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8月8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45天前 | 205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以我的默念为甘甜
2. 每日旧约 | 得1章-饥荒与丧亲
3. 默想之一 | 你如何看待路得记
4. 每日新约 | 徒26章-带锁链的见证
5. 默想之二 | 学习保罗不被逆境困扰靠主喜乐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8日 |  以我的默念为甘甜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四篇 31~35节


31 愿耶和华的荣耀存到永远;

     愿耶和华喜悦自己所造的。

32 他看地,地便震动;

     他摸山,山就冒烟。

33 我要一生向耶和华唱诗,

     我还活的时候,要向我 神歌颂。

34 愿他以我的默念为甘甜,

     我要因耶和华欢喜。

35 愿罪人从世上消灭,愿恶人归于无有。

     我的心哪,要称颂耶和华!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原文作“哈利路亚”。下同)!

 

省思:

基督徒应能明白

造化的每日现实作用――

生活在创造之神所造和托住的

世界上有何意义。

本诗篇的最后一句重复第一句,并加上

“哈利路亚”(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这词只出现于诗篇,而且在此是第一次。

 

祷告:

伟大、永恒的神,

我全身心沉浸于祢的创造,

便逐渐开始明白

祢对每一细节的创意与心思,

并且发现我就是

其中的一个细节!

哈利路亚!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路德记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路得记》第1章|饥荒与丧亲


经历了士师记冰寒渗骨的记录,我们来到了充满温暖的田园叙事诗——路得记。


在士师时期,伯利恒人以利米勒一家因饥荒,跑到摩押地谋生,并在那地为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娶了摩押女子路得和俄珥巴为妻。以利米勒与两个儿子都死了,这个家没有了男人,只剩下拿俄米和两个摩押媳妇,对三个寡妇而言,生存是极大的问题,她们开始了寻求生命之旅。后来,拿俄米因听到耶和华神眷顾故土,赐下粮食。她心中重燃希望,决定独自一人回去,或许她的这个抉择是出于善意,因为那时的以色列人对摩押人不怎么友善,两位摩押媳妇回到娘家,是一个更好的抉择。


温顺的路得,却有坚定的心志,她要与拿俄米生死相随。拿俄米只得带上她一同回到了故土伯利恒。故事从此峰回路转,耶和华眷顾了她们,大财主波阿斯也善待了她们。最后,路得与波阿斯结为连理,也为拿俄米生下后代,改变了以利米勒家族断后的命运。故事有精巧的结构,构成交叉的平行。


A  饥荒、离家、死亡与丧亲

B  路得田间遇波阿斯

B”路得夜遇波阿斯

A”丰收、回家、出生与新生命


这种文学特色,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神学主题:在混乱的士师时代,却有一个宁静祥和的社区;其中的人都能忠诚地彼此相待;上主也恩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苦难中的拿俄米和路得。在上主的眷顾下,施恩者与受恩者,都一同经历着从人与神而来的祝福;同时,他们也用行动将这祝福赐给周围的人。


先来看,第一章的饥荒与丧亲的叙述。


以利米勒和家人离开了伯利恒,这个意思为“面包屋”的城镇,前往肥沃之地摩押,去解决生存问题,没想到,雪上加霜,难民一家两代男人客死他乡,只留下拿俄米和她的两个摩押媳妇。


当拿俄米听说耶和华眷顾以色列地赐下粮食时(6节),决定返回!这就是她命运的转折点,但她担心前途未卜,两个外邦媳妇能够被同胞接纳吗?她认为两个媳妇回到摩押的父亲家里,更有机会生存下去。因此,她三次劝说她们。俄珥巴在第二轮劝说下,回娘家去了(14节),而路得却坚持要陪伴拿俄米到底,也基于对神的选择,尽管她知道在伯利恒,不会有摩押裔的外籍社群。但她将自己的生命及对神明的信仰归入拿俄米的生命和信仰里(16-17节)。


拿俄米与路得回到伯利恒,众人非常惊讶拿俄米的样子(19节),或许是遭遇打击,导致拿俄米的面容改变太大。拿俄米解读她遭受的一切,都是因耶和华击打她!她十分令人同情——她说她两手空空而回,哪怕路得跟着她,但她已全无反应。痛苦中的人,很难平衡看待一切。



03

默想一


谈谈你对路得记的印象。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使徒行传 第二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26章 带锁链的见证


在亚基帕王面前所作的见证,其实是一个极短时间的事,路加花了很大的篇幅,显然,他想细致地刻画,保罗是怎样由逼迫者而转为被逼迫者的形象:


1至3节,记叙了保罗在一个熟悉犹太律法的王面前申诉,谦和但毫无奉承,显明他正直的人格。4至8节,保罗的焦点是终末的盼望,这就是他被指控的罪名,这项内容在犹太人而言,仍然属于尚未有共识的议题,大家仍然为此辩论不休!这其实不足以定罪!更何况罗马法律无法处理这个议题。9至11节,回顾了他的转变经历,他原来是逼迫教会的人,而耶稣的福音转变了一个在宗教上自以为义,却充满邪恶的人。他的这个行动,与现在那些逼迫他的大祭司和长老们犯的是一样的罪。


12至18节,保罗讲了他不可思议的信主经历:


1)当时他是在做完全与现在相违背的事情;


2)当时是中午,出现了奇异的事情,照耀他的光芒比正午的日头还亮;


3)当时同行的人,一同仆倒可以为此事作见证;


4)他听到耶稣对他说话,其中有几个重点:


 a)责备保罗的不义,如抵挡神一样,逼迫耶稣的教会;


 b)警告保罗所做的是自吞苦果;


 c)叫他站起来,意思就是洗心革面,去做他原来所敌视的工作——他自己首先要蒙救赎,然后去传让人“出黑暗入光明”、“脱离魔鬼归向神”,那个赦免、使人成圣的恩典。


19至23节,保罗想唤醒熟悉犹太律法的亚基帕:他正如同亚基帕所熟悉的那些传扬上主旨意的伟大先知,如今将上主对外邦的应许已经实现的事实,传扬出去。而犹太人拦阻他、捉拿他,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地违抗了神的旨意。


腓力斯打断了保罗,说他是疯子。保罗继续用先知的话题,来提醒亚基帕二世。最后,亚基帕和百妮基,都认为保罗没有犯该被捆绑的罪。但保罗还是带着非斯都和亚基帕二世合写的文书,前往罗马,上告于凯撒。



05

默想二


我们从保罗辩论中看到:


1、救赎总以受苦的方式出现;


2、无论在何种境地,保罗总心存盼望;


3、在他的辩论中关切一位王的得救。


这三方面,如何鼓励我们在逆境中,不被困扰,靠着主,依然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