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8月22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31天前 | 185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接受审判的以利
2. 每日经文 | 撒上14章-扫罗的宗教行为
3. 默想之一 | 扫罗的宗教特征和对王位的态度
4. 每日新约 | 罗12章-有别于帝国的生命形态(1):合一与爱
5. 默想之二 | 对爱上主和追求合一侍奉的缺欠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22日 | 米利巴水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六篇 32~33


32 他们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华发怒,

     甚至摩西也受了亏损,

33 是因他们惹动他的灵,

    摩西(原文作“他”)用嘴说了急躁的话。

 

省思:

以色列的信仰史留下的一些地名:

伯特利、西乃、迦密、橄榄山,

令人回想起神的恩典。

另有一些地名,如米利巴,

则关乎人的罪。

救恩史的地理显示哪些是该去的好地方,

哪些是应避开的恶路。

 

祷告:

主,

我常忘了自己的不满

会对他人的信任造成多坏的影响。

我愿特别体谅

那些一起走在信心道路上的领袖与伙伴,

以感谢和代祷支持他们,

不以批评和抱怨颠覆他们。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上》第14章|扫罗的宗教行为


在十三章16至23节,和本章2至16节,这两段经文是扫罗出征去攻打非利士人的叙事。不过,这次战事真正的出征者是他的儿子约拿单。约拿单智勇双全,有一天,他带领一个手下(1节),奇袭了非利士人,以万夫不当之勇,闯进非利士军营,使“军众溃散,四围乱窜”(16节)。他能出奇制胜,在于他的谋略和他的胆识,他采用与父亲扫罗完全不同的方法。


当约拿单攻击在迦巴的非利士人的防营之时,父亲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是要使希伯来人听见,好使他们一同来助威(13:3节)。而约拿单却只与一个仆人,深入敌后(1节)。因为他认为胜败乃在乎雅威,祂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6、10节)。约拿单打仗的逻辑和撒母耳比较像,成败“在乎雅威”(12:14节)。也就是说:约拿单这次显示出来的出色的军事谋略与撒母耳所要求的王一致。


在17至23节的记述中,当以色列人因约拿单转败为胜之后,扫罗让人把约柜抬来助战,而约柜还没来,非利士营中就已大乱,扫罗也就叫祭司停手(18-19节)。这一日,雅威使以色列人得胜,一直战到伯亚文(23节)。我们可以看出胜利和约拿单偷袭有关,而与扫罗命令人抬约柜无关。


叙事人在24至45节记述了约拿单与父亲扫罗之间的冲突。当以色列在约拿单的带领下,几乎全胜,按常规应该停下来,补给粮草。而扫罗却发命令,叫人在又饥又渴的情形下,继续追赶非利士人,并发毒誓:谁吃东西必然受咒诅。没想到,约拿单在不知情之下,吃了蜂蜜。而百姓也犯了错,他们“甚是疲乏”,“就急忙将所夺的牛羊和牛犊宰于地上,肉还带血就吃了”(32节)。


扫罗知情后,就责怪百姓,说:“你们有罪了,今日要将大石头滚到我这里来”,意思是要带给他灾难(34节上)。他也因此为百姓赎罪,要百姓将牛羊牵到他这里除去血,宰来吃,以此遵从雅威的命令(34节下),并为雅威筑了一座坛(35节)。


之后,他想夜间继续追杀非利士人,而祭司认为需要先求问神,之后再行动。没想到,事有拦阻,因为有人“得罪”了神,之后掣签掣出了约拿单,扫罗就想杀约拿单正法,百姓断然不许(41-45节)。


 

03

默想一


1、扫罗为何要抬约柜呢(18节)?后来又不抬了(19节)。这能看出扫罗的宗教特征吗?


2、扫罗第一次起誓(24节),约拿单在场吗?扫罗知不知道约拿单不在场(17,24节)?


3、扫罗第二次起誓的目的是什么(39节)?第三次起誓的目的又是什么(39节)?


4、他为什么要杀约拿单?百姓吃带血的肉的罪和约拿单吃蜂蜜的罪,哪一个更重?他为什么不给约拿单赎罪?从中能看出他对王位的态度吗?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罗马书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罗马书》第12章 有别于帝国的生命形态(一)合一与爱


处理完以色列的未来,保罗转到了最后部分——信靠神,信靠基督的人,如何在这“已临/将临”的世界,活出应有的生命。这世界介于基督复活展开的新世代与旧世代之间,而旧世代将在基督的光荣再来时完结。那作为弥赛亚的门徒,如何彰显他们的身份呢?


12章-16章,保罗以群体为对象,提供了一些具体活出来的要旨,这正是1至11章而来的高潮,促使全球性的合一得到落实与体现的要旨。


神的目的是:要建立“犹太人与外邦人”一同被更新的大家庭,那么,作为蒙怜悯的罗马信徒(他们本不属于造物主那顺服的群体),就要活出与当时帝国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


12章1至2节,描述了这一切生命形态最基本的“特点”: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归属,我们是完全属于另外一个世界,效忠于另外一位神(针对于罗马皇帝自封为神子而言),过的是一个献祭的人生,或称为敬拜的人生,这有别于以色列传统的献祭模式,也不同于为帝国皇帝而效忠的人生主旨。这献祭的人生,也是一个蒙神喜悦的人生,与活在帝国中那种霸权的荣耀,则完全不同。


3至8节,则指导如何与其他基督徒交往,其焦点是“贡献”才智(与献祭有异曲同工之妙)。新的群体,如同一个健康的男性身体,他们在一起之时,无论是说预言、作执事、作教导、劝化别人、还是施舍、治理、怜悯都围绕建造合一的“身体”而为之,除此之外无它目的。


“爱”,则是合一的另一番描述,不可将与其他弟兄相处和服侍主分开,也不要将群体生活中彼此的需要看轻,正像前面说的一样,蒙神喜悦(2节),与群体间的生活所具有的喜乐是一样的(9-11节)。


接下来的一段(12:14-13:10),保罗说出在世俗社会如何与他们相处,焦点是:逼迫你们的,要为他们祝福(想起世界上的人远离神,活在各样咒诅之下,我们不带给他们祝福,他们的福从何而来呢?),甚至在历经艰难,遭遇冤屈的时候,要信任神的审判(19节)。


更进一步:要给仇敌能有悔罪的机会——(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在近东是悔罪的表达方式),以此彰显饶恕的爱,显明新世界胜过罗马式的人间国度。



05

默想二


爱上主,及追求合一的侍奉,成为弥赛亚耶稣新群体的基本特征,你觉得自己在这大题旨下有哪些缺欠呢?你有打算如何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