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8月15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38天前 | 211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没有一个软弱的
2. 每日旧约 | 撒5章-约柜在非利士/6章-送回伯示麦
3. 默想之一 | 雅威佯装失败/异教徒在宗教上的认真态度
4. 每日新约 | 罗5章-耶稣带来新的创世记
5. 默想之二 | 用以色列故事原型阐述耶稣的神国故事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15日 | 没有一个软弱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五篇 37~42节


 

37 他领自己的百姓带银子、金子出来,

     他支派中没有一个软弱的。

38 他们出来的时候,埃及人便欢喜,

     原来埃及人惧怕他们。

39 他铺张云彩当遮盖,夜间使火光照。

40 他们一求,他就使鹌鹑飞来,

    并用天上的粮食叫他们饱足。

41 他打开磐石,水就涌出,

     在干旱之处,水流成河。

42 这都因他记念他的圣言和

     他的仆人亚伯拉罕。

 

省思:

在自然界中,特别于非常时期,

强者得以存活,弱者则遭淘汰。

在恩典的世界中却完全不同,

弱者和强者一样受到照顾。

离开埃及不是一次可怕的亡命,

乃是神出于恩典而预备的一次拯救,

为招聚祂的百姓进入新的生活。

 

祷告:

“于黑暗的包围中,恳求慈光引领,

导我前行;

黑夜漫漫,我又远离父家,

主保守我脚步,导我前行。

不求望见远景,只求主一步步引领。”

(John Henry Newman, “Lead, Kindly Light”)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 第五、六章


读经音频第五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第五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第六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第六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非利士人的五城: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迦特。




《撒母耳记上》第5章|约柜在非利士


以利死后,叙事人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述了约柜在非利士人的地方所引起的“骚乱”,所带来的后果。看来,被俘虏的约柜,并不好惹,反过来把非利士的神搞得面目全非,彻底趴倒在地。


1至8节,当非利士人将约柜,当作战利品,放到亚实突他们的神大衮的庙里[1],以示庆贺。大衮是五谷及土地肥沃之神,非利士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没想到的是,这个在他们看来被掳、被囚者,却将他们的保护神摔在地上,使它“脸伏于地”(3节)。


他们把大衮仍立在原处,可是,第二天,他们“看见大衮仆倒在雅威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并且大衮的头和两手都在门槛上折断,只剩下大衮的残体”(4节)。他们害怕了!更严重的是,亚实突人身上长了痔疮。恐慌之余,他们把约柜送到迦特[2](8节),没想到,约柜被带到哪,雅威就攻击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惊慌;无论大小都生痔疮”(9节)。迦特的人又把约柜送到以革伦;“上主的手重重攻击那城,城中的人有因惊慌而死的。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疮......”(10-12节)


非利士人有五个主要城市,现在“亚实突、迦特和以革伦”三处都受灾祸打击。他们招灾的原因是——犯了和以色列人一样的错误——明知约柜代表了神的同在,明知雅威不被操控,他们还敢把约柜掳来,抬进自己偶像的庙内,惹祸上身。无论他们的动机是想多供奉一个偶像,或者是把约柜放在大衮的旁边,以表示自己所敬奉的神是多么厉害。


不过,叙事人仿佛是要反衬作为神雅威的百姓,是多么的无知,对约柜的理解就像非利士人一样——想操控约柜!


另外,我们看到,雅威容许“自己被掳”,这种表面的失败,其实是对以色列人变相的刑罚,尤其是祂在外邦人中彰显能力之时,这不得不引起有心人注意:雅威容许“自己被掳”,目的是要交代出——怎样对待神,就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03

默想一(第五章)


在古代,一个部落的神像被另外一个部落夺去,成为战利品,意味着在神明决斗上失败了,古代有不少相关的例证。


“玛尔杜克的神像曾经被哈纳人(Hanaeans,主前十七世纪)、以拦人(主前十三世纪)、亚述人(主前七世纪)从巴比伦掳走,每次都终于得以归还回庙。此外,沙马士的神像亦于西帕尔被苏特人(Suteans)所掳(主前十一世纪)。这是主前八至七世纪亚述人的惯例”[3]。


圣经相关的资料就是以赛亚书四十六章1至2节的预告——巴比伦的偶像将会遭到被掳的厄运。


你能将这一段雅威佯装失败的幽默故事,与出埃及哪个片段相联系?谈谈你对雅威神的认识。


 [1]有证据显示早至主前第三千年纪的马里,大衮已经是闪族诸神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他在主前第二千年纪上半叶受亚述人所崇拜,乌加列文学又奉他为巴力哈杜之父。乌加列城的大衮庙比巴力庙还大。故此,学者一般假定这神祇不是非利士人从爱琴海故乡带来,而是在到此落籍之后才采纳的。学者经常视之为五谷或风暴之神,但仍都有臆测成分。参华尔顿、麦修斯、夏瓦拉斯著,李永明、徐成德、黄枫皓译:《旧约圣经背景资料》(台湾:校园,2006),页400。



《撒母耳记上》第6章送回伯示麦


约柜在非利士人中经过了七个月,折磨着非利士三个城市的人。它在那里也被高举,非利士人中的术士,说要用赔礼的方式,用黄金制造出耶和华神给他们制造的痔疮,和毁坏田地的老鼠的形状(1-5节),并“造一辆新车,将两只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套在车上,使牛犊回家去离开母牛。把耶和华的约柜放在车上,将所献赔罪的金物装在匣子里,放在柜旁,将柜送去”(7-8节)。


叙事人首次提到“归荣耀给耶和华”,看来,以利儿妇对约柜预告的命运,将要被逆转了!


约柜到了伯示麦,这是属于以色列人的地方,仍然显示出威风——因它没有得着当得的敬畏,竟然有人胆敢擅自观看约柜,耶和华就击杀了他们七十个人(19节)。


可悲的是,伯示麦是利未人的一座城市(20-21节,参书21:16),“却没有祭司注意到约柜是不容亵渎的”[1]。这与前面非利士人对约柜的敬重,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如今,圣洁之神与约柜的同在充满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伯示麦人的灾难。于是,他们急着想把这灾星送走——他们说:“我们要把它从我们这里送到哪里去呢?”(20节),把它留在附近始终是件危险的事,所以他们打算送到基列耶琳人那里。此地约在伯示麦东北方24公里,与犹大、便雅悯接壤(参书15:9、10、60,18:14、15);它的另一个名字巴拉(书15:9)。因基列耶琳曾经是迦南人的一个高地,像示罗一样,是个敬拜的场所,伯示麦人或许认为送到那里较为合适。


这里非常讽刺的是:叙事人用了很长的篇幅描述了外邦宗教领袖对耶和华的尊重,以及教导百姓怎样敬重以色列的上帝(1-18节),这些都是以色列领袖需要教导百姓的。没想到,竟然首先是外邦的宗教领袖,将荣耀归于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术士们仔细的教导各个城市的非利士人,当认真地对待约柜,并花重价来制造“金痔疮”和“金老鼠”来赔礼道歉,可以看出他们对以色列的神耶和华的敬重。


不但如此,他们也存十分尊敬的心对待自己所敬拜的偶像。当大衮偶像在门槛折断头及手,他们从此不踏庙的门槛,这象征性的举动,表明他们对大衮仆倒的地方特别尊敬。而以利的两个祭司儿子,他们竟然践踏献在上帝居所的祭物(2:29);伯示麦人也胆敢擅观耶和华的约柜。这不禁使读者对以色列的状况产生极大的失落感。


[1] 包德雯(Joyce G. Baldwin),潘秋松译:《撒母耳记上下》(台湾:校园,2002),页87。



默想一(第六章)


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以色列人与拜偶像的非利士人,在宗教态度上谁更敬虔?也让我们联想到:有时,异教徒在宗教上的认真态度是不是值得基督徒学习呢?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罗马书 第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罗马书》第5章 耶稣带来新的创世记


第四章,保罗以亚伯拉罕和撒拉作为耶稣复活故事的引子,亚伯拉罕的信心,倒转了创世记第三章的命运,儿子以撒成为新创造的开始,指向耶稣的死里复活——旧世界已死,新世界已复活,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已实现,全世界的信心之家被建立起来了。


五章1至2节,保罗说“因信称义”将“神的信实落实了”,背叛的人类——被接纳为神的儿女;与神和好——神免去愤怒;盼望神的荣耀——神完全恢复了创造的美善”。因着耶稣基督,恢复了亚当所失去的伊甸园,天使所把守的路已经开通,神不再与人为敌了。


而且,在这个新的世界里,神的圣灵将祂的爱浇灌在信徒悲怆的心灵里。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感受都是深感被遗弃、被咒诅。例如,当我们遭到飞来横祸,我们会问:我的天,我招惹谁了?为什么对我不公平?


而如今,这类的经验被倒转了。事实显明,耶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而死,祂的爱在背叛、堕落的受造物还未及时回应之前,已经彰显出来了(3-8节)。如今,因着耶稣的血(旧约献祭的场景),上主的愤怒免去了,因祂那最大的忿怒已经发在耶稣的身上,上主与我们和解了,我们成为了祂的忠诚百姓!我们也可以时常经验到神的爱。哪怕在我们遇见灾祸之时,都知道耶稣也在暗中一直支持,祂的死使罪人与神建立了新的关系,而复活则带给罪人享有新生命的盼望。


这也正是保罗为何会在12至21节,将亚当和基督作对比的原因。亚当代表着一个国度,他以罪建立了这个国度,给这世界的遗产就是死亡。而基督则与亚当相对立,祂树立不同的楷模(5:14下),祂为全人类的罪带来恩典的行动,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以死亡和复活,使人类战胜了亚当因背叛神所带来的恶果;祂作弥赛亚,以忠诚与顺服赢得了生命(15-17节)。


最后,保罗总结说: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是的,罪的权势极大,但神恩典的能力完全盖过它。罪作了王叫人死,照样,神的恩典突破死亡,并把伏在其下的人救出来。这就是因主基督得永生,或称义的人在“生命中作王”的意思,其目的是使神在我们身上,来管治祂的新创造。



默想二


用以色列故事的原型,来精心阐述耶稣所带来的神国故事,这样的角度解读罗马书,你能认同吗?你觉得这样的阅读有什么益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