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24日 | 祂本为圣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九篇
1 耶和华作王,万民当战抖。
他坐在二基路伯上,地当动摇。
2 耶和华在锡安为大,
他超乎万民之上。
3 他们当称赞他大而可畏的名,
他本为圣。
4 王有能力,喜爱公平,坚立公正,
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义。
5 你们当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
在他脚凳前下拜,他本为圣。
6 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
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
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
7 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
他们遵守他的法度
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
8 耶和华我们的神啊,你应允他们。
你是赦免他们的神,
却按他们所行的报应他们。
9 你们要尊崇耶和华我们的神,
在他的圣山下拜,
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本为圣。
省思:
神的圣洁本性使祂在乎我们的罪,
也使祂有能力、有办法对付之。
当罪人们膜拜自己所造的神祇,
便将神祇拉低至自己的层次。
当罪人敬拜那圣洁的真神,
自己就被提升至祂的高度。
祷告:
“圣哉,圣哉,圣哉!
纵使黑暗遮蔽,罪人昏昧难见主荣光,
惟独上主至圣,惟独上主至尊,
全能、全爱,又圣洁。”
(Reginald Heber,“Holy, Holy, Holy, Lord God Almighty”)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士师记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士师记》第7章|奇特的胜利
1至8节,基甸的军事战略十分奇特,他们在哈律泉旁安营,可能就是现在的基利波山脚(Mount Gilboa)下的雅鲁泉(Ain Jalud)。在此地向北横越耶斯列平原,离以色列军队不到五哩之处,就有米甸大军在摩利冈山脚下安营。很可能米甸在人数及力量上,远胜于以色列人,再加上过去七年的胜利,他们对基甸军营不以为然。
基甸得到雅威的命令,两次裁减军队。第一次竟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流失,由三万二千人,减为一万人!但上主认为还是太多了!这一次,只挑选具有军人警觉性、谨慎不致被人偷袭的人,他们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因此,其他的九千七百人被遣返回家!只剩下三百人,与敌军阵容相比(12节),简直是天壤之别,甚至滑稽可笑。
基甸和仆人奉雅威的命,下到敌人营中(9-11节)。敌军阵营庞大,装备精良(12节)。他们偷听到两个米甸哨兵的对话,其中一个哨兵谈到他所做的梦:有个大饼滚到米甸的大营,将他们的帐棚撞倒倾覆了,而另一个哨兵解说,那个饼是基甸的刀,说是神明已将米甸交给了基甸(13-14节)!古时的梦,极其重要;尤其是高层或掌权人士所做的梦,更是受到重视,他们会认为众神藉着梦来显示他们的旨意或愿望。
这种来自米甸人自己的梦和自己的解释,为基甸提供了一个最终的保证,他为这个激励人的证据而第一次敬拜神;接着,便回到他自己的游击队伍中,告诉同伴,他有全胜的把握(15节)。
16至22节,基甸将三百人分为三队,携带了号角、火把,以及可以隐藏火把,避免被风吹熄的空瓶。到了敌营,他们用尽全力制造噪音,以增加场面的混乱。当时的情况似乎是先有宏亮的号角齐响,接着有三百个瓶子被打碎,然后是如雷灌耳的战斗呐喊声,最后号角声再次响起。
三百支挥动的火把,给敌人错觉,他们以为是来势汹汹的千军万马。当时的时间是晚上十点钟(19节),大部分人仍在睡梦之中,刚刚换岗的人,则可能正在营中走动,因此使得刚被惊醒的人更加惊惶,以为敌人已经攻进营中。这种喧嚷,也惊动了为数众多的骆驼,拚命奔逃(12节),导致全营大乱,黑暗中互相践踏,分不清孰敌孰友(21节)。
溃败逃走的米甸人,沿着平原向东直接越过约旦河,进入他们出发攻击以色列人的地区。耶斯列平原以南及以北山地的居民,原先解甲归家的三万二千人中,听见了基甸的胜利,便加入追杀的阵容,以法莲人则击杀了米甸人的两位首领(22-25节)。
03
默想之一
如何评价基甸极其奇特的军事策略和滑稽的战斗方式?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使徒行传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11章 | 改变一切的福音
克服种族隔离的宣教,是一个革新、并不轻省的行动。路加每次都指出,这种革新都有上主的旨意、圣灵的声音、天使的出现、异象的赋予,及对圣经全新的解释,这一系列综合的体现。这一章,可以从四方面来思想:
第一、耶路撒冷的犹太信徒,需改变固有的观点。因上主是改变的上主,祂要求教会及时改变,尽管这一改变的过程缓慢——因为人性抗拒开放与改变。传统固然没有错,但有时无需重复传统,“传统主义”往往会变成偶像。
比如加尔文主义认为:人的得救完全来自神的主权;而阿民念主义则坚持:救恩仰仗于人的责任。从敌对者扫罗归信的例子看来,救恩完全出于神的主权!而哥尼流的蒙恩则显明,人的敬虔和善行,也是促成他获救的原因。看来,人的得救,两种可能都有!加尔文主义者与反对派都需要悔改——改变成见,他们的传统有可能变成偶像!
其二、多种族合一的新群体。新的团体包括土生土长的犹太人、希腊化的犹太人、犹太化的外邦人,还有的就是彻底的外邦人。路加有步骤地将宣教议程展开,认为这完全是圣灵的作为,这也是11章1至18节,彼得复述哥尼流家中见证的原因。11章19至30节,则介绍了完全属于外邦人的安提阿,也进入神的国度,与耶路撒冷教会共济患难(27-30节)。而这些宣教的作为,对耶稣的门徒而言,并不是另立炉灶,而是神百姓的更新、恢复,并继承了圣经的应许。
其三,民族的界限在圣灵里被打破了。向希腊人传福音的,不是犹太门徒,而是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看来,民族界限已不再重要,这些“外人”也成为教会中重要的角色,因着福音的改变,他们的眼光与开放程度非同一般,从接纳犹太人扫罗(保罗)就可以看出。
最后,福音具有化敌为友的能力。路加花了大篇幅叙述扫罗的归信,目的是要显明:福音具有化敌为友的能力,任何上主的敌人,都可以被转化为上主的友人。同时也暴露出,在犹太教传统中那么优秀的扫罗,都顽强抗拒上主,充满暴力。安提阿教会委托巴拿巴与保罗,将捐款送给耶路撒冷的弟兄,这不但是周济的问题,也有生命连结的意义——犹太人与外邦人在基督里已经是兄弟的关系。令我们特别感恩的就是,做这伟大工作的人,就是原来的逼迫者,如今,这位敌对者,已成为祝福者、宣教者。
05
默想之二
从这章让我们看到,在圣灵的世界中,凡事均有可能发生,而我们要随时开放自己。你会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