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2个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5月22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5月22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约翰福音》14:15-31(和合本)
15.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16.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17. 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18.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
19. 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20.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22. 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阿,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23. 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24. 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
25. 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
26.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27.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28. 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
29. 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
30. 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
31. 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
耶稣被抓、被审判、被钉死、被埋葬,这一段,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门徒在这段时间十分沮丧、绝望;包括耶稣复活升天后,门徒也再不能见到耶稣。那他们将如何在看似没有父母亲的孤儿一样的处境中,能坚持作祂的门徒,在看似群龙无首的光景中,不至于树倒猕猴散,反而像是仍然在围绕着一个实在的领袖,他们在传播、在见证他们所信的。
耶稣已经考虑到了门徒将要面临的这些问题,所以,祂在赴死之前,给他们一些重要的教导,使他们从中可以得到安慰,使他们不致过分绝望。耶稣的劝慰词的中心是: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这对于在绝望和无助,因着自己所跟随的人死去或离开而落入绝望光景中的门徒而言,有着极大的帮助。耶稣已经死了(在复活前),已经离开了(复活升天后),那如何体现祂仍然活着呢?又如何让门徒能亲身经历:因为耶稣的活着,他们也活着呢?耶稣说:祂会差遣祂的气息(圣灵),来与他们同在,来实现祂的承诺。
噢,我们可能会感到糊涂,我们不甚了解圣灵是什么意思,祂与耶稣又是什么关系。因为圣灵的同在,就能够使人经历:耶稣活着,而且当事人(门徒)也活着。
基于文化的缘故,我们不甚明白圣灵与耶稣的关系,其实耶稣所说的圣灵,就是祂的气息!祂说,祂要将气息留下来与他们同在,尽管我们不能领会关于圣灵的真理太多,但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气息,大致是怎么回事吧?虽然他们见不到耶稣了,但耶稣的气息却与他们同在了。使他们知道耶稣还活着,而且,他们也靠着祂的气息活着。在十四章,约翰需要告诉我们——这个气息,将对门徒产生几方面的果效:
1、气息,将维系他们之间的爱(15-16,21--24、28、31节)
2、气息,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17-20、27节)
3、气息,将指教他们关于耶稣的事(25-29节)
4、气息,将启示关于世界的结局(30节)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反反复复强调祂与天父之间,祂与门徒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祂说:祂与父之间,与门徒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是爱。那么,爱的证明是什么呢?这个爱,又如何得到落实呢?
就是耶稣所差遣的圣灵,作为他们之间爱的凭据,和使他们之间的爱得到落实。也就是说,耶稣将自己的气息差遣下来,在门徒当中,像是抵押品,更像是男女之间爱的信物(比如戒指),或挚友之间将代表生死的护身甲或宝剑交给了对方。耶稣等于将生命交给了门徒,使他们能够看到这盟约的重要,能看重耶稣的命令,遵守耶稣命令,维系对耶稣的爱(15,24节)。祂的气息,将保证天父爱门徒,和维持耶稣对门徒的爱(21、23节)。也就是说,没有圣灵,他们之间的爱没法维系,就好像一个人对别人的爱,无论如何深,也会因其中一方的去世而终结。因为爱是关系中最深的体验,而这最深的体验,也需要彼此双方活着,才能够实现。但耶稣被捉拿了、被杀了、被埋葬了,还能使门徒体验到吗?祂复活了、升天了,离开了门徒的面,门徒还能经历到耶稣爱他们吗?那唯有一个事实的存在,才能使爱长存,就是耶稣的气息真的在门徒当中。所以,耶稣所赐下来的气息,使门徒与祂之间的爱,门徒与父之间的爱不被终止,仍然得以维持,甚至更为深入。
耶稣用另外一个词来形容这位圣灵、由祂而出的气息,祂称祂是保惠师,直接翻译出来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是“帮助人”的。这个帮助人,意思其实很丰富,不但是指在我们需要祂的时候,祂会伸出援助的手,祂还会赐给神的百姓力量,使他们去作他们必须做的事,能够为神而活着,去见证神的爱。
另外,保惠师,还作为安慰者的角色。当门徒的老师被人拿去,被杀,他们深感失落,如同孤儿一样。圣灵——耶稣的气息,却与他们同在,赐给他们安慰,使他们在痛苦中不至于绝望。就好像一个痛失亲人的人,孤苦无助,旁边一个人,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一直陪伴他,也赐给他们平安(27节),使他们能一直继续走下去,渡过这个难关。在表面看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去世的人没有复生,灾难还是灾难,但安慰这件事就如此奇妙,使当事人有能力应付灾难。这位见证耶稣依然活着,也使门徒一同活着的圣灵,在门徒的老师被官府拿去之时,得着力量,渡过这等难关。
耶稣的气息,使门徒与耶稣同活的气息,还具有教导之能力,所以也被称为真理的圣灵。门徒虽然与耶稣朝夕相处,但他们对耶稣的认知并不全面,否则,他们不会对耶稣的死亡产生如此大的反应,以致绝望而四散。甚至,当耶稣死里复活、与他们相处四十天,给他们讲了许多关于神国的事,他们仍然不甚明白其中奥秘(参徒1:1-8节)。
直等到圣灵来了,指教他们,关于神国一切的事,也将这些事与耶稣曾对他们所说的话,联系起来,他们才能够领悟到其中奥妙。就好像我们读圣经的时候,虽然白纸黑字都认得,但却不知道其中的奥妙,里头的人物故事也了解,就是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更不能领会到圣经作者对他们刻画方法之高明。但我们通过别人的讲解,使我们恍然大悟,也能够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串通起来。
当耶稣离开了他们,门徒不能明白他们与父、与耶稣之间爱的关系仍然维持着,他们不知道耶稣会复活,会一直活着,而且他们也会因信祂而一直活着。这些都需要圣灵的指教,否则他们会在邪恶的势力面前胆怯、害怕,会在死亡面前绝望(27节)。
圣灵也要告诉他们,耶稣虽然被杀了(离开他们),但还要回到他们当中,也会回到父神的面前(28节),虽然死将耶稣与他们隔绝,将耶稣与天父隔绝,但这不是终极的事情,耶稣将要复活,祂要与门徒再次重逢,也将与天父再次相见。他们也会得到永恒的生命,与耶稣复活的生命一样。
圣灵要告诉门徒的事情还有:就是世界将来要发生的事,它的王将要被审判。世界的王,成为加害耶稣的主要人物,他是罗马的皇帝凯撒及他的整套法律系统。他们以神圣公正的名义控诉耶稣有罪,并以除害、维持帝国的稳定、和平的名义杀害一个无辜者。他们是死亡权势——魔鬼的代理人,要不了多久,世界的王凯撒的手下兵丁,就会将耶稣钉死在木头上。另外,这世界的王也指的是,属灵的势力,这股力量俘虏了耶稣的门徒犹大(13:21)。但这些事情不会就此了结,圣灵将要作为辩护者的身份,为耶稣及祂的门徒辩护(具体需要看16章)。最终要指证这个世界的王及他的整个系统为有罪,并要审判世界的王。他与死亡同谋,所产生的力量,在耶稣身上将是一无所有,不能得到什么(30节),反而,耶稣将要通过自身的死亡,将这些力量完全打击,使它永远不能复元,接着,世界的王也要遭受审判。而祂及祂的门徒,将要胜过代表死亡权势的世界的王,而活着。
1、使我们彼此相属
现代人普遍感到孤单、无助。哪怕借着即时同步的传媒工具,仍然无法解决,人人心里都是一个孤岛,彼此不相属,也彼此得不到安慰,人与人之间几乎处在一种疏离的关系中。
二战后的犹太文学家贝克特,有一个小小说,叫做《等待戈多》,将这种现代人孤单的悲剧形象表达出来。有两个人背靠背地坐在一棵树下,彼此都不愿听对方说话,但一看就知道他们在作同样一件事情——等候一个人。这个人是戈多呢?还是一个神明,他们也不知道。总之,他们各自焦虑地等着,从早一直等到中午,远方仍然没有人影,但他们坚信,他们所等的戈多一定会来,直到黄昏,他们所等的戈多,仍然没有出现。第二天,他们仍然背靠背,彼此也不愿听对方说话,但彼此也知道各自在等什么。等啊等,直到黄昏,他们所等的戈多,仍旧没有出现。第三天、第四天,他们依然背靠背,在焦虑地等待他们心目中的戈多,但他们所等的戈多,一直没出现。
这个故事,既可以寓意为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的悲剧:在这个疏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渴望爱,渴望友谊,但又不愿意听对方说什么,不愿意给予对方,也不愿意接受对方。彼此只能焦虑的等候和寻找一个永远不可能出现的盼望或人物。
耶稣在临终前,告诉门徒关于圣灵的真理,关于祂与门徒一同活着的事实,是现代人的出路,尤其对于信徒而言,我们因着基督,透过圣灵,使我们父的爱,全然覆盖在我们身上。
在十四章8至9节,腓力跟耶稣说:求主将父显明给我们看!耶稣回答他,人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接着耶稣就用了接近三章的经文讲关于圣灵的教导,圣灵的目的是显明天父与耶稣、天父与门徒之间的关系,耶稣说,那些与圣灵联合的人,就是与祂联合、与天父联合的人。也就是说,耶稣从关系性的角度来讲圣灵的本性,这是一种互通的状态,一种彼此相属的关系,属于父的,也属于子;属于子的也属于父;属于主的,也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也属于主。这种彼此相属的关系,也使我们与基督同活,祂活着,我们也活着。
为什么会有这等关系呢?因为是出于圣灵。现代教会喜欢从能力的方面,来看圣灵,而初代教会则更多从关系性的联合来看圣灵。这样的圣灵观,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彼此相属,一同活着的信念,以此来看待我们的教会、圣礼与侍奉。因着父对我们爱,耶稣基督为我们牺牲,使我们里面的生命彻底被更新改变,同时也促使我们,以圣灵新造的群体意识,和永恒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身份,这个真理对于现代社会因个人主义所造成的孤单,是十分有价值的。
2、接纳孤单与绝望的真相
《等待戈多》的故事道出了我们人类的真相,人人都活在孤单,甚至绝望的光景中,因为受造物活在虚空之下,劳苦叹息,等候救赎主的来临,在这等虚空中,没有人不觉得孤单和绝望,孤单和绝望状态下的人们,会产生各种方法来寻求出路和解脱,有人通过忙碌的工作,有人甚至通过药物,有人则通过宗教寄托。对于基督徒来讲,我们也活在这等虚空之下,我们必须接纳这等现实,我们信了主,也经常会有这种孤单、失落,甚至绝望的感受。当我们经历到这等真实时,无需否定它。事实上,只有经历到心灵黑暗、孤单和绝望的人,才能体会圣灵同在所带来的安慰、帮助的真实,也才会珍惜父神及基督的爱的宝贵。才会对永恒世界产生深深的渴望;我们未能体会堕落之深,也无法经历基督的爱的长阔高深。
所以,在现实中,接纳孤单、绝望的负面情绪和现实,表明我们活在真相之中,我们无需处处体现出正能量。其实这是一种粉饰太平的做法,是不真实的,甚至有害的;同样,在教会里我们也需要接受负面的现实,教会的不完美,教会的罪恶,教会的软弱和失败。如果教会都去否定这些真相,难道世界会更好的表达真相吗?
接纳孤单与绝望的真实,不等于绝望就是我们及这世界的归宿,就好像死亡不是基督及祂的门徒的归宿,也不是这世界的结局,复活和更新才是一样。接纳孤单和绝望,意味着接纳生命的真相,和世界本来的面目,在复活之前需要死亡,在迈向希望之前,需要经历绝望。一个对世界不绝望的人,就不会对永生产生渴望,一个还能在世界找到归宿、快乐和依靠的人,就不会全然信靠主。
所以,孤单和绝望的体会,是我们生命成长必然的规律,也是我们获得上帝恩宠的需要。更是我们与基督同活之前的生命真相。
3、在孤单中理解上帝的爱
当我们看见世界的苦难,教会的艰难,和我们自身的疾病和灾难,我们往往感觉不到神的存在,因为按常理而言,如果上帝是慈爱的,祂必然不会对苦难的现实无动于衷,比如,当我们看到俄罗斯和乌克兰他们本身是同根生,却自相残杀,甚至死亡人当中很多是信徒,杀人的也很多是信徒。我们很难理解上帝是如何看待这些灾难和罪恶的,也不甚明白神是如何治理这个世界的。再往前面想一想,很能确定神爱这些受害的人,也不知道神到底也会像我们一样痛苦吗?别人的痛苦,会不会牵动祂?别人受苦,被不公对待的时候,祂会受到影响吗?祂会有感觉吗?祂会哭吗?
我们因着圣灵,而使我们与基督,与父神彼此相属,与基督一同活着的事实,使我们深信,我们所遭遇的一切,世界的灾难所造成的一切悲剧,一定会影响到上帝,会牵动祂的情感。一个将爱覆盖在我们身上的上帝,必然会感同身受地经历我们的苦难。一位有能力爱罪人、软弱人的上帝,也是一位有能力为我们受苦的上帝。当我们流泪的时候,必然牵动祂的情感。在孤单无助时,也一样会牵动祂。只是我们不知道祂会在什么时候结束这个时代的悲剧。
最后,我们来读一首诗歌:
啊,xxx,是我的心爱,心爱的儿子。
是我欢喜的儿子,
每次我说到他的名字,
心里就极度地渴望和他在一起!
我里面的一切叫唤他,我慈祥地等候他。(耶31章20节另译)
1 为每位肢体祈求,愿我们谦卑寻求,常祷告依靠主,求主真理的灵开启我们愚蒙的心智,更明白主的话,从自我中释放我们,得以自由,能更好地跟随主,服事主,服事人。
2 为我们彼此的关系祈求,使我们明白肢体是在主里彼此相属,彼此需要。我们要学习接纳彼此都会有罪恶,有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我们的罪会彼此伤害;学习在接纳别人的软弱中,体会上帝对我们的接纳,因祂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