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5圣灵降临期7|初人受造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4天前 | 6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圣灵降临期7|初人受造
创2:5-24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7月20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5年7月20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创2:5-24(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2:5 野地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因为耶和华 神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地,

2:6 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

2:7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2:8 耶和华 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2:9 耶和华 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2:10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2:11 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

2:12 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

2:13 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

2:14 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幼发拉底河。

2:15 耶和华 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

2:16 耶和华 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

2:17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2:18 耶和华 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2:19 耶和华 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

2:20 那人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

2:21 耶和华 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

2:22 耶和华 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

2:23 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 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2:24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2025圣灵降临期7|初人受造

创2:5-24


前言|两个创造的故事!


第二章聚焦在伊甸园,提供了“宇宙——上主——人”的关系原型。以圣灵吹气作为关系性的“连接”,经文以两个“创造的”段落来表达这一关系。


一|以泥土造亚当(5-17节)



1、为何要造?(5-6节)

在5至6节的经文里,是亚当受造的描述,重点是亚当必须完全依赖上帝。更为具体的目的有三点:

A、使大地生长

当神还没有降雨在地上,天地未臻于完美。没有降雨,大地还没有生产力,如同荒芜一般。没有人耕地,地也长不出东西,意味着人在宇宙间具有创造性的意义。强调“宇宙的生长”,有赖神、自然与人三方的合作。我们无需将人与自然的重要性降低,强调神为中心,也当忠实地守护神所造的世界。在建造宇宙这件事上,人是上帝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神的工具。


B、得到生活的智慧

在这里,特别提到生命树和智慧树。首先来看生命树,在箴言里,它被指作“凡能增进和礼赞生命的东西,它与义人(箴11:30),成全的意愿(箴13:12),温良的舌头(15:4)相关.......启示录二章7节提到生命树,则与上帝作伴有关”[1]。


智慧树,圣经没有在其它地方提到,我们不能作太多的解释。这里的重点是,神的命令的严肃性,不容忽视。


也就是说,上帝造这两样树,就将生命的意义与祂的命令结合在一起,假如受造物是为人的存在而造的,这并不代表人可以对这些物件自作主张,人必须要严肃看待上帝的命令,才能够存活。也就是说,神为了确保人能够作为宇宙的管家,祂栽下生命树与智慧树,来使他们得到双向(生命与命令)的保障。


C、承受福气

在10至14节,提到四条河,与以西结书四十七章1至12节和启示录二十二章1至2节的一项内容相符。这里的意思是:神在伊甸园里,要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都赐给人。也就是说,神造人,并不是仅仅出于自己的“需要”,祂也为着使人能够成为大地的主人。


2、如何造?(7节)

A、 用泥土

第7节,描述第一个人受造的方法是藉着泥土和神的灵。

神用泥土造人,使我们看到“神、自然、与人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彼此互动的状态。


B、 圣灵吹气

人不但来自受造物,人也来自神的灵。神往亚当口里吹了一口气,目的是使他趋于完美。假如耶和华是以降雨的方式,使大地有生机(升华)。这里以同样的方式:吹气在泥土造的亚当的鼻孔里,使他也有生气了(升华)。


这里有三个重点:物、圣灵与人之间的互动及合一性;与一章1节“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保持一致”——圣灵是生命之源。另外,我们看到,人来自于泥土,与泥土一致,但因为又来自于圣灵,与上帝一致,与泥土有别,同于泥土,有别于泥土,同于上帝,有别于上帝。人需要保持这种张力:在既卑微又崇高的状态中。


3、创造的目的:建立社群

A、耕种与管理

亚当被委托去耕种,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以暴政的方式来对待大地,毕竟,他自己也来自泥土,他必须成为泥土的“施恩者”,使大地丰裕。那他具体工作的场所就在伊甸园。伊甸园在近东的文化中,是这样一个概念——古代君王喜欢建园林,亚当被造是作为君王的身份,管理园子。伊甸园有四条河,从中流水润泽大地四方,也是对比近东神明,神明多在多水的地方,亚当如同神明一般,作为润泽大地四方的源头。不过,就像他完全因圣灵的气息才有了生气,他也完全在造物主的吩咐下才能管理园子。如同大地的生育是主的能力促成;伊甸园是主的居所,造物主才是这四条河的根源,也是亚当治理权的委托者。造物主、人、园子合而为一,一切的繁荣与衍生的能力,都在于神的同在!


B、天职、应许与禁止

假如耕种与管理是亚当的天职,那他能够做好这些工作,就当听上帝之言,对能吃的应许和不能吃的禁止,两样都需要谨慎面对。前面所述的“生命树与智慧树”,就是应许和禁止的具象表达。亚当必须知道:生命与知识不能分离,应许也不是毫无条件的,它需要与禁令连在一起,一旦分离就要遭遇毁灭性的灾难。也就是说,创造人类仍然是上帝命令的延续。上帝并没有因为万物而满足,祂需要创造人,使万物得到亚当的管理而趋于完美。因此,祂造亚当来“协助”祂完成使命。“大地——上主——亚当”形成一个合一的整体。


亚当来自于大地(泥土),并被吩咐管理带有君王与神明色彩的园子,神赐给他有应许,但他也需要被限制。他像异教中的神明(祭司)的地位一样崇高,但他需要听,不能违背上帝的命令,违背了就要死!他作为君王般治理伊甸园,但他只是领受者,园子不是他的,伊甸园是主的居所。亚当必须有自知之明。他必须接受被限制的事实。


二|以亚当造女人(18-25节)


假如亚当是造物主的帮手,那么,亚当也需要帮手。这就是造女人的原因了。



1、 为何要造?(18节)

独居不好

万物未能使亚当完美,需要从亚当自身而出的女人才能使其完全。也就是说:这里预示了,亚当有了一切,甚至有了上帝,但仍旧是 “不好”的,女人的出现,才是创造的至高峰。这也是为什么上帝执意用婚姻来比喻祂与以色列的关系,新约也用男女婚姻来比喻基督与教会的关系。需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上帝的属性。


2、如何造?

A、使其沉睡(如泥土:俗话说,睡得像烂泥)

如同创造之始,世界的混沌。女人的创造既是高峰,更是崭新的开始。


B、分开其肋骨

失去了自己的东西,这同样预示着男女合一和互相需要。


3、创造的目的:完美的实现

A、使亚当不至孤单

亚当要承担上主的托付,不能孤立无援,他需要帮手来与他一同完成使命。也就是说:夏娃的受造,使人性趋于完美。


B、使创造达致完美

当亚当造好后,以耶和华的应许和警告作结;这里,当造好女人后,则以亚当的颂赞作结。上帝的话,与人的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帝应许与警告,人则颂赞。也就是说:女人的受造并不是补充,而是上帝创造的高峰,被称为第二个创造人的故事。创造亚当,是克服大地的“不好”——改变荒芜,使大地生生不息。造女人,克服了亚当的“不好”——排除孤单,生育并发展爱的社群。


你看,当上帝完成了创造亚当之后,祂仍然认为,创造之事没有完结。所以说:那人独居不好!也就是说:对夏娃的创造,并不是一个补充,而是上帝的另外一个创造,女人不是配角,而是人类这个社群中,与亚当一样的角色。我们不能因为女人从男人而出,就认为女人要从属于男人,这其实是违背了经文,表明是我们的价值观和前提左右了我们的解释。实际上,没有女人的受造,就完成不了创造。在这里,女人的受造,是上帝无上荣光的彰显, 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说:“女人成全了人性”[2]。


因此,我们看到,“神、亚当、女人”这三者的合一性,是这两个创造故事的重点,男人与女人不能形成独立的关系,需要造物主在其中;男人与上帝也不能构成独立的关系,必须加上女人;宇宙万物(包括动物)与亚当,也不能构成圆满的关系,需要女人在其中:人、万物与上帝,形成一个完满的关系,彼此在其中,相互尽责任,相互得益处、


三|我们的使命


1、 体现“宇宙——神——人”三者的关系

世界(伊甸)是神的花园,为神而设,世界不可从神而割开。宇宙不是无主的、任由人摆布的荒原。万物也不是提供给神明,而是给与人食用和使用。神不是抽离于物,反而是寓居在其中,并成为四方的供应者。人离不开物,也离不开彼此,更离不开神。谈信仰,必须是三者同在的,不是只有人与物(如同没有神的科学观,将神排除);也不能像某些人,仅仅强调“神与人”的关系(如別异宗教的主张)。


2、克服焦虑(孤独)的责任

这两个创造的故事,对现代人被焦虑(孤单)所困提出神学性的批判。故事在这里像一道光一样,使我们了解到忧虑和孤独的基本原因。在这里,男人受到孤独和忧虑的控制(2:18-20),包括在三章1节,让我们看到,男人和女人都受到忧虑的控制,他们唯恐自身的智慧不足,迈开了对造物主上帝不信任的步伐,而掉进了被审判的深渊。经文给我们看到,人必须在社群中(神、男人、女人与万物),才能缓解忧虑,也只有那位呼召、应许和禁止我们的上帝,才能够处理我们的孤独和忧虑。结合三章的经文,我们看到。


A、我们忧虑,因我们没有社群的支持(神、人与万物);


B、我们忧虑,因我们认知的错误

我们其中一个很根本的错误就是“在追求自主性的自由”[3]。当我们不能认识到我们作为人的限制,我们就深陷在孤独和忧虑中;


C、我们必须看到,忧虑和孤独,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神学问题”。


尽管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借助“心理”、“经济”、“美容产品”、“消费”,甚至远走他乡等方法,来解决焦虑和孤单的问题,注定要失败,因为这些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也需要看到,忧虑和孤单,也不是现代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当权者造成的,而是人类中的“每一个人”造成的,是一个“人自身”的问题,尽管现代人喜欢将造成“现代人孤单和无望”等焦虑的问题,归咎为社会!包括归咎为现代科技、包括掌权者!这类的语调不乏存在——就是这些当权者害得我们没有好日子过!这些论调与经文现实不相符。


在这里,亚当的孤独与焦虑,是因为还没有与夏娃建立“社群关系”。在第三章,亚当和夏娃,并没有活在被其他掌权者所奴役的下面,他们却因对未来世界的不甚明了,而感到焦虑,所以他们想获得掌控未知的知识。看来,今天,真正会导致我们孤独和焦虑的原因,是我们认为除了上帝之外,能在别处(智慧树、别的国家、好的制度)等找到安居之所,这种努力寻找主宰自身命运的态度,最终必然带来哀伤和更大的孤单和焦虑。或许,在马太福音六章25至33节,耶稣的劝勉是来自这里的指向,耶稣提醒我们,忧虑是因为对上帝的护理产生了质疑,是“拒绝上帝的照顾,并且追求确保我们自己的幸福”[4]。这里的经文及第三章的经文,给我们看到不信靠上帝的结果就是死亡。而信靠上帝的生活,就脱离了虚假的幸福,并以上帝的旨意和恩典为首。


3、保持同在的实践

操练同在就是实践在伊甸园的使命,以劳伦斯弟兄为例:他1611年出生于法国,1666年,加入了修会,有25年操练与神同在,他打算将自己人生的快乐都舍弃,奉献给神。但他发现:他这个想法错了,因为他发现当把人生交给他的时候,却感受到一切都是满足。换句话说:操练神的同在,未必完全等同于苦行方式的舍己。他实践这些操练,不是单打独斗在斗室(暗室)里默想的时候,而是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对于他来说,就是在做厨师的时候。


A、保守空间的洁净

伊甸园是神圣的地方,今天因着基督我们成为上帝的所在,我们有责任保持自我空间的洁净,我们犯罪有可能离开神,除了心思的洁净——我们常需要被赦免、常需要以神的话语来洁净我们。我们也需要保持教会的洁净,当我们来到教会,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凡的地方——神就在这里,我们的许多行为都需要放下来,比如:聊微信,打电话,吃早餐……我们需要安静等候上帝,需要以敬仰的心来到这里。

B、 维持敬拜的规律性

我们个人的神圣空间,需要有惯常的每天敬拜来进行,除了每天有划出来敬拜的时间。在我们每天工作要务里,也要学习像劳伦斯一样,在厨房里也与主同在。劳伦斯说:主就坐在厅堂里,假如我们也同样认为,我们会怎样留心我们的思想、言行举止呢?假如基督就在这里,我们会怎样敬拜呢?或许,唐慕华神圣空间的建议对我们有帮助,她说:一张椅子也可以是与神会晤的神圣中心!你也可以设计自己的神圣空间。一张椅子?一个角落?




[1] 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康进顺译:《解经讲道注释丛书01》(台湾:教会公报,2013),页58。

[2]  同上,页64-65。

[3] 同上,页68。

[4] 同上。


 


代祷事项:


1、主啊,愿我们都明白神创造的真理,我们的生命出自祢的圣灵,若我们拒绝祢的照顾,去追求自己能掌控的幸福,必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偿失。求主使我们悔转向祢


2、为我们的婚姻祈求,感恩神的创造,愿我们在婚姻里学习彼此相爱、彼此需要,看到彼此是对方不足的补充,合而为一才是我们人性的完美。也学习在婚姻中去体会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更好地成为祂的新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