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2个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6月11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6月11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使徒行传》2:1-13(和合本)
1 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
2 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
3 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4 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5 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
6 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
7 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麽。
8 我们各人,怎样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9 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
10 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的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11 革哩底和亚拉伯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能作为。
12 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13 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里程碑是我们众所熟知的名词,它指某种重大标志性事件,或发生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事件,或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或具有重大学术理论意义的公认事件等。
在圣经历史中也记载着许多重大事件,是神人关系互动及神对人的救赎历史的里程碑。
例如:
起初,神造天地——从无序到有序,从黑暗到光明的里程碑
亚当夏娃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罪恶进入世界、神人关系被破坏的里程碑
巴别塔事件——从集中到分散,从沟通无阻到无法交流的里程碑
神呼召亚伯拉罕——开启救赎历史的里程碑
以色列人出埃及——开启神治国度的里程碑
以色列人求立王——开启神权王治国度的里程碑
………借用希伯来书作者的话「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时候就不够了」(来十一32)。
同样,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启了新的天地,以马内利的神以新的方式与他的百姓同在,带来救赎历史的新时代。
主耶稣复活之后,四十天之久向门徒显现,用各样的方式教导他们正确的弥赛亚观和弥赛亚国度的观念,并吩咐他们:「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路二十四49,徒一5)这一应许就在门徒顺从的等待中如期而遇,它从不同的角度彰显新天地的开始,我们今天从三个方面来看:
1、七七节/初熟节的旧意
路加在第二章把场景从耶路撒冷的一间楼房,门徒们同心合意祷告以及补选使徒转换到五旬节那日。
五旬节是犹太人每年三个重要节期之一,其余两个是逾越节和住棚节,在这些节日,所有以色列男子要上耶路撒冷守节(申十六16)。在旧约圣经,五旬节这个节期有两重意义:一是农业性的,二是历史性的。它是犹太年历中三个收割节日(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中的一个,我们从它在旧约中的名字,可见一斑。
在旧约,五旬节并不叫五旬节,它有两个名称:一是收割节,因为它庆祝麦子收割的完成,申命记十六章9「你要计算七七日,从你开镰收割禾稼时算起,共计七七日」。在这日,祭司要以所收成的麦子,作两条面包再加上个人自由的奉献,献呈给耶和华神。
二是七七节,因为它发生于逾越节之后七周或五十天,说希腊语的犹太人把它称为五旬节,因为它是逾越节安息日之后的第五十日。犹太人所有节期都与以色列历史上的事迹有关,例如逾越节与出埃及有关。同样在两约之间的末期,七七节在犹太教中,与重新立约有关。犹太教视五旬节为西乃山颁布律法的日子。
所以这节日也被用来纪念神在西奈山颁布十诫的事件,庆祝耶和华神于西奈山授予律法的壮举,一般认为,这事件发生在出埃及后的五十天。所以五旬节显得十分重要,犹太人在这一天都有聚集,并且兴高采烈,庆祝美好的收成,并且到耶路撒冷圣殿朝圣,纪念他们与耶和华所立的约,使生命得着更新。
2、五旬节的新意
五旬节在这里虽然一如往常的举行,但是这个五旬节却一反常态,更新了五旬节原本的意义:
首先,五旬节展开一个新纪元。耶稣曾吩咐门徒不要离开耶路撒冷,直到圣灵降临(徒一4);他们要先得着圣灵降临所赐的能力,才开始为主作见证(徒一8)。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装备去实践那托付他们的使命。慕迪曾这样说:「你们不依靠圣灵过基督徒的生活,就好像不用眼看,不用耳听,不用肺呼吸一样。」五旬节开启了人与圣灵互动,经历、见证、分享神的作为的新时代。
正如基督的道成肉身,圣灵降临也是一次而不重演的事实。这划时代的事件展开了一个新纪元;它所带来的更新的生命,成了整个基督教时代的特色。这天之后,耶稣的门徒们所彰显出的生命见证了一个被更新了的新群体,一群因他们的老师被捉、被定罪、被钉十字架而四散、躲藏的人,却不再畏惧的为祂作见证。五旬节事件成为这个群体生命被更新的里程碑。
其次,五旬节事件更新了收割和颁布律例这两个层面的双重意义。这一天不再是庆祝农业的丰收,而是带来生命的丰收,史瑞博强调这一节日的初熟果子的层面,那天,彼得被圣灵充满,站起来在众人面前宣讲,结果门徒约添了三千人,这是一个灵魂丰收的日子,是基督教宣教事业的初熟果子。正如屈梭多模所言:「是时候将神话语的镰刀放进来了;在这里,正如那锋利的镰刀一样,圣灵凛然而至」;
同时这一天也不再是纪念西奈山律法颁布的壮举,众先知一向认为耶和华的两个有关新约的应许是这样的:「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以及「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因为当圣灵进入我们内心时,祂所做的就是将神的律法写在那里,正如保罗清楚教导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林后三3)五旬节之后,神的百姓不再依靠遵守写在石版上的律法而活着,乃是藉着圣灵在心里的作为而活。
1、旧景象
路加在2-4节以具有“可见性”的元素勾勒神采取行动来完成赐下圣灵的应许,这里包含了三个看似自然的现象,但他们的来源及性质却是超自然的:
第一,一个声音: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路加在这里清楚描述,这响声不是风,而是听起来像风一样。如风的响声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景象,在旧约常常出现这一特别的场景。
第一个典型场景是摩西带领百姓出埃及地以后,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来到西乃的旷野……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顶。(出十九1、9、16、20)
第二个典型场景是先知以利亚王在迦密山顶大战巴力假先知,虽然以辉煌的胜利大功告成,但却瞬间跌入谷底,她听闻王后耶洗别的恐吓后仓皇出逃,甚至在旷野求死,神供应他,加添他心力来到何烈山,他抱怨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于是,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王上十九11-12)
当然,在旧约圣经还有许多这样的场景,如风的响声在旧约象征神的同在,祂以这样的方式临到祂的百姓或祂所拣选的人。
第二,一个现象:有舌头如火焰出现在他们面前,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火是旧约另外一个象征神强有力地临在的记号。
第一个典型场景是,出埃及第三章记载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
第二个典型场景是,神以火柱引导出埃及的百姓:「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引导他们……」(出十三21-22)。
其他如同第一个现象:如风的响声中所叙述的场景典范,其中也有火的记号,出埃及十九章18「西奈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王上十九12「地震后有火……火后有微小的声音」。
施洗约翰有关圣灵的洗的预言中,暗示风把麦糠吹走,这是审判的象征,同样,在这预言中,火烧尽了麦糠,也是审判的象征。换句话说,圣灵的降临,就好像福音信息临到一般,对某些人来说,这是生命,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却是审判。总之,如风的响声,和如火焰的舌头在这里都强烈地表达神的临在。
第三,不寻常的言语:他们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受感说话也不是新的现象,它同样是神临在,表明说话之人被祂拣选和使用的记号。
第一个典型场景是,民数记第十一章,从埃及出来的这群百姓中的闲杂人大起贪欲之心,因为没有肉吃就抱怨哭号,耶和华的怒气发作,摩西就不高兴。他对耶和华说:你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我从哪里给这百姓肉吃呢?他们都向我哭号,你自己看着办吧!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我独自担当不起……。
于是,耶和华神吩咐摩西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领他们到会幕前,我要在那里降临与你说话,把降于你身上的灵分赐给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理百姓的重任。摩西按照神的吩咐去行,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于他身上的灵分赐七十个长老,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民十一4-25)
第二个典型场景是,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撒母耳按照神的吩咐膏立扫罗,并吩咐他等候时机。扫罗离别撒母耳之后,神就赐给他一个新心。他来到一座山,有一班先知遇见他,神的灵就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
综上所述,如风的响声、如火的舌头以及不寻常的说话,这三个超自然的现象都是神临在的一个标记,见证神在祂百姓中的作为。同时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也超越了旧约场景典范所传递的,它们也具有新的意义。
2、新意义
从个别到群体,从特殊到普遍。
哪些人会被圣灵充满呢?
很明显是在楼房里聚集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都得着了如火焰的舌头落在他们头上,所以被圣灵充满的人包括使徒、妇女及其他聚集的信徒。在旧约,圣灵不是降在每一个以色列人身上,而只是降在某些特殊的人身上,如君王、先知、祭司或一些被神拣选作特别工作的人。但这里却临到每一位聚集的信徒,这情景实在开创了圣灵与属神子民全面性同在的新纪元。
由此可见,虽然在旧约之下,神是与以色列群体同在,并且为了特别的目的,临到以色列许多的领袖身上;但在耶稣所设立、并在五旬节展开的新约之下,圣灵现在是个别地降临在每一个信徒身上。这并不否定群体与神的关系之重要,可是,从现在开始,群体与神的关系是从个人藉着圣灵而与神建立的关系衍生出来。这正符合耶利米的预言,就是在新约里,神要将律法写在人的心上(耶三十一33)。
在五旬节,一种新的救赎模式建立了,成为在新约中的生命特性——那是把个人的救赎和全体的救赎结合起来,先从前者开始,为要把后者包含在内。五旬节使宗教变得更亲切,让人与基督比从前有更多亲身的经历,是藉着圣灵而来,圣灵和基督身体的众肢体之间的关系,在五旬节变得更加亲密和个人化约十四17)。
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五旬节之后,我们每个信耶稣的人,都会亲身的经历耶稣的同在,都个别的与耶稣有亲密的关系。
1、旧群体
门徒们被圣灵充满后,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他们不是发出空洞无意义的响声,不是听觉的错误,不是语无伦次的事件,不是醉酒的结果,更不是别人都听不懂的天使般的言语。而是散居在天下各国的犹太人或改信犹太教的人生来所用的乡谈,就如陕西话、四川话、上海话、广东话等。这些原本是加利利人,一群没有太多教育,被人藐视的人,法利赛人曾对那些被差派去捉拿耶稣却无功而返的差役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今天这群所谓的加利利人却因着圣灵的作为说起天下各国的语言。
这群来自天下各国的犹太人是种族和地理的混合,包衡(Richard Bauckham)正确地提议,使徒行传第二章的地理是以耶路撒冷为意识型态的中心:东方(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米所波大米人)、中央(犹太)、北方(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弗吕家、旁非利亚)、西南方(埃及和吕彼亚)、西方(罗马和革哩底)和南方(亚拉伯)。
路加在这里强调云集于耶路撒冷这些人的国际性,他们是虔诚的犹太人,他们来自于当时希罗世界每一个有犹太人的国家,他们中间大部分原本就是以色列群体,是神的选民,因着历史各样的原因散居在各地,他们以朝圣者的身份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也是表达他们是属于这个群体的一员,是属于神的百姓。
2、新合一
从使徒行传二章4至11节得知,藉着说方言这个神迹奇事,圣灵使众信徒同心合一。这跟创世记十一章1至9节那个奇效的诅咒完全相反,当时神为了拦阻他们犯罪,便使人类的言语彼此不通。根据创世记十一章1节的记载,在洪水之后,闪的后代只有一种语言,这大有助于他们达成计划,只可惜他们妄自尊大。他们联合起来叛逆神,擅作主张修建一座通天塔,力求取得个人荣耀和名声。于是神把他们分散为不同的民族,说不同的语言,好阻止他们为所欲为的计划。要世界各国成为一个统一的群体,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言语彼此不通妨碍了全球统一,即使人类希望统一,也因着彼此的语言不同而有所限制。
五旬节圣灵降临为巴别塔事件带来逆转。巴別塔事件使人分散各地,但是犹太朝圣节期,例如五旬节,却恰好相反,招聚人从天涯海角回来敬拜神。一群来自天下各国的代表再一次聚集在一起(2:5;可比较创世记第十章)。过去神赐下“不同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各地;如今神赐下“火焰的舌头”,使他们都能听“自己所在国的语言”或“方言”,如同联合国会议中的同声翻译,这扭转了巴别塔事件的诅咒!
如果说过去发生的巴别塔事件是一个有分散效用的神迹,那么五旬节就是一个有统一效用的神迹了。圣灵赐下说方言的恩赐,这表示神要建立一个合一的群体。
五旬节标志着打破自巴别塔以来人类之间的隔阂,形成基督里的新人类。这里崭新之处在于从今以后,人们不需要回到某个中央地方,用希伯来语敬拜神。相反,他们可以去到天涯海角,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敬拜神,来自天下各国的人,把这天所见所闻带回自己的地方,和那些接受他们见证的人一同建立教会、一起敬拜神。
此外,人们不再需要建造通天之塔,去寻找他们被逐出伊甸园时所失去的意义。神已差遣他的灵临到我们,提升我们的经验到新的意义层面。“与其说把巴別和伊甸‘恢复原貌’ ,不如说把它们赎回,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虽然依旧在外分散,但是却因着圣灵在基督里成为合一的群体。
1、为众弟兄姐妹祷告,愿我们信主、跟随主、服事主,不是依靠聪明、才干、知识,乃是专心的依靠圣灵的引导,以及圣灵所赐的能力。
2、为众服事的同工、教会牧者祷告,无论神赐给我们多大的恩赐、才干、知识和能力,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抬高任何人或者群体,不是为了人或者群体的光环,乃是为了见证神的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