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13日| 满了汁浆而常发青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二篇12-15节
12 义人要发旺如棕树,
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
13 他们栽于耶和华的殿中,
发旺在我们 神的院里。
14 他们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
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
15 好显明耶和华是正直的。
他是我的磐石,在他毫无不义。
省思:
敬虔的生命不会衰退、耗尽,
我们赞美神愈久,愈是有力。
到了晚年,
充沛的信心自然更显得生机勃勃。
祷告:
神啊,
我每天都从你重新得力,
愿有爱和盼望的汁液流经我的叶脉,
藉着耶稣基督,
结出赞美和爱的义果。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约书亚记 第十八~十九章
18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8章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9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9章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书亚记》第18章|余下七个支派所得之地(一)
以色列人初进迦南时,神坛设在吉甲,现在示罗已被征服,他们就把会幕设在这里。示罗的会幕,不但是祭司宰牲献祭之所在(出29:10起),也是士师时代的末期,百姓去敬拜祭祀上主和许愿还愿的地方(撒上1:3、21);约柜也安放于此(撒上3:3,4:4)。
如今,他们聚集在这个中央祭坛,为剩下的七个支派拈阄分地。
按前面各章(十三至十七章)的探讨,我们已明显地看出,犹大和约瑟两个支派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努力攻占和扩大各自的地盘;河东两支派半,也和那些在河西的两支派半一样,经过较长的年日,攻取或同化了当地人。在十七章10至11节,已明言亚设和以萨迦两支派,也各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了。如今,就剩下其余的七个支派,还没有分到地业了。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你们每支派当选举三个人……按各支派应得的地业写明,就回到我这里来”。他这样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各支派之间有地界纠纷,所以各选了三人来商讨,并将商讨结果写明,或划图说明,然后再到神坛或会幕来决定和存档(3-4节)。
第七节特别提到:利未人在他们中间没有份。其实这句话已在十三章14节、33节,和十四章3至4节等处提过,再次提及的目的,是要引导到第廿一章,利未人亦应该有城邑和其郊野,以牧养牲畜和安放财物。
当各支派的代表,划明了地势和地界,并做成七份后,回到了约书亚那里,约书亚就在雅威面前拈阄,分成七份给了七个支派,并将此档案存在会幕(8-10节)。
11至28节,详实地记录了便雅悯支派所获得的土地。对便雅悯支派得地的记述,仿照了对犹大的记述:首先写明其四围疆界(11-20节;参看15:1-12)。其次,标明各城邑的名称(21-28节,参看15:20-62)。
事实上,在南北分裂之后,便雅悯是唯一跟从南国犹大的,四境就像犹大支派一样清晰,他们的城市排列方式也仿照犹大的。因为犹大国由二十王持续统治了三百多年,疆土不像北国,时常大小不一。
03
默想之一
十八章8节由拈阄(也可以称为掣签),来决定以色列余下七个支派的分地。他们用的方法可能是掷骰子;也可能是使用两个瓶子,一个瓶里放有各支派的名字,另一个则放所要得之地名,从瓶里取出一个支派,与这支派所得之地相合;他们也可能使用乌陵和土明来决疑。这些方法可免去以人的方式进行选择,而让神随祂的心意,把每一块土地分给每个支派。
你认为拈阄的结果能否代表神的心意?今天仍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决策教会的一些重要事务吗?
《约书亚记》第19章|余下七个支派所得之地(二)
十九章先记录了“西缅、西布伦、以萨迦、亚设、拿弗他利和但支派所获得的土地”(1-47节)。在最后的部分,记录了约书亚所获得的土地(49-51节)。
西缅所得之地(1-9节)
对西缅的地业未作边界的描述,他们的城邑在犹大南方边界的境内,与犹大混居在一起。这一带的城邑,可作以色列南方边界的防御网,防备以东人的威胁。
西布伦所得之地(10-16节)
西布伦的地业是在加利利的西方,大部分在耶斯列谷和贝尼他法(Bet Netofa或Sahl el-Battof)谷之间。边界描述是从南往东,然后再转北,西布伦的西界与亚设的东界接壤(27-28节)。
以萨迦所得之地(17-23节)
对以萨迦的地业的描述,只有城邑清单,在南边的地界与玛拿西的北方边界不容易分清(11:16,17:10-11),两者都在伯善平原。以萨迦的北边延伸到易普他勒谷(Valley of Yiptah-el)。因此它占了加利利东边的大部分地区。城市清单包括三个地形区:耶斯列谷、黑陶土高原、峭壁边上。
亚设所得之地(24-31节)
对亚设的土地疆界的描述,由南往东,再继续往西的沿岸边界。我们从王国时期得到一些信息,所罗门把这地区迦步勒,给了他的同盟推罗王希兰(王上9:11-13)。这块地区包括北边亚割谷的平原,南界是迦密。
拿弗他利所得之地(32-39)
对拿弗他利的所得之地的描述(33-34节),也包括了城邑清单(35-38节)。这支派的地包括上加利利,和下加利利的东边一部分。33节的城邑是拿弗他利的南界,它的西边与亚设交界(34节),南边和西布伦(及以萨迦)交界,东边是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北)。
但所得之地(40-48)
对但的地业没有边界的描述,主要是城邑的清单,它和东方的紧邻便雅悯一样,整个清单分为东(42-44节)和西(45-46节)两区。早期但族的居住地,可能是在以法莲、便雅悯和犹大三族之间,西面连接地中海。因当地的亚摩利人强悍,但支派被逼离开原居地而到北方、在黑门山南边的利善安顿下来,并将该地改名为但。
默想之一
这一大段关于各支派土地分拨的记录,最后落于对上主仆人约书亚享有土地的记录(49-50节),表明上主和以色列人,都并未忘记祂忠心的仆人。忠诚服侍主的人,他从神和从人所获得的奖赏将是永恒的。
51节,再此提到:约书亚一切的分地措施,都是在示罗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各支派领袖督导期待的前提下,拈阄而成的,表明他并没有滥用权力,这一切的作为都具有神圣性和合法性。
这些记录,将如何激励你忠心地服侍主?
04
诗篇经文及简释
诗篇 第一四九~一五十篇
149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50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49-150篇 | 最终
148篇呼召所有受造物来敬拜,将以色列的角色置于最后一节。149篇则全面铺陈他作为以色列身份的赞美和呼召,在148:14节讲述他蒙拯救的喜乐,就此往下继续发展赞美的内容。
1-3节,召唤选民要来赞美雅威,用一种新的状况(新歌往往是打胜仗之后所谱的新时代的歌,或是登基庆典的主题)。这段像是凯旋归来的格调,表达庆贺场景:跳舞、敲击铃鼓,而且含有催迫性。
下半部分,有许多的愿望叫人采取行动,这是战争性的行动,好像报复、刑罚、用铁链捆锁、施行审判等。会有这样战争性的呼召,原因应该是:以色列愿意面对历史的责任和挑战。哪些是责任(抵挡压力),而哪些是挑战(军事力量),则不敢断言。总之,以色列人颂赞雅威,却不脱离历史的真实经验,无论在礼仪上、在灵性上都有以往艰苦岁月的烙印。解放(释放)这些问题,是不会消失于诗歌之外的。如果说信仰最真实的流露是在祷告,那么,这些硝烟弥漫的诗篇,更显信徒扎根在历史中的事实!
150篇,是全部诗篇的总结,是一篇淋漓尽致的赞美呼召,赞美者发动一切受造物,皆自发而生,毫无保留地崇拜、称颂、感激、敬畏。他没有提这一切的理由,因为已不需要理由了,从1至149篇说得还不够吗?
作为总结的诗篇,与第一篇很匹配。第一篇是全部诗篇的导言,它坚决声称:过一种在律法下的生活,是所有诗篇的先决条件,似乎是说:你想不看重律法而祷告,那就别祷告了!
150篇就道出在律法下生活的结果,守律法者诚然需要顺服,但律法的焦点是契约,一种爱的约定,这种顺服的生活,要无止境地称颂上主。以色列(和全世界)顺服律法,便得着赞美的自由。那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旧约:旧约所期望的并不是最终的顺服,而是最终的称颂。诗篇就是要引领、培育人们得到自由释放,在喜乐的群体中过正确的生活,不受习俗和传统礼仪约束。这是以色列人的期望,亦是对所有受造物的期望。
05
默想之二
146-150篇以不同角色集合成一本小诗集,大气浑成地称颂上主,从中看出:世界被造的真实目的是称颂!称颂本身不只是表达欣赏,而是完成了欣赏。赞美是一种存在状态和生命方向,而不是在敬拜中呢喃几句。你能理解“赞美是灵魂状态”的概念吗?
另外,第150篇与第1篇形成呼应,第1篇以行律法开头,一个走正路、行在律法中的人,最后的生命结果就是第150篇的赞美。律法与赞美如此平衡。现代教会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这些概念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