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6月26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6月26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使徒行传》2:37-47(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37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
38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39 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 神所召来的。”
40 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
41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42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43 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
44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
45 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46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
47 赞美 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一 | 引言
背景(1-36节)
(1)五旬节的神迹:这一章所记载的,都发生在五旬节这一天。五旬节的神迹有三:响声(如大风)、舌头(如火焰)、别国的话语。此处,说别国的话语是出于圣灵所赐的口才,也是圣灵充满的标志。然而,这是一次特别的历史事件,若要重复发生,就要重复所有的三个元素,而不能只是追求圣灵赐下别国的话语(方言)(1~4节)。
(2)使徒与听众的互动:当时的听众则来自天下各国。他们不是别人,而是虔诚的犹太人。他们住在各个地方,讲各种语言和地方话,也都信奉犹太教。但他们都做出一致的见证:众门徒所说的,正是他们的乡谈,也就是各个地方的语言。并且,他们明白门徒传讲的内容,就是述说神的大作为。因此,众人惊讶、猜疑,却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当然,也有人自以为是、妄自判断:这些门徒无非是被新酒灌满了。面对同样的神迹,总有不同的回应。因此,神迹本身并能让人认识神,甚至不一定吸引人就近神。犹太人历史上早就见过各种的大神迹,他们却依然顽梗悖逆(5~13节)。
关键时刻,彼得和十一个门徒挺身而出,纠正众人的错误,并借此机会传扬福音。单凭神迹并不能使人明白真理,更不能改变人的生命,传扬真道的意义即在于此。彼得所传讲的,正是约珥书的预言。这些预言都指向一个事实,就是末期将要临到。如今,随着耶稣基督的受难与复活,圣灵降临在使徒的教会中,正式开启末世。在末后的世代,不管有多少神迹奇事,也不管这些神迹奇事是多么玄妙,最重要的事却只有一件:求告主名、必然得救(14~21节)。
(3)福音的要义:彼得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一、耶稣是基督,是弥赛亚,这是以色列人明明知道的;二、犹太人却依然借刀杀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三、神却使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四、耶稣基督是生命的主,也是圣洁无罪的神,祂并不受死亡的拘禁。因此,大卫的诗也成为奇妙的预言,最终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22~28节)。大卫明显不是指着自己,而是以先知的身份发预言,指向将来要受难并复活的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被神的右手高举,又受了圣灵为凭证。如此,三一神的见证就完全了(29~36节)。
二 | 新的生活
1、 新的开端(37~40节)
37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38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39 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 神所召来的。」40 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
众人听见彼得所讲的道,就觉得“扎心”(ESV:they were cut to the heart),寻求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事为人、扭转人生方向。这就是圣道的能力,也是讲道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们所传讲的,应该让人扎心,激励人悔改,甚至促使人寻求即刻的改变。而彼得的回应相当清楚:悔改、奉主名受洗,就可以罪得赦免,并领受神所赐的圣灵。值得注意的是,这应许不仅是赐给这些犹太人和他们的儿女,也赐给一切在远方的人。此处应是预言外邦人也会信主(37~39节)。
另外,彼得不断勉励前来聚集的犹太人。尤其是,他直接告诉他们,要行动起来,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人若对自己的灵魂不负责任与代价,别人就很难在他身上做工,甚至连神都不会强迫一个人接受救恩(40节)。
2、新的群体(41~42节)
41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42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这三千人领受了彼得所讲的道,也信服他的见证,于是就悔改受洗。这种神迹在教会历史上屡次出现,而且大多都与忠心、勇敢传讲神的道有关。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不仅是悔改、受洗,而且竭力在属灵的道路上继续奔跑。他们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而不是仅凭着一时的火热喧嚷一番就四散而去;他们彼此交接、擘饼、祈祷,而不是将信耶稣当作个人的神秘追求,以标榜自己高人一等。借着神迹奇事信主的确令人兴,然而,更重要的是继续在真道上成长、成熟——如何开始很重要,如何继续更重要。婚姻也罢,信仰也罢,都是如此(41~42节)。
3、新的团契(43~47节)
43 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44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45 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46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47 赞美 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众人因见证了神的荣耀和大能而惧怕。尤其是,使徒又行了许多神迹奇事,更加剧了他们的惧怕。然而,在神面前存敬畏的心并非坏事,人因着惧怕而顺服神,也远胜过人因着无所畏惧而胡作非为(43节)。不仅如此,他们还过起了凡物公用的生活。这种生活,挑战了人最基本的安全感。但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安全感——“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这些,都是我们的。”(44~45节)
除此之外,初期的信徒也天天同心合意地在殿里,又在家里彼此相交。不管是敬拜、祷告,还是擘饼、用饭,都是一个群体恒切地一起来做。如此,他们就有好见证,得了众民的喜爱。主也祝福他们,让他们的人数天天增加。教会的相爱与合一是最美好的见证,也是教会增长的秘诀。爱的团契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会吸引人主动加入这个群体。而纷争、疏离的群体也自带杀伤力,会让人敬而远之(46~47)。
值得注意的是,“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这个原文的说法(ἐπὶ τὸ αὐτὸ)是模糊的,所以英文标准版圣经(ESV)翻译的时候就用together模糊处理了。不过,这样处理也没有错,从上下文及背景中可以看出来。41节提到门徒增加了3000人,显然这么多人同时住在一个地方(大房子)是不现实的。另外,按照犹太人的规矩,他们也不能在圣殿中一起聚餐。所以,还是分散住在个人的家中,或者找一个较大的场所,一起擘饼、用餐。譬如,马可楼上(1:15很可能就是教会初期的马可楼里面),是可以容纳不少人的,也可以解释46节的说法。住在类似这样场合的人肯定是凡物公用了。本地的加上外地的不愿意离开的,合住在耶路撒冷,形成一个大的群体,需要统一的管理,也是凡物公用了。或许,有的时候还会很多人一起聚在圣殿里或旁边。因为是模糊的说法,所以,历史上一些效法这种生活的群体。他们住在一起,一同生活、劳作、祈祷、敬拜。比如说,修道主义运动(6~12世纪)和耶稣家庭(1920~1950)。虽然可以勉强理解和接受他们对这段经文的解释和应用,但是,毕竟是一个阶段的特殊历史时期,这种凡物公用的生活显然不能长久。初期教会、修道主义和耶稣家庭都是如此。
三 | 结论与应用 新的生活 个人 与群体
结论:
1、群体:爱与合一的团契。
2、个人:发现、发展与发挥自己的恩赐。
代祷事项:
1、求主怜悯,让我们发现自己的恩赐,并不断发展、发挥这些恩赐,成为多人的祝福。(愿我们虔心祈祷)
2、求主祝福教会,让她成为一个爱与合一的团契,吸引更多人成为我们的家人。(愿我们虔心祈祷)
文内插图为本文作者 Dr.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