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7月23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10天前 | 21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愿海澎湃
2. 每日旧约 | 士6章-基甸的兴起
3. 默想之一 | 耶和华的忍耐
4. 每日新约 | 徒10章-哥尼流家的五旬节
5. 默想之二 | 今日的教会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23日 | 愿海澎湃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八篇 


1 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

   因为他行过奇妙的事,

   他的右手和圣臂施行救恩。

2 耶和华发明了他的救恩,

   在列邦人眼前显出公义。

3 记念他向以色列家所发的慈爱,

   所凭的信实。

   地的四极都看见我们 神的救恩。

4 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欢乐,

   要发起大声,欢呼歌颂。

5 要用琴歌颂耶和华,

   用琴和诗歌的声音歌颂他。

6 用号和角声,

   在大君王耶和华面前欢呼。

7 愿海和其中所充满的澎湃;

   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要发声。

8 愿大水拍手,

   愿诸山在耶和华面前一同欢呼。

9 因为他来要审判遍地,

   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

   按公正审判万民。

 

省思:

救恩,既将神的圆满

完全引入我们的生命,

也在我们里面开辟了一个

全面回应的颂赞空间。

万物万灵都加入颂唱:

人类的歌声、乐器的旋律,

还有自然界的万籁。

 

祷告:

我的神,我的王,

鸟鸣、海啸

都应和我对祢的赞美。

不是我一个因感恩而独唱,

众生灵都雷鸣般地发出感恩,

我亦有幸共襄盛举。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士师记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拿撒勒村的打谷场。基甸本来应该在这样开阔的地方打麦子。


《士师记》第6章|基甸的兴起

 

 

底波拉之后,历史的车轮又回到固有的模式,这时期扰害以色列人的是亚玛力人和“东方人”组成的联盟,简称为米甸人(6:2-4)。


基甸被兴起的这段故事非常具有戏剧性,叙事一开始描写敌人的欺压,耶和华并没有因以色列人的呼求而拯救,反而谴责他们(6-10节),祂与以色列人的关系愈加恶化了,审判也愈加严厉了!拯救也不自动出现了!当时人民的心声正如基甸说的:“耶和华不是把我们从埃及领上来吗?现在衪却抛弃了我们,把我们交在米甸人手中”(13节)。


耶和华并没有坐视不管,派了天使去见基甸,让他作士师,拯救以色列脱离米甸人的欺压(14节)。


基甸的反应极其消极,他说他的家庭出身卑微,难以领导以色列人(15节)。而上主则保证——祂必与基甸同在,并且要赐给他力量,去攻打米甸人,轻松地将他们拿下(16节)。


然而,胆小谨慎的基甸,不能肯定面前的就是耶和华,但他却觉察到那人有些特别,因此他要求一个证据,并且献上礼物(18节)。他准备了大礼,光是一伊法细面(19节)便重达34至45磅,在当时物资短缺的时代,这份厚礼足见其诚意。


基甸按照耶和华的使者之吩咐(20节),处置了那些食物。当那些食物经使者的杖碰触,就被火烧尽了,使者也随即消失了(21节)。基甸惊呼,造访他的就是神(22节)。因以色列人相信,没有人能够面对面见神后仍然可以存活(创16:13,32:30;出20:19,33:20;士13:22;赛6:5),而基甸得到保证,他的性命不会有危险。他立即筑了一座祭坛,并按着神应许的前几个字,将之命名为“耶和华沙龙”(耶和华赐平安之意)(24节)。


基甸已经明确从耶和华而来的呼召,就秘密行动,在夜间毁坏与他父亲有密切关联的巴力的祭坛,并且另立新坛。这引起了整城人的骚乱,他们追查发现是他,就要求基甸的父亲把基甸交出来给他们处死。


约阿施却义正辞严地反唇相讥:若巴力真是神,那就让它亲自出手处死当事人吧,因这个羞耻已足够使他这么做了(31节);真神是能为自己辩护的,不需要别人来替他出气。于是,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东方联盟要来与以色列争战,耶和华就使用基甸,基甸招聚玛拿西、亚设、西布伦和拿弗他利这几个支派来与他一同作战。但他尚不能相信自己得蒙上主的呼召,会战胜敌人,他再次以两次试验的方式,来测试神的这次呼召(38-40节)。



03

默想之一


36至40节羊毛为证的事件,让我们看到基甸的信心并不稳固。耶和华的忍耐在此尽显无遗,满有恩典地迁就基甸的要求,因为祂完全清楚人性的软弱。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使徒行传 第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大希律建造的凯撒利亚圆形剧场(Caesarea Amphitheatre),是地中海东部现存最古老的罗马剧院,至今仍在夏季用于举办音乐会,可容纳15,000观众。


《使徒行传》第10章 | 哥尼流家的五旬节


如今,由耶路撒冷而来的福音,传得越来越远了!弥赛亚群体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元了,连敌对者扫罗,都成为了向外邦宣教的大能勇士。后来的他,从哪里来的灵感——外邦人不需要成为犹太人,就一样成为尊荣的上主百姓呢?从上文下理而言,路加似乎以哥尼流与彼得的互动的事例,提供了答案:


哥尼流的异象(1-9节)


这位罗马军官在犹太人固定祷告时间(申初),蒙天使夸奖:帮助穷人的善行,为“蒙记念的奉献”——一个不洁净的外邦人,展现了一个敬虔的犹太人该有的善行。不过,他依然需要通过犹太人,才被纳入弥赛亚的新群体里,以示彼此合一。


彼得的异象(10-23节)


将外邦人纳入新群体的担子,就落在彼得这位耶路撒冷的领袖身上,这是他见异象的重点。天使要他改变心意:那包裹着各种不洁之物的大布,所象征的不圣洁身份,其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要将神所洁净的东西,称为不洁净”(15节直译)。彼得必须停止自己固有的思想方式,不可再将外邦人视为不洁!


外邦人的五旬节(24-48节)


哥尼流俯伏在一个犹太人面前,从国家身份而言,这是完全不对等的,表明他看重永生神面前的身份,远超帝国所拥有的特权。他们彼此重述异象之后,彼得就以六部分来传达他的信息(34-43节):


1、每个人在神面前都平等(34-35节);

2、主耶稣是和平使者的具体代表(36节);

3、耶稣的善行和医治能力,如今从祂的继承者,显示了出来(37-38节);

4、彼得是耶稣从死里复活的见证(39-41节);

5、耶稣作为审判主的绝对主权(42节);

6、凡信从耶稣的都得到赦免的应许(43节)。



05

默想之二

44至48节,当彼得讲了这些,圣灵就如同发生在耶路撒冷五旬节一样,降了下来,将恩赐也给了未奉割礼的外邦人。这里有几个重点值得我们学习:


1、彼得的异象果然落实了——外邦人成为了弥赛亚家族的完整成员;

2、哥尼流无需成为犹太人,一样成为了与彼得同等优秀的神的百姓。

3、福音具有击垮自夸的力量!彼得需要学习,放下自我成见;哥尼流也需学习,向彼得卑微;来体现犹太与外邦人合一的弥赛亚福音的特征。


这些对我们今天的教会,有哪些启发或提醒?


本文图片选自圣经综合解读备份网站 (cmcbibleread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