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2圣灵降临期第十一主日|新的治理
来源: | 作者:索老师 | 发布时间: 990天前 | 22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0814圣灵降临期第十一主日-新的治理


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8月14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8月14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使徒行传》6:1-7(和合本)

1 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2 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3 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4 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5 大家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6 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

 

7 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2022年圣灵降临期 11 | 新的治理

《使徒行传》6:1-7


引言


完美主义者追求各样的完美,但在这地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教会。虽然我们因着信进入教会的每一位肢体都藉着耶稣的宝血被洗净——白如雪,被定义为毫无瑕疵、毫无玷污、属神的儿女,但在实际当下的生活中我们依旧会被旧的生命所限制,以至于无法完全彰显新生命的完美,原有亚当里的旧生命和今日基督里的新生命依旧彼此相争,甚至许多时候似乎旧的生命占据上风,以至于我们似乎与信主前没有太大的差别。

 

个体如此,基督徒群体也是如此。我曾经在学习一门课程时,教导我们的几位老师都是几个比较大型教会的名牧,他们分享在教会服事中的种种经历,其中不乏人和人,以及团队之间的各样的冲突和矛盾,相信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在教会生活中多多少少也有类似的经历,甚至自己可能就是那位在矛盾和冲突中的一员。

 

其实矛盾和冲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经常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和处理,以至于彼此之间发怨言,可能发展到相咬相吞,甚至到最后彼此分开,老死不相往来,彼此之间播下仇恨的种子,失去神喜悦的美好生命的见证。

 

当然不只是我们会看到或者经历到这些事情,圣经中同样让我们看到,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初期那个复兴的教会,但却给我们展现一种正确、具有建设性的治理之路。

 

使徒行传给我们看到初期教会是一个充满恩典、能力、有活泼见证的群体,五旬节圣灵降临,彼得受圣灵感动宣讲神的话语,为复活的耶稣作见证,瞬间竟然有三千人悔改信主,而且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信的人在一处,凡物公用……。

 

但美景不长,当有信徒按圣灵的感动把自己的财物变卖,交到教会,让众人分享,这本来就是一件自愿性的美事,教会也没有向信徒发出任何有约束性的指引。然而有些人一方面向往这种施比受更为有福的属灵福气,但另一方面又未甘心如此摆上,就决定假装起来,尝试欺骗自己、欺骗神,结果遭受神严厉的审判;随后门徒又经历大祭司和公会的逼迫。今天我们再次看到在教会发生的一件令人汗颜的事情。  


 一、 出现问题(1节)


1、问题的来由


六章1节,那时门徒增多……

 

虽然教会面临外有逼迫,内有让人担忧的事件,但是当教会愿意忠于神、持守神的真道,对外坚韧,不妥协,对内勇于执行教会纪律,不向罪恶让步,即便会让人震惊,产生惧怕的心理,非但不会使教会衰弱,反倒兴旺,人数增多。

 

世界各地的教会曾经一度被美国马安峰教会吸引,据华理克牧师所言:这间教会从1980至2018年,耶稣改变了50000个生命,这间教会成为第一间不拥有任何建筑却在敬拜中达到10000人的教会,以及成为第一间将福音传播到全世界197个国家和地区的教会。许许多多的教会一度学效马安峰教会,希望自己教会人数增长。

 

路加记载初期教会门徒增多,增多在原文用现在时态,表明这不只是结果,而是正在进行,人数增加不是静态,而是动态,人数在不断的增长。可正是因为教会增长这个让人羡慕,让人喜悦的事件却成为教会问题的根源,因为随着人数增长,教会的行政管理无法有效的跟进,使徒们作为牧者难以应付众人的牧养。

 

记得09年我们教会四十人左右,鹏飞弟兄和我每周日探访两位肢体,除了临时紧急的探访关怀,我们每年甚至可以探访两次所有的肢体,可是随着人数增长,到2019年聚会人数有150人左右,就很难每年探访到每个人。人数增长同时带来教会成长的痛楚。

 


2、问题的焦点


1节「……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首先我们看到,问题出现在教会的两个群体之间: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和希伯来人。

 

耶路撒冷教会人员组成是由说亚兰语/希伯来语的犹太人、说希腊话/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和皈依犹太教后信主的外邦人组成,这里的冲突发生在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和说希伯来话的犹太人之间。

 

这两类人究竟是谁?一般认为,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来自的地区及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就是说,说希利尼话的人来自散居于各地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安居下来,并且说希腊文,熟悉希腊罗马的文化,在思想和行为上比较像希腊人;而希伯来人是巴勒斯坦本地人,同时说类似于希伯来语的亚兰文,他们深受希伯来文化熏陶。

 

其次问题的表现是: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

 

初期教会中这两个群体,在犹太文化里,长久以来,都有争执和冲突,虽然耶稣藉着祂的死早已将他们之间的隔阂及分别废除,但是他们进入耶稣的新群体中依旧把过去的争执延伸进来。今天却因着一些教会出现的问题向对方「发怨言」。

 

怨言同根的动词被用于七十士译本,就是犹太人的希腊文旧约圣经,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以色列人如何向摩西发怨言。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经历旷野的流浪,这群百姓虽然经历神的恩典,亲眼看见,亲身体验神的大能和丰富的供应,可是他们每次遇到难处,遇到需要不是以正确的态度,恳请神的帮助和恩典,而是以抱怨的方式去应对当下的困境。

 

也许我们在读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经历,我们会讥笑、嘲弄这群没有信心、忘恩负义的百姓,但曾几何时我们不是如此,以色列人的模式正是初期教会这个群体的模式,也是我们许多时候生命的真相,不以积极有效、具有建设性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生命经历或者教会事务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是以彼此发怨言来应对。

 

最后问题的焦点是: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的原因是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这里的怨言不是关乎个人的事情,也并非因种族仇恨,以及彼此的差异和对立而引起的,而是跟寡妇的福利有关,所以这不是因为两个群体文化上的拉扯,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会行政工作构成的一种威胁,是一种不健全的制度带来的问题。

 

寡妇是当时社会一个很需要关顾的群体,新约圣经有几段重要经文提及寡妇的苦况,雅各也特别提醒信徒要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雅一27)。这个主题在旧约圣经也十分突出,这些经文暗示一个群体是否有怜悯之心,可以并应该按其对穷人和孤寡的关顾来衡量。因此,寡妇的问题对于群体的品格和可靠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显示群体能够以实际行动处理问题。

 

当时教会存在的问题就是他们在天天供给上忽略了说希利尼话之犹太人的寡妇,路加在这里特别强调是忽略,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蓄意的,而是因为管理的不足带来的。

 

寡妇因为不能维持生计,也没有亲戚养活她们,没有家人照顾,所以被视为需要群体照料的成员。神在旧约中曾经答应要保证寡妇的需要,犹太文献普遍记载对于穷人和困乏者的关怀,这些寡妇信主之后,脱离原来的犹太群体和照顾体系,因此教会接纳了供养她们的责任,每天都将食物分派给她们。

 

这种习俗类似犹太体制中的做法,每周一次分派食物和衣物,及每天满足更急切的需求。可是,当时教会因着人数增长,在这方面安排照顾不足,引起被忽略的希腊化犹太人和希伯来人之间的投诉和怨言。

 

问题已经出现,该怎么办呢?


 


二、 解决之道(2-6节)


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害怕冲突的人,在面对冲突都表现的十分的拙劣,许多时候都采取回避和逃跑,结果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积累,甚至扩大化。

 

初期教会面对两个群体间的抱怨,使徒们并没有视而不见,也没有选择逃避,更没有忽略问题,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回应,立即着手进行调整,正视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1、 焦点服事(2、4节)

 

2、4节「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首先,面对问题,使徒们并没有逃避和推卸责任,他们对当时的情况经过思考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问题出于他们自己。他们过分忙于管理饭食,实在得不偿失,因着因数增多,工作压力过大,不但不能照顾周全,反而引发问题,更重要的是继续下去会使他们忽略祷告和传道。他们尝试做太多事情,却为自己制造了麻烦,即使在今天,也有许多牧师、传道过分忙于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工作,以致未能把足够的时间花在学习和祷告上。这会使教会出现属灵的缺陷,以致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使徒们透过这件看似不美的「抱怨」事件,认识到自己需要首先正视的方面。

 

门徒们声称他们必须以祈祷、传道为事并不表示管理饭食是一件卑贱、不重要的工作,他们没有认为膳食分配的事比牧养、辅导、传道工作次要,这完全是召命的问题,神呼召各人在不同岗位服事教会,而他们深知神并非呼召他们打理日常供给和膳食分配的事务。

 

路加在描述十二使徒的工作及七位被拣选的工作同样被称为服务,这显然是有意的,使徒是话语的服事或是牧养工作;七个弟兄是管理膳食或是社会工作。任何一种事奉并不优于另外一种;相反,它们都是基督徒的服事,就是说都是服事神及他子民的途径,两种事奉都需要属灵的、被圣灵充满的人去承担。他们之间唯一的分别是,它们的形式不同,也要求事奉的人拥有不同的恩赐及不同的呼召。

 

使徒们的职责是主所交托的,特别在教会成立之初,祈祷、传道是他们主要的事奉,不应把精力、时间放在日常膳食管理的事情上。这事工虽然重要,并非神给他们的召命。从神得力传讲福音,建立教会,造就信徒,防止异端,才是使徒的使命。教会建立在这群属灵领袖身上,如果他们被世务缠身,便会影响教会的发展。使徒看见问题的焦点,强调自己工作的重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同时,使徒们招聚会众,以民主形式与教会的肢体讨论解决之道,促使众人积极参与并投入其中。

 

慕迪曾经说过,推动十个人去工作,胜过尝试去做十个人的工作。

 

今天传道人的问题之一,就是未能掌握优先顺序、未能把握自己服事的焦点,以致神的仆人被世俗的琐事缠累,而把最重要的呼召撇在一旁。

 

当然这不都是传道人的原因导致,许多时候也是苦于无人愿意承担,或者认为自己所有的问题或者麻烦,传道人都应该帮他解决。有个大型传统家庭教会的同工,曾经分享他们忙于教会各样的事务,包括帮助弟兄姐妹照顾孩子,处理一些家务等等。不是说传道人不可以做这些,但是这些原本别人可以分担的事情,传道人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处理,他们如何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祈祷传道?


 


2、 拣选同工 (3、5-6节)

 

万事互相效力,教会问题虽然让人伤感和忧心,但也让牧者和会众有机会锻炼信心,不单是对神的信心,还有对其他信徒的信心。我们许多时候很容易陷入自义的网罗,对别人没有信心,也缺乏信任。初期教会的领袖提出解决方法的建议,不是自己一板定音,而是邀请所有肢体一同面对问题,商讨解决之道,甚至邀请门徒主动参与,寻求解决之道,拣选同工的步骤是这样的:

 

1)使徒提出建议(3节)

 

使徒们提议选出一班人,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成立一个教会福利委员会或行政管理和执行团队。对于这个团队成员的选择原则有三:

 

第一,这些人必须有好名声,受人尊重,得人信任,否则很难承担领导的职责。

 

第二,他们必须被圣灵充满,有主的带领,明白神的心意,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第三,他们要智慧充足,有才干、懂做事。

 

这三个选择拣选同工的原则,显然是注重在教会服事的同工生命的素质,前两项与人属灵的成熟度有关,包含他们和人和神都有美好的关系。保罗在林后8:19-21节论到管理奉献钱财时仍然以相同的原则说:“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我们又打发一位兄弟同去。这人的热心,我们在许多事上,屡次试验过,现在他因为深信你们,就更加热心了。”

 

但是若单单灵性卓越,不足以应付繁重的行政挑战,必须加上智慧充足,也就是蕴含具备管理的才干与经验。也就是说一个服事的人,即便是行政、管理饭食,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素质。

 

但在实际的服事中,我们经常会忽略前者,注重事工而看重服事的能力和才干,结果常常得不偿失。有个教会曾经使用一个同工,这个人原来在社会上属于管理层面的人,在这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退休后进入教会,也表现得极为积极主动,乐意参与。

 

教会的同工看重他这方面的才干,但是却忽略了他信主时间不长,属灵的方面还十分的不成熟。结果他承接职责之后,完全按照世界的行事方式和原则,给教会带来极大的混乱和艰难。

 

2)会众选出工人(5节)


在使徒们的建议之下,众人都甚喜悦,路加在这里没有记载众人是如何拣选出这七个人。

 

被拣选的七个人,释经学者一致认为他们的名字都是希腊名字,除了尼哥拉是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其余可能是散居在各国的犹太人。因为整个事件是基于说希腊语的犹太人抱怨教会的救济工作不公平,这些被拣选的服事者是从说希腊语的人中按立,这是非常公平的解决方法。他们必然会顾及同文化的寡妇之需要,除去说希腊语之犹太人的不满和抱怨,这样的选择也符合保罗一贯的原则。

 

罗十二10「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腓二4「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以说希伯来话为主导的初期教会,会众在选出工人的时候以说希腊化的犹太人为主,充分表明他们在处理教会问题时,必须为别人着想,不可单顾自己。也表明,这件教会的冲突和矛盾的确不是蓄意,而是因为管理的疏忽所造成的。

 

3)门徒按手认同(6节)

 

最后,被拣选的七个同工站在使徒面前,在祷告和按手中接受使命。按手在这里表示确认神呼召这群人进行这项服事,使徒代表整个群体执行这项礼仪,以突显神拣选了这七人执行这项任务。这项举动如同使徒行传第十三章在安提阿教会的一群同工禁食的时候,圣灵吩咐差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宣教,其余同工随后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


 


三、 复兴之果(7节)

 

使徒面对教会出现的负面事件,并没有因此随意指责或论断,或者以神的话语压制抱怨之人。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处理,并没有因着教会事务的压力放弃自己事奉的方向,而学习将教会事务分派给更合适的群体,以致他们可以专心牧养,他们这样的行动带来的直接结果:神的道兴旺起来。这种复兴表现在两个方面:

 

7节「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1、门徒数目增加

 

在原文中兴旺和加增这两个动词,都是未完成时态,表明了正确处理教会问题带来的正面效应不是暂时,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2、许多祭司信主

 

大批祭司信主,是要特别指出归正的教会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加,那个时代整个祭司群体以撒都该人为主,他们长期以来是反对基督教运动的主要人物,但是如今却因着教会内部的负面事件得到正确的处理带来的正面影响而被基督改变,从反对的群体回转进入基督的新生命群体。

 

回应和应用

 

1、冲突之出路

 

相信没有人喜欢冲突,我自己也是如此。但冲突在任何的群体:家庭、工作场所、任何的社会团体,甚或教会这个以爱为主的生命团体也是无可避免的,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会不会遇到冲突,而是在冲突之中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处理。

 

今天这段经文帮助我们在面对冲突时,需要注意几个原则:

 

1)正视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2)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

 

3)寻找方法,而不是无路可走。有人说这样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冲突,只要我们愿意面对,一定会有合宜,并有益于彼此的出路。

 

2、事奉之道路

 

这段经文同时给我们提出有关事奉的三个原则:

 

 1)基督徒的人生只有一种工作,就是事奉神。无论什么岗位、什么职业,我们所做的,最终目的就是事奉主。工作无圣俗之分,也无高低之别,我们一生所做的都是为神而作,向神交账,向人负责。

 

 2)工作的承担是出于神的召命。使徒以祈祷传道建立教会,七位领袖是众人所拣选,使徒代表教会差派他们。他们都是出于神的呼召,并无轻重之分。

 

马丁路德说过,家庭主妇、传道人和补鞋匠所做的工作有肯定的属灵价值。家庭主妇若全心照顾儿女,打理家务,建立温暖舒适的家,她的工作蒙神悦纳。传道人将神的话语解释清楚,关心弟兄姐妹,复兴教会,也会得到神的赐福;补鞋匠不偷工减料,不多收金钱,他的工作在神面前同样有属灵价值。他们的职业都是出于神的预备和安排。

 

3)教会工作有赖恩赐配搭。神是慷慨的,将不同恩赐赐给教会,所以任何属神的教会都有足够资源和人力来兴旺主道,发展圣工。我们来到教会,不要问教会能为我作什么,反要自问我能为教会作什么,这样,教会生活就会完全改观。





代祷事项:


1、为各处教会同工祷告,求主帮助他们可以正确的面对和处理教会中的负面事件,或者矛盾冲突,跳跃冲突的陷阱,藉着正确的处理,使教会更加趋向健康,更加兴旺。

 

2、为每一位教会的肢体祷告,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被神呼召的人,虽然我们不会像牧者、传道人一样全职服事,但我们确是一个服事的人,我们不但在我们各自的岗位上以服事主、见证主为己任,也愿意参与神在教会中托付我们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