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11日 | 无法赎自己的弟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四十九篇1-12节
1 万民哪,你们都当听这话。
世上一切的居民,
2 无论上流下流,富足贫穷,
都当留心听。
3 我口要说智慧的言语,
我心要想通达的道理。
4 我要侧耳听比喻,
用琴解谜语。
5 在患难的日子,
奸恶随我脚跟,四面环绕我,
我何必惧怕?
6 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
7 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
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 神,
8、9 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
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
只可永远罢休。
10 他必见智慧人死,
又见愚顽人和畜类人一同灭亡,
将他们的财货留给别人。
11 他们心里思想,
他们的家室必永存,
住宅必留到万代;
他们以自己的名称自己的地。
12 但人居尊贵中不能长久,
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
省思:
人对于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
往往过于夸大。
以上这段苦涩的默想:
无论多少钱财都不能免去死亡——
有助于收敛自我膨胀的想法,
回归于中道。
祷告:
神,但愿我永不忘记
祢是我的主,我是祢所造;
祢造我无论如何奇妙,
都不是要我向着自己或为自己而活,
乃是向着祢和为他人而活,
就如同耶稣基督那样。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箴言 第二十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箴言》第29章|智慧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二十九章,基本上与二十八章的结构和主题一致,这里所关注的主题大致有三类:社会、家庭与个人。在智者看来,在一个社会中越多的人得到智慧,就会使社会的个体蒙福,也会使整个社会都平安富足(2节)。
1、对作君王与官长的劝告:
第一类是对君王及官员这些高位者作出的劝勉,要他们行事公平,这是一个国家得到坚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官僚风气严重,贪污腐败居多,则朝纲不振,久必乱政(4节)。
为官者当明镜高悬,要时时为弱者作主(7节);君王万不可轻信谗言,若是如此,身边必然围着一群阿谀奉承、欺上瞒下之辈(12节)。君王若能凭诚实来判断穷人,还他们公道,国位必然长久,因为雅威的眼目关注穷人,也观察暴徒,没有人能躲开他的眼目,祂会坚固秉公行义的国王,使他的国家能长久而立(13-14节)。
另外,君王也需时常将从神而来的默示,教导黎民百姓,民未教化,至终必然变得刁蛮。而常听雅威律法的百姓,则多蒙雅威的福泽(18节)。君王自己呢?则要多多倚靠雅威,要不然,容易受制于人事,陷入各种纷扰之中(25-26节)。
2、对父亲管教儿女的劝告:
父亲对儿子的教导需专注,要时常要求孩子爱慕智慧,因为人心一旦不爱慕智慧,就会移情别恋,爱上妓女般的愚昧。要警惕,妓女是淫窟,必耗尽人的资财;离开智慧也一样,必然耗尽生命(3节)。所以,作为父亲,需要管教与责打自己的儿女,倘若放纵他们,最后必使门楣蒙羞(15节),而受管教的孩子,则使父母省心(17节)。
3、对个人择善弃恶的劝导:
在第6节中,要求学子在一生中,要从善如流,嫉恶如仇,因为犯罪必然会导致人格扭曲,也必自食其果。而秉公行义的人呢?不但能避免各样网罗,还会享受到各种自由与喜乐。如俗语讲——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或半夜不怕鬼敲门)。
22至24节,劝导人出门在外,不可逞强好胜,意气用事,容易挑起争端而犯事。凡事多谦让,这样反而容易被人看中而得尊荣(22-23节);更不可与盗贼为伍,这其实是自绝人生的后路(24节)。
03
今日默想
以上所谈的三类主题,你能从圣经中找到此类活出智慧的人物吗?比如,希西家、约瑟、摩西或但以理。他们可以称为智慧的人吗?试从这些人身上找些相关的事例,来与这些主题作对应。另外,在你生活的圈子里,在这三类主题上,有活出智慧的人吗?
04
每日加量
帖撒罗尼迦后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帖撒罗尼迦后书》第3章 | 再次的教导
从3章6至15节,我们看到,在帖撒罗尼迦教会里,有弟兄懒散不工作,甚至专爱管闲事。这里并不是说,这人天天睡大觉,吃闲饭!乃是因为,他们听了那些犹太教师的教导,被迷惑了!甚至跟那些律法师厮混,不做正经事。
这行径,也构成其他信徒在经济上的负累,也有悖于“主的日子”到来的目的。保罗说,他反而紧迫地到处做工,盼望在这大分离到来之前,在外邦土地上,建立犹太与外邦合一的教会。
他于是给教会说:你们要行善!但不可毫无原则(行善不可丧志),也要有规矩:假如这人不听从信上的话,就与他断交,目的是使他自觉羞愧(14节);但不可将他排除在神家之外,因他尚未进入犹太系统,还不属于异端,仍然是基督徒,只是暂时被迷惑了。
3章17至18节,书信末了的这一段,保罗要读者从笔迹来确认这封信是出于他的。目的很清楚——关于对主的日子的教导,及相应的劝勉,他们都要认真对待!不是吗?这些是他们的恩师,用斗大的字给他们写的信。他也期望他们蒙福:主耶稣的恩常与他们同在!
就第一世纪的语境,“主来的日子”是指发生在主后70年,和132-135年间,第二圣殿被毁的事件。当这事发生,正好显示耶稣是犹太人真正的弥赛亚。祂的冤情被平反,祂以为主、为王的身份,来审判抵挡祂的犹太人,和亵渎圣殿的罗马人。那作为祂的子民的帖撒罗尼迦人,当然要积极地活着。
因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圣灵降临、犹太人和外邦人合一教会的建立,是宇宙性的最大事件!那些维护民族、信守圣殿的犹太人;鼓吹必须进入犹太系统,才能作神的百姓的律法师,都要被审判;而那些屠杀圣城百姓的那个“沉沦之子”、“不法的人”、“恶者”(2:3-4、9;3:3),即自封为神的罗马皇帝,也将被主灭绝(2:8)。
思考问题
受到犹太民族分子的骚扰,被鼓动要参与圣殿保卫战的帖城教会,保罗要求他们,选择第三条路:犹太人与罗马人的和解之路,这有别于帝国的强权和犹太人的自义,所产生的民族与国家的冤仇。这也是历世历代教会的路。
那么,教会在苦难世界中,持守信仰、活出合一,远胜于国家与民族之争,因这正是主荣耀的彰显。那我们是否需要做些根本性的改变呢?
▓ 本文插图选自法国画家 拉图尔【Georges de La Tour 1593-1652】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