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7月31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7月31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使徒行传》5:12-16(和合本)
12 主借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或作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
13 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
14 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15 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
16 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
一 | 引言
《转化生命的友谊》:与主相交、圣灵大能,生命得以翻转——《使徒行传》正是记载这样的转变。
二 | 圣徒在教会与社会中新的见证
(一)爱与合一的见证(四32~37)
“32 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33 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34 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35 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36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37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初期教会早期,凡物公用成为大家的共识,也渐渐成为很多人的标准操作。出于大势所趋,大家都认为卖掉房屋田产、完全奉献是唯一的选择。更有出色的榜样——巴拿巴——成为标杆人物。在这种情形下,就容易忽略关乎奉献的基本原则:甘心乐意。这是教会复兴时的危机——误以为最彻底、最纯粹、最极端的做法就是信徒标准的日常生活方式(例如:公开认罪、事迹异能、通宵祷告、只聚会不工作/生活)。求主怜悯我们,让我们看到教会荒凉时的危险,也看到复兴时的危机。
(二)彰显权柄的见证(五1~11)
“1 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2 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3 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4 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 神了。」5 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甚惧怕。6 有些少年人起来,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7 约过了三小时,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8 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她说:「就是这些。」9 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10 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11 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所做的,明显是欺哄圣灵、欺骗圣徒。他们应该非常清楚:没有人会强迫他们变卖田产,也没有必要把所有一切都献给教会。因此,亚拿尼亚一听到使徒彼得的训斥,就立刻倒地死亡。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惊吓过度,导致心脏病发作。但无论如何,都是出于神大能、威严的审判。同样,他的妻子也立刻死了,死因不明。但有一点却非常确定:他们所犯的罪是极其严重的——欺哄圣灵、欺骗圣徒。奉献固然是好事,只不过要捐的甘心乐意——夫妻二人可以同心事奉,也可以同心试探主的灵。这对夫妻犯了如此大的罪,在他们故意欺哄神的背后,当然是虚荣心在作祟。不过,也和当时群情激昂的属灵氛围有很大关系。在众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保持坚韧的信心,在众人热火朝天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都是极不容易的。但不管怎样,都不可突破底线:欺哄圣灵,或者卖主卖友。因此,使徒彼得当场宣告:他们必定死亡。借着这个事件,神在教会中的权柄就得以彰显。我们敬拜、事奉的,是大而可畏的神,是轻慢不得的。
(三)充满大能的见证(12~16节)
“12 主借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13 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14 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15 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16 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
使徒又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不过要注意:
1、谁是主角?——所有这些都是主使用使徒们。神迹奇事的主角是奇妙的神,而使徒在主手中只不过是器皿,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让人认识使徒们所传的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人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因此,使徒们行了如此大而可畏的神迹奇事,却依然同心合意,并没有因此而心高气傲、纷争搅扰。也没有不管犹太人的传统,反而依然在所罗门的廊下聚集、敬拜。神迹奇事不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加张扬,而是更加谦卑,因为更多地见识了神的作为。
2、神迹与品格——神迹奇事让官长、文士和祭司惧怕,甚至没有一个人敢贴近他们。然而,这也让百姓越发尊重他们。因为,因着门徒的同心合意、彼此相爱,他们看到神迹奇事背后的神。神迹奇事的确能令人惊叹、畏惧,却不能让人尊重行神迹者。除非,TA的品格彰显出来,让人看见。
3、神迹VS爱与合一——神迹奇事吸引人前来,爱与合一却将人留下。因此,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远远超过了五旬节的三千人。因着神迹奇事,福音就此传开了。不仅是耶路撒冷,也有周围的城邑中来的百姓。他们“全都得了医治”。可见主的恩典是多么浩大,他让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同样他医治信的人也医治不信的人。尤其是,其中也有很多妇女。这个在当时社会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群体,因着福音也与男人一同聚会,享受平等的待遇。就此而言,福音的确是反文化的,至少是远远领先于当时当地的文化,并最终引领文化的进步。
4、切实的需要——主的工作是如此明显,人们甚至相信,使徒彼得的影子都有医治的功效。神迹奇事与神医的功效,不仅是彰显神的荣耀,也是为了解决人实际的需要。因此,属灵的话语虽然可以安慰人的心,实际的帮助却更加重要。因为,对于在疾病和苦难中的人们,最终的安慰是解决实际的问题,而非空洞的言辞。
5、信心与怜悯——信心是医治的前提,但人得医治依然是神的怜悯,而不是信心所换来的“功德”。人更不可把未得医治简单地看作是“信心不够”,或者用自以为是的“信心”作为要挟神必须医治的武器。人对神为何医治、如何医治并不完全了解,有时甚至是出于错误的神学,又用错误的方法来求神医。但是,神出于他的怜悯,依然医治了。这并不代表人的神学是对的,或者方法用对了,而是神的怜悯。比如说,影儿并不能医病,影子的主人彼得也不能。他们都不过是主的器皿,借着圣灵的工作,神的医治就在人的身上彰显出来。因此,错误的神学或解经有时会带来正确的果效,但是这些神学观点和方法却并不值得效法,更不能推而广之。
不过,应当注意:人在病痛中身体得医治,会为此而感恩,可是若是心灵没有得医治,依然会从主面前转身离去。同样,人听过什么奇妙的道,会为此欢欣,但若是没有生命的体验,不久之后就会忘记。若是教会只举办“医治大会”而不宣讲悔改的道,或是只关心最终信主的人而不关心社会关怀,这都是有失偏颇的做法。求主怜悯我们,让我们在教导和传讲时也更加注意这样的平衡。
三 | 结论与应用
1、能力与权柄——我们当求神至大的能力,也要认定并顺服他的至高权柄。否则,我们的信仰就是拜偶像。我们要平衡地来认识神的无上权柄与他的无限大能。若是只看其中一面,人就会落入到谬误之中,要么将神看为高高在上、冷漠无情的“统治者”,要么将他看为有求必应、为人驾驭的“魔法师”。
2、爱与合一——信徒里外更新的更新。
最大的神迹奇事,甚至可以超越所有的神迹奇事的,就是信徒同心合意。这合一是多么艰难,甚至靠着人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从亚当夏娃犯罪堕落开始,他们二人就互相指责;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发生在第一个家庭中,该隐亲手杀了他的兄弟亚伯,他所所犯的罪比亚当夏娃更甚,而悔改之心更成为难觅之物。当人都自以为王时,合一就不太可能了;当人都不肯悔改时,合一就难以见到了。
但如今,主借着使徒们显出一个大神迹,就是这些本不想和,甚至彼此为仇的人同心合意。先是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神学流派,后来甚至连逼迫他们的保罗也加入其中,成为合一的一份子。这是主的工作,也是建立在基督的救赎大工之上的。若是没有主的救赎,人就没有合一的前提;若是没有圣灵的工作,人就没有合一的可能。感谢赞美主!这合一超乎我们的想象,也超越了所有神迹奇事的影响力,甚至是亚拿尼亚和撒非拉之死所带来的震撼。
3、在主里的安全感——所属、所是与所为。
* 或译:信的人
代祷事项:
1、求主怜悯我们,不断建立我们在主里的安全感,让我们能够甘心乐意、心胸坦荡地跟随主、服事主。
2、求主怜悯教会,使用教会忠心传扬主的道,也关心、顾念有需要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