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9月10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3天前 | 224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你的民甘心牺牲自己
2. 每日旧约 | 撒下4章-伊施波设的死
3. 默想之一 | 三则故事的共性与个性
4. 每日旧约 | 撒下5章-大卫作以色列的王
5. 默想之二 | 大卫的性格
6. 每日新约 | 林前15章-什么是真指望?
7. 默想之三 | 盼望与忍耐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10日 | 你的民甘心牺牲自己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篇1-4节

 

1 耶和华对我主说:

  “你坐在我的右边,

   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2 耶和华必使你从锡安伸出能力的杖来,

   你要在你仇敌中掌权。

3 当你掌权的日子(或作“行军的日子”),

   你的民要以圣洁的妆饰为衣(或作“以圣洁为妆饰”),

   甘心牺牲自己。

   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或作“你少年时光耀如清晨的甘露”)。

 

4 耶和华起了誓,决不后悔,说:

   “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省思:

弥赛亚集中体现了

古代君王和祭司的职分;

君王象征着管治、塑造,引导生命的能力;

祭司则代表更新、赦免,强化生命的能力。

这些职分如此美好地融合、

体现于弥赛亚,

使人们不禁欣然回应。

 

祷告:

主耶稣基督,

求祢掌管、更新我。

在我生命中坚立祢最初创造的目的,

在我心灵中释放出与祢立约的力量。

因祢的所是所为,

我甘心乐意地回应、献上自己。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下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下》第4章|伊施波设的死


伊施波设获悉押尼珥叛变并被约押杀死后,浑身发抖,以色列人也因群龙无首,而惊慌失措(1节)。又加上伊施波设所设立的两位军长巴拿和利甲(2-3节),随时伺机谋反。看来扫罗王朝离完全毁灭,只在瞬间。


在记述这两个弑君的乱臣贼子的作为及其命运之前,加插了一段对大卫之友、先王的储君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的记述,叙事人将他放在这里,是要读者留意,以后关于米非波设与大卫之间的叙事(4节),需要放在类如这里,关于王朝、王室与王权的叙事来看。因为他是残障的,无法参战,使他不足以竞争王位,这也正是他没有被人杀害的原因。


当巴拿和利甲刺死了伊施波设(6节),并将他的首级取了下来,拿到希伯仑去见大卫,满以为大卫会高兴,以为他们为大卫报了仇,甚至或有机会领赏。他们的这等猜测不是毫无道理的,押尼珥不就因为叛变而得到大卫的喜悦吗?


然而,大卫大大发怒。就如同上一次,那位倒霉的亚玛力少年,其实他并没有杀害扫罗,但误判了大卫对扫罗的态度,为了自己的虚荣,说杀了扫罗,结果被大卫“正法”。这次,巴拿和利甲也误判了大卫对伊施波设的态度!


是的,大卫有仇必报!但要看这个仇人是谁。假如这个仇人是雅威的受膏者,他绝对不流人血;他也喜爱王权,但必须靠合法继承而不是篡夺而来,这也就是他把已经嫁给帕铁的米甲要回来,以及他必须是在扫罗和约拿单阵亡了之后,才开始公开在希伯仑称王的原因。一切都要名正言顺,这才是他的王道!没有这等领悟力的巴拿和利甲,只能冤死。结果被少年人砍断手脚,被挂在希伯仑的池边,以作鸟食(12节)。


如同约押杀了押尼珥,许多人以为是大卫王的授权。而大卫竭力洗白,直到众人认识到此事与王无关,只是约押为了报押尼珥杀弟之仇。这次,大卫也用行动表明此事与他无关,他厚葬伊施波设,将他与押尼珥同埋。或许有人会认为是大卫,贿赂了这两位刽子手,将这个不必要的王,又没有公开让贤的伊施波设暗杀。而他将这两个蠢材正法,就粉碎了谣言,显明他完全与伊施波设的死无关。



 03

默想之一

 

巴拿和利甲刺杀了伊施波设,如何评述大卫对此事的反应?他对伊施波设被杀死,是喜还是忧?能够与他对约押杀死押尼珥,以及约押杀死押沙龙作些关联吗(19:13))?试分析这三个叙事中的相同或相似处。


上图:约旦河东、雅博河北岸可能的玛哈念遗址。



04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下 第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下》第5章|大卫作以色列的王


如今,大卫完全不逊于扫罗了——他也得到了以色列众百姓的心。大家来到希伯仑大卫的王府,一致要求大卫来作他们的王(1-2节)。扫罗家唯一可以作王的伊施波设也死了,他已经不再有顾虑了。于是,大卫接受众人的推举,在雅威与以色列众长老面前,以合法的方式成为全以色列的君王(3节)。


在6至25节,叙述了四个事件,来说明大卫合格地成为了以色列的王。


第一项是政绩(6-10节):他攻下来耶路撒冷,而且是在对方嘲笑之下,耶布斯人完全不相信他有能力攻打他们,以瞎子和瘸子来嘲笑他,意思是:就算是瞎子和瘸子来守城,大卫也没法攻打下来。可是,没想到,大卫完全获胜,而且,日见昌盛。因为雅威万军之神给他助威。


第二项也是政绩(11-12节),推罗王希兰为他修建王宫,表明大卫善于外交,努力建立政治联盟。当然,他能如此昌盛,他将此理解为是神对他的坚固,以及为了百姓而使他的国坚固。


严格来讲,第三项事例未必是合格君王的体现,反倒是一个为王的隐患(13-16节)。撒母耳在回应以色列百姓立王的要求时,说:他们所立的君王将要取他们的女儿为他制造香膏,可以理解为大卫多立妃嫔,生养众多,正好是撒母耳警告的应验,而这应验刚好违背了摩西在申命记的警告(参17:16-17)。那么,他将与推罗结盟而强盛,归结为是雅威的赐福,就成为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了。当然,他攻下耶路撒冷而日见昌盛,这是雅威的赐福,因为这是叙事人说的。而推罗王为他建王宫,他与推罗王结盟而强大,是他自己所理解的,认为是属于雅威的坚固。


第四项是攻打非利士人的事迹,这是不争的政绩(17-25节)。他该不该去打非利士,该如何去打,他都仔细询问了雅威上帝,而且他能得到雅威清晰的答复(19节),以及明确细致的引导(23-24节),因此他也能够大获全胜。


叙事人将这四个事项放在一起,使我们来理解大卫对人、对事、对上帝的态度,好使我们对他多面向的性格有些了解。

对于有些事,大卫恒心寻求上帝,并获得上帝的帮助,比如第一项和第四项;而对于有些事情,他没有寻求上帝,做出来则明显违背摩西的教导,比如第二项;有些则是他自我理解为是上主的祝福及加力。叙事人想让我们去理解一个围绕王位而转的大卫——他因王位而被兴起,被祝福,但也因王位而遭咒诅,尤其是多立妃嫔这事。




 

05

默想之二

 

大卫多重的性格特征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写照呢?有些事,我们热心寻求上帝,有些事我们自作主张;有些事因为看似成功了,我们将它理解为是上帝的祝福。从大卫对于这四项事情不同的处理态度(关键就是他对神的信赖方面),你可以得到些什么提醒呢?

上图:至今仍然按时喷涌的地下间歇泉基训泉(Gihon Spring),冬季一天能喷水3-5次、夏天2次、秋天1次。耶路撒冷城建在山上,饮水倚靠城内的贮水池和城外的水泉。最近的水泉是城东南山下汲沦谷(Kidron Valley)的基训泉,地势比较低,没有办法用城墙保护,战时只能通过秘密通道引水入城。



06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哥林多前书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前书》第15章 | 什么是真指望?

  

哥林多教会与哥林多世界毫无两样,分门结党、性道德不圣洁、参与偶像崇拜的社会风俗、歧视社会上没有地位的信徒、追求方言、为了更好的显现自己与别人不同而有某种属灵境界.....这等争竞的文化深入他们的骨髓,深深掣肘了耶稣基督的教会在当地的发展。


在15章,保罗说他们的症结就是:对耶稣基督“复活”的福音的无知,他接着就以此诠释:


1、复活福音首先来自基督被定罪、被杀、被埋葬,之后的复活。其信息真实可靠,因彼得、十二使徒、五百人和保罗自己与雅各,都亲眼看见祂复活的身体。这些人大半都还在,表明复活不是在未来发生,现今世界就能经历其可靠性(1-11节)。看来,假如复活的消息不可靠,那福音信仰就毫无意义了(12-29节)。


2、虽然现今的世界看起来依然如故,在死亡的统治下,会让我们误认为,复活是不实在的。但耶稣基督已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复活的真体,如同在一块果园里,其中一棵果树上的首批初熟的果子。这也正好表明,在这个世界上,由亚当而来的死亡权势,正在不断的消亡;而基督复活的力量,正不断地在这个宇宙的各个层面,彰显出祂为主为王的权柄 (20-28节)。就比如,哥林多教会为死去的弟兄施洗,和保罗在传福音过程中,不惧怕死亡的经历,不正是死亡力量已经不断消退的证据吗(29-34)?


3、不过,这样会带出一个疑问:不会吧?我怎么看不见你和别人复活的身体呢?保罗于是说:这种想法是何等无知!我们不能以现今的身体观念(肉眼),来看复活的身体。因为复活的身体,是有属于新造世界的特征:一样是属物质的,就像是基督复活后的身体,具有可见/不可见的双重特性(35-41节),它是属灵的、属天的,如今已在我们将要朽坏的身体里成长了(42-49节)。


4、有一天,今天这不可见的复活的身体,要彻底地呈现了。那时,死亡彻底被瓦解,一个全新的世界,完全转变了今天可见的世界(50-58节)。



07

默想之三


我们的身体已经复活又尚未完全复活,这段教导带给我们怎样的盼望呢?假如我们是活在一个复活已经开始,而又尚未完全复活的世界里,我们又当如何心存盼望与忍耐?如何将基督复活的力量,倒影在这个受苦与死亡的世界里呢?


上图: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在以弗所写了哥林多前书,在马其顿写了哥林多后书,在哥林多写了罗马书:1、保罗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住了些日子,又经加拉太和弗吕家去坚固众门徒(徒十八23);2、保罗到以弗所传道两年多(徒十九1-40);3、保罗去马其顿(徒二十1);4、保罗走遍马其顿,后到希腊住了三个月(徒二十2);5、保罗从腓立比到特罗亚(徒二十6-12);6、保罗步行到亚朔,再乘船到米推利尼、撒摩、米利都、哥士、罗底、帕大喇、推罗、多利买、凯撒利亚回到耶路撒冷(徒二十13-二十一15)。

上图:罗马时代的以弗所大剧场遗址,可以容纳24,000人。至今仍可使用。这里曾发生过反对保罗的骚乱(徒十九23-41)。


本文图片选自圣经综合解读备份网站 (cmcbibleread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