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23日|主是我的磐石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八篇1-6节
1 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
2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
我的救主,我的 神,
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
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
是我的高台。
3 我要求告当赞美的耶和华,
这样我必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
4 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
匪类的急流使我惊惧;
5 阴间的绳索缠绕我,
死亡的网罗临到我。
6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
向我的 神呼求。
他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
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省思:
说来奇怪,从未有人见过神,
更别说触摸过祂;然而,
我们最“坚实”的经历却来自祂。
这首诗篇以一连串惊人的意象和确认,
道出这方面的经历。
祷告:
“当我今生年日逝,到临终双目垂闭,
当飞上华美天堂,觐见主在宝座上,
万古磐石为我开,容我藏身在主怀。”
(Augustus M . Toplady, “ Rock of Ages”)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尼希米记 第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尼希米记》第13章|再次改革
十三章4至31节,是一段补续的内容,记述了尼希米最后的改革。
当尼希米回到京城述职[24](6节),不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耶路撒冷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当他从波斯第二次来到耶路撒冷之后,发现原来与他紧密合作的大祭司以利亚实,竟然将圣殿里储存奉献礼物的地方,给了他早年的死对头多比雅,这个亚扪[25]人反对重建城墙(4-5、8节)。再就是,百姓根本没有预备祭物,导致利未人没有了供应,只得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重操旧业(10-11节);在安息日里,不少人也作买卖(15-22节)。更令他痛心的是:再一次发现与异族人通婚的事情,甚至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孙子也在此列(23-24,28节)。看来,他前面所有的改革措施,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尼希米看到一切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就大大发怒,他再次使用他的官威,迅速行动,一件一件地处理,而且,每处理完一项,就求神记念他所作的。
他将多比雅的家具,从圣殿里扔出去,并下令洁净那间屋子,重新把圣殿的那些器皿和物品搬了进去(9节)。
他斥责官长忽视利未人的需要,这也就促使犹太人恢复了奉献(12-13节)。
他警戒在安息日做买卖的犹太人,责骂那些容让推罗人上耶路撒冷的官长和富人(15-18节),并采取行动,在安息日前一日的日落之后,将城门关闭,这样安息日就不再有交易的人了。他也吩咐利未人自洁,来守城门(19-22节上)。
他做得更为彻底的是,当他看到犹太男人娶了亚实突、亚扪、摩押的女子,所生的孩子不会说犹太语(23-24节),他就咒诅他们,把他们几个人打了,还将他们的胡须拔了,叫他们立毒誓,不再将自己的儿女与外族人通婚(24-25节)。
甚至,他不顾与原先好友以利亚实的情面,将以利亚实的孙子赶出去,不容许他任祭司之职。由于以利亚实的孙子,娶了尼希米的死对头参巴拉的女儿,尼希米认为这违背了祭司和利未人的约,沾染了不洁(28-29节)。
全书最后,以尼希米:“我的神啊,求你记念我”作结!使人看到挣扎和盼望交融着……
03
今日默想
1945年,联合国通过了容许全球的以色列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并要求他们建立一个无民族的国家,意思是说,这个新建的国家不以民族来定义,需要成为一个各个民族能够共荣共处的国家。没想到,1948年以色列复国后,他们施行种族排他主义。那些基督徒、穆斯林原住民遭到排挤,甚至有些属于他们的村庄遭到了以色列的屠杀。这些归回的以色列人这么做的理由是:这块土地原来就是神赐给他们的。他们为了保持“洁净的群体”,所以才采取极端的做法。
你觉得尼希米这种为了保证“洁净的群体”的种种措施,是否支持犹太人在1948年复国后的排他主义的做法?为什么?
[24]尼希米在犹大作省长的第一个任期是从亚达薛西王22年至32年(主前445-433,参5:14)。
[25]不是指在血缘上或原籍的亚扪人,而是说他选择移居那地,且在那里成为高官。参2章10节引注部分。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二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23章 |崇高的囚徒
从二十二章27节看到,保罗完全没必要遭受人生如此厄运,他生来就是罗马人,使千夫长羡慕不已!他如此效法耶稣的“以至高降为卑微”,其目的实在是为了他那些悖逆的同胞,能认识到被他们拒绝的耶稣就是救主。
这一章开头,保罗再次站在以大祭司为首的“审判群众”面前,他刚说话,就被大祭司所吩咐的人侮辱性地抽打。保罗责骂那个指示打他的人(大祭司亚拿尼亚)为伪君子,将遭到神的审判,因为他的这种行为违背了犹太律法,在他们尚未证实保罗有任何触犯律法的罪之时,就指示人去打所谓的犯人。但当别人告诉他,指示打他的人是大祭司时,他以半讽刺的口吻回应,说他尚未知道这人就是大祭司——看来他有辱没尊长之罪了。保罗会责骂大祭司是因他的视力很差,看不清左右是哪些人,又因这个审问的会议是千夫长主持的,大祭司一般不会在较中央的位置。
接着,他以复活的主题,引起了撒都该人(祭司的党系)和法利赛人的争论。最后,法利赛人也看不出保罗有什么罪!而那些犹太人不甘罢休,决定将保罗暗杀(12-15节)。当千夫长从保罗的外甥口中得知这些消息,派出重兵470人,护送保罗连夜离开耶路撒冷,前往凯撒利亚。他这个做法主要考量的是:保罗的身份是罗马人,他担心假如保罗有什么闪失的话,他被问责。
这一章我们看到,保罗的遭遇与耶稣被抓时的场景相似:犹太祭司也是在密谋的情形下抓了耶稣,由耶稣身边的弟子犹大领路;保罗的亲人也通风报信,只是与犹大的角色相反。千夫长也与彼拉多相似:他们都知道在手下的囚犯是完全无罪的,千夫长设法营救保罗,而彼拉多却仍然让耶稣无辜的死掉,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个人的民族身份不同!
看来,这个优秀的帝国,生与死的界线完全与良善或邪恶关系不大,乃在于是否属于优等民族中的一分子。这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典型的优胜劣汰呢?另外,犹太人的法庭是邪恶的,他们对待自己人用的竟然是暗杀,离神实在太远了——因凡奉神的名所发动的杀戮,都是邪恶的!
思考问题
保罗在犹太会议中被审问,结果是无罪告终,你如何去体验他效法耶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