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8月20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35天前 | 20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诗106篇19-27节:将荣耀的主换为……
2. 每日旧约 | 撒上12章:撒母耳的演说
3. 默想之一 | 撒母耳的责备
4. 每日新约 | 罗10章:弥赛亚与圣灵重塑了以色列历史
5. 默想之二 | 重新塑造以色列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20日 | 将荣耀的主换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金牛犊 - 搜狗百科


 《诗篇》第一〇六篇19-27节


19 他们在何烈山造了牛犊,

     叩拜铸成的像。

20 如此将他们荣耀的主

     换为吃草之牛的像。

21 忘了 神他们的救主,

     他曾在埃及行大事,

22 在含地行奇事,

     在红海行可畏的事。

23 所以他说要灭绝他们,

     若非有他所拣选的摩西站在当中(原文作“破口”),

     使他的忿怒转消,

     恐怕他就灭绝他们。

 

24 他们又藐视那美地,

     不信他的话。

25 在自己帐棚内发怨言,

     不听耶和华的声音。

26 所以他对他们起誓,

     必叫他们倒在旷野,

27 叫他们的后裔倒在列国之中,

     分散在各地。

 

省思:

即使上教会或留在家中,

都不能保证人不犯罪。

诗人举例说明罪的顽劣,

似乎可以各种形式不断冒现于

我们的敬拜(“叩拜铸成的像”)

和家中(在自己帐棚内发怨言)。

 

祷告:

“求主医治属祢儿女的矛盾疯狂,

挫去我们的骄傲轻慢;

斥指我们的沾沾自喜,

物质上虽丰足,灵里却贫乏。

赐我们智慧与勇气,

免得我们偏离祢国度的目标。”

(Harry Emerson Fosdick, ”God of Grace and God of Glory”)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扫罗作王的范围。


《撒母耳记上》第12章|母耳的演说


十二章主要记述了撒母耳对百姓的演讲,让我们看到——扫罗那不测的命运。


撒母耳将政权以公开性的方式,正式移交给了扫罗,从而证实了百姓对扫罗的看法。不过,撒母耳对扫罗王的要求,和百姓对王的要求截然不同,彼此的张力再次呈现。


撒母耳的演说由下面构成:


序言:王国的事(11:14-12:1)

A自我辩解(12:5-7)

B认信(12:6-11)

C  不该立王!(12:12)

C’现在王在这里!(12:13)

B’立约(12:14-15)

A’证据(12:16-18)


间插:百姓说:我们作了恶事(求王),求你为我们祷告,免得灭亡了(12:19)。

 

以上叙事的结构让我们看到,撒母耳与百姓之间所商议的是国家大事,是关于如何立王的国策。因撒母耳不满他们的弃绝,他为自己作了辩解(5-7节):他认为在他执政期间,对百姓并无亏欠。百姓认同他的辩解,但也没有打算撤回立王的选择。撒母耳就要求他们,要从出埃及以来,雅威对他们的眷顾中学到功课——自古以来,以色列都没有王,然而,神可以透过亚伦、摩西行事,带领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甚至,当他们忘记雅威的作为,遭到非利士人和摩押人的压迫时,因为悲哀就呼求雅威,而上主不计前嫌,就兴起士师救赎他们(8-11节)。可是,他们今天为了要离弃雅威而立王(12节)!


不过,撒母耳的结论是:你们虽然在立王这件事上大大地得罪了雅威,但只要一心事奉祂,不拜偶像,就不被丢弃;假如继续行恶,他们就会遭遇他们的祖先所遭遇的,被神攻击,甚至和他们的王一同灭亡(15,25节)。


这样看来,撒母耳眼中的王其实就是百姓中的任何一位,百姓的罪“不是立王”!乃是离弃雅威,立王罪小,可以挽回,假如不从中吸取教训——离弃雅威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他们要连同王一起灭亡。


在这里,引起我们悬念的就是,叙事人压倒性地详细记载了撒母耳的讲说,与百姓的说话在数量上悬殊很大,并且最后也没有记载百姓对撒母耳那一段警告的回应:百姓的态度怎么样呢?他们要求撒母耳祷告,他们对罪的认识,到底是怎样的?王和百姓会遵从撒母耳的话吗?我们不得而知。


03

默想之一


当百姓听到撒母耳那些责备的话,谴责他们在立王之事上的悖逆的时候,百姓对雅威的态度,可以怎样描述呢?他们的态度有因着撒母耳的责备而改变吗?你觉得假如你也在场,你会如何回应撒母耳的责备?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罗马书 第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第五部分简介 — 守望台线上书库

 


《罗马书》第10章 | 弥赛亚与圣灵重塑了以色列历史


九章5节,保罗罗列了犹太人一连串的特权后,便宣称“按肉体说:基督是从他们出来的”,作为下文的引子,保罗重述了“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出埃及、到众先知和被掳”之后,简单提了下余民,便来到弥赛亚这一高潮!


十章2至4节,总结了九章6至39节的讨论:对于以色列民,神是否有义,是否守约?又如何守约?毕竟前面说了,以色列被弃了,那神与列祖所立的约,依然对他们有效吗?以色列人不明白神在历史上信实仁义的作为,反而建立自己的义(透过种族优越来建立)。他们拥有公义的地位和立约的名份,反倒不服神的义(指3:21-26节),因为神的义,是要成就“世界性的大家庭”,而以色列人反而违背了。那神的义,如何在他们身上得到落实呢?


10章5至11节,保罗引用申命记30章那段讲被掳归回、在约的审判之后,被挽回的经文。这像是众先知对背叛的百姓所发出的信息,保罗借此来讲耶稣和圣灵,所带来约的更新:将本来是说“妥拉”的经文转化为“基督”。这样主旨非常清楚:如今借着弥赛亚基督的传扬(像先知传扬一般),以色列被掳归回这一消息,已经传到万民了。如第八章:借着造物主作为弥赛亚的福音,如今,自耶路撒冷,直到地极都成了圣地。所以他说: “他们的声音传遍全地; 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18节)。只要人来相信这福音,就可成为造物者重新创造的初熟的果子。


不过,谁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得重新界定了,如同前面所讲的,属于应许的后代的界定,需要出于拣选,当然,拣选是如何操作的,则是一个较复杂的话题,但必须透过耶稣才能成为神的新的百姓,如同必须透过以撒才能成为应许的后代一样。故此,他对以色列百姓发出挑战:凡是听到这被弃、被审判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想建立自己的义的以色列人,都当来响应,归向弥赛亚,就像古时的百姓听到先知的呼吁,被要求归向雅威这位立约的神一样。


最后,保罗呼应了旧约的一些篇章,对造物主所显现出来的无穷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旨意,发出他最崇高的庆贺。这个贺词与9章一开头的哀叹,作了回应,一头一尾,前面哀叹,后面颂赞,是典型的哀歌,尤其是被掳祈求,最后归回的诗歌格式。尽管在诠释传统上,对以色列诗歌不太感兴趣,其实,诗歌往往是了解经文框架、段落和主题的一面窗户。



05

默想之二

保罗在这章非常具有洞见,他以弥赛亚耶稣与圣灵来重新塑造以色列的历史,对你有哪些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