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9月7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5年9月7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赛49:14-23(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49:14 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
49:15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49:16 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
49:17 你的儿女必急速归回;毁坏你的、使你荒废的,必都离你出去。
49:18 你举目向四方观看,他们都聚集来到你这里。”耶和华说:“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你必要以他们为妆饰佩戴,以他们为华带束腰像新妇一样。
49:19 至于你荒废凄凉之处,并你被毁坏之地,现今众民居住必显为太窄;吞灭你的必离你遥远。
49:20 你必听见丧子之后所生的儿女说:‘这地方我居住太窄,求你给我地方居住。’
49:21 那时,你心里必说:‘我既丧子独居,是被掳的,漂流在外,谁给我生这些,谁将这些养大呢?撇下我一人独居的时候,这些在哪里呢?’”
49:22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向列国举手,向万民竖立大旗,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
49:23 列王必作你的养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他们必将脸伏地,向你下拜,并□你脚上的尘土。你便知道我是耶和华!等候我的必不至羞愧。”
2025圣灵降临期14|上帝的复兴
赛49:14-23
前言|目的
以赛亚书40至55章是一段非常独特的文本,被称为第二以赛亚书,学者们大致认同是被掳于巴比伦、以赛亚的那些徒子徒孙写的,“它的主题是以色列,即使现在是难民,但他们不久就会得到复兴。在42章6节和49章6节,暗示有大指令临到以色列,以色列要作为上主的仆人,帮助耶和华管理万国”[1]。
不过,对我们现代人而言,仆人这个观念确实不好理解。当说仆人的时候,我们回想起两百年前的奴隶制度,尤其是给人被剥削、压迫,毫无个人身份的欧洲社会,仆人所从事的,都是主人不愿意作的卑贱的工作,通俗的话来讲,他们就是奴才。
其实,在古代的近东,包括希腊和罗马世界,仆人的地位虽然较低,但绝对不是美国殖民统治下的那种受尽压迫的情形,许多贵族的教师都是奴仆。这点像是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住在大户人家的门客,但又要低一点,毕竟,他们没有独特身份。也就是说:学识渊博,甚至上层社会的人士,有可能也做过奴仆。在圣经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约瑟、但以理及他的那些朋友,甚至包括约雅斤王),在旧约,有些人因背负过多的债务,有可能短时间作过别人的奴仆(参利25:39-41)。
有时,这种制度也是一种恩典的模式(恩典的基本含义是有能力者对待无能力者的态度),不但使人有机会可以重来,也不会遭到别人追债。新约里,保罗在书信的开头或结尾,经常也以仆人自称;这样的自称,没有半点低贱的意思,保罗以此而感到自豪,并心甘情愿地为他的主人提供一切服务,也坚信自己与主人之间,有着牢靠坚实的关系。甚至,他认为,自己就是主耶稣的代理人,并没有一点奴才的意思。看来,在当时,仆人的工作,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工作。
有了这样的思维,我们来理解四十至五十五章里的四首仆人之歌(42:1-9,49:1-4,50:4-9,53:13-54:12),就基本能把握住它的语境。我们今天读的经文(49:14-23),就在第二首仆人之歌之后的内容,这里的意思是:神要通过仆人——应该就是在通过被掳于巴比伦的以色列人,来协助祂,完成一项极其伟大的工作——使更多的人成为祂的仆人(12节)。
不过,当耶和华借着先知说出这样的话之后,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他们以极其消极的态度,来回应祂。他们认为,耶和华已经忘记他们了。耶和华就以一段话来反驳他们,这段反驳的话从14节至五十章3节,我们今天只看到23节。
一 |神说:祂没忘记他们(14-16节)
在这段经文中,耶和华说:祂没有忘记他们!在祂的心目中,这些以色列人就如同在母亲怀里的婴孩,备受祂的关注,饱尝祂的慈爱,13、15节出现的怜恤这个词,所表达的是一种极富同情的爱,一种视对方为自己骨肉的词。甚至,祂极其夸张地说:祂把他们的故乡锡安这个名字,像刺青一样,纹在祂的身上,与祂自己的身体融为一体,使祂的眼目,可以时刻看顾着锡安。
尽管祂将他们掳于巴比伦,但祂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依然没有改变,祂仍然视他们为家人。夸张一点讲,他们是耶和华的新妇(参18节)。
二 |神再说:祂要行动(17-23节)
耶和华说,祂将马上采取行动,祂不是空许承诺,而是要将祂对以色列人的情怀赋予实际行动。
第一、祂要赶走那些霸占了他们地方的人(17节)。这些曾经欺压他们的恶霸,要变成他们随身携带的“装饰品”,意思就是说:他们之间的身份要颠倒,他们要恢复作为(耶路撒冷)的主人身份(18节),那些侵略者,在这里不受欢迎,他们会觉得这里地方太小了(“太窄了”,是烦愁的委婉说法),意思就是在锡安无法再容纳他们(19节)。
不过,以色列人反应极其消极。当耶和华说要赶走敌人,要把他们从被掳的异乡接回故乡。而这些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不以为然,反而说:如今的锡安,对他们来讲,也一样!太小了,意思与前面那些外邦的侵略者一样,锡安这个曾经是他们的家乡,如今也不是他们的容身之地!更何况,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在公元前587年的浩劫中失去了后代,如今又漂泊在他乡,谁能再给他们生下后代?哪怕有人帮他们生下后代(这本身就根本不可能!),又怎么有办法将他们养大呢?看来:他们完全不认可神的方案。
在22至23节,耶和华作了回应,说:祂将采取第二个行动方案——祂要动用列国的资源!让列国成为以色列人的保姆和奶妈!甚至,列国的国王和王后,都要向他们俯首称臣!要把以色列当作是他们的盟主,来侍奉。
那么,以色列,就要从原来消极的态度中转回,要体会到耶和华与他们之间那种很特殊的关系——他们属于耶和华的仆人!他们对神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因眼前的困难,就丧失对神的信任。事实上,那些等候神的人,总能从被羞辱、被压迫的处境中转回。
三 |我们要说:福音
1、世界所说的消息
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所听到的消息,基本都是讲巴比伦的神,是如何如何的强大,他们是怎样地一个又一个地征服其他国家,而以色列的神早已经死了!那种耶和华为世界中心的故事版本早已经过时落伍了,取而代之的是巴比伦神马杜克,倡导下的财富与实力!
今天的我们所听到的消息,就像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一样。所以,关于福音的好消息,也都是不受欢迎的,也不会被官方传媒和街坊传播。世界热衷的是“关税与军事竞备”,明星的八卦,哪个人又登上财富榜,还有就是谈论自己的同事、亲戚哪些人又移民到国外。包括股票的升跌也直接影响我们的血压,类似这些语言包围着我们。
2、我们需要宣告的消息
在这些无聊、绝望、八卦、空洞的言语环境下,我们需要有另外一个,关于这世界、人类的故事版本。
首先,我们需要宣告福音!
福音的消息是关于“主的灵在我的身上,叫我传好消息给谦卑的人”的福音!是关于神的社会和神来到的消息,焦点是神的作为和宣告。诉说神是谁?祂作了什么?焦点是祂自己。我们看到,以赛亚书的先知,没有在解释我们的光景,没有告诉我们该怎样改善生活,他乃是传福音:告诉我们神是永活的,祂就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在我们的亲人中间。祂在积极地施行拯救。当然,神的福音与我们的生活绝对相关联的,但我们必须知道神就在这里、就在我们中间。也即是我们所生活的每个场合。否则,我们就是以我们自己为中心的,我们所讲的也不是福音,乃是坏消息!因此,我们需要像先知一样,讲一位乐意与人建立关系的神。
第二、关于“救恩”!关于“创造”的消息!
为了说明就在巴比伦被掳之地要发生救赎,先知用了宏伟的创世记和出埃及的史实来作为引喻。他所说的消息是关于神的计划,是关于“救恩”!关于“创造”!他在宣讲神是创造主,祂要恢复受造物的全部!这对于一直以为神只(更)关心我们灵魂和未来的错误神学,当头棒喝!创造的意义,除了要为神的旨意预备地方之外,神关心你的整个人、整个宇宙的生死存亡!如今,正如神在乐此不疲地施行救赎,救主仍然在创造!就在你我所生活的世界!有一天,这世界会到达它的顶点——神救赎的终点会彻底呈现。
第三、扎根在创造之上的历史性消息
像先知为了恢复福音的活力,他所讲的信息扎根在活生生的历史上。我们今天依然,绝对不能将好消息内在化、私意化、灵意化。好消息是公共事件!是历史事件!是有时空,真理的历史性,不会比真理的超越性低档。甚至,圣经的真理必须具有历史性,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观,不是以色列人圣经启示的特色。如同出埃及打击皇室,被掳到巴比伦,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某某人生于1963年,2025年9月8在xx教会受洗,2033年回天家,福音从来就是这种历史性的见证。但还是有许多人将福音灵意化,减损创造与历史的力量。将生活中的恶性肿瘤、难缠的邻舍、失业的痛苦、恶性的经济体制、夫妻的争执,这些生活重新做个灵意化解释。将神所造的巨大世界和复杂的救恩世界,简化为几句圣经金句、和一两本有用的属灵书籍,以及几项属灵原则(比如:将福音浓缩为:四律,或七个属灵原则)。把福音变成一种感觉、构想、或计划(这是典型的福音机构在做的)。哪怕你把经文完全基督化的良苦用心,也是不够认真、不够尊重圣经的办法。这种灵意化,意味着我们爱神!但我们不爱“神所爱的”世人(世界)——当下的世界。神做工在我们的里面,但他不是抽象地在我们的里面!祂的作为不会脱离历史与创造。神改变人心,祂也改变世界。
第四、关于上帝慈爱的消息
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到,神始终没有忘记背道的以色列,哪怕他们曾经严重地得罪了祂。然而,神还是赦免了他们、恢复了他们作仆人的身份。神没有忘记他们,尽管他们忘记了神,也不再相信神一直惦记着他们。看来,以色列作为上帝尊贵仆人的身份能得以恢复,完全在于这位饶恕的神、充满怜恤的神的性情和行动。今天,对我们这些被掳的教会而言,也一样——我们需要谨记的是神的慈爱。
对于被掳于巴比伦的以色列人,很难相信神的慈爱,即使神用很多方式告诉他们,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的人依然会讲,那又能怎样?如今都与事无补。这类型的人,今天在教会中一样存在。神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告诉我们,祂爱我们,要使我们活出丰盛的生命,但我们并不相信。有的人会说:“神如果爱我,为什么我会出生在这样糟糕的家庭?”,而有的人会说:“神如果爱我,我为什么会得了这种重病?”,或者说:“神如果爱我,为什么我会失业?”。而另外一些人,因为自己作了得罪神的事情,就觉得不再能得到神的爱了。或者认为,自己不是个优秀的人,神不会爱他这种不中用的人。还有些人会说:自己已经成了这样的了,神爱不爱他无所谓了,自己已经不再在意了。
这些对神失去信心、对祂的爱不再能体会到的人,他们需要来看:神是如何对待两千五百年前的以色列的,当以色列对神的爱产生怀疑的时候,神说:母亲岂会忘记自己那刚出生的婴孩呢?祂会将他们的名字像刺青一样,刻在祂的身上。所以,很多时候,深感神忘记自己,不再爱自己的时候,假如要改变局面,需要问的不是:我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需要问的是:我该怎样做?然后求神加添力量,继续朝前走。对于这样的人,神爱的表现就是,神会赐给他力量,去面对“人生中许多不公平的遭遇”。
那些无法相信神会宽恕他所作的事情,而深感神不再爱他的人,需要放下的是:自己的骄傲!不要小看骄傲这态度,有些看起来很温和的人,骨子里依然被骄傲影响。比如,耶和华通过先知启示当时的犹大王亚哈斯,叫他求个兆头(赛7:10-11)。意思就是,亚哈斯在面临外敌侵犯的时候,可以求神显明祂的意思。但亚哈斯貌似谦卑,说:我不求,我不试探神(赛7:12)。亚哈斯其实不是谦卑,而是对神不信所表现的顽梗,和不顺服。结果,以赛亚对他发怒,并传达神的审判。
对于这类无法相信神会宽恕和原谅他的人。他需要做的就是,要将自己彻底地交在神的手中。尽管,神对我们失望,但祂不会改变对我们的爱!其实,祂“渴望”我们得到祂的宽恕!在这种降服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不断地经历神的爱。
第五、在基督道成肉身里达最高峰的消息!
耶稣是以色列故事的高潮,也即是这四首仆人之歌的集大成者(祂的开场白就是这一首,参路4:18-19),他将这里的受膏的仆人用在自己的身上。
一个从控诉犹太人之死、上帝之死,转变为诉说那些大有信心的圣徒的故事。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是198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籍犹太人作家和政治活动家。1928年出生在罗马尼亚克尔巴阡山区的一个名叫锡格盖特(Sighet)的犹太人聚集区。二战期间,他和三个姐妹以及父母被送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最后只有他一人生还。他的作品在早期是控诉上帝:“我双目圆睁,禹禹独行,我控诉上帝,我在这个世界极度孤独,既无上帝也无同类,缺爱也乏怜,除了灰烬之外,什么都没有”。
而二十年过去了的有一天,他在一个讲座上,带领700-800人非信徒来查考圣经,他说了一句话:“查考圣经,对经文发出提问,寻求神话语的真理——价值远超过任何事。”从一个控诉上帝的人,变得对上帝满有信心的人,其中在隐秘处发生了改变,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那种绝望,信仰被撕成碎片,证明神已经死了的世界,而他如今变作死里复活的拉撒路,他之所以改变,是因为这世界背后有一位自身承担了一切,包括就像威塞尔的绝望与死寂,至终复活的主!
[1] 布鲁格曼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香港:天道,2011),页267。
代祷事项:
1、为教会祷告,愿主的爱激励教会,在这个不容易的环境中,仍然宣扬主拯救人的好消息,使更多在绝望中的人得听福音,在主里找到希望,进入神的家。
2、为目前有难处的肢体祷告,不论是身体的疾病,还是失业的窘迫,或者债务的重担,家庭的矛盾,当陷入绝望中时,求主赐下信心,那不丢弃以色列人的神,也必不忘记在主基督里的盟约,愿我们抬头仰望祂的恩典,总有云开见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