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17日 | 凶恶的证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五篇 11-18节
11 凶恶的见证人起来,
盘问我所不知道的事。
12 他们向我以恶报善,
使我的灵魂孤苦。
13 至于我,当他们有病的时候,
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
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
14 我这样行,好像他是我的朋友,
我的弟兄。
我屈身悲哀,如同人为母亲哀痛。
15 我在患难中,他们却欢喜,大家聚集。
我所不认识的那些下流人聚集攻击我,
他们不住地把我撕裂。
16 他们如同席上好嬉笑的狂妄人向我咬牙。
17 主啊,你看着不理要到几时呢?
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他们的残害;
救我的生命脱离少壮狮子(“生命”原文作“独一者”)!
18 我在大会中要称谢你,
在众民中要赞美你。
省思:
这位诗人的朋友们生病时,
他同情他们,如同身受。
而今他病了,他们一齐围过来,
七嘴八舌地质问他:
“你究竟做了什么恶事,以致招来此祸?”
祷告:
神啊,
我希望能像祢对待那些可恶可悲的人,
不但不念其恶、怪罪他们,
反而奉伟大医治者耶稣的名,
借机分享祢的怜悯和能力。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箴言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箴言》4章|惜善言
这位智慧的父亲,不遗余力、充满热情、反复敦促他的学子,要百倍珍惜他的教诲,要极力委身于智慧女皇,千万不可背离他的劝导(1-2节);要体会作为父亲就是前人之师,他的人生经历就是智慧的结晶(3-4节)。
他劝导儿子,要领会他的良苦用心(5节),因为追随智慧,关乎生死。所以,作为学子,对待智慧的态度,不但要在思想上追求、在行为上归化,更要在生命里委身,如同夫妻般的契合。假如如此珍惜她,就会得到她的抬举;爱她,就必蒙照看;拥抱她,将被视为生命;也将获得生命之殊荣,可以安享晚年(6-10节)。
不过,在父亲的眼里,学子要对智慧委身是不容易的,因人的天性容易受世间歪门邪道引诱而偏离正路。所以,他会反复劝导,不厌其烦地提醒、甚至警告学子(11-14节),看看那些不行正道的人,其本性的邪恶(16节)、行为的不端(17节),以及结局的悲惨(18-19节)。
也就是说:在父亲看来,学子在世能安身立命,也是教师之责,老师要常年不断教导学子的心灵,使他一生不断地留心分辨恶道,并将他的教导时刻铭记在心。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那些恶人诓骗的话,不要与他们诡辩(24节),因为人的本性好奇,所以要常常收敛自己的心,眼睛也不要东张西望,要专注自己的目标,走自己的道路。这样的人生,肯定顺畅,绝无动摇(25-27节)。
03
今日默想
宋代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家朱子,有个名篇:《朱子治家格言》,被列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典范,其中的一段内容与箴言这一章的内容有不少交集: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我们可以领会到,箴言整本智慧文集,带有古代近东文化的智慧传统,就像带有朱子治家格言的特性一样。也就是说,箴言对智慧的理解不局限在以色列,尤其不限于以色列的圣约传统。正如布鲁格曼所说:“以色列与非敬拜独一真神的邻国一起来思想生命的奥秘,正如生命的奥秘充满日常生活里最具体和世俗的领域”。1
不过,箴言也没有将近东的智慧传统独立化,认为它具有与以色列圣约传统等量齐观的智慧,所以,箴言的智者,会将近东的智慧传统,转化为有以色列一神信仰痕迹的“以色列智慧传统”。
试举出中国古代、或我们日常俚语中,与箴言的智慧相类似的格言或观点,比较其中的相异处。
[1] 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香港:天道,2012),页486。
04
每日加量
加拉太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加拉太书》3章 | 对妥拉新的忠诚!
第三章,保罗说,因着圣灵而得到新生的神的子民,是通过遵从基督,来表达对“妥拉”新的忠诚。
1、加拉太人蒙恩,并不是因着“妥拉”(3:1-6)
这章的开始,保罗对加拉太人发出一连串的责问:他们从来没有在妥拉(和合本翻译为律法,下同)系统下,却因信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得着了圣灵的新生。这经历不是明摆着呢?那他们为何还要受别人的迷惑呢?
2、亚伯拉罕得到义,也不是因着“妥拉”(3:7-9,15-18)
接着,他以亚伯拉罕为例,他可是信仰的鼻祖了。他被称为义,蒙主所喜悦,却是在妥拉以先。那么,在妥拉之后的加拉太人,也可以不用行妥拉而得到圣灵,如同亚伯拉罕不用妥拉而得到义一样。
3、以色列人,没有因妥拉而脱离咒诅(3:10-14)
自摩西以来,他们活出神百姓样式的时候不多。因着背约,自主前587年之后,一直就在被掳的咒诅下(咒诅的原意昨天简略讲解了),这就是为什么基督要在木头上,成为被咒诅的对象,祂为要救以色列因背约而遭受的妥拉的咒诅。这样,外邦人不需要活在妥拉之下,只需要信耶稣,那亚伯拉罕的福分,和圣灵的新生(新造世界和赋予的新生命),也就临到了他。
4、律法如暂时的启蒙师傅,预备人接受救恩(3:19-25)
不过,保罗并没有说,律法的作用是负面的,他说,律法是为过犯添的,意思是让人晓得什么是罪,它起到了如同桥梁的嫁接作用,人可以靠着它到达对岸;它是启蒙老师,把人培养后,送往更高的学府。律法也像这些,把人带到基督的救恩之下。所以,加拉太人不需要把律法的枷锁,放在自己身上,他们为什么还会渴望回到从前拘禁他们的“世俗小学”的老路上呢?假如这样,保罗及他们自己,便是前功尽弃了!
5、基督正是妥拉的终点(3:26-29)
当妥拉把人送到基督那里时,它就完成了使命。而基督,则完成了亚伯拉罕让万国蒙福的应许。如今,无论为奴、为主,犹太人、希腊人,男、女,与亚伯拉罕一样,一同成为了“义”,就是得到了圣灵全新的创造(如同创世记第一章亚当的受造)。
思考问题
保罗对无知的加拉太人所说的,对妥拉的讲解,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呢?“因着基督的救恩,得到圣灵的应许”,你又会怎样去理解这句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