译:《圣经背景注释》(台湾,校园,2006),页974。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55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55篇 | 泄愤

 

“疏离—归回”是流离诗的特点,它按着神所立的约作为基本框架,先是陈明眼前的境况,最后回到神的拯救中来。而且,这类的诗歌,在诗篇里占了不少的比重,它一再地鼓励历世历代的祷告者,以最真实的面貌,来到聆听祷告的主面前,哪怕你带着愤怒,甚至是仇恨。一旦你相信这位神有权、有公义处理你所面临的一切,你的祷告,将产生果效,你也将被转化。救恩不但要救赎你脱离险情,救恩也要改变你的秉性。


1-3节:祷告者直接而迫切,他要求耶和华这位立约者,不要隐藏而不听他的恳求(1节),因他眼前所面临的压力难以承受(2-3节)。他在神面前如此恳求、哀求、唉哼,将最悲伤的情感流露,也痛斥使他饱受冤屈的敌人;他亦期盼神采取行动,按公义报应,追讨罪孽。他这样做,使情绪得到了些许缓解。


4-8节:祷告者面临的情况更为恶化了,如今,死亡的恐惧如浪汹涌而至,使他无藏身之处,他希望自己像鸽子一样,能逃离现场,找个歇息之地。


9-15节:然而在现实中,他完全无立锥之地,恶人招摇过市,愈显猖狂,那善良的人无权无势,完全没有出路。连原来曾经与他在神的殿中,一起敬拜的朋友,如今也变节了。这种打击可想而知了,他的心灵深受伤害!


16-21节:所以,诗人恨之入骨,祷告中说:愿死亡忽然临到他们,愿他们被活埋……。当他如此泄愤之后,信心也有了转折;将这一切在神面前陈明、诉说之后,心境也渐渐地改变了。这种信心的经历,也是最人性的显露——痛苦、整日的哀叹、向神哀求、泄愤,愿神苦待那些——“不守信用、背弃朋友、油嘴滑舌,口蜜腹剑”的敌人。在他看来,公义的神难道会放过他们吗?

22-23节:经过这一番的申诉,祷告者似乎从病苦中得到了解脱。痛苦的经历,也成为使别人得益的经验:

1、人生的重担,可以卸给雅威,因祂如父母一样抚养你、也使你不至动摇。

2 、祂也必追讨恶人,使他们半路夭折。因为公义的神,必按公义行事。

3、他也坚信,无论人生到了何等地步,都要坚定地信赖神。



每日默想:


 54-55篇都是哀歌,是在苦境中向神申诉的状词,表现了祷告者赤裸裸、甚至极其粗鲁的情绪。你尝试过类似的祷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