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1月6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209天前 | 4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诗情祷语|大大的惊惶
二、每日经文|大利乌降旨
三、今日默想|重建圣殿的思考
四、每日加量|使徒行传6章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6日 | 大大的惊惶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篇


6:1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

      也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6:2 耶和华啊,求你可怜我,因为我软弱;

      耶和华啊,求你医治我,因为我的骨头发战。

6:3 我心也大大地惊惶。

      耶和华啊,你要到几时才救我呢?


6:4 耶和华啊,求你转回搭救我,

      因你的慈爱拯救我。

6:5 因为在死地无人记念你,

      在阴间有谁称谢你?


6:6 我因唉哼而困乏,

      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

      把褥子湿透。

6:7 我因忧愁眼睛干瘪,

      又因我一切的敌人眼睛昏花。


6:8 你们一切作孽的人,离开我吧!

      因为耶和华听了我哀哭的声音。

6:9 耶和华听了我的恳求,

      耶和华必收纳我的祷告。

6:10 我的一切仇敌都必羞愧,大大惊惶;

        他们必要退后,忽然羞愧。


省思:

难道还有比这更剧烈的痛苦……

是什么引起的?――并没有说。

若追根究底,恐怕反而无谓琐碎。

这里所关注的是――

人在祷告中,

从绝望的低谷,

转为被神接纳的经历。


祷告:

主耶稣啊,祢曾被人蔑视、唾弃,

祢了解我的感受――因失误或失败,

我被抛进孤苦的深渊。

请藉祷告这纤细却如钢缆般坚韧的绳索,

拉我脱离这无望的光景,

我便可站在这“走马灯似的世上”赞美祢

(William Cowper,“The Jackdaw”)。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斯拉记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斯拉记》第6章大利乌降旨


第六章,大利乌王因收到了河西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的信,他也听了他们的建议(5:17),吩咐手下寻索塞鲁士王当年给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的圣旨(1-2节)。果然,他们就在巴比伦藏宝物之处,在玛代省亚马他城的宫里,找到了塞鲁士王所颁布的圣旨的副本(3-5节)。


于是,大利乌降下旨意,吩咐达乃和示他波斯乃,不可拦阻犹太人,要让他们继续进行圣殿重建工程(6-7节);并拨下贡银给犹太人,作建殿的经费(8节);还有那些犹太人每天献祭所需要的牛羊、麦子、盐和酒,都要一一赐给他们,不得有误(9节)。为了说明赐下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大利乌将犹太人的圣殿与大利乌的王室兴衰关联起来,说当犹太人有了圣殿,可以向雅威神祈祷,为大利乌王室的好处代求(10节)。


大利乌王又命令,任何人不得更改他的命令,违者必被处死;他更是命令达乃和示他波斯乃,速速行动(11-12节)。


如今,对归回的犹太人来讲,已经尘埃落定,有了钦差大臣作督工,又加上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鼓励,不再有任何顾虑了,他们放胆行动。自归回到如今,时间长达20年,如今终于建成了。在塞鲁士之时拉开了序幕(1:1),中间搁置了十几年,在大利乌王第二年重建,经过6年的时间,圆满成就了。


之后,归回的犹太人举行庆典仪式,并照着摩西的法规,正式按立祭司和利未人,奉献祭祀。在19至20节让我们看到,圣殿的宗教活动,已经恢复正常了,逾越节及除酵节,也按照礼仪历法,正式举行了。参加者包括祭司、利未人和平民,还有所有脱离了当地民族的污秽的人(21节)。这一切行为,象征着他们从异邦逃离,回到故土,免受欺压,得到洁净,过上了蒙雅威祝福、安居乐业的生活(22节)。




03

今日默想


这一章使我们产生两方面的思考:


1、归回的犹太人重建圣殿之事受到了当地人的阻挠,阻扰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和身份竞争方面的。也就是说,假如我们要较为客观地评价双方的冲突,就必须看到双方都有合理的诉求。那么,所罗巴伯等人,他们所采取的策略,是带着主观因素的,而不是中立的态度。


2、圣殿的重建被搁置了16年之久,因中途停止了。在大利乌王第二年,因着哈该和撒迦利亚的讲论,他们开始恢复了建造(2节)。在接下去的叙事中,让我们看到,他们能够成功,完全取决于大利乌王的圣旨。也就是说,圣殿工程不纯粹是犹太人的工作,是由所罗巴伯的同僚,达乃的同僚,和大利乌王等不同人群合作所成全的。


你觉得这两方面除了使你不会美化他们重建圣殿的事之外,对你理解神的旨意有无帮助?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6章 | 新群体的危机(二)


6章1至7节,记载了教会内部发生的另外一个问题——有好些说希腊话的寡妇遭到了忽略,她们在饭食上有缺欠。后来,教会领袖让希腊化的“外来人士”,处理这问题。这所涉及的不只是“处理饭食”,乃是具有领导意味的事奉,意味着耶稣的新群体,由“犹太特性”向“希腊化”宣教的图画,越来越清晰了!犹太人与希利尼人一同成为神的儿女这一实际,也越来越明确了!


在一章8节,耶稣指令祂的跟随者要在耶京、犹大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开展神的国度。如今,他们尚未到耶京的四周,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祂的跟随者,尚未被这种神圣的普世意义所打动。


具有希腊特色的司提反,他在公共场合所作的见证,有较长的记载(6:8-8:3),也十分重要,因这为教会迫切开展从耶京出发的宣教,提供了种子及因果上的基础。司提反具有教会领袖的特质,说话有圣灵的能力;他解释以色列的圣经,具有过人的天分,他如天使般的面貌,像使徒一样,“展现了耶稣的形象”。


不过,从耶路撒冷的主流人士来看,他的见证,仍是具有争议性的——他最后被冠以亵渎上主的罪名,被处死了,这点也像耶稣的“再版”。


司提反的宣讲,首先重构了以色列历史的模式,显示了以色列这个民族,怎样拒绝上主——从约瑟、摩西,从先知到耶稣,及司提反本人都是如此。他指控以色列人不明白上主的目的,那些耶路撒冷的领袖误解圣经,将圣殿变作偶像崇拜的地方;他用以西结书20章的内容,来批评他们的叛逆,而这种叛逆的后果,必遭上主审判,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引以为荣,并当作是权力中心的圣殿,要被摧毁,上主不再把它作为祂临在的中心。


或许,司提反没有讲完,就被打死了,死时的形象像耶稣,更看出早期教会的实践,而耶城的领袖,则拒绝福音,正好印证他们被弃了!




思考问题:


我们从1章1节至6章7节,所看到的早期教会面临了三个挑战:

第一、教会中有些人被忽略(食物上);

第二、教会遭受地方政府逼迫;

第三、多样化的教会意味着需要多样化的管理!


这些问题,或许在今天的教会生活中会重演,你从第一世纪的领袖处理这些危机的方法上,可以吸收到哪些精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