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2预苦期5 | 施舍、祷告与禁食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123天前 | 37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预苦期5 | 施舍、祷告与禁食
太6:1-8、16-18


讲道:(请点击紫色文字打开链接收听录音)


4月3日录音文件



经文:《马太福音》6:1-8、16-18(和合本)


1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2  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3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4  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处报答你〕

5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6  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7  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8  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16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17 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

18 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2022预苦期5 | 施舍、祷告与禁食

《马太福音》6:1-8、16-18



序言:住口吧,人必须学习!


犹太人非常注重学习,当然,他们会认为学习妥拉是作为人的基本责任。从最贫穷的乞丐到最富有的富翁,都有责任天天学习妥拉,没有任何一个人老到不必研究妥拉。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46年,一小群犹太难民逃离俄罗斯掌权者,历经艰辛,用了好几个月,徒步横过西伯利亚,走向西欧,回到了波兰自己的村庄。而村庄全部被毁,村民被杀光,会堂也被烧毁了,只剩下地库,他们沿着地库的楼梯下去,发现有几份烧焦又被水浸泡过的拉比的注释书,不过,有部分内容还是可以阅读。他们点着蜡烛,立刻坐下来一起读了几页。其中有一个逃亡者在跑着,喊着说:你们忘了是在逃命吗?苏GONG在关闭边境,还有很远才能到美国区,快逃跑!”但其中的一个人向他挥手叫他走,说:“住口吧,人必须学习”[1]


犹太人对研究信仰有着极大的爱,不同于我们许多人,一听说研究圣经,就感到是个沉重的负担,团契生活要搞得比较好玩,有趣味,才愿意参加,对于纯粹是研读圣经的,并不感到有参加的必要。而他们不同,一听到圣经就觉得仿佛是揭示神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要爱神并活出神想要人有的生活,必须研经。


配合妥拉的研习,他们还有三大敬虔的操练,使妥拉活化在他们的生活中,过一个行善的人生。马太福音六章1至18节经文,所记载的正是耶稣关于这三个敬虔操练的教导。



第一个:施舍(1-4节)


施舍是体现一个学习妥拉的人,所表现的真实的善行。耶稣前面说,新世界的人,看重与人的关系,高过自身在神面前所得的祝福。在六章1至4节,耶稣则教导说:“你们的善行不要显在人前”,即是说,要看重在神面前所蒙的悦纳,过于在人面前被称赞。我们看到,耶稣教导的焦点——一个被更新的人,是利他的,始终是为了神和他人的益处。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像那些假冒为善的人”,这句表达的意思就是,作为耶稣的跟随者,当行善的时候,要讨神喜悦,不要像假冒为善的人,“假冒为善”大概的意思就是带面具的戏子。在后面的经文里,尤其是24章,假冒为善指的是“假先知”——冒牌的上帝的代言人,就施洗约翰的话而言,是毒蛇的种类,不是以色列的先知。今天我们用这个词,来指责一个人在道德上的伪善,言而无信或者出尔反尔,而在这里讲的是身份的扮演者。你是为了表达神,而不是彰显自己的身份。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这里是说,一个人讨神喜悦、把眼光专注在上帝身上,到了一个极端的地步——“连左手做的,都不要让右手知道”。完全以神为中心,甚至不计较自己在神面前能获得什么。


施舍其实也是一个财富观的体现,犹太传统十分注重捐钱和施舍,正统的犹太人,会将最少一成(1/10)捐给会堂或慈善机构,不过,他们用的是十分踏实的方式,除非你金银满屋,拉比会劝你不要捐出两成以上的钱。如果捐钱、施舍让你变得贫穷,你就帮不了任何人了。有位智者这样说:你在一千个不同的时候各捐一舍客勒,胜过一次捐一千舍客勒,原因是,你每一次施舍,都使自己的品格变得恩慈一点[2]。这样看来,穷人一样可以、也需要施舍。


拉比也说,判断穷人是不是做错的时候要温和宽厚一点。“穷人求你帮助的时候,你不可拿他的过失作借口搪塞,那样神会看你的过犯”[3]。对于一些作过不智抉择的人,如果我们不能怜悯,我们怎能期望神,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扶持我们呢[4]


在敬虔传统的犹太群体里,会把钱给穷人,也会把钱提供给信仰上和社会上的种种需要。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会提醒你捐输施舍。每次过节期,丧礼、婚礼,都会有人帮忙收集奉献,来帮助这个家庭[5]


有个基督徒在反省他自己在施舍上的欠缺,他觉得自己是病态的节俭。他说,有时我们将节俭过度美化,说是节俭,其实是吝啬。节俭是为了存钱,不让自己买东西;而吝啬则是对人(有时是对家人)过分苛刻。比如,付太少工资给工人,或者讲价过度,尤其是趁着别人危难之时,使劲压价,迫使别人不得不以过低的价格卖给你,不让别人得到该得的东西,自私地省钱而伤害别人,这不讨神喜悦[6]


“我们不能只看自己的钱包,还要看别人的需要”。或许,用这句话来解释耶稣说的,你施舍的时候,不要让右手知道你左手所作的,也是挺合适的。也就是说:不要将眼睛总盯着自己给出去多少钱,而是要看别人的需要。



第二个:祷告(5-8节)


犹太神学家赫舍尔(Abraham Heschel)说:祈祷的问题不在于怎样祈祷,祈祷的问题在于怎样看神[7]。这点教导与耶稣在5至8节里教导相似。


耶稣说,被更新的人,他的祷告动机也改变了,与那些戴面具的祷告绝然不同——那些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而耶稣讲,我们是上帝的儿女,祷告的焦点应该在上帝的身上。在祷告中,应该学习如何看神。


祂对祷告另一方面的教导就是:“……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如果假冒为善的人的祷告,是为了讨人的喜悦,那外邦人祷告的重点就是为了自身的满足。


耶稣说,被更新的人,重点转到了神的身上!这其实是神观的改变(对神的看法变了)。神不容许人忽视祂,祂不容许假冒为善的人祷告时,只讨人的喜悦;祂也不容许人错解神,将祂当做是一个功利者,像外邦人一样,用许多重复的话,这种陈腔滥调,表明把神当做是外邦偶像一样的聋子。


那要怎么看神呢?祂是一个慈爱的天父——在我们尚未祈求以先,天父已经知道!祂关心我们的一切!这表明,神的儿女,对神的看法要正确。


我们刚信主的时候,感觉自己做一点错事,神就会在背后盯着我们。因我们受到异教文化信仰的影响,将神当做严苛、不讲理、缺乏同情心的。我们多次从罪恶和失败中,才慢慢才明白,严格的上帝,却不是一位严苛者,祂会指责我们、管教我们、甚至会审判我们,但祂始终是爱我们的父亲。


第二个祷告的操练,专注点与第一个操练一样,是要专注在神的身上,通过祷告使我们更多的认识神,知道神对我们总是善意的,哪怕我们看到许多人不公的遭受苦难,哪怕我们在社会、在教会受了不白之冤,我们总是相信祂的善意。


那么,每次祷告的时候,我们如同迫不及待地见一位挚友或亲人。另外,也因着神是我们导师,如同俗语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每次祷告时,都被祂影响,被祂转化。那我们的祷告就不是像那位外邦人——喋喋不休的求神为我们成就什么,尽管很多时候,祂会就我们所愿,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与祂相交。正如同侯士庭说,祷告不能改变神,但可以改变祷告者。也不像法利赛人一样,是为了在公共面前,显示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特殊。


第三个:禁食(16-18节)


敬虔的犹太人都会定期禁食,用来表达一个更深的意义,一般有几类的禁食:


1、一般禁食:不吃所有的食物,但不禁饮水,目的是为了一些重大的事情作准备。


2、部分禁食:限制部分饮食,而不是完全禁戒食物。但以理在三个星期的悲伤中,不吃肉、不喝酒,也没有用油抹身,采用的可能就是这个方法(但10:3)。有人认为耶稣四十天的禁食,有可能采用的也是这种或第一种。


3、完全禁食: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不吃任何东西,目的是为了辨明神的带领。如约沙法在面临摩押人和亚扪人攻击时,宣告犹大全地禁食(代下20:1-4)。


4、一年一次的全国禁食日(7月25日 ):哀悼所罗门圣殿被毁。还有在赎罪日那天,也是全国禁食日(参利16:29-34;23:26-32)。


耶稣对禁食的教导:“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禁食的时候不要打广告,不需要定睛在人的身上,需要定睛在上帝的身上。不需要让人知道我们做的,让神知道就好了,关注点在于神。


另外,祂将禁食的目的作了延伸,当时流行的做法是:禁食的人,把灰洒在头和脸上,以致悔罪。这里可能是专指全国悔罪日的禁食。耶稣要他们将禁食的目的转变,不需要把自己弄得难看,不需要面带愁容。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耶稣不让人为罪懊悔吗?不是的!


耶稣要他们从为圣殿被毁而懊悔的禁食,转移到祂的身上来。什么意思?还记得耶稣说过的吗?有人问耶稣,为什么施洗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会禁食,而耶稣的门徒却不禁食,耶稣的回答说,新郎在的时候,陪同的人,都不禁食,但新郎离开时候,他们则要禁食(参路5:33-35)。耶稣是说:祂在的时候,门徒们不需要通过禁食来表达懊悔和悲伤——因为他们禁食是为罪而懊悔,或为圣殿被毁表示悲伤。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他们就要表达悲伤。祂把禁食的目的转移了,从全国为罪懊悔,为圣殿被毁的悲哀中,转移到为耶稣的被杀而懊悔。


那么,我们也可以以同样的思维来看马太福音这一段对禁食的教导。祂教导门徒,要将禁食的目的改变。原来是为罪懊悔,为圣殿被毁而悲哀,如今要转移到耶稣身上。历代以色列人期盼通过禁食来表达敬虔,他们披麻蒙灰,以示哀伤,希望神能回到他们当中,如今情形改变了!禁食是要来关注耶稣!关注祂的一切言说行动,更关注祂即将成就的救恩。


对我们今天而言,禁食是以基督为中心的,除了悔罪之外,更多是感恩天父通过基督为我们付上生命,使我们回到天父身边。



回应|专注于上帝的隐秘性操练/学习


我们看到耶稣对犹太人三个敬虔的操练/学习的教导,对我们今天十分有价值。配合预苦期的主题,带着学习的心态,依次作些回应,是十分必要的:


1、在隐秘处施舍


我们在金钱上有着常年习惯性的操练,才能获得主所要我们获得的智慧。下面我们可以就一些问题来作些反省:


1)你坚定地确信神会供应你在金钱和情绪上的需要?你会经常与人分享东西?包括金钱?你有多久没有施舍给别人了?


2)你能说出在你的教会、你的朋友圈、同事当中有需要的人吗?


3)你用钱的方式有哪些特征反映出你自私自利?有哪些特征反映出你的慷慨与恩慈?


4)你通常怎样捐献或施舍?怎样作十分之一?根据什么原则?关于十分之一,你会斤斤计较吗?你是给少许?还是许多?你只是支持一个事工?还是多个事工?


5)你会在金钱上支持你的属灵导师,或相关的机构吗?你会觉得对他们的支持是你的本分,也是敬虔学习的需要吗?


2、在隐秘处祷告


基督徒需要有与神独处的习惯,到底应该怎样才算是隐秘处的祷告呢?没有统一模式,这里的重点是:我们每天需要找一个安静的时间,一个安静的环境,单独地面对神。有人在这个时刻与神谈心,有人在这个时刻写灵修笔记,有人会在这时刻通过特定的模式来祷告。唐慕华说,每天早晨,她会在书房一个角落的凳子上坐着,开始祈祷,她说这张椅子是她每天的生命中心。在这里,她与神相遇。下面的一些问题,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1)你在祈祷的时候,是如何对神说话?从你祈祷的内容里,你能描述出你心目中的神是怎样的?


2)在你的心目中,神是不是离这个世界很远?对世界是不是不关心?你觉得对神的看法,会影响到你的祷告生活吗?


3)你会认为自己是个较为专注的人吗?为什么?


4)请你思考:在过去的一周里,是不是有无数的事情使你分心?使你无法专注于神,甚至在祷告的时候也是如此。例如运动、兴趣、网络、手机、微信、购物、家务、电视剧?如果是这样,你觉得可以怎样调整自己?


3、在隐蔽处禁食


基督徒也需要适当的禁食作为属灵的学习,尤其是在现今贪得无厌的消费文化之下,这类的操练使我们可以经历到神的供应及其它方面的恩典的真实可靠。不过,尽量不要让人知道你在这一方面是多么努力。下面一些问题可以帮我们反省:


1)你有过禁食的操练吗?回想一下,你那时禁食的目的是什么?


2)在未来两周,尝试在24小时内,禁食两个正餐,利用吃饭的时间祷告——将时间献给神,并将这经验中学到的任何东西记录下来。


3)你现在有被什么东西控制吗?比如:某种传媒,尝试禁戒它一周,看看从中学到什么东西?


你觉得假如我们教会每一周的一天(或者是在礼拜天),都有一位肢体禁食(两个正餐)。这样轮流下去,三年后,你觉得教会的灵命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你认同,你愿意加入这种群体性的服侍吗?


[1] 引自滕蔚蓓著,林梓凤译:《拉比耶稣扬起的尘土:学习耶稣的犹太式教导,改变你的生命》(香港:夏达华,2020),页190。

[2] 滕蔚蓓著,林梓凤译:《拉比耶稣扬起的尘土:学习耶稣的犹太式教导,改变你的生命》(香港:夏达华,2020),页101。

[3] 同上,页101。

[4] 同上。

[5] 同上,页102.

[6] 同上,页104。

[7] 同上,页153。



代祷事项:


1.  求主赦免我们在金钱上的贪婪、自私,帮助我们学习依靠主的恩典而活,在十分之一奉献给主之外,操练施舍钱财,周济贫穷,将金钱帮助实际有需要的人。


2.  也为每位肢体每日灵修祷告祈求,使我们真知道祷告除了将我们的需要交托给主,更重要的是转向神,更认识神,明白神的心意,并祈求神赐下力量使我们顺服。


(愿我们虔心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