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10日| 我们神的城中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四十八篇
1 耶和华本为大,在我们 神的城中,
在他的圣山上,该受大赞美。
2 锡安山,大君王的城,
在北面居高华美,为全地所喜悦。
3 神在其宫中自显为避难所。
4 看哪,众王会合,一同经过。
5 他们见了这城,就惊奇丧胆,急忙逃跑。
6 他们在那里被战兢疼痛抓住,
好像产难的妇人一样。
7 神啊,你用东风打破他施的船只。
8 我们在万军之耶和华的城中,
就是我们 神的城中所看见的,
正如我们所听见的。
神必坚立这城,直到永远。〔细拉〕
9 神啊,我们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爱。
10 神啊,你受的赞美正与你的名相称,
直到地极,你的右手满了公义。
11 因你的判断,锡安山应当欢喜,
犹大的城邑应当快乐(“城邑”原文作“女子”)。
12 你们当周游锡安,
四围旋绕,数点城楼。
13 细看他的外郭,察看他的宫殿,
为要传说到后代。
14 因为这 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 神,
他必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
省思:
我们必须熟悉神的城——
神掌权之地
(“数点城楼,细看它的外郭”),
就像熟悉自己所居住的城镇,
以便向新来者介绍路标地界,
为那探询“道路、真理、生命”的人
清楚指点方向。
祷告:
神啊,我现在暂停步,
勘察自己四周的环境,
知道自己活在祢的面前和作为中。
我愿清楚把握祢旨意的方向,
一刻不忘自己是谁、身在何处,
皆因祢在耶稣基督里的爱。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箴言 第二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箴言》第28章释经|两个根源
二十八至二十九章,以义人与恶人的思想和行为作对比,行文整齐,带有对仗的形式,主要围绕君王与雅威的律法来讨论。
智慧老师认为,正直的人像是狮子一样,无往不利,不需要瞻前顾后,(1节);正义的国家也一样,必然长久,不像罪过多的国家,时常更换君王(2节)。这些在罪恶多的君王所治理下的国家,境况大大不同,连穷人都欺负穷人,恶人夸奖恶人(3-5节)。
那到底什么才是邦国之幸呢(4-11节)?
一个国家,不但要有一个好的君王,还需要百姓的贡献!君王所治理下的国家,要有更多行为纯正的人。唯有律法,唯有雅威,才是一个国家的堡垒(4节下,5节下)。在那里,哪怕是穷人,其价值也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6节)。一个国家,越多的人学习律法(7节),就是邦国之幸,而不是有大量的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富人(8-11)。
作为个人,那到底什么才是有福的人生呢(12-28节)?
一个承认自己罪过的人(13节),常存有敬畏之心(14节),其行动正直(18节),安分守己、安居乐业,耕种自己的田地(19节)。这等诚实之辈,必然得福(20节)。
反过来,一个人哪怕作了君王或当了官,却不检点,暴虐贪财,则是可憎的(15-16节)。他们所作的恶,必然会导致自己掉进坑里,自寻绝路(17节)。所以,贪财应当规避(22节),为人也当正直(23节);更不能偷盗,哪怕是父母的资财,也不能擅自攫取(24节)。
最后,有福的人生,需要倚靠雅威(25节),自我卑微(26节),也要经常周济贫穷(27节)。这样的人多了,那正义的力量也就占了上风,恶人也就自然无立锥之地了(28节)。
03
每日默想
我们有时会认为,箴言的格言像是一串又一串的道德教训。而这一章让我们看到,出奇多地提到雅威的律法,比如第4节:“遗弃律法的,夸奖恶人;遵守律法的,却与恶人相争”。这里是讲律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又如7节:“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与贪食人作伴的,却羞辱其父”,强化律法对个人身份与行为的作用。还有第9节:“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则是强调一个人忠诚于律法的重要性,假如不愿意听律法,就是祷告又有什么用。
也就是说:箴言肯定智慧是有别于律法的另一使人蒙福的根源。不过,箴言并没有认为,她是完全独立于律法的另外一个传统,对于律法,箴言会认为其具有与智慧一样的权威。这样看来,属于雅威直接赐下的律法,与通过人类自己揣摩的“智慧”,相映成趣,“以信寻知”与“以知立信”循环不息。这两者使我们看到以色列圣经的多样性特色。
试从本章寻找类如前面所说的其它的格言。
04
每日加量
帖撒罗尼迦后书 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帖撒罗尼迦后书》第2章释经 | 再次的警示
第二章,保罗再次用马太福音24章来回应:告诉他们,主的日子尚未来临(参帖前5:1-11,他以前告诉过他们)(2:5节)!他们需要等待一个兆头——当有人在圣殿里自称是神,做亵渎、离道叛教之事,这样的事发生时,才是“主的日子”来临的记号。
这是指:主后70年,罗马提多将军摧毁圣殿,与主后132-135年,哈德良大帝颁布禁止割礼的法令,血洗犹太人的事件。他在圣城遗址,建造了一个名叫依丽亚城的外邦新城,并在圣殿的遗址上,设立祭坛向宙斯献祭。这与主前167年希腊皇帝安提阿古·伊庇法尼的做法相似,他占领耶路撒冷后,将他的像放进圣殿,刻意亵渎,目的要让犹太人,不再能使用这地方来肯定自己的独特身份。
在2章3至4节,指的应该就是主后70至135年间,所要发生的事。保罗以主前167年的事件为蓝本。里面说的——当“这种魔鬼般的不法分子”显现时,就是主审判“不爱真理,不能得救”之人的时候(2:9-12)。那么,这些人会是谁呢?就是骚扰帖城教会的那些犹太人!他们一直抵挡、毁谤,并认为耶稣和保罗,是违背律法,和污秽圣殿的背叛分子(参徒21:28-30节)!为何这样说?
在保罗看来,他的看法与耶稣一致。在主后70年,当提多攻陷圣殿,主后135年哈德良在圣殿的旧址给宙斯献祭时,这种亵渎神的事情发生,也正是以色列的神,离弃、审判祂百姓的时候(这点与第一圣殿时期,先知对以色列的君王和百姓,所发出的警告是一致的)。
这群以圣殿为中心,与耶稣和保罗作对的犹太人认为,导致圣殿被毁的悲剧,不是别人,就是犹太基督徒!是他们惹的祸!他们亵渎祖宗的神,跟随亵渎者耶稣,如今又不与他们一起保卫圣殿!
而主耶稣与保罗则认为,圣殿被毁的原因是:因那群犹太人,他们不接受祂是上帝差遣的弥赛亚,还多方敌对耶稣和保罗所传的信息,他们因此遭至沉沦,最后被审判。
这也正好说明,保罗对帖城教会那么苦口婆心,劝慰他们要将主的道传开,并要坚固信仰的原因——期盼在圣殿被毁之前,赶紧在外邦土壤上,植上稳固的犹太与外邦结合的教会(2:13-3:5,参帖前4-5章)。
思考问题
按以上解释:“主的日子”要紧扣第二圣殿时期(约主前400年至主后100年)的犹太思想世界,和耶稣基督的讲论,其内容是:对抵挡耶稣和保罗的那些以圣殿为中心者,都要被审判。你能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