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1月25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190天前 | 24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从大水中拉上来
2. 每日经文 | 受宠甚于众女
3. 今日默想 | 多角度的阅读方法
4. 每日加量 | 复活的申诉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25日 从大水中拉上来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八篇16-24节


16 他从高天伸手抓住我,

   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

17 他救我脱离我的劲敌和那些恨我的人,

   因为他们比我强盛。

18 我遭遇灾难的日子,他们来攻击我,

   但耶和华是我的倚靠。

19 他又领我到宽阔之处,

   他救拔我,因他喜悦我。


20 耶和华按着我的公义报答我,

   按着我手中的清洁赏赐我。

21 因为我遵守了耶和华的道,

   未曾作恶离开我的 神。

22 他的一切典章常在我面前,

   他的律例我也未曾丢弃。

23 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

   我也保守自己远离我的罪孽。

24 所以耶和华按我的公义,

   按我在他眼前手中的清洁偿还我。


省思:

我们不可能靠自己的努力自救,

哪怕我们攀爬的绳索

是用最上等的宗教皮革所制。

我们虽无法攀升到神那里,

祂却可以、也确实从高天伸下手来,

把我们提上去。


祷告:

神啊,因着祢的恩典,

我只管在祢的救恩中安然自在,

任祢炼净我,吸引我归向祢。

救赎是祢的作为,

不是我的努力。

谢谢祢,奉耶稣的名。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斯帖记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以色列的番石榴花,就像一颗星星。波斯名「以斯帖」的意思是星星,希伯来名「哈大沙」的意思是番石榴。)


 《以斯帖记》第2章受宠甚于众女


皇后瓦实提被打进冷宫,亚哈随鲁王心灵感到空虚。众大臣也就投其所好,寻找另一个“美女”,来填补瓦实提的空缺!


主角以斯帖登场了!


毫无疑问,以斯帖的美貌艳压群芳,使总管希该喜悦,将她召入宫,受宠于龙颜。不过,叙事人像前面一样,安设一些伏线,让人警惕,以斯帖是容貌俊美的女子,但她的身份像个谜团:当介绍她出场时,把她放在一个男人之下,这男人是犹大人,和她一样具有波斯名字,是便雅悯人基士的曾孙,示每的孙子,睚珥的儿子,随着耶哥尼雅(约雅斤)而被掳到波斯。这男人是她伯伯的儿子,她的堂兄,却作了她的养父,这关系相当离奇。


叙事人为以斯帖的出场,整整铺陈了一大段的经文(12-15节)。这些准备工作让人看到“古代近东宫廷的奢华[]” 。美女们与王共度一宿,竟要经过十二个月的洁净,并且所用去的没药油、香料和其他洁净物,数量甚大,都是为了那爱美近乎癫狂的亚哈随鲁王。


在二章10至11节,就是选美大赛的中间部分,又有一段看起来相当离奇的介绍,像19至20节一样,就是每次介绍以斯帖的时候,末底改都要出现,这种交替出现,意图何在?


寻求美女的亚哈随鲁王,遇见另外一个男人,也即是他的岳父,会是福还是祸呢?5至7节这段经文,我们看到“以斯帖”和“末底改”交替出现。


5-7节,介绍以斯帖的身世,是末底改的干女儿,

8-9节,(以斯帖)遇希该喜悦,别人不知她的身份;

10-11节,介绍以斯帖的身份,按着末底改的意思,隐藏了身世;

12-14节,(以斯帖)被王召见之前的准备,别人不知她的身份[2];

15-18节,以斯帖被召见,遇王喜悦,被立为皇后,代替瓦实提。王不知她为犹大人的身份;

19-20节,(以斯帖)按末底改的吩咐,在众人前隐藏了身世 ;

21-23节,以斯帖的父亲(末底改),在朝门行走,拯救了王。


这一段落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以斯帖和末底改控制着故事的发展。




03

今日默想


过往对以斯帖和末底改的解释,较多的是从道德主义的角度出发。这种黑白分明、较为平面的角色形象,忽略了在错综复杂的宫廷环境中,人物多样性的可能。


而多重阅读,形成解释循环,或许是近几十年解释圣经的趋势,这种多角度的阅读方法,产生了对圣经人物较为丰富的解释。


试描述一下,假如你是一个犹太人,又是以斯帖的亲戚(或熟悉的朋友),当你看到以斯帖被召进波斯的王宫(要记得,这是完全异教化的世界),你会怎样理解以斯帖呢?



[1] 参包德雯:《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以斯帖记》,页55。

[2] 关于以斯帖掩藏自身作为犹太人身份的更好的解释,可参考包德雯的观点,同上,页73。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二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25章 复活的申诉


因着非斯都讨好“犹太人”的和平政策,那些不满保罗的祭司长和犹太首领,恳请非斯都把保罗带到耶路撒冷,其实,他们想在路上暗杀他!不过,非斯都凭着他老练的政治智慧,还是让他们来到凯撒利亚(较为安全)。


耶路撒冷的领袖,继续状告保罗许多严重的罪,不过,都是不能证实的(7节)。保罗简略的回应“对于妥拉、圣殿与皇帝”,他都是无罪的!


非斯都明知故问:要不要再次上耶路撒冷去辩论?保罗认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要上诉就到凯撒那里——因这是帝国公民遭到不合法待遇的案件。


这种无罪的案件,应该很快就解决了,而这位腓力斯的继任者非斯都,一样的贪财、好色与腐败,为了给犹太人一些不正当的好处,完全无视帝国法律的公义,将保罗留在监中实在太长时间了。


在这里的亚基帕二世,是使徒行传12章亚基帕一世的儿子,大希律的曾孙。他有着一半的犹太血统,皇帝革老丢赞助他在罗马长大,他管辖巴勒斯坦北部,除犹太、撒玛利亚和部分的加利利地区,他将凯撒利亚这个地方献给了尼禄(名字以凯撒打头)。


亚基帕二世与他的妹妹来访问非斯都(传说他与他妹妹乱伦),非斯都想请教他,因为他无论怎么审查,都发现保罗无罪,但他不敢释放保罗——怕引起犹太人骚乱,而他又不敢说保罗有罪!因为从罗马公民的身份而言——保罗无罪,如果,将他定罪,不合罗马法律。他已经意识到——犹太人可能会直接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所以,他“请教”亚基帕二世。


从保罗被控告的故事,我们看到罗马人,对待囚犯的制度并不完善,罗马官员仍致力于讨好犹太会众,借此来赢取在他们中间的影响力。非斯都不可思议地致力于要将保罗的问讯,从凯撒利亚的省总部,转移到反对保罗非常激烈的耶路撒冷(24:27,25:9)。罗马官员再三强调保罗的清白,却一直将他扣押,为了要将他送往罗马去(23:29-30;24:22-23;25:5,12,25;26:30)。人间帝国的不可靠,暴露无遗。



(上图:大希律建造的凯撒利亚引水渠,位于凯撒利亚遗址,现在是以色列的凯撒利亚国家公园(Caesarea National Park)。保罗在这里被囚禁了两年。)


思考问题


保罗在罗马法庭上被审问,却显出无罪。但他又不能被释放,这显出罗马法庭和官员的懦弱与无能。这里的叙事重点是——保罗与耶稣一样,在人间最公正的法庭上,无辜受审。你如何理解现今那些与公义相关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