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24日 | 地就摇撼战抖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八篇7-15节
7 那时,因他发怒,地就摇撼战抖;
山的根基也震动摇撼。
8 从他鼻孔冒烟上腾,
从他口中发火焚烧,连炭也着了。
9 他又使天下垂,亲自降临,
有黑云在他脚下。
10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
他藉着风的翅膀快飞。
11 他以黑暗为藏身之处,
以水的黑暗、天空的厚云为他四围的行宫。
12 因他面前的光辉,
他的厚云行过,便有冰雹火炭。
13 耶和华也在天上打雷,
至高者发出声音,便有冰雹火炭。
14 他射出箭来,使仇敌四散;
多多发出闪电,使他们扰乱。
15 耶和华啊,你的斥责一发,
你鼻孔的气一出,
海底就出现,
大地的根基也显露。
省思:
地震、雷鸣、闪电、火山爆发,
乃自然界突发性的大变动,
我们的神
在人类未经用心观察的生活表层下,
也是如此异常活跃。
祷告:
主,我在自己的小信中,
竟按自己的方便将祢随意缩小,
按自己的需求去拿捏祢的属性。
愿祢雷鸣般的话语揭示我所在世界的根基,
让我清楚看见——
祢并非一件方便可用之物,
而是我立足的磐石。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斯帖记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斯帖记》第1章|故事的起头
以斯帖记记载了一群在波斯帝国受到生存威胁的犹太人,如何在危险的境地活出勇气的故事[1],表达了一个具有独特性的宗教群体,如何在不牺牲其独特性的情况下,表达了他们的信仰。明显有着“波斯权力”与“犹太身份”之间的冲突:整体而言,通过选美荣登皇后的以斯帖,在帝国运用妙计拯救了差点遭帝国权势灭族的犹太人,她以破釜沉舟的方式,将犹太人末底改的政治敌人击败、致死,使末底改得到荣升。
九章30至32节是了解本卷书的关键,为以色列的传统节期普珥节,提供根源性的理由,这个节日是以色列获得生命及欢庆的日子。其言外之意显然是:“在被掳之地的任何一位犹太成员,都有可能为自己的民族作出贡献”[2]。这样就与以斯拉和尼希米记形成对比的立场——不是归回犹大地的以色列人,才能表达属雅威的子民的特征,在异教的首都,也一样可以见证属神子民的身份,像是约瑟和但以理,他们散居在异邦世界里,他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成为了成功的典范,可以作为在不被接纳、敌对的文化下如何生活的“样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斯帖记的人物不是中立的,过度美化末底改和以斯帖,都是不妥当的。在生死危机及利益诱导面前,要来界定是非善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另外,在以斯帖记里,上主不在场,比如末底改和犹太人在生命危机的时候,都没有呼吁雅威。这不禁让我们警惕,这可不是小事,他们是在灭族的谕旨之下(3:12-14),这谕旨与埃及法老所下的一样(出1:22)。我们更不能将他们当做是雅威的化身,将他们为以色列所作的,等同于摩西为以色列所作的,而理想化他们。
下面以以斯帖的五个故事来阅读,探讨叙事人笔下的人物形象,以及有可能延伸出来的“言外之意”。
第一章,波斯帝王亚哈随鲁举国同庆,炫耀他统治的幅员辽阔,庆贺帝国的无比荣华,大摆筵席;为了显示出他的英明与威荣,将一切美好之物,都展示给一切首领、以及波斯和玛代的权贵看,并以美好之物来款待通国上下,甚至赐下美酒,各随己意享用,不勉强他人。
乐极生悲!追求完美的亚哈随鲁王,却遇到一件美中不足的事,皇后瓦实提,竟不买他的帐[3],她不愿将倾国容颜在众人面前展露。
被皇后挑战的国王,采纳谋士米母干的建议:皇后这种刚烈行为,将成为各省臣民的害处,帝国的众夫人也将东施效颦,藐视自己的丈夫,所有作丈夫的权柄,都将受到威胁,管不住自己的老婆[4],朝纲尽乱!
这样,皇后因美惹祸,被贬冷宫!自恃贤明的君主,下达公文,为了“无论丈夫贵贱,所有的妇人都要尊重他(丈夫)”。众首领或因害怕万一皇帝更改御令,皇后将有可能会报复[5],随声应和,支持皇上的决策。
03
今日默想
试谈谈你过往对以斯帖的印象。
[1]参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香港:天道,2012),页546。
[2]同上,页548。
[3]关于皇后瓦实提其人以及她的结局如何,可参考侯活华(Dr. Howard F. Vos)著:《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香港:天道,2007),页139。
[4]参包德雯(Joyce G. Baldwin)著,蒋黄心湄著:《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以斯帖记》(台湾:校园,1999),页24 。
[5]侯活华也有类似的观点,参侯氏著:《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页138。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二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24章 | 充满辩护能力的囚徒
前两章看到,保罗在犹太和罗马议会前,三番四次为其自身和他所传的信息与行动辩护!目的很清晰:他仍然忠于犹太一神信仰,并且说犹太信仰中最伟大的叙事已得到落实,其核心就是耶稣的死里复活(参22:6-21节;23:1-11;24:10-21;26:1-30)。这一章,我们来看他与大祭司所委托的律师帖土罗,在罗马总督腓力斯面前为自己所作的辩护。
帖土罗
在凯撒利亚,保罗与大祭司所委托的律师帖土罗展开了公开、正式的辩论。千夫长革老丢•吕西亚认为:保罗是无辜的,不是麻烦者(23:27节),而帖土罗则认为:他污染了圣殿,引起了犹太人暴乱,这罪不小。他重点诉求于罗马的和平理念,玩弄文字游戏——因为罗马人只要和平,不要麻烦,而保罗引起了骚乱,不管为何而骚乱,是谁的错而引起的骚乱,只要是骚乱,就是错的(1-9)!
保罗
他逐条反驳了他们的控告:他只留在耶路撒冷十二天,包括他从耶路撒冷来凯撒利亚的5天,与雅各相见的7天;圣殿有他何时抵达的详细记录(10-13节)。这些反驳暗示控告者已经涉嫌毁谤;接着,他就对他们控告他(关于违背祖宗的上主和复活)的事做出反驳,这些对罗马人来讲毫无概念(14-22节),保罗的理据表明,他并未背叛在罗马法律中被视为正式的“犹太人宗教”!甚至,他还带了钱粮支持耶路撒冷,不是叛变者,而是施惠者。这在恩助文化普遍的罗马,完全被称为善举,这做法甚至减少了罗马人的行政压力。
腓力斯
巡抚腓力斯从希律安提帕最小的女儿土西拉那里,得知保罗所传的道,就他而言,应该可以马上做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但当保罗与他讲“公义、节制”之时,他害怕了!因为美貌的土西拉,就是从另外一个男人手里夺过来的,加上他贪财和为了继续保持和平统治,讨好犹太人,免得被革职,他将保罗继续留在监狱。
思考问题
我们在本章看到:保罗是一个非常有能力为自己辩护的人,但他依然成为最公义法庭的受害者(至今,罗马人的法律依然是世界法律体系的贡献者)。并且,权力、性爱与金钱往往阻碍人接近真理,哪怕当事人熟识“此道”,这些魔力终将成为罪恶!或许,我们的信仰所面对的,就是这些势力!你能体会到吗?在你的生活场景中,有遭遇过类如保罗一样的不公平的待遇吗?
▓ 本文插图选自法国画家 巴尔蒂斯【Balthus 1908-2001】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