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8月11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43天前 | 21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虽然数目稀少
2. 每日旧约 | 撒上1-得到儿子的哈拿
3. 默想之一 |愁苦中有安慰
4. 每日新约 | 罗1章-普世救赎的福音
5. 默想之二|谦卑的学习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11日|虽然数目稀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五篇12-15节


12 当时他们人丁有限,数目稀少,

   并且在那地为寄居的。

13 他们从这邦游到那邦,

   从这国行到那国。

14 他不容什么人欺负他们,

   为他们的缘故责备君王,

15 说:“不可难为我受膏的人,

   也不可恶待我的先知。”

 

省思:

神的百姓曾经只是一小撮流浪的难民,

在神的保护下却绝对安全。

我们的稳妥不在于加入一个强大的集体,

而是成为一位大能救主的仆人。

如果我们在世人的眼中“不算什么”,

“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彼前二4)

 

祷告:

“茫茫人生路上,主指引我脚步,

赐下每日的饮食和衣裳。

主展开庇护的翅膀,直到我不再流浪,

平安到达天父爱的居所。”

(Philip Doddridge, “O God of Bethel, by Whose Hand”)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哈拿和毗尼拿 - 祈祷基督网


《撒母耳记上》第1章|得到儿子的哈拿 

 

撒母耳记一开头,接续士师记,其主题是:尊雅威为圣。开篇接续了以色列败坏的图画(比如:以利两个儿子),但与士师记不同的是,里面却有真实的感情和敬虔(比如:以利加拿的家庭)。就算被审判的以利家庭,也未尽全然邪恶。以利和他的儿妇在临死前默默承担以色列因背道而来的咒诅,其信仰也非同一般。


这开篇,就让我们看见转机已经出现了,借着撒母耳的兴起,遏制了以色列整体下滑的趋势;扭转了以色列的不忠,和军事上的颓废;百姓也诚心悔改,归向雅威,大胜非利士人(7章)。


那么,以利两个儿子的堕落,以及以利家族被审判,像是兴起前那败坏的哀歌:哀哭过后,必有欢笑。


故事发生在以法莲山地,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士师记19章开头的事,那位将那被轮奸而死的妾的尸体,切成十二块的利未人(士19:1-4)。在这里,有着完全相反的故事!以利加拿也是一个以法莲男子,但他与士师记里的利未人完全不同,他不但有着稳定的敬虔行为(3节),他也深爱着妻子哈拿(5节)。相反的是,妻子哈拿并不因丈夫的爱,而得安慰,因为她不能生育,情敌毗尼拿能生育,并经常耻笑她(6节)。


叙事人用这种格局,是要读者与创世记的家庭作联想(比如拉结和利亚):妇人不育,求告雅威,生下的儿子往往改变了时代的命运。


为着不会生育而愁苦的哈拿,来到雅威的殿中,因着愁苦而失常,甚至经过敬拜、祷告后仍旧愁苦,不得安慰,不思茶饭(9-10节)。


当时的祭司以利,两眼昏花,以为她醉酒,而加以责备(12-14节)。但没想到的是,他在不明原委之下、不着边际的祝福语(17节),却带给哈拿安慰,她去吃饭了,不再带愁容(18节)。


雅威果然通过祭司做事,以利加拿与哈拿回到拉玛的家中,哈拿就怀孕了!当日期满足,生下儿子,取名为撒母耳,以示对主垂听祷告的感恩(19-20节)。


这对夫妇将从雅威求来的儿子献上,去跟随以利,在殿中学习侍奉雅威(21-25节)。26至28节,“你所求的祈求”这词出现了四次,26节一次:“从前在这里站着祈求雅威的”;27节两次:“雅威将我向祂祈求的祈求赐给我了”;“所以我已经将他祈求给雅威了”;28节一次:“……他是祈求给雅威的”。这让我们看到,哈拿与以利加拿的无私奉献,与示罗祭司的放纵形成对比(2:12)。



 

03

默想之一


在18节,尚未得到孩子的哈拿,不再愁苦了。是因为遇见了祭司以利,听了他的一番话而改变了。尽管以利对她的态度不好,她却能积极回应。你有类似于哈拿不再愁苦的例子吗?想想看,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得安慰的?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罗马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哥林多城示意图。保罗就在这里写了加拉太书、罗马书(徒二十3)。


《罗马书》第1章 普世救赎的福音



 我们现在以犹太人保罗其惯有的“一神论”为中心的神学——创造与救赎、盟约与终末论这些角度,来解读我们十分熟悉的罗马书。


保罗开宗明义,说他的职事的内涵就是神的福音(1:1),在2至4节中,他定义了福音这一好消息的内容:总括出神如何在犹太历史(先知和大卫,2-3节)、在基督那决定性的复活中,成就了祂的救赎大计。保罗如今蒙召去向外邦人传扬救世之道,这本身就是与先知和大卫相关的内容(5节)。也就是说:这福音最大的特色是具有“普世性”的含义。接着,他解释了普世的含义,以2-5节与14-16这两组涵盖性的对比表现出来:希腊人与化外人(14节)、犹太人与希腊人(16节)。2-5节与14-16节一同表示,神的救恩遍及普世,需要透过神与犹太人的交往历史,才能了解到,而如今,则透过耶稣基督已公诸于世了。


另外,1章1至17节这主题性的序言——福音是关于君王弥赛亚耶稣的,具有颠覆帝王神学的意图。在当时那膜拜神子罗马皇帝的热潮中,皇帝不断地给人“好消息”:他是臣民的护庇者(带来平安)和祝福者(施与恩惠)。保罗在这里用福音这词表明:以色列的神雅威成全了祂与以色列祖宗所立的约,如今借着弥赛亚受死与复活,以色列被掳已经归回了,祝福万民的约已经实现了,这好消息(福音),远超于帝国!


第三、保罗说,除基督之外,世人都叛逆了神,其叛逆特征表现为:不将神视为创造主,反倒膜拜受造之物。因受造界本身已足以告诫世人,除神之外,将别的受造之物置于生命的中心(19-20节),这行径不但要受谴责(21节),也引起神的愤怒(18,24-31节)。


将受造之物当作神的拜偶像行为(1:22-23,25),也导致人类社会的分崩离析,不但歪曲两性的正常关系(1:23-24),且牵涉到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社交关系(1:28-32)。神对这些行为的回应——愤怒,具体表达就是“任凭”他们,容让这些情况继续发生,以之处罚行这事的人(1:24、26、28)。可以这样理解——1章16节至3章20节所描述的,人类在宗教、两性和社会上的罪,基本上是创世记1-11章的缩写版,是堕落人类的剪影。


05

默想之二


罗马书的解读是极富争议的话题,盼望你,能用谦卑的态度,进行未来的罗马书的阅读之旅。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