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4日 | 地就丰足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零四篇10-13 节
10 耶和华使泉源涌在山谷,
流在山间,
11 使野地的走兽有水喝,
野驴得解其渴。
12 天上的飞鸟在水旁住宿,
在树枝上啼叫。
13 他从楼阁中浇灌山岭,
因他作为的功效,地就丰足。
省思:
我们所在的环境本身即显示了
神对我们基本需要的预备――
造化的基本结构中即蕴含了供应。
神既是创造的主,
也是满足需要的主。
祷告:
神啊,
我将自己所有的不满足都交给祢。
每有缺乏就促使我去找祢。
我知道祢有办法处理我每一项需求,
使我活得圆满,不致缺乏;
赞美,而不抱怨。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士师记 第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士师记》第18章|抢劫神庙
在一章34至35节,对但支派的命运有略微透露。他们无法占据分配给他们的地业(书19:41-46),是因为亚摩利人的抵挡,及非利士人的压力所致。他们被逼上山丘地,仅能在琐拉及以实陶之间那一块极小的地域居住,亦即参孙活动集中的地方(13:2、25)。他们决定要寻求合适的地方,来改变这居无定所的局面[1]。
他们差派了五个探子去寻找合适的地方(拉亿),当他们路经以法莲山地,见到利未人,凭南方人的口音,或职务而认出他来(3节);并要求为他们的前途求问神(5节),他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6节)。
他们在原先地业向北走了一百哩,名为拉亿的地方,停了下来。这块狭小却富足的地区,北有黑门山,与亚兰(叙利亚)相隔;有黎巴嫩山脊,与腓尼基人相隔。水源充足,更重要的是,居民是腓尼基人或亚兰人后裔,与世隔绝,安居无虑,没有任何预防袭击的措施(7节)。相对于战斗力量相当小的但支派,此地实在是合适不过(11节)。
当五个探子回报了这些消息之后,族人们快速采取行动。因为他们相信,不但可以得胜,而且必然蒙神祝福(9-10节)。结果,有六百战士对此挑战作了积极回应,他们带着家小财产向北迁徙(21节)。第一天他们向东北走,上到基列耶琳[2],离起程地只有八、九里的路程。第二天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米迦居住的地区(13节)。
这五个探子进前来与利未人叙旧,并劫持了雕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铸成的像。六百位武装的士兵则在门外耀武扬威(15-17节)。利未人先是抗议他们的劫持行为(18节),但因但支派的人答应他:他将由一小群人的属灵辅导者,荣升为一个支派的祭司(19节),他默许了这次武装抢劫,并且带着他主人神堂中所有的宗教器具,跟着新主人一同离去了(20节)。
米迦带着一行人追赶上了他们(22节);但支派恶人先告状,威胁米迦一行,警告他们,若继续纠缠不放,他们将不惜动武(25节)。米迦面对恶人,只好空手而回(26节)。看来,他所制造的神像,并没有赐福给他,也没有保护他。
在平静环境中,安居无虑的拉亿居民,面对但支派的武装,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就被消灭(27-28节)。但族在被烧毁的废墟上建立自己的城邑[3],起名为但,以纪念他们支派的始祖(29节);并建立一个圣所,立约拿单作祭司(30节)。
03
今日默想
叙事人直到士师记末了才提及这个利未人的名字: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30节)。他身为摩西的孙子,心安理得在偶像旁主持崇拜。这点如何提醒我们,作为主的儿女的身份及每日的行为呢?
[1] 约书亚记19章47节对但人的北迁作了一个总结。
[2] 基列耶琳是基遍四城联盟中之一城,当初用欺骗的手段与约书亚订立和约(书9:17)。
[3] 该城属谷地,靠近伯利合,可能就是民数记十三章21节提到的利合,是十二探子所探查的最北城市。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使徒行传 第二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安东尼亚营楼位于圣殿的西北角,是罗马兵营。
《使徒行传》第22章 | 孤单的辩护
得到千夫长的允许,保罗在耶路撒冷百姓面前,讲述他如何被洗净罪的经历,这可以理解为他的自我辩护,有几个重点:
1、从头到尾,他都是忠心的犹太人(3、12、14节)
保罗讲述了他的正统出身:生于大城市,受教名师下,严守妥拉,侍奉上主。如今的他,虽然跟随了众人不认可的耶稣,但从他在大马色路上忽遇大光,和在圣殿里祷告,魂游象外这些典型的“犹太先知式”的遇见神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没有丝毫的痕迹,显示出他是在反犹太信仰。
2、他自己所忠诚的信仰,没有使他变得良善(4-5、8、16、19-20节)
保罗说:他以前如此忠心的持守犹太信仰,但他锁拿信耶稣的人,并让他们受刑,在会堂鞭打他们,以及他在司提反受刑时,表现极其麻木。其实与造物主的律法要求,相去甚远,并且朝着恶一路走去,并无悔意。
3、耶稣使他们祖宗的信仰得以落实(14、17、21节)
保罗的言下之意:他的罪并没有因他原先的信仰而除去,幸好,蒙耶稣的主动相遇,才使他蒙赦免!并且,律法里所要求的——使外邦人蒙福的责任,也委托给了他。这两项,本来就是他们祖宗的神所要成就的——有一天,神要洗净他们的罪,并要他们去成就的——使外邦人得到救恩(赛49:6)。
然而,保罗的听众完全不接纳他的话,在混乱中,把他当作异端分子!千夫长为了提防引起更大的混乱,将保罗带进营楼,并叫人拷问他。但当他得知保罗的罗马人身份时,害怕了!因为罗马的法律不容许他这么对待具有罗马公民身份的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自视为最公义的罗马法庭,对该不该定罪眼前的犯人,完全与犯人是否犯罪无关。而一旦知道对方的罗马人身份,就另当别论了。
05
默想之二
一个最高等宗教素养的犹太人,完全不在乎信仰的内涵,所关心的是他们所理解的民族主义;而一个最公义的罗马法庭,则不在乎有无犯法,只在乎他是不是罗马人!你觉得这些与今天的世界有无相似性呢?就此,你会觉得:作为上主的百姓,要活出福音的真实,为耶稣作见证,会与世界的宗教与权力机构,产生冲突吗?这冲突,核心的问题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