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3日 | 他们如睡一觉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篇 3~6节
3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
“你们世人要归回。”
4 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
又如夜间的一更。
5 你叫他们如水冲去,
他们如睡一觉。
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6 早晨发芽生长,
晚上割下枯干。
省思:
人生的短暂与神的永恒对比――
人除了过眼云烟的感官感觉,
其存在的惟一根据显然在于神。
离开了神,我们就像一场梦
脱离了做梦者――空虚浮幻。
与神联合,
我们便成为永恒实际的一部分。
祷告:
天父,
请原谅我有时竟想凭自己不多的年日、
可怜的力量,不确定的想法,
经营一番人生,
那充其量只是差劲的尝试。
我将在耶稣基督里把一切都交给祢,
按祢的旨意成就。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约书亚记 第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书亚记》第5章|
进入迦南前的准备
如今,约书亚的权威通过立石为记,完全确立了。以色列人也在约旦河西应许之地扎营了。迦南人并没有趁以色列人尚未站稳脚跟而前来攻击,因为他们如第一节所描述的:
“听见雅威在你们前面,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红海的水、约旦河的水干了……他们的心因以色列人的缘故就消化了,不再有胆气”。
1、进入应许的礼仪:割礼(1-12节)
为了庆贺跨越约旦河,及很快就要征服此地这双重事件,上主吩咐约书亚,要用火石刀在人身上行割礼来表达这一纪念性的意义(2-3节)!
第4至9节显示,在吉甲这个地方,即将进入迦南的以色列人都还没有受割礼。受割礼的前一代,他们在不顺服中“死完了”。如今,渡过约旦河的新一代,他们“完成了”顺服的行动,有资格承受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后裔的迦南地;神也承诺将为以色列人争战,不再与他们为敌。在吉甲之地来行此事,有着象征意义,因“吉甲”与“滚去”的字根相同,在吉甲行割礼,将身上的包皮切除掉,象征从埃及到旷野的羞辱全部都“滚去”了。
在即将进入崭新一页的记念日,主食也改变了(10-12节)。在出埃及记十二至十三章,逾越节成了离开埃及的提醒,现在,这节日则成了进入应许之地的纪念。过约旦河与吗哪的终止,都在逾越节时发生,逾越节的食物──无酵饼!成了迦南地收成筵宴的一部分。以色列人已经享用了当地的出产,这正如“首批款”一般,只要他们能继续效忠雅威,必将在那地享受全面的祝福。
2、战争前夕的准备:奇遇(13-15节)
和雅各与神人在毗努伊勒的相会(创32:22-32),以及摩西在燃烧之荆棘处的经历极为相似,约书亚的经验与他们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他不像其余两人,与神的使者相搏或争论,他在询问对方是谁之后,便照吩咐去行。这里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当约书亚面对不明对象时,随时准备面对可能来临的争战,可以看出其作为领袖的警惕作风。
约书亚遇见的这位神秘人物,自称为雅威军队的元帅(14节),意味着他比约书亚更具权威。约书亚愿意接受他的权威,视他为从神来的代表;并奉命脱去鞋子(15节),与出埃及记三章5节中所记载的,摩西遇见神之时一样。再次让我们看到约书亚与摩西之间的延续性。
03
默想之一
对基督徒而言,庆祝基督复活成了我们新的逾越节。相信基督所成就的这件事,就能得到新生命。正如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庆贺他们第一个逾越节一样,基督徒一周复一周,每周都有机会在崇拜中,纪念耶稣基督的拯救大工(徒2:42-46,20:17-36,林前11:17-34)。你会为每次的圣餐而欢喜快乐吗?
04
每日诗篇经文及简释
诗篇 第一三二 至 一三四篇
132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33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34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32~134篇 | 祝福
有了131篇平静安稳的见证,也想到了曾经为神所发的热心。他们想起:“约柜”曾经被掳,之后,大卫又带领众人将约柜赢回的经历。
约柜曾流落在异邦,如同大卫颠沛流离的苦难,后来,神挽回他这个漂泊流离的命运。大卫,也采取回应,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要将约柜的漂泊结束(1-5节)。
6至10节,让我们看到,他们寻得了约柜,并将约柜运往锡安,稳定下来(8节),也设立了祭司的圣职,百姓也有了敬拜生活(9节),一切安然。约柜的安息,也代表着:以色列自出埃及已进入高潮,结束了颠沛流离之旅。诗人深觉,有今天的安息,全因着雅威的喜悦与怜悯(不厌弃)。
他们这种热心,得到了神的回应,神凭诚实起了誓!大卫家必定长存,当然,这应许是在圣约中落实的——众子需要遵守圣约(11-12节)!
13至18节在表达,大卫家的福祉、命运,直接关涉到锡安与整个以色列民族,当雅威向大卫起誓后,接下来就对锡安起誓:
锡安成为了雅威安息之所,衪将降下五谷丰登的收成,使贫穷人有了保障,以敬拜为中心的生活也得到了落实。大卫的治权,应当显示出明治与尊严。
132首呈现出的“圣殿、国家、君王”,都在一个理想状态;133首则是弟兄同住在一起之时的美妙经历的表达,团契带来了活力。他们中间甚至包括了欠债者、奴隶、罪犯,而他们都是朝圣者。在筵席中合家团聚,祝福也临到当中的每一个人。正如圣膏油从亚伦头上,一直流到胡须,直到他的衣襟一样,使祭司全然成圣,散播出去!甚至,他们所蒙的福极其丰富,使小小的锡安山,也受到黑门山而来的雨露,每一个人也都得到从雅威而来的、属天的生命!
上行诗最后以134首这短小的诗结束,他们从异邦的米设和基达开始,经历过艰难危险,到达耶路撒冷,进入敬拜与团契的生活,最后以“在祂的殿中昼夜事奉”为结束,实在极为恰当。他们都是雅威的仆人,这本来是被召的目的,圣所本来就是整个伊甸的缩影,生活起居都以圣为特色,以称颂雅威为中心。这非常渺小的圣所,却与非常伟大的天地对应,这皆因雅威纡尊于此!
仆人事奉祂,祂则赐福,以彰显祂的喜悦!
05
默想之二
134篇让我们看见一个真正的朝圣者,无论路途多么艰辛,所经历的多么痛苦,至终是赞美。你会认同这样的说法吗?