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1年12月2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244天前 | 32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诗情祷语|被连接塑造
二、代下1章|所罗门之治
三、每日默想|不同的记载
四、每日加量|约翰壹书1章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2日|被连接塑造

朗读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诗篇》一百三十九篇13-18节


13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14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15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

  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

16 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

  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或作“我被造的肢体尚未有其一”),

  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

17 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

  其数何等众多!

18 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

  我睡醒的时候,仍和你同在。


省思:

受孕怀胎的奥秘、骨肉连结的奇妙,

都令人惊叹不已:是神的创造!

我就是神巧妙造化的明证!

“每一个人仅就自己身体的构造,

也该肃然起敬地感恩。”

(Alexander Maclaren, The Psalms,2:388)

 

祷告:

天父,

我本该为自己的身体向祢感恩,

却发怨言,埋怨它会疼痛,

不满意其形状。

请引导我看见其内精妙的连结而惊然叹服。

神啊,祢为了拯救我,

曾进入一个与此类似、有血有肉的身体。

因着耶稣基督,也藉着祂,

我为此感谢赞美祢。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历代志下第1章


代下一章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代下一章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历代志下第1章释经|所罗门之治


历代志下一至九章,开始了历代志第三部分的叙事,集中记载了所罗门建殿,满足了雅威给大卫的应许中的角色(代上17,22,28章)。


这里的记载方法与列王纪不同,没有提及所罗门镇压异己份子(参王上2章),也没有在列王纪里让人沮丧的,与众多外邦女子联姻的事,更没有记载他在晚年因犯了拜偶像,导致王国分裂这致命的罪(王上11章);也略去所罗门为建自己的王宫和那些嫔妃的行宫所花费时间和人力的记载(王上7:1)。


更多的是记载他有大财富和智慧(代下1章),以这两方面开始,也以这两方面结束,加上对示巴女王的记载(9章),中间部分(2-8章)则大篇幅的记载他建造了圣殿。


在一章3节,描述所罗门往基遍“高地”去,没有暗示那个是不合法的敬拜中心(对比王上3:2-3),反而说会幕在那地,而且雅威在这里向他显现。这样,就将基遍的异象与兴建圣殿的工程联系起来(1:5-7),异象的主要内容包含他祈求智慧,以及他所拥有的财富,并且说所罗门所具有的智慧是为了建圣殿(1:14-17),这点与列王纪的观点不同。


这样看来,对所罗门的描述,十分正面,他是按雅威的应许,满足了建立王朝的条件(代上17章)。在历代志作者的眼中,雅威回应了所罗门献殿祷文的一部分,衪应许所罗门,衪会在惩罚以色列犯罪之后回心转意(代下7:14)。这也是诠释所罗门之后诸王历史的一把钥匙。


所罗门被描述成为一个一统天下、治国有方、灵性不错,也带给以色列和平的君王,他按照父王大卫的吩咐,设立敬拜(在关系上有点像康熙与乾隆),这是历代志作者刻意的描绘。相对于扫罗是背道的典型,大卫作为战争的君王,所罗门则是和平的典范!其后的王都是按他们跟随了这三个中的哪个原型,来给他们作评价。



03

每日默想


对比列王纪上一至二章,和历代志上二十八至二十九章,对所罗门继位的不同记载,在列王纪上的记载里,年老的大卫被描述成不决断,与外界脱节和记仇的老人,他要所罗门去除掉潜在的敌人。而且,所罗门继位的过程,十分混乱,有很多不可挽回的罪恶事情。而在历代志上二十八至二十九章的经文里,大卫完全控制局面,并且是敬虔的榜样,他鼓励所罗门建圣殿,并要忠心地跟随雅威,没有丝毫显示有人阻挡所罗门继位。一句话,父子继位过程完全是理想的模式。


你会怎样调和这两个矛盾的记载?又或许你认为两者无法调和?假如你认为彼此是调和的,你的理由是什么?有哪些经文可以支持这种看法?你如果认为不能调和,理由又有什么?又有哪些支持呢?




04

每日加量

约翰壹书第一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约翰壹书第一章释经 | 两个见证


刚刚冒起的教会,要在充满冲突、敌对的第一世纪社会生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约翰的书信,正是为了这种的境况,而写成的见证,为一个“不和”的世界而写。


事实上,对于四分五裂的第一世纪,甚至每一个时代,基督信仰的核心:耶稣的弥赛亚身份,祂受死的意义和救赎的本质,及门徒操守所具有的“另类”性。假如要持守这些,又要与世界“和平”共处,既不容易,也不切实际。


约翰这位长老,为冲突的现实,对他那时候的教会,提出实际“忠诚于主的神学和牧养关怀”。


他以两个经验性的见证,来阐述基督徒的生命:


1、见证耶稣生平事件的真实性!这位长老见证耶稣历史的真实性,他开篇就说,教会所领受的,“就是我们所听见,亲眼所看见,仔细观察过、亲手摸过的”,“这是我们见过的,并且现在作见证”(比较4:14)。那么,长老及其群体所担任的,就是见证人的角色,就必须用“凡是承认基督是成了肉身的人”这一现实(4:2),来试验那些灵(或者理解为那些道理)。宣称祂(耶稣)与圣灵和上帝(5:7-12)同在,并肯定耶稣生存与死亡的历史事实,这些是对见证人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2、见证与耶稣相交的可靠性!“曾经听说、曾经看见、见证、宣告”,这些均是传统的法庭中见证人的角色。长老以这种法庭式的见证人身份,提供一种对真实性的解释,并坚称他所解释的,是“太初就已经存在”的上帝之本体。这本体就是基督,祂透过死里复活的真实性,也使人可以触及这一本体。


而且,祂给这个世界所带来的果效,如同光之本体进入黑暗,将黑暗驱逐。这些事实从一个凡认识祂的人的身上,得以体现(见证出来);这本体的光,使人的生命里头的污秽,被洁净,罪恶也因之完全被赦免。反过来,如果有人说,他未曾犯罪,表明他尚未认识神,道没有进入他的心里。自然,这人未属主!

 

思考问题


弟兄姐妹,你觉得长老说的两个见证,都在你身上得到了体现吗?如果是,我要恭喜你!你已经得到了从基督而来的出死入生的全新的生命,而且这生命是可触及、可摸的。你会因此感到我们的信仰何等宝贵、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