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2圣灵降临节 | 新的启示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060天前 | 28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圣灵降临节 | 新的启示


讲道:(请点击以下2个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6月5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6月5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约翰福音》20:19-31(和合本)

1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20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22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23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24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   

25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26     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27     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28     多馬說:「我的主!我的 神!」     

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30     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    

31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2022年圣灵降临节 | 新的启示

《约翰福音》20:19-31



序言:


对于基督徒而言,圣灵降临后,整个世界进入了全新的局面,跟随耶稣的门徒,他们的的生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过,这些都是“五旬节”所发生那些奇异、大有能力的事件之后,才会有的。而在此之前,他们的生命都是软弱的。这样就留给我们一个印象,关于圣灵的启示,往往是从五旬节之后讲起。


其实,在约翰福音的结尾部分,已经将圣灵大面积降临之前,一些关键性的作为,记录了下来,目的是要使耶稣的门徒,提前得到圣灵里的真知识和真体验;其中有些重点,与降临节所发生的不同,这些常被我们忽略。


当我们来看约翰对这方面特有的记述时,需要知道,圣灵的启示性作为,始终围绕着耶稣的身份,其目的是为了更新和改变门徒原先对弥赛亚的观点。同时,通过他们与耶稣相遇,获得了从耶稣所赐的圣灵,也从中获得了平安,并触摸到耶稣复活后的身体。


下面打算从四方面来思考降临节之前发生在门徒身上的叙事。这段叙事可以说是门徒“圣灵降临前的预尝”——提前体会和领悟圣灵降临的意义和目的。等到圣灵降临后,这四方面的经历,其中大部分成为他们常态化的经历。


1、获得从复活的耶稣而来的平安(19-20节)

2、领受耶稣的圣灵(21-23节)

3、以多马为例,使人认识弥赛亚是受害者(24-29节)

4、使更多的人信耶稣就是弥赛亚(30-31节)


一|平安(19-20节)


复活后的耶稣,向祂的门徒显现,并向他们启示了他们现今的处境——在祂平安的祝福下。“平安”这个词,在现今普遍会认为是心理上或宗教上的,比如,基督徒经常会说:听了你的话,我心里好平安;或者说,祷告后,我心里有平安。


而在古代,这个词的意思往往不是这样,在帝国世界里,很常见,甚至具有帝国的色彩,在罗马有和平祭坛博物馆,里面有“奥古斯都平安祭坛”。这个祭坛其实与古代犹太人献祭的祭坛区别不是非常大,有祭牲和祭司作这样的事。不过,当祭司和献祭的人向他们的神明献祭而达到“和平”——与他们的神明和解的时候,将整个祭祀的意义,与皇帝奥古斯都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罗马帝国里,由宗教而来的平安,与帝国的政治所达成的平安,联系在一起。



奥古斯都平安的祭坛图片一



奥古斯都平安的祭坛图片二

奥古斯都平安的祭坛图片三



在和平祭坛的旁边,有一个浮雕,里面所雕刻的人物,都是奥古斯都家族的人物,他们在庆贺奥古斯都从西班牙凯旋归来。祭坛和浮雕结合在一起,让人看到,帝国的和平是靠强大的殖民野心和政策;喜爱颂扬极权者和政治家的故事,靠宗教或准宗教的控制,合理化他的殖民野心,使百姓认为唯有靠强大的政FU,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1]。


和平祭坛旁边的浮雕


自古以来都一样,人类强权者打着和平的伟大梦想,却以强权作为管控和治理的工具,尤其是不尊重人权的国家,不容许国民出声,以免不同的声音搞乱社会,他们认为唯有顺服才能带来稳定与繁荣。


当然,皇帝向他的臣民保证,他们将在帝国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下得到平安。然而,这种和平,是绝对不容许异己者有任何存在空间的,这些异己者往往会被诛杀或处置,耶稣就是一个例子,这也正是门徒会在主日的时候十分恐惧的原因,他们怕犹太人再次举报他们,使他们被株连(20:19)。


当耶稣向这群在帝国的权势下,过得诚惶诚恐的门徒显现的时候,给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他们耳熟能详的“平安”,并向他们展现了祂手上的钉痕。这个钉痕,是帝国的刑具所伤害,以致死亡的记号。而如今,也只是记号而已。帝国最大的能力,莫过于杀害人的身体,而如今,耶稣的身体复活了,祂彻底胜过了帝国所有的一切;门徒可以彻底放心了,从今之后,没有任何的力量,会使他们再次绝望了,连死亡都被打败了。


二|受圣灵(21-23节)


门徒不但要从恐惧中得到释放,得到有别于帝国的“平安”。甚至,他们得到证据——获得耶稣的气息(圣灵),使他们有力量活在这个世界,也有力量去落实耶稣的命令,去作更大的事,使“有些人的罪被除去,而有些人的罪却被留下”。


领受圣灵,当然不是使他们得到高人一等的“属灵的经历”,虽然,圣灵的确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属灵经历,但重点却是:使他们与耶稣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好使他们按照耶稣的心意而活,其中的重点就是耶稣所说的“父怎样差遣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


也就是说,让全世界都知道(启示的通俗意思):耶稣曾在以色列所行的事,也就是祂为以色列人所成就的救恩;而且,这个救恩要通过这些受了祂的圣灵的门徒,被带到更加宽阔的外邦之地。


尤其是,他们要奉耶稣的名,赦免人的罪,和留下人的罪!需要解释一番,这里不是说,门徒不喜欢世人,或为了表达自己很有权威,要把别人的罪留下来。这里的重点是要警告世人,罪是一种很严重的病,若一个人留下罪,必然导致死亡。故此,门徒需要去劝告人、责备人,使人认识到,把罪留下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与可怕。反而,若听到消息,就相信了耶稣是弥赛亚的人,他们必然得到赦免,也要像门徒一样,与神建立“和好”的关系,并领受圣灵,与耶稣的生命和气息相连,得到耶稣一样复活的生命。


三|多马为例(24-29节)



24至29节是一段关于多马的叙事,多马以自身与耶稣相遇的经历,来确认耶稣确实复活了。他由此发出一句,十分伟大的宣告:我的主,我的神。他的这句宣告一点不会比彼得在变像山的宣告“低档”。我们来思想约翰记述多马对耶稣身份认信的目的。
      

约翰的第一个目的:想让人知道20节所记述的是真的,耶稣确实胜过了死亡,尽管手上和脚上的钉痕都还在,但如今已经不能再伤害祂了。祂并不是鬼魂,也不是别人所冒充的,祂就是被罗马处死的那位,祂的手上有钉痕,祂肋旁被枪扎的伤口还在,祂就是曾被裹尸布包住的身体,如今却活在他的眼前。约翰想告诉人们,他们确实与有形有体的复活后的耶稣相遇,就连抱有怀疑态度的多马,也因亲自触摸了耶稣曾经受伤的地方,而相信了。



他的第二个目的是想告诉人们,复活后的耶稣与复活前的祂,之间有着延续性。我们有时会这样认为,不受死亡辖制的,一定是非物质的,在第一世纪的人们也会有类似的看法。他们会认为眼前出现的是鬼魂,对于身体物质性的复活,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观念。而事实上,复活后的耶稣,仍然具有物质的特征。而且,复活后的身体,与复活前的身体,之间有着某种延续性。这就说明,祂不但属于他们所在的世界,同时祂又属于另外一个完全不同于这个世界的世界。而对这两个世界,祂似乎来去自如。


第三个目的则是:耶稣作为弥赛亚,必须受苦与受害。虽然,现在这些已经不能再伤害祂,但必须以苦难、软弱的角度来思考、来理解祂的身份。在他们固有的思维里,弥赛亚与死亡、失败、软弱和苦难无关,而耶稣却让多马来看,这些苦难、死亡的痕迹,仍然在祂身上,哪怕祂复活后,在祂荣耀的身体上,仍然有着这些受苦、软弱的印记。门徒必须重新理解,弥赛亚对他们的救赎,到底是什么意思?耶稣并不是要救以色列人脱离苦难,乃是要通过祂自身的苦难来救赎他们。


那么,作为弥赛亚的跟随者,哪怕是在圣灵降临,得到大面积的更新之后,仍然要以苦难和软弱来理解自身的职事。


四|信心(30-31节)


在这一章的最后两节,约翰交代了他记载耶稣所行的记号(神迹)的目的,当然,也是他记载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赐给他们圣灵的目的。约翰并不是想多写一本奇闻异事的书,他的目的很清楚,是想让所有读本书的人,能相信他在第一章就表达的:耶稣是以色列人一直在寻找的弥赛亚,尽管他们觉得祂的许多行为,所留下的记号十分不可思议。尤其是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以及在这一章所描述的复活的记号。他们需要来领会耶稣用祂自己所有的作为,重塑了弥赛亚这个身份的意义。


不过,约翰也不希望你多增加一个谈资,而是希望你能相信耶稣这位弥赛亚,然后可以借着这个信,因着祂的名,得到气息与生命,如同门徒得到祂的气息与生命一样。


回应|双重见证


这一段经文,带给我们的信息极其丰富,我们能够从中获益的,也非常多。今天挑选三方面来做回应,最后作些与现今世界相关的祷告。


1、事件

基督的复活,是历史性事件,这是我们需要确定,它不是一个神话故事,也不是一个比喻,是一个事件,一个可考证的事件,埋葬祂的坟墓,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的人与祂的身体相遇了。这种相遇的现场报道,不是精神性的相遇,而是可触摸、可交流的、物理性的相遇。空坟墓和相遇,证明了祂的复活是历史性事件。这两点缺一不可,因为只有空坟墓并不意味着祂一定复活了,有可能身体被门徒偷走了,或发生其它什么事导致失踪。但复活后的祂,却与人物理性的相遇,就说明身体是真正物质性的复活。门徒的见证,尤其是多马的见证,让人看到耶稣的复活,是在物理空间里发生的物理事件,人可以听到祂的声音,可以摸到祂真实的、物质性的身体,甚至祂和常人一样,吃东西。这些表明门徒所记载的祂的复活,是历史事件,不是来自幻觉或异象,而是可见可经验的事件。

空坟墓+相遇证明基督的复活是真实的历史性事件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关于信仰的认信和神学的表达,都应该与历史事件相关联。这个历史事件对我们至关重要。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同“三位一体、基督的神人二性”等传统教义是我们信仰的根基,包括使徒信经所宣信的那些内容。当然,那些肯定是我们信仰的根据。但我们可能不会认为,复活的历史性意义,一样是我们信仰的根基。假如没有空坟墓、没有相遇,耶稣复活的证据在哪里呢?


所以,我们的信仰不可忽略“事件性的思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挑战,像多马一样——要信!但我们并没有机会像他一样,去摸复活耶稣的身体,用手去探入祂的肋旁;而是被要求像历世历代的那些人一样——没有看见就相信。


幸好,约翰为我们收集了最好的资料,使我们看到,相信耶稣不是一个概念性的选择,或主观的臆测,而是一种尊重客观现实的态度。耶稣是道成肉身的一个真实的历史性人物,祂来到人间世界里,留给我们可看、可测、可相信的记号。所有的信仰表达和神学的声明,都应该以事件作为基础,并且要以事件作为探讨信仰的核心。


2、圣灵

复活信仰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不仅是一个人类的历史事件,还透过从复活的主口中所出的气息,使每一个信的人,可以经历到祂那胜过死亡权势的真实。被称为属于耶稣基督气息的圣灵,与祂的复活事件密不可分。当一个人接受了基督,就必得到圣灵,得到了圣灵,也就得到了耶稣复活的生命。就神学而言,基督论与圣灵论密不可分。就信仰而言,不但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的经历


基督徒的改变是因为基督在我们生命里作工,圣灵也在我们里面更新我们。在第一世纪的门徒,圣灵是使他们成为门徒的标志,使他们得到与耶稣复活身体一样的生命,一个人如何体现出生命的转变呢?是因为圣灵的工作。


现在的我们,不可能摸到耶稣复活的身体,那怎样确定耶稣复活的事件,是真实可靠的?是因为圣灵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作为。另外,圣灵也使我们这些比经验了圣灵的作为的门徒晚2000多年的人,得到相同或相类似的经验,使我们可以确信门徒所经历的是真实可靠的。也就是说:基督信仰不但提供给我们历史性的资料,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个人有着由圣灵而来的经验。


这就是说,当我们在向人表达信仰时,既需要向人传达信仰的历史性的见证,也要向人传达圣灵如何改变自己的思想、言行举止、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


3、祈祷

最后,我们为这个不安的世界祈求,求圣灵再度降临,带给神的儿女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真正的平安和自由,尤其是仍然在战火中的乌克兰人民和俄罗斯的人民。


如今的世界,令人十分的不安,战争、大国之间的敌视、军备竞争,因疫情封控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极权所导致的腐败和人心的绝望;因大国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军事危机,各种封控政策所造成的失业率飙升;因资源的垄断,所导致的私营企业主的举步维艰,甚至倒闭;因许多政策的制定,缺乏考虑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而导致了打工阶层人士一日三餐都发愁的问题,许多人因降薪、失业而导致的房贷等生活需要无着落。


我们期望圣灵再降临,像风一般吹走这些不公义的事,赐给普罗大众真正的平安、自由和丰盛。


在大城市,房价飞涨、环境恶化、空间拥挤、管理混乱、恶性竞争、升学艰难、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愈发严重等问题造成人们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没有多少幸福感。


我们求圣灵降临,捆绑因地上的极权所导致的贪婪、纵欲、是非不分、毫无公义,妄自尊大;赐给世界真正的平安、自由和丰盛





[1] 关于“奥古斯都平安祭坛”,与和平祭坛浮雕的相关资料,引自于曾思瀚、邓绍光著,曾景恒译:《保罗政治》(香港:基道,2019),页66-75。




代祷事项:

1 愿我们已经有圣灵的人,能以耶稣基督复活的事件来建造信仰,使我们的信仰既具有历史性的特征,又具有圣灵里个人性的经历。包括我们的思想、言行举止、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都被客观性和个人性这两方面塑造。


2 为国内家庭教会祷告,求主怜悯祂的教会,在这个很艰难的环境里,赐下真平安,使我们在艰难处中仍能勇敢、坚强,为主站立;也求主不叫我们遇到试探,保守众人的心,能在患难中忠诚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