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2个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5月8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5月8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约翰福音》10:1-21(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
2 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
3 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
4 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
5 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
6 耶稣将这比喻告诉他们。但他们不明白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7 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8 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
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10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12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
13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14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15 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17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
18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19 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
20 内中有好些人说,他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他呢?
21 又有人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
引言
最近网上流传关于徐州睢宁县一婴孩异物卡到喉咙因未检测核酸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导致孩子夭折。当然官方通报医院经过积极的救治,并未因没有核酸检测而拒绝治疗,只是家属在孩子转院的事情上耽搁导致孩子最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针对事件本身,我不想评论什么?因为我不了解具体事宜。但我相信,咽喉异物本身不应该是什么太难医治的疾病,县医院没有能力处理很难有说服力。问题到底何在?
电视剧《医者仁心》中的心外科主任说:医生,有好医生、坏医生。好医生以病人为第一,一切为病人的利益着想;坏医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升迁、名誉。
其实,不只是医生,各行各业都有好坏之分,今天这段经文主耶稣教导我们牧人也有好牧人、坏牧人。
根据约翰福音十章21节「鬼附的人不能说出这样的话!鬼能开盲人的眼睛吗?」说明约翰福音十章1-21节是接续第九章生来瞎眼之人医治的事件引发犹太领袖与耶稣之间的辩论,他们不知道耶稣从哪里来,不接受被医治的人为耶稣所作的见证,甚至否认耶稣是从神来的,因着被医治之人对他们的责问,竟然把他逐出会堂,但耶稣却接纳他,并指责这些犹太领袖为瞎眼的(九章29-41)。接下来在第十章,祂进一步和他们辩论,谁才是羊的真牧人?谁是好牧人?谁是坏牧人?
一、 羊的真牧人(1-6)
耶稣在这里以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来开始祂的讲论,透过羊圈的比方,耶稣列举出真正的牧人的一些特质:
1、真牧人所领受的使命(1-2节)
在古代的畜牧社会,羊圈主要是在夜间给羊群聚合的地方。这是为了防止盗贼和野兽的侵害。巴勒斯坦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羊圈,其中一种是由石块堆砌而成,建在家门口前面的院子里。为保护羊圈,石墙上有时会布上些荆棘。这段经文所描述的,比较像一个大型而独立、有好几个家庭共用的羊圈,他们雇佣一个看门的来看守羊群。若牧人进来,他就正大光明的从门进去,看门的也认识他,就替他开门,但是贼或强盗只能从别处偷着爬进去。
在犹太人的思想中,「牧人」是属灵上或政治上的任何一种领袖。他们视君王和先知为牧人,以色列有幸作为「神的群羊」。这些观念的背景在旧约先知书中有许多的记载,是跟耶稣辩论的这些法利赛人再熟悉不过的。耶稣借羊圈的比方表达「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这是不言而喻的,究竟谁才是真牧人?贼和强盗又是谁?
唯有耶稣才是遵循正当的途径,开始祂的事工,牧养神的群羊,祂是由父神所委任的,而不像这些以法利赛人为首的当代领袖那样自我委任,他们对羊群所行使的权柄并不是出自于神,而是他们自己。所有真牧人都必须是神所呼召和差派的。
2、真牧人所引致的回应(3a)
真牧人不只是守门的认识他,为他开门。「羊也听祂的声音」(3a节)。也许有许多人拒绝聆听祂;不过一般百姓都喜欢听耶稣的教导(可十二37),而且凡父所赐给我(耶稣)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六37)。正因为这样,那生来瞎眼的才会回应耶稣说:主啊,我信!就拜耶稣(九38)。真正的牧人会引来羊群正确的回应,羊认识祂,也听祂的声音。
3、真牧人所发出的呼召(3b)
祂按着名叫自己的羊(3b)。中东一带的牧人对于自己的羊会投入个人的感情。他们会跟羊说话,对羊唱歌。牧人大多会带着一个短的笛子,重复吹奏同一首曲调,他的羊就可以经常跟着这个听觉信号而行。据说今天的阿拉伯牧人,他们只要发出一些独特的叫声,就可以把属于自己的羊从一大群羊之中分别出来。
不但如此,许多牧羊人如同今天城市养宠物的人,他们会给自己的羊命名,如小黑、雪球、断尾、小花……等,他们可以按着羊的名字叫自己的羊,使他们从大群中出来跟随自己的牧羊人。耶稣也同样按着祂的追随者个别的情况,来呼召他们,祂甚至给西门重新起名叫矶法,就是彼得。祂也会按着你、我的名字叫我们。
4、真牧人所提供的方向(3c-4a)
祂……把羊领出来,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这幅图画是旧约圣经对领袖极为重要的描述:神所设立的领袖,可以在他们(百姓)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民二十七17)。这里说明神的子民与他们的领袖间的个人关系,也将从耶稣所设立的领袖榜样表明出来(可六34)。
牧羊人领导的方式不像军队那种放射状结构,把命令由上达下,也不是今日我们所熟悉的牧人,他们在后面以鞭子驱赶羊群,或者使用牧羊犬。耶稣是有方向的走在前头,而羊群在后面跟着祂走,这也是所有福音书所刻画的场景,大部分时间,耶稣都是在前面走,门徒和众人跟在祂的后面,祂提供方向,门徒和会众紧紧跟随。
耶稣是祂子民的向导,跟随祂的人就不在黑暗里走,反要得着生命的光(八12)。法利赛人认为他们手中握有律法及应用律法的权柄,因此他们有资格去教导百姓该如何生活。然而,他们却无法提供指引,对他们而言,活着就是靠着依循规条。而耶稣却教导说,活着就是跟随主人(二十一19、22)。诚然,有些规条确实反映出祂的性情,然而其核心在于与这位永活的主建立一份生命上的关系。祂会在一切的路上引导祂的百姓,赐圣灵给我们明白祂一切的真理。
5、真牧人所引致的顺服(4b-5)
羊也认识自己的牧人,他们熟悉祂的声音,他们也乐意把自己的生命交托于祂,愿意跟着祂行走,顺服祂所带领的道路前行。相较于真牧人,那些偷着进到羊圈的,羊不认识他们,并且会远离他们,从他们身边逃走。
6、小结:不明白(6)
耶稣的听众不明白耶稣的言论,他们熟悉牧羊的具体内涵,却无法掌握耶稣藉此所要表达的属灵信息。正如九章41节所言:“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他们肉体虽然是明眼人,但他们确是灵性上的失明的,他们不是耶稣的羊,不能认出耶稣的声音,他们更不是从神而来的真牧人,羊也不听他们的。
二、 羊的好牧人(7-21)
在7-18节,耶稣以另外的比方,从带领羊群的真牧人转向羊圈的安全,祂透过几个不同的对比:羊的门与贼或强盗以及好牧人与雇工,进一步阐述耶稣是好牧人,只有祂能带给羊真正丰盛的生命和安全的保障。
1、耶稣是羊的门:叫人得救(7-10)
a) 耶稣与贼/强盗(7-8)
耶稣在这个比方中更换了形象,不只是被羊圈的守门者允许进入的真牧人,如今祂是羊的门,是惟一看守门户的人;只有通过祂,人才可以走到羊群那里去。祂站在门口,没得到祂批准就进门的都不可信任。这里暗示有些人会得到批准,可以奉基督的名进去引导群羊,他们是在耶稣之后来的,都是祂所认识的。这里也同时发出警告,有些不合法的牧人将要进去,却是祂所禁止的。这些是在祂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他们是那些假牧人,正是上文耶稣所批评指责的法利赛人,他们不是凭着耶稣成为羊群的领袖,他们的职事没有神的认可,羊也不听他们的声音。盗贼只是剥削和虐待羊群,并不爱惜他们。耶稣是羊的门,祂要保护祂的羊群免受这些假的牧人或领袖的伤害,作他们安全的保障。
b) 耶稣与羊(9-10)
耶稣也是羊的门,只有找着祂的羊才可以进入羊圈,得享平安。也只有他们晓得祂的带领,也只有从祂那里出去才会安全,可以找到鲜嫩的草吃。这个思想与十四章6节是平行的: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里的形象是旷野中的一群羊,危机四伏,食物和水都缺乏,到处有凶猛的野兽在伺机捕食,它们晓得羊是不堪一击。耶稣这边的形象则是一群养得很好的羊,牧人知道怎样每天带领它们吃草、喝水;到了晚上,这牧人也会让它们在羊圈坚固的围墙之中安然休息。这些羊如同诗篇二十三篇所描述的: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它们透过耶和华的门,自由出入,生命得到滋养,变得丰盛。(诗一一八20)。
c) 小结:牧长
彼前五章4节「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得在这节经文是鼓励那些因着耶稣的呼召牧羊群羊的长老,要按着神的心意牧羊群羊,是为了群羊的益处,而不是个人的得失。到了时候,牧长就是耶稣再次显现时,他们必然的着冠冕。可见,耶稣作为羊的门,释放罪人脱离捆绑,并领他们进入自由,叫他们因祂得着拯救,并差派按他心意牧羊群羊的牧者牧羊、保护、引领他们,叫他们生命更加丰盛。
2、耶稣是好牧人:为羊舍命(11-18)
11-18节将耶稣描绘为牧人,尤其是好牧人。也许我们今日生活在城市化的世界里,倾向于以为牧人是多愁善感的人物,或许有点缺乏男子气概,膀臂抱着讨人喜爱的羊羔。但是牧人的工作是很累人的、很有男子气概,而且有时是危险的。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我们那里也有人家养羊,那时候村里附近的山沟会有狼,有一天狼就出现在他们家,并叼走了一只羊,那家主人发现后就光着身子、拼命追赶,跑了好几里路把羊抢了回来。
约翰透过几个方面来突显这位好牧人的形象:
a) 耶稣与雇工(11-13)
在这段经文里耶稣声称自己是好牧人,祂会为羊舍命。耶稣在这里特别作出另一个对比,就是把自己与雇工比较。雇工不像贼和强盗,他们明显是恶的,会故意伤害羊群,但雇工不是恶的,只是比较关心自己的福利过于羊的好处。照料羊群如果不是太过艰巨或危险,他倒乐意工作并领到酬劳;但是,他看见狼来,如果会危及自己的性命,他就立刻退缩了,把羊撇在狼群的攻击下。这不足为奇:因为那人是雇工,并不顾念羊。我们不确定这些雇工是否指某些宗教领袖,在平常好好履行他们的职责(假如他们可以获得酬劳),但在危险的时候却从来不顾羊群的安危,只关心自己的安全与利益。雇工在这里主要是作为一个陪衬,以强调好牧人的特性。
在隐喻世界中,好牧人为羊舍命,只不过表示他愿意这么做。他为了羊而甘冒生命的危险,或许是要击退前来掠夺的狼,如同大卫「有时来了狮子,有时来了熊,从群中衔一只羊羔去。我就追赶它,击打它,将羊羔从它口中救出来……」(撒上十七34-35)。但是,牧人为了这样的理由而死,是很少见的,纵使有,牧人的用意也绝不是死亡,因为那会让他的羊群全然暴露在野兽的攻击之下。耶稣称自己是好牧人,祂会为羊舍命。这种强烈的用语,超越了隐喻的世界,直接指向祂自己。祂不只是冒生命的危险,更是照着父的旨意而舍命。这里耶稣作为好牧人为羊舍命,是指祂在十字架上为人而死,是一种替代性的死,而祂的死也恰恰显明祂就是好牧人,希伯来书十三章20节预设了这一点,承认耶稣是「群羊的大牧人」。藉着祂的死,绝非将祂的羊群暴露在更多的劫掠下,而是引他们归向祂自己(约十二32)。
b) 耶稣与众羊(14、16)
好牧人不单为羊舍命,又认识祂的羊。在约翰福音中,认识一词不单是指理性上的知道,还蕴含着神与祂子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十七3)。东方的牧人认识他的每一只羊,因此知道怎样牧羊它们才是最好的。
主耶稣也是如此,首先,主耶稣知道我们的名字(十3)。祂认识西门,甚至赐他一个新名字。祂呼唤撒该的名字;而当祂在园里呼唤马利亚的名字时,她就认出她的牧人。主也认识我们在坐的每一位,按着我们的名字认识我们。
不只如此,祂又认识我们的本性。每只羊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但同时又各有独特的性情,那爱它们的牧人认得出这些特征。某只羊也许怕高,另一只害怕黑影,一个尽忠的牧人照料羊群时都会考虑到这些特殊需要。十二门徒各有不同,彼得冲动敢言、多马踌躇而多疑、安得烈人缘好、犹大贪爱金钱。耶稣认识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又确切知道怎样对待他们。
耶稣也认识我们的需要,许多时候,我们连自己的需要都不知道。诗篇二十三篇十分优美,描述那好牧人怎样照顾祂的羊。在青草地、溪水旁,甚至在幽谷中,那些羊都无须惧怕,因为那牧人会照顾它们,满足它们的需要,「我必不至缺乏……一生一世」。
不只是好牧人认识自己的羊,羊也认识它们的牧人。它们凭着聆听祂的声音(话语),以及经历祂的日常照顾而更加认识他。那些羊跟从好牧人时,也就学习去爱和信靠祂。好牧人和羊之间的关系是双面的、彻底的。
耶稣在这里描绘自己与羊的关系时插入一段有趣的枝节,「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它们来,它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16)。这也许是外邦宣教的根基,在使徒行传祂透过异像差派彼得启动外邦的宣教,又拣选保罗成为外邦人的使徒。好牧人不只是为犹太人死,也为外邦人死,并且召集他们,成为合而为一的羊群,由一个牧人照管。
c) 耶稣与父神(15)
耶稣与羊的相互认识类似于父与子之间相互的认识,羊与牧人的亲密关系是基于父与子的亲密关系,祂们之间不单是指一般感官和思想上的认知,而是指关系的建立及生命的交流。耶稣在这里藉着自己与父神关系的深入,是为了突出好牧人与羊之间的关系,耶稣与父彼此深爱,同样,祂与羊也要这样彼此深爱。
d) 耶稣与自己(17-18)
耶稣牺牲的死本身不是目的,祂的复活也不是事后的想法。祂的死是与复活并列的。祂死,是为了复活,而藉着复活,祂继续走向终极的荣耀与圣灵的浇灌,好叫别人也可以活着。
从人的角度,耶稣似乎是被处决的;但从神的角度,祂是按着自己的意愿舍弃生命。耶稣在十字架上呼喊:成了!然后自愿将祂的灵魂交予父神。三天后,祂自愿地将生命再取回来,从死里复活。这一切也都是基于耶稣与父之间的爱。
3、小结:起了纷争(19-21)
犹太人再次为耶稣的一番讲论起了纷争,一部分人认为耶稣是被鬼附着,而且是疯了,另一些人认为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可见人对耶稣的回应依旧是何等的迟钝。
总结与应用
1、唯独耶稣——得丰盛生命之途
约翰在这段经文强调: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接受永生,只有一个认识神的源头,只有一个属灵喂养的泉源,只有一个属灵安全的基础——唯独耶稣。世人仍然在寻找他们在人世间、政Zhi性的救主——类如希特勒、史大林等,但等到他们将私人财产充公(他们来了「无非要偷窃」)、无情地将人的生命践踏在脚下(他们来了「无非要……杀害」、且目空一切地粗暴对待一切有价值的事物(他们来了「无非要……毁坏」),却为时已晚。
今天,人类依然活在谎言的欺骗中,宁愿沉溺在人文主义者的乌托邦梦想,也不愿意看到在耶稣基督里的真相。盼望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在一次次灾难的洗礼中可以突破谎言的面纱,真实悔改,重新回到耶稣基督里,唯独祂是羊的门,透过祂才可以得着真正丰盛的生命。也唯独耶稣是好牧人,祂时刻为羊着想,为了他们即便冒生命的危险也在所不惜,只有好牧人才能保证祂的子民得着丰盛的生命。
2、认识主的声音——持守真道
这个世界有许多的声音,每个声音都在吸引我们,即便在基督的教会中也是如此,我们这些属于主的羊如何分辨主的声音呢?如何才能使我们不会跟随错误的声音,以致迷失呢?
约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法。耶稣就是那位真牧人,惟有祂才可以决定谁有权带领羊群。要晓得谁具备牧人的资格,最终的试验就是看他对耶稣的领导是否忠心。假如祂声称自己拥有羊、发出了新的声音我们首先要问,就是这声音跟我们从圣经所认识的耶稣的声音是否一致。从耶稣进入羊圈的牧者,必然按照耶稣的旨意引领群羊,否则就不是出于神。
这几年因着疫情,教会被迫在线上崇拜、线上祷告。最近听闻竟然有人在教会开始实施「线上受洗」、「线上圣餐」。2020年5月的福音时报以《疫情下的圣餐》为题对所谓的「云圣餐」进行了一些的讨论。不知道发出这样声音和采取这些措施的人,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这是来自神的声音吗?这会把人引向哪里?
代祷事项:
1、为众教会的领袖祷告,他们蒙神的呼召成为众人的牧者,盼望他们按照神的心意牧羊群羊,不应该像雇工一样,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在凡事上以羊群的利益、安全、生命着想,甚至为了羊群愿意冒险,愿意付代价。
2、为众肢体祷告,这个自由的世界,会不断的发出各种声音,甚至有一些新颖的、富有吸引力的声音,我们不可以随意跟随,而是要回到圣经,聆听耶稣的声音,辨别我们所听到的是否与耶稣的一致,随时预备自己成为一个听主声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