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12日 | 祂是永远当赞美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一篇 1~10节
1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我要在正直人的大会中,
并公会中,一心称谢耶和华。
2 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
凡喜爱的都必考察。
3 他所行的是尊荣和威严,
他的公义存到永远。
4 他行了奇事,使人记念。
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
5 他赐粮食给敬畏他的人,
他必永远记念他的约。
6 他向百姓显出大能的作为,
把外邦的地赐给他们为业。
7 他手所行的是诚实公平,
他的训词都是确实的,
8 是永永远远坚定的,
是按诚实正直设立的。
9 他向百姓施行救赎,
命定他的约,直到永远。
他的名圣而可畏。
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
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
省思:
“赞美”是人心满意足之后的自然流露?
非也——乃是被救赎者经过深思的回应。
赞美并非涌自我们良好的感觉,
而源自神美善的作为。
我们不是在自己愉快时,
乃是在明白神的美善时,
向神发出赞美。
祷告:
神啊,
今天我将随时追忆,
观察祢的美善,
回顾祢历世历代
施行救赎的信实作为,
注意祢如今在弟兄姊妹生命中的作为。
我将以自己所回忆、观察的一切,
向祢献上赞美。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下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下》第7章|大卫蒙神祝福
七至八章,描述了大卫在神面前所获得的成功,和在敌人面前如何蒙神的祝福,大大得胜的记录。
在第五章的11节,推罗王与大卫结盟,帮助大卫建王宫。如今,大费周折之后,神的约柜迎进了大卫城,放在帐幕里,大卫对他的顾问拿单说,他为此深感不安(1-2节)。先知拿单对他说:你可以照自己心意而行(3节),意思是:你可以为雅威神建造宫殿(参5节)。
然而,雅威却不认同拿单的主张,祂的理由是:祂不像人间君王,喜欢住在一个宫殿里(5节),因他一向就住在百姓为他设立的帐幕和会幕里,祂喜欢自由地行走在百姓中间。自从与百姓同在以来,从未要求哪个支派的士师为祂建造香柏木的王宫(6-7节)。
这是不是对大卫间接的责备呢?连雅威都不打算住在殿宇里,而他则住在推罗为他兴建的王宫里。这反过来也是对大卫内疚的认同(参1-2节)。
雅威也因此再次提醒大卫,祂立他作王的根本目的——不是要给祂建殿宇,而是要来治理、照顾以色列的百姓,好使他们可以在雅威所给他们的一个地方安居乐业,不被任何仇敌骚扰(8-11上)。
上主也答应必定奖赏他,使他家室兴盛(11下),而大卫自己可安享晚年(12节)。到那时,上主则要让他的后代来为祂兴建宫殿,作为对大卫心愿的回应(13节)。古道热肠的上主,要收纳大卫的儿子为义子(14节上),并严加管教(14节)。不过,总而言之,祂不会离开撇下他,像离弃扫罗一样(15节),祂甚至要一直坚立他的家室和王位,直到永远。看来,不能拥有建造圣殿的特权,却有延伸到永远的福分,而使这事变得微不足道。
18至27节,记述了大卫听了拿单的回话后,深有感触的祷告,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他自我卑微,对神高举他的作为及坚固他家室的恩宠,深感不配,因为他的家室本不显赫(18-19节);他也对神如此看重他,使他知道上主的旨意而受宠若惊(20-21节);他追忆上主对以色列民的特别恩待,愿意收纳他们为自己的子民;及带领他们出埃及,他为此颂扬祂的伟大(22-24节);最后,他的祷告落脚点在求神赐福,来坚固他的家室,和坚固以色列这个国(25-29节)。
03
默想一
大卫听了拿单的话,就放弃了建殿的念头。在他的祷告中,承认他的国位是全权之雅威神所赐的,而他自己是仆人的角色。在祷告中,他超过十次自称为“你的仆人”。他能够在自己的王权,和雅威的神权这张力中保持平衡,这是扫罗所无法比拟的,扫罗紧紧地依恋君王拥有的特权,因而丧失国度。试以此来检视自己的“主权”与神的“主权”之间的张力,你在什么时候会顺服神在你身上的主权呢?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哥林多后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后书》第1章 | 保罗的申诉
“林前”与“林后”期间,保罗与哥林多信徒的关系日益恶劣。他说要在以弗所多留点时间,因在那里看到美好的前景(林前16:8~9)。他却万万没想到,竟然出了乱子(1:8~9上):他与银匠发生磨擦,在离去前发生了动乱(徒19:23~20:1)。而混进哥林多教会的一些假教师,也就是保罗的那些敌人,说他随意更改计划,开出他不可靠的凭据(15~17)。哥林多教会有些人受了影响,他于是痛苦万分(1~5节)。
他离开哥林多后,让提多送去一封严厉的信(林后2:4, 7:8),可惜,这封信已经遗失了。林后应该是第三封信,我们从中看到他对哥林多人感情至深,他也被这情感深深伤害:无论他在特罗亚多么成功(2:12节),仍然不得安慰,除非他得悉,哥林多人收到他的信后,有何反应(13节)。
于是,他前往马其顿,盼望能从提多那里得知哥林多人的态度有无转变。提多告诉他,哥林多人改变了(14节)。他获悉他那严厉的信,得到了预期的效果,那些斗胆挑战保罗的人,受到了教会的纪律处分(2:6),他与哥林多人的关系缓和了(7:6~13,另参2:14)。
他于是写了这封信,陈述他的使徒身份,因为这个身份常常被他的对手毁谤。他们毁谤他:说他常常夸口自己有做使徒的资格,却为什么会拒绝哥林多人的捐献?一个如此崇高地位的人,为什么不敢收学生的钱(在初代,老师收学生的钱,不但是天经地义的事,更是表明自己是合格的老师)?保罗又为什么要为耶路撒冷凑钱呢?是不是表明他自己的心虚,因为自己的权柄,比不上耶路撒冷的那些使徒们?或者,他是借此捞一笔?这些不是暴露了他那令人怀疑的私心吗?那么,他作为使徒的身份可靠吗?还有,他不断受尽苦难及遭遇逼迫,一位得胜的神,怎能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在祂称为真正使徒的人身上呢?
为此,保罗在向他们问安后(1~11节),就为所经历的患难而感恩,因为这些经历反倒对他的身份是个明证:
1、反映出神的怜悯,和彰显与基督一同受苦的福音特色(1:3~5);
2、使哥林多信徒得安慰(1:6~7节);
3、彰显耶稣死里复活的福音(8~11节)。
我们看到,他并没有因自己的苦难,而对神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哪怕在哥林多人身上,依然看到福音所带来的安慰,这正是“苦难彰显耶稣基督死里复活”的模式。他也相信哥林多人会以他为荣,不会听信那些毁谤者,正如他以哥林多人为荣一样(12~14节)。这也正是他改变行程,不立刻去哥林多的原因,是为了宽容他们(1:23),给他们自主悔改的时间,也不想过分管辖他们的信心(24节)。他绝对不是“忽是忽非”的人,他的整个人生、工作都是基督的表彰(1:17~22)。
05
默想二
保罗对自我身份的辩护,他的焦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