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2圣灵降临期8| 新的惩戒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010天前 | 36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圣灵降临期8 | 新的惩戒


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7月24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7月24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使徒行传》5:1-11(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 2 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3 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 4 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 5 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甚惧怕。 6 有些少年人起来,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7 约过了三小时,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 8 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她说:“就是这些。” 9 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 10 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 11 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2022年圣灵降临期 8 | 新的惩戒

《使徒行传》5:1-11


序言:悲剧


对于悲剧,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不但发生在小说和电视剧里,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也是常见的,有些人经历了极大的悲剧,另外一些人虽然过得较为平顺,但总不可能几十年没有一件悲剧发生,他的亲人、好友,总会发生不测的事情,这些悲剧,也会牵扯到他。


那么,在教会里,在圣灵完全掌权的地方,也会发生悲剧吗?在我们刚才读到的使徒行传5章1至11节里,看到这样的事实,在一个充满着爱,众人都极其付出的新兴的群体中,却有人(而且是一对夫妇),因为欺骗的行为,遭受了一位传道人的责备,甚至连给他们悔改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就倒地毙命。我们会觉得这个悲剧实在来得太突然!甚至会认为圣灵通过彼得所行的审判太重了。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作奸犯科、为非作歹、罪大恶极的人比比皆是,却依然逍遥法外。为何这一对夫妇,只是自己有些私心:他们将变卖产业的钱,捐出了一部分给当时的教会。而他们却爱慕虚荣,甚至欺哄性的说——他们把全部都捐出了。



就这么一件事!当彼得问他们:你们是不是把全部捐了?他们说是的!其实没有全部捐献,我们不知道彼得怎么知道实情——当然,把他归给圣灵的启示准保没错。结果,发生了悲剧的事情:这对可怜的夫妇先后被惩戒——死了!路加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 | 轻慢了新的圣所


初代的基督徒群体,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所组成的群体像圣殿般圣洁,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新约圣经以比喻的方式,称他们为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取代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只要出现一点点瑕疵,都会暴露出来。这正是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的原因: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这对夫妇,欺骗和说谎,轻慢了这个群体所组成的新圣所,挑战了居住在其中的圣洁的灵。


就好像,约柜第一次被运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因为牛失了前蹄,约柜左右晃荡,其中一个名叫乌撒的守卫,出于好心,去扶约柜,当场毙命。为什么好心也不行呢?这表明约柜和圣殿本身就有禁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走进圣殿——非利未人不能靠近;妇人只能到圣殿的一些地方,祭司才能进入内院,只有大祭司,在作了充分的准备后,才能进入至圣所!而且是一年只有一次的机会(约柜就在至圣所里)。如果,祭司没有提前作洁净的预备,进到至圣所也会被击杀。而乌撒不是利未人,更不是祭司,他竟然靠近约柜,当然当场毙命。


也就是说,这种圣洁的观念,是每一个以色列人需要具备的,他们需要带着对圣所诚惶诚恐的态度。当他们来到圣所,需要有这些圣洁的观念,包括言行举止,也需要留心——因为这是圣洁的神同在的地方。在利未记第十章亚伦的两个儿子,因献凡火(也就是行为不当),结果被击杀。在约书亚记里记载了这么一件悲剧,当他们将耶利哥城攻打下来之后,有个叫亚干的人,私藏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本来应该献给神的,约书亚提前警告过他们,千万不可私藏战利品,而亚干实在经不住诱惑,结果被惩戒而死。还有,在历代志下第二十六章记载了乌西雅这位成功的王遭审判的事例,他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要擅自献祭——越过利未人!当场被惩戒,染上了大麻风。


使徒行传一开头就让我们看到,新兴的耶稣的群体,大有能力,他们广行医治,使许多人得福。他们在权力者面前毫无畏惧;哪怕被捕进了监牢,也不断地见证耶稣就是他们的弥赛亚。他们的这些行为令人又惊叹又信服,很多人非常羡慕地加入他们当中。他们知道在这里,是他们的神施恩的地方,也就是他们的神,回来居住在这群人当中,是圣洁的地方,如同圣殿的圣所。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初代教会取代了圣殿,是上帝那圣洁的灵充满的地方。那么,当你想在这里享受恩典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恐惧战兢;当你在这里祈求神的能力之时,也需要关注祂那圣洁的性情,同时也需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


二 | 挑战了真理的灵


路加想告诉我们的第二点是:说谎和欺骗的严重性。这点对现今的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一个欺骗和说谎的行为,却遭受如此重大的惩戒?因为在我们周遭,谎言满天飞,很多事情都是杜撰的,也有很多恶语中伤,人们在说假话时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有时为了顺利过关,不惜说出半真半假的话,政客和名人就更不在话下了,他们经常为了得到别人的支持,编造美丽的谎言。


悲哀的是,有时根本不需要说谎,却为了某种虚荣心,或向人表明自己在道德上的优胜,做出了这种不诚实的事情,就如同这对夫妇,他们完全可以不用说谎,完全可以不用将售卖产业的钱,全部捐出来,他们可以留下自己使用;可以真诚地告诉别人:我能给的就是这些!或者,他们也可以完全不用卖掉,没有人会强逼他们这么作,就如同彼得在4节里所说的。


说谎,真正的问题,是误用了语言的功用,语言是用来描述事物的真相——当然是力所能及的这么作。说谎就是扭曲了这样的功能,多半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在基督新的群体里,因为圣灵降临在他们当中,也赐给他们方言——方言刚好就告诉他们,语言是属于上帝的恩赐,用来描述真理的——如今神已经通过他们的弥赛亚,召聚在世界各地散居的百姓,他们回来了,这位被害被杀的拿撒勒人,就是他们日夜等候的弥赛亚。


这个新的群体,得到圣灵满满的祝福,使他们知道这些事情,而且,圣灵也赐给这个群体的成员口才,使他们有讲述真理的能力。


这对夫妇,说谎和欺骗教会,就等于欺哄了赐真理的圣灵:彼得也是这么解释的(3、9节)。欺哄圣灵,等于滥用了真理的灵所赐给他们语言的恩赐,因为语言是用来描述真相,而不是用来欺哄、说服别人的,不是用来操控局面的。所以他们被惩戒,以致死亡。


总结:


现在你应该有些头绪了吧?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他们夫妇俩为什么会因欺骗和说谎而被惩戒。上帝是想告诉人们,尤其是想告诉祂的教会:


1)祂所新建的教会是新的圣所,取代了耶路撒冷圣殿,这个圣所是圣洁的,是轻慢不得的!


2)真理的灵居住在新的圣所里,凡是属于祂的群体,需要活在真理的圣灵里,以真诚相待。



当然,我们看到,神只是作了祂会做的事情——当祂被人轻慢的时候,会发怒,会带给人悲剧。假如祂没有这样作,并不表明祂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祂只是忍耐了而已。对我们而言,这不表明圣洁的要求是可有可无的。上帝要怎样行动,讨回祂的公义和圣洁,那是祂的事,祂会在何时作,会马上作,不给人悔改机会吗?还是会给人机会,等待人悔改,这些我们不得而知,唯有祂晓得人心在想什么。


不过,初代教会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也就是说,在教会里,上帝不给人机会就行审判,不是常态。但我们又要反过来想,初代教会十分清楚一件事——当他们奉耶稣的灵祈求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是这位圣洁的主的圣殿,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圣洁与真理的灵在他们当中,群体里彼此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只想在神的恩典里享受,又不想为自己行为负责任的态度,是行不通的。


回应 | 不完美的现实与追求完美的要求


不完美的现实


在教会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例,有一个人来见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1],希望司布真给他找一家完美的教会。司布真告诉他,如果找到了这样的教会,他也不应该进去,因为一旦他进去了,这个完美的教会,就变得不完美了[2]


在教会现实中,确实令我们沮丧和失望,我们盼望有一个完全按照圣经的教导,而过肢体生活的教会,这个教会的传道人本着正义分解圣经,能够促进弟兄姐妹对圣道的火热追求,但现实的教会,我们看到有些传道人语焉不详,连基本的文化素养都没有,更何谈有从圣灵而来的能力。这里的弟兄姐妹,爱八卦新闻过于对神的道和真理的追求。我们期盼这里的敬拜如同天上一般,每个人都被圣灵充满,歌声如同天使般美妙。没想到这里却是闹哄哄的,有些人有口无心的唱着,看起来毫无感觉,看不到有什么投入的地方,就连明星的演唱会都会给人感动,在这里都没有,很难说这里有圣灵的同在(想想圣灵降临那个火热场面,今天的崇拜不令人沮丧?)。甚至有人还姗姗来迟,根本看不到所崇敬的君王有多少吸引力。


我们期盼这里的人,能确实地彼此相爱,富裕的人能无私地贡献,贫穷的在这里能得到确实的帮扶,伤心的人在这里得到安慰,有病的得到医治,大家坦诚相待,亲如手足。但现实中的教会,这里的人的爱心是极其有限的,甚至纷争不断,有些人的道德水准还令人大跌眼镜,有些人犯了罪,还不打算悔改,甚至直接离开教会,毕竟现在有很多教会可选择。很难让人看到这位合一和圣洁的灵居住在这里。



我们期盼教会能够影响社会,因为这里是真理的灵所居住的地方,正如俗话说:只要是金子就能发光。犹如耶稣所说的——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而事实上,我们看到有不少的教会不但不能为主发光,甚至有时因为传道人的一时失足(在道德上、在神学上或在策略上),同工之间的彼此拆台,不但不能见证主的荣耀,反倒羞辱了主的名。有时看起来很好的教会,因某种原因被人举报,被当局取缔。从此弟兄姐妹四散,教会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接受教会的现实,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教会,其中的核心人物是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他们都得了耶稣的真传,也获得圣灵而来的能力,然而,都遇到不完美的现实。包括后来由说希腊语的犹太人和说亚兰语的犹太人所组成的群体,一样的有问题——说希腊话的寡妇被人忽略。安提阿教会两个优秀的传道人,因为到底要不要给一位年轻人机会,而发生了争执,最后分道扬镳(保罗和巴拿巴分开)。后来由保罗所建立的教会——加拉太、哥林多等,都是问题多多的教会。


所以,我们既然看到初代教会都有问题,圣灵同在的地方,也看见欺哄、忽略穷人(耶路撒冷教会)、性道德沦丧(哥林多和以弗所)、被谬论所欺骗(加拉太与帖撒罗尼迦)。包括历世历代的教会,无论是哪里的,背景如何,也无论其中的成员是属于哪一个人群。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着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这就是我们需要接受的,对教会过多的苛求,是不现实的。这样,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安慰了。


完美的追求


不过,我们还看到,初代教会立刻处理这对欺哄教会的夫妇。这给我们发出挑战,我们经常被诱惑不去理会这类的问题。初代教会的领袖既接受教会的现实,但又努力去改变现实。教会不圣洁,缺乏爱心,被谬论迷惑,道德有伤风化,这些都是现实,但他们没有让这些罪恶继续留在教会,他们竭力去改变,甚至要付代价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知道,教会最后是完美的,完全圣洁的。这给我们发出挑战,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为了教会最后的完美和圣洁而竭力追求。下面只能从两点来谈论:


1)对财富的正确观点


有位牧师说,现代教会——无论是福音派,还是灵恩派,在讲台上所有跟财富有关的讲道,几乎都会从正面来讲,说神如何赐给人财富为祝福。很少教导信徒,如果财富观不正确,是很危险的,因为财富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不是中性的,它一面是祝福,一面是咒诅。旧约有许多关于神会赐给人财富和昌盛为祝福的例子,但往往与神的殿有关(申28)。也就是说,财富与神、与一个人以神为中心的人生有很大的关系,这里不是说:有钱的人,一定与他的敬虔有关,没钱的人一定不蒙神祝福。这里是说:如果你有钱,却不敬虔,不以神为中心,这些财富会成为你的网罗。在新约里,耶稣与富有的少年人交流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有钱的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都还难,意思是,这个年轻人,没有把天国与财富联系在一起——没有把耶稣所带来的天国的价值,看成远超过财富的价值。还有一次,耶稣讲了一个愚蠢财主的故事(路12:19),他的话可以这样看——那人以为自己的产业,好像神明般会保障他抵制死亡的侵害。


所以,我们不能像世人一般,把财富当作是具有无限能力的东西。假如这样,我们很容易偏离正道,不再走十字架道路,不愿意为主付出——看重钱财的人很难为人为神付出时间、精力,因为这些都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反倒会被忧虑、享乐挤住;也不会觉得在钱财上慷慨地为弟兄姐妹付出有多少价值。甚至会掠夺神的十分之一奉献和其它方面的奉献,而把钱花在自己一些无关紧要的需要上。


避免在钱财上的试探,最好的方案,仍然是慷慨,为神的家慷慨(十分之一奉献),为弟兄姐妹这些不会带给你经济价值的人慷慨(施舍帮助有需要的人)。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在操练钱财的正面价值,也越来越能规避钱财的负面力量。


2)弃绝虚假


我们在这段圣经里,看到欺骗所造成的对基督身体的危险。这提醒我们,在谎言不再被认为是与道德和人品有多大关系的世界里,基督徒假如要给主作见证的话,弃绝谎言是很重要的操练。甚至在作见证之时,也不要用夸大的话,来使我们的见证更加出色,不要无中生有地捏造一些所谓“蒙福”的例子。几年前在教会圈流行一本《天堂是如此的真实》的书,作者是韩国的一个姐妹,她说她把被圣灵带领到了天堂的经历写了下来。其实,书中内容在神学上是漏洞百出,天堂根本不可能像是她所写的那个样子。据我们对新约的领会,假如最后新的耶路撒冷就是天堂的中心的话,那就要等到基督再临的时候,才会完全建好。显然,那个姐妹书写的天堂是她自己杜撰的。



傅士德在他的操练简朴生活的那本书里,将基督徒言语上的坦诚和简朴,当作是属灵生命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他引用了贵格会信徒他们在言语上的态度来说明,贵格会的成员,他们是一群致力于过简朴生活的人,当他们见了贵族之后不脱帽致敬,采用的是和普通人见面时一样的打招呼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敬。他们说话诚实可靠,当他们在见君王和贵族时,和见到农夫时,都一样用英文的——“Thee或Thou”(你),当时贵族会用的另外一个尊称——您。他们拒绝起誓,他们认为没有任何必要,起誓意味着真话有双重标准,他们说,无需用起誓来保证说真话,是就是,不是就不是[3]



[1] 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1834-1892),“清教徒的承继人(Heir Of the Puritans)”,生于英国艾赛克斯郡的凯维敦(Kelvedon)。他的祖先是荷兰清教徒,1568年避难来到英国。祖父是英国独立教会(Nonconformist)的牧师,司布真7岁以前与祖父同住,并喜欢上了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十七岁的时候就受聘为乡村的牧师,人们称他为“可爱的少年宣道者”。1859年,美国大复兴扩展到英国,24岁的司布真使伦敦新公园街聚会所成为复兴的中心。他在伦敦讲道38年,使教会增加15000人。1861年三月间,都城会幕(Metropolitan Tabernacle)落成,连续31年,主日早晚均有五千人在内聚集。1867年首都会幕修理之时,租用农业大厦(Agricultural Hall),到会人数竟达二万人。


[2] 转引自Harrison,Interpreting Acts,103。


[3] 傅士德著,周天和译:《简朴生活真谛》(香港:学生福音团契,1998),页68。




正文内所选插图为意大利画家 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 1483-1520】作品。




代祷事项:


1. 为每位肢体祷告,愿我们都有一颗敬畏主的心,在世上赚取钱财不用罪恶的方式和途径,宁可有损失也不做得罪神的事;并且能在十一奉献上忠心,不夺取神的供物;在对待穷人上,愿我们不塞住怜悯的心,乐意施舍,周济贫穷。


2. 为我们每位的舌头祷告,愿我们都能勒住自己的舌头,不造谣中伤他人,不添油加醋传谣言,搬弄事非。也愿我们的口不是一边颂赞一边咒诅,而是从心里发出造就、安慰、鼓励人的话;愿赞美,感恩的言语常在我们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